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影帝曹丕演技太浮夸,终失宠于曹操

 宏图藏经阁 2015-12-17

影帝曹丕演技太浮夸,终失宠于曹操曹植和曹彰两个弟弟各有自己的长处,那作为哥哥的曹丕,又如何呢?

曹操很重视家庭教育,卞夫人在教育子女方面也很有一手。因此,曹丕自小就很努力学习,勤读诗书,锻炼身体。

曹丕在文学上的造诣其实也不错,他创作的《燕歌行》是历史上第一首七言诗,他的《典论》也是文学批评史上一部很重要的著作,他是一个和老爹曹操、弟弟曹植一起被人并称“三曹”的文学家。但是,这些和曹植比起来,只能算小意思。

至于在打仗方面,曹丕又如何呢?根据他自己的回忆录记载,曹操在宛城被张绣伏击时,曹丕也是在现场的。在那场战斗中,曹丕在兵荒马乱的情况下,抢来一匹马,独自躲过了张绣的追兵,才得以逃命。如果没有吹牛的话,曹丕的身手应该也不差。但是和曹彰比起来,这些也只能算皮毛。

文也不错,但不如曹植。武也可以,但比不上曹彰。

除此之外,曹丕还很爱玩。

有一次,曹丕与群臣饮宴。当时的客人当中,有一个叫邓展的剑客,传闻能空手夺白刃,很是牛。曹丕听说座上居然有这样一个高手,非常感兴趣,立马就要和这个高手过两招。两人随手操起席上的甘蔗,一人一节,就开打了。面对高手的进攻,曹丕面无惧色,沉着应对,结果三次击中对方的手臂,大败邓展。邓展很不服气,想再战一次,曹丕就故意说:“其实我很难打中你的脸,所以只能挠挠你的手而已。”听曹丕这样说,邓展这次集中火力,猛攻中路。结果正中曹丕下怀,被曹丕正中脑门。

用甘蔗对打,小孩子估计经常干。曹丕做这件事的时候,已经不是小孩子。但是,他却玩得比小孩子还欢快。

曹丕不止会玩,还很没规矩。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建安七子”之一的才子王粲去世,当时已经稳坐魏世子之位的曹丕率领文武前往吊唁,在葬礼上,曹丕想出一个很荒诞的送行方式——因为王粲生前很喜欢听驴的叫声,所以曹丕就让在场的人全都憋起劲来,学驴叫。结果,本来应该庄严肃穆的葬礼,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驴叫声,现场仿佛幻化成一片驴的海洋。

这些做派,真有老爹曹操年轻时的风采。

曹丕本来是玩得很欢快的,但随着两个弟弟的成长,他开始不安起来。

好比你家三兄弟,年年期末考,你语文85,数学85,总分170。两个弟弟总分都只有160,但分别是语文100数学60,和数学100语文60。在这种情况下,你老爹逢人便夸,我两个儿子啊,语文一百分!数学一百分!

而你,什么都不是。

曹丕就是在这种尴尬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虽然自身也很优秀,但总是被弟弟盖过光芒。

如果仅仅是弟弟优秀,曹丕大概也不用这么愁。毕竟曹彰和曹植是自己的弟弟,又不是敌人。要命的是,曹操手上的权力越来越诱人,如果父亲曹操把权力给了弟弟,自己岂不是要死了?

权力的宝座从来只容得下一个人,要稳稳地坐在上面,一定要把其他人排除在外。

就算是兄弟,也没情面可讲。

如果历代帝王都严格遵循中国传统礼法制度的话,那么所谓的继承权争夺就应该从来不会存在。不过,这是不可能的。人非草木,谁能保证自己对所有儿子一视同仁,不偏不倚?上有所好,下有所投,有供求就会有市场,君主一旦表现出对幼子的偏爱,一定会有人借此下功夫。两个甚至多个继承人争权的背后,往往是几个利益集团的捉对厮杀。

曹操本来就不是个爱守规矩的人,他也不爱弄虚作假,掩饰自己的感情。对三兄弟的感情,他也从来没有掩饰过。

曹彰这儿子,曹操是很喜欢的。乌丸造反?关门,放黄须儿!刘备来袭?放学别走,等我黄须儿!总之,要打架,找我黄须儿,准没错!

