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悠悠岁月两千年满城汉墓现人间

 RK588 2015-12-17

  近日,随着江西海昏侯墓的进一步发掘及铺天盖地的新闻报道,海昏侯墓和汉代考古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这也使笔者想起了被称为20世纪中国百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的发掘。当时它以出土金缕衣、长信宫灯等在内的一万多件文物轰动了世界。

  1968年 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驻河北保定满城工程兵们按计划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上开凿隧道,下午3时,当机电12班的战士吴家高在距离山顶30米处朝打眼放炮时,底部岩石突然下陷,出现一个1.5米的洞口。几个大胆的战士拿来照明设备下到了黑漆漆的洞中。一进洞他们就感觉好像踩在了瓦砾上,借助灯光,看到地上还真面铺满了瓦片。掀开瓦片,下面又有一层泥,扒开泥土再往下看,是一些大骨头。接着,他们还发现了铜制用品以及陶罐和一些泥人(陶俑)。战士们挑选了四件东西带出了山洞,并向领导汇报。由于发现泥人的缘故,解放军认为这可能是座古庙。

  施工发现古庙的消息立即引起国家领导的高度重视。由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挂帅,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河北省文化局考古工作队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活动,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两千年后重见天日。满城汉墓的发掘使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千古之谜就此解开。

  一、 揭开了墓主人刘胜之谜

  刘胜,汉景帝刘启的庶子,汉武帝刘彻的异母兄长。公元前154年,被景帝封为中山靖王。汉武帝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教训,对诸侯王进行百般挑剔,动不动就上告诸侯王的过失。建元三年,刘胜和一些诸侯王到长安朝见武帝。武帝设宴款待,而刘胜听见奏乐大哭。武帝问何故,他借机控诉被国相吹毛求疵,动不动就要进谗言。文辞雄壮,条理分明。武帝于是告诫有司不得再欺凌诸侯王,一时之间,刘胜被誉为“汉之英籓”。史载,刘胜“乐酒好内”有子孙一百二十多人,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统治中山国达42年之久。

  在陵山施工的战士们挑选带回的四件文物中,除了三件镏金的器物底座外,有一件颈部刻有“中山内府铜钫一,卅四年”字样的铜器。

  “中山”指的是历史上中山国,而在中国古代曾经出现过两个中山国,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鲜虞中山国,它在战国晚期被赵国所亡。另一个是西汉的时候皇帝将战国中山旧地分封给了诸侯王,是为汉中山。汉代中山,大致包括今易水以南、滹沱河以北的地区,与战国中山国的范围略有不同,首府设在卢奴(今河北定州市)。

  根据铜器和铭文字体接近汉隶的风格,河北省考古队的先生初步认定战士们发现的是一座西汉古墓,排除了战国中山的可能。


刘胜墓中室

  当考古工作者进入墓洞后,被墓内的情景都惊呆了。墓室硕大无比,南北耳室的随葬品比比皆是,7米高的中间大厅里,包括一些铜器在内的文物琳琅满目。这么大的墓葬和如此丰厚的随葬品,墓主人是谁?确定墓主人之人的身份还真费了一番周折。

  考古工作者首先清理了南北耳室和中间大厅,公元前二世纪前后西汉王朝的“五铢钱”和铜器相继出现,很多器物刻有“中山府”、“中山内府”、“中山宦者”的铭文,而且标有“三十四年”、“三十六年” 、“甚至三十九年”的字样。

 汉武帝以前,帝王没有年号,计年以在位时间数计。历史记载,西汉中山国有十代王,只有第一代王刘胜的在位时间最长,共42年,其余没有超过30年的。三十四,应该是刘胜在位34年,这样推算,墓室的主人,应该就是中山靖王刘胜。

  但是推算归推算,在墓葬的后室没打开前, 与中山靖王刘胜有关的直接证据始终没发现。最后,考古队把最终确定墓主人身份的希望,寄托在了墓葬后室。墓主人往往把最主要、最贵重的东西随身携带。

  后室的清理结果震惊了所有的考古专家,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大量精美文物惊现人间。而金缕玉衣的出现又为确定墓主人的等级身份提供了新的物证。西汉时期能穿金缕玉衣入葬的至少也是诸侯王。《史记》和《汉书》记载:只有汉代帝王、诸侯死后穿用金、银缕玉衣入葬。西汉的皇陵人们早已掌握,满城大墓不可能是皇帝陵寝,只有诸侯王的可能。金缕玉衣的再结合墓中的铜器铭文,初步断定满城大墓应为中山王刘胜之墓。


刘胜金缕玉衣  

  但问题又出现了,“金缕玉衣”被发现之初,后室屋顶坍塌而且将玉衣压成了扁平状,玉衣中没有发现尸骨。“金缕玉衣”本来是装殓尸体的,为何没有尸骨,难道这个墓仅仅是埋葬随葬器物的?墓主人另有它墓?

