来自:lcqyan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我的子弟校
2015-12-17 | 阅:  转:  |  分享 
  
我的子弟学校



有人告诉我,一小已经拆了,特意去看了一下,诺大的瓦砾场,默默地诉说她昔日的辉煌。不久之后,这里将诞生新的第一小学,续写她更加灿烂的新篇章。



能到这唯一县直属的完校教书是很令人羡慕的事,我来了,却只想哭,破烂的三角脊仓库式的宿舍,玻璃都不全,还要跟半夜吱吱作响的啮齿类动物作斗争。倒是有专门的食堂和一名做饭师傅,常吃饭的四五个人,更多时候是师傅一人做饭我一个吃,高干小灶待遇。



那时我19岁,记性也好,头一班的学生至今大多还记得名字。五年级后排几个孩子个子比我还高,还很调皮,我在仓库午睡时,*红和几个女生经常敲窗户:“*老师,该上课啦。”然后一群燕子叫着疯跑开去,几番折腾,我不得不在班里专门讲不许敲窗户问题。**清几个孩子很负责,便让其负责壁报,每周一期“揩趣园”办得红红火火,手抄报、书法、绘画、手工,很惊叹小小孩子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有一学生做的折纸,两张白纸相叠两侧粘贴,前面的纸剪成条栅,两纸间插入硬纸涂色的剪鱼,晃动起来,真的有鱼儿游动的感觉。前阵子整理书橱,竟然发现保留至今的几张孩子们的剪纸作品。那时的孩子们都很用功,尤其户口在村里的孩子更是勤苦努力。许多年过去,后来听说**红已经到美国去了,孙*留在了南京,大学、中直、省直机关的也有好几个。



晚上闲着无聊,便时常去家访,可惜未能把全部孩子们的家都走到,每去一家,第二天孩子们便在班里议论,被访的孩子并没“告家长”的烦恼,相反课堂上要精神炯炯好几天。老师到家来这份荣耀,如今的孩子们是很难体会到了。



子弟学校前身是实验学校,其时教改实验类的活动一直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后来竟然搞到开全市现场会,各县市许多教师来听课,再后来竟然每周固定开放日,外地教师随时推门听任何一堂课。这给所有老师极大压力,我这新兵蛋子虽然还达不到学校里许多优秀级示范课的水平,但也极努力地备课上课,整个校园里一派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氛围。



后来我到初中部教学,大点的孩子们愈加调皮,某个春天上午,踏着铃声我走进教室,突然教室后边的常**站起来:

“老师,刚才楼下有人找你有急事。”

“是谁?”

“不认识,让你快点下去一趟。”

“嗯,你们先复习,我去去就来。”

蹬蹬蹬跑下楼,空无一人,转一圈,仍没人。刚回到教室门口,哄的一声“老师愚人节快乐!”

这邦熊孩子,学会忽悠老师了。



再后来,小学部与初中部分家,初中部搬走,剩下的便改名为第一小学。只是后来一直没打听到,当年前面教育局三楼许多年一直半开着的窗户,关上了没有。



空闲时也写过几篇所谓“论文”,投给教育杂志,竟然发表了,以至离开学校好几年,路上遇到学校里的同事说,收发室又接到杂志社的约稿信或被收入《世界名人大全》之类的信件,我一笑,你们再收到就直接扔废纸篓吧。

2014.12.26































2

















献花(0)
+1
(本文系lcqyan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