曹植这儿子,曹操就更喜欢了。曹操除了是军事家、政治家之外,还是个文学家。文人之间只要是对上眼了,就怎么看都觉得对方顺眼。再加上曹植很像自己:有文采,够潇洒,不计小节。在曹植的身上,曹操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他喜欢曹植,其实是在缅怀年轻的自己,那个敢作敢为的自己。

至于曹丕嘛……咱还是继续讲子建上个月的新作吧?曹

操就是这样,虽然他明白,曹丕才是长子,将来继承自己位子的,应该是他才对。但他就是无法掩饰自己对曹植的爱。

曹丕不是傻子,父亲偏爱弟弟,他是能感觉到的。明明自己才是正儿八经的嫡长子,为什么父亲就是不愿意正视一下自己的优点呢。的确,曹丕写作文不如曹植,打架不如曹彰,但我写作文比曹彰强,打架比曹植强啊!

父亲你怎么能这么偏心呢?

再这样下去的话,说不定父亲真的会把遗产全都留给曹植或者曹彰。心急火燎的曹丕,要尽快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曹丕再也不敢玩了,他要挽回父亲对他的信任,要装成一个孝子,让父亲曹操知道,曹丕才是合格的接班人。

曹丕积极起来,他不停地去结交朝中的一些臣子。司马懿、陈群、吴质等一群智囊渐渐围绕在曹丕身边,为他出谋划策。

他们给曹丕的建议很简单,就是“不要作死”。说白了,就是要曹丕安守本分。因为曹丕是长子,这个就是他的最大优势,拥有这个优势的话,曹丕只要不犯大错,继承父亲的遗产是顺理成章的。因此,曹丕的谋士们告诉曹丕,别太去和弟弟们计较。你只要不闹事,不吹牛,乖乖地完成作为儿子该做的事情,就已经足够了。

于是,曹丕暂时收起自己的那颗贪玩的心,开始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某次,曹操要出征,临行之前,几个乖儿子送行。曹植发挥自己的特长,现场作赋,给老爹歌功颂德一番,在场人士无不慨叹,好文章!然后转头看曹丕,看他又怎么整。曹丕站在那不动,嘴一张,眼一闭,立马哭了起来。哭得像滔滔江水绵绵不绝,泪流得如黄河泛滥不可收拾。在场人士又再慨叹,这才是真孝子,曹植这家伙,就会玩花里胡哨的。你看大公子,那才是真情实感啊!

曹丕大概就是如此,他不跟曹彰正面交锋,不跟曹植争出风头。自己做自己的事,不惹事,不浮夸,行事谨慎,待人和善。哪怕因此被人认为是庸才,也没关系。

真是委屈了曹丕,勉强自己做不高兴的事。

可是,这样做有用吗?

曹操年轻的时候,什么没玩过?纵横乱世数十年,什么人没骗过?论巧诈权术之变,在整个后汉三国时代,曹操哪怕不是第一,也是最顶尖的选手之一。曹丕三兄弟,是曹操看着长大的,各自都是什么品行,曹操难道还会不清楚?曹丕在曹操面前,玩这套假把式,还能瞒得过曹操?作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曹丕有可能比得过父亲曹操这个“老戏骨”吗?

曹操就是不喜欢曹丕这一点。

曹丕你不是也很喜欢玩吗?你不是爱用甘蔗打架吗?你不是爱让别人学驴叫吗?为什么在曹操面前,你就不敢这样玩呢?你看曹彰,他就是爱打仗,他就说出来,老子要当将军!你看曹植,他就爱写作文,他就写出来,老子要当文坛领袖!

曹丕你呢,你想继承父亲,为啥不直接说,偏要装呢?

这不像我曹孟德的性格啊!

为了得到权势、力量,曹丕正在向现实妥协,向现实屈服。和晚年的曹操一样,为了政权的稳定,他正在和世族代表们妥协合作。为了得到这些人的支持,为了获得父亲的青睐,曹丕也正在做出一些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曹操不喜欢这样的曹丕,其实是不喜欢现在的自己。

影帝的作风,是很容易遭人讨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