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布”一词源于古人的食药风气。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因盲目追求延年益寿,服食五石散成为风气。五石散的主要成分是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钟乳、石硫磺这五种矿物质,再搭配栝蒌根、防风、桔梗、海蛤、白术、人参之类的药材。五石散中的某些成分有较大的毒性,会损害人的身体健康。服食后,必须使药性发作,身体发热,才能减轻对身体的伤害。当时人们称药性的显现为“散发”,药性若不显,便有生命危险。为了使药性能顺利的散发,食药后,人们不能静卧休息,必须行走,以刺激药性的发作。这种行走叫“行散”。
到唐代,人们服用五石散的风气见衰,而行散这种漫步的爱好未减,行散于是演变为散步。韦应物有诗曰:“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可见,“散步”与服药行散已脱离了关系。
现在,“散步”又成为一种为了锻炼身体而到处走走的运动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