  完整的金缕玉衣在当代的中国是首次发现,消息传到北京,郭沫若先生十分兴奋,7月22号特地从北京赶来一睹刘胜玉衣的风采,但当看到玉衣中并没有刘胜尸骨时,郭老大为不解。在场的考古队长王仲殊等人汇报说墓室北面地貌特征很奇特。于是,郭老信步来到了满城大墓北面一百多米处,在对眼前地形和环境做了长一番观察后,凭着丰富的历史学知识,他判断这里应该还有一座墓,如果墓主人不是刘胜夫人的墓,便是真正埋着刘胜尸骨的墓。郭老向大家解释:汉代有“同坟异葬”的习俗,建议考古队做好发掘第二座汉墓的准备。为了保证已发掘到的“金缕玉衣”的完整性,考古队员采取原封不动的方法将“金缕玉衣”整体迁出古墓,运送到北京进行室内整理修复。

  1968年8月13日下午,在当地驻军的协助下,第二座汉墓的发掘正式开始。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套完整的“金缕玉衣”。玉衣中发现了部分颈脊椎骨和四条肋骨,以及三颗牙齿。这件“金缕玉衣”明显保存尸骨的情况,提醒了考古专家,先前发掘的第一套“金缕玉衣”内肯定有尸骨的蛛丝马迹,于是考古队告诉在北京进行室内整理修复第一套“金缕玉衣”人员详细观察,仔细寻找。终于,北京传来好消息,刘胜终于被找到了,原来,墓主人的尸骨就藏在玉衣之内,只不过由于地下水和石灰岩溶解的作用,尸骨已经变成了灰褐色的粉末状,只在头颅内尚残留有一部分牙齿的珐琅外壳。同时,墓中发现了印文为“窦绾”的铜印,由此断定,此墓为中山靖王刘胜的妻子窦绾墓。

  墓主人刘胜之谜解开了。

  二、揭开了中国历史上金缕玉衣之谜

  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似,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大部分。头部由脸盖和头罩构成,上衣由前片、后片和左右袖筒组成,裤筒、手套和鞋都是左右分开的。由许多玉片组成,玉片之间用纤细的金丝、银丝或铜丝加以编缀。

  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玉放置于人体上,可以使人的精气不致外泄,这样就能保持尸骨不腐,期待来世再生。根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皇帝死后使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使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使用铜缕玉衣。至东汉时期,玉衣已明确分为金缕、银缕、铜缕3个等级,确立了分级使用的制度。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到了三国时期,皇帝和高级贵族以玉衣作为殓服葬俗得以废除。

  后人除在古文献上看到包括金缕玉衣在内的玉衣记载外,真正的金缕玉衣谁也未见过。1946年9月,河北邯郸的一座汉墓中首次发现玉衣的玉片。新中国成立后,也曾多次发现玉衣,由于盗掘的原因都不完整,完整的金缕玉衣是什么样子,在考古界始终是个未解之谜。

  满城汉墓发掘出的刘胜及其妻窦绾的两套金缕玉衣是中国考古乃至世界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解开了关于金缕玉衣的千古之迷。

  刘胜的玉衣全长1.88米,脸盖上刻制出眼、鼻和嘴的形象,上衣的前片制出宽阔的胸部和鼓起的腹部,后片的下端做成人体臀部的形状,左右裤筒也按人腿的形状做出,鞋作方头平底高腰状,全套玉衣由2498片玉片组成,编缀玉片的金丝共重1100克左右。窦绾的玉衣略小,全长1.72米,共有2160块玉片,金丝约700克,胸部的玉片不是用金丝编缀,而是用丝织物编结而成,中间对缝的地方用丝带粘起来,由于年代久远,织物早已腐烂。

  满城汉墓的两套玉衣都是中央朝廷手工业作坊统一制作的,皇帝把它作为礼物赏赐给各地的诸侯王及朝中受宠幸的大臣。其制作过程非常复杂,制造时需要先把大块玉料切开,按人体各部分的不同形状磨制成各种规格的薄片,再在玉片的四角钻孔。每一玉片的大小和形状都必须经过精心的设计和细致的加工,玉片上有些锯缝仅0.3毫米,钻孔直径仅1毫米,所用的金丝一般长4-5厘米,最细的金丝直径只有0.08毫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的细度。整个玉衣制作过程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相当惊人,据推算,汉代制作一件玉衣,约需一

