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农业】“稻田养虾”——趣味水稻田的细节设计

 青甲天下 2015-12-17



在稻田中养殖龙虾,是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资源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小龙虾所利用,同时,龙虾的生命活动可起到稻田除草、灭虫、松土、活水、通气和增肥之效果。“稻虾共生”是在通过人工管理条件下获得稻、虾互利双收以及体验式消费三重效益的生态种养新模式,特别适合浅丘沟谷地区的基本农田(水田)的运用。

一、养殖模式的设计


稻虾连作:稻田中种一季中稻品种后养一茬小龙虾,待稻谷收割后立即灌水投放小龙虾种虾20公斤/亩,到第二年5月份中稻插秧前,将虾全部收获,这种模式在不影响种稻产量的情况下,可产小龙虾100公斤左右/亩。


稻虾共生:可选择早、中、晚稻抗倒伏品种,只种植一季水稻,插秧时采用免耕抛秧法。稻虾共生可增加水稻产量5%-10%,在8-9月份放种虾20公斤/亩或3-4月份放3-4cm幼虾30公斤/亩,在稻谷生长期可增产小龙虾50公斤左右/亩。


稻虾轮作:利用稻田水体种一季稻,待稻谷收割后养殖小龙虾,第二年不种稻,第三年再种一季稻,每三年一个轮回。水稻9月份收获后,立即灌水放养小龙虾种虾25千克/亩,第三年的6月份前收获小龙虾,采取免耕抛秧的方式再种一季中稻。这种模式适宜生产大规模优质商品虾,可产小龙虾230-250公斤/亩.


二、田间工程设计要点


1、田埂高0.5-0.7m,宽0.5m,田埂基部加宽1.0m-1.5m,坡比1:2-1:3。

2、在距田埂1m左右内沿四周挖宽2-4米,深1米左右环形养虾沟。环形养虾沟占稻田10%左右。


3、田埂四周用塑料网布建防逃墙,下部埋入土中10~20cm,上部高出田埂0.5~0.6m,每隔1.5m用木桩或竹竿支撑固定,网布上部内侧缝上宽度为30cm左右的钙塑板形成倒挂,以防龙虾逃逸。


4、稻田进、排水口应选择在稻田相对两角的土埂上,进排水口要用钢丝网或铁栅栏围住。


三、拓展引申:


稻蟹共生


稻鸭共生


稻鱼共生:稻鱼共生系统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闭塞的交通条件,而这恰恰给游客提供了接触大自然、领略田园风光、体验乡土气息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