名玉工费10余年的功夫,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财产。

  三、揭开了中国历史上大型崖墓之谜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产生一种凿山或者利用自然山洞为穴的墓葬形式,被称之为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在我国的中南、华南、西华东目前仍然保存大量古代崖墓,长江和珠江流域的悬棺葬就是崖墓的一种。

  汉朝,皇帝和诸侯王、贵族死后往往用平地挖坑的方式将皇帝的棺椁埋入地下,是为土坑墓,陵墓的上部起封土形成巨大的坟丘。汉代为皇帝和诸侯王依山开凿崖墓的情况并不常见。西汉11个皇帝中,只有汉文帝的“灞陵”是崖墓,至今没有发掘。因此皇家身份的大型崖墓是什么样就成为一个的历史之谜。

  刘胜和窦绾墓的开启使人们一睹汉代大型崖墓的风采。其墓葬形制和修筑艺术也为后人所了解。

  两墓的形制和结构大体相同。由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6部分构成。中室和后室有石门相隔。墓道口用土坯、砖砌筑,再以铁水浇灌封门。两墓南北并列,夫妇并穴合葬,即所谓“同坟异藏”。刘胜墓全长51.7米,最宽处37.5米,最高处6.8米。窦绾墓全长49.7米,最宽处65米,最高处7.9米。

  刘胜墓的甬道、南北耳室和中室,窦绾墓的中室,采用模仿地上宫殿建筑的模式,在岩洞内还建有瓦顶木构房屋,这样设计是为了把生前的一切都象征性地搬入地下,象征事死如事生。
  两墓的后室,包括放置棺椁的主室和一个象征浴室的小侧室,均系在岩洞中修建的石屋。墓内设置了完整的排水系统。两墓各洞室的顶部,均作拱形或穹窿顶,周壁为弧形,符合力学原理,因而历经两千多年,墓洞保存完好。另外,在陵山顶上当时还建有用于祭祀的祠庙。

  刘胜葬以一棺一椁,窦绾墓有棺而无椁,改变了过去诸侯王使用多层棺椁的旧制。墓内各洞室都放置随葬品。共出随葬器物4200多件,“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错金银鸟篆文壶、鎏金银蟠龙纹壶和鎏金银镶嵌乳丁纹壶等,都是汉代铜器中难得的艺术瑰宝。

鸟篆文铜壶

刘胜乳鼎壶

铜朱雀衔环杯

双龙高纽谷纹白玉璧


  北耳室出土了三十三个大酒缸,另外墓内还出土了两件铜祖和一件银祖,确实说明刘胜其人“乐酒好内”的最好佐证。

  整座墓室约有2700立方米,在岩石中开凿如此巨大的墓室,即使用现代化的施工方法,100个人也需要一年才能完成。以当时中山国的国力来推算,开凿一座这样的墓室,最少也在万人以上,用数十年的时间才能完成。

  四、载入史册的重大发现

  城汉墓的发掘,时间虽已过去了近40年,但该墓中的一些重大发现,至今仍然使人无法忘怀。

  首次发现了“镶玉漆棺”。窦绾墓棺椁内不仅有精美的金缕玉衣,她的内棺装饰十分特别。棺内周壁用192块玉版镶嵌,棺的外壁镶嵌玉璧,棺盖及左右侧壁各镶8块,前后端均嵌大型玉璧一块,这种内外镶玉的漆棺史书未见记载,奇特无比,在考古工作中是首次发现。

  铬盐处理工艺――冶金史上的奇迹。满城墓中清理出一种三棱状铜镞,表面曾用含铬化合物进行处理,形成一层致密的灰色氧化保护层,使铜镞耐腐、耐磨,至今光洁如新。这种在金属表面进行铬盐处理的工艺,其他国家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出现,不能不说这是冶金史上的一个奇迹。

最早的钢制品。在陵山墓葬中出土了包括刘胜随身佩剑在内的600多件铁器。一些铁器的铸造水平十分高超。工匠们用原始的冶炼捶打方法,不仅打造出工艺水平极高的铸铁件,而且千锤百炼出了令人惊叹的“百炼钢”。成为世界上最早的钢制品。


铜祖

  中国最早的实用性工具。 刘胜墓中出土了两件尺寸、口径不同的双头铜祖(男性生殖器)和一件银祖(残)。两件铜祖龟头和阴茎怒张,尾部有一个突出的“小疙瘩”,用以刺激女子阴蒂,旁边还有两个象征睾丸的鹅卵石,设计科学,制作逼真。这两件文物的出土说明中国古代对性工具的使用很普遍,透视出汉代发达的性文化。这两件双头铜阳具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实用性工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