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近视眼的防控现状及防控新观念

 chetr168 2015-12-17

近视眼是我国视力损害的首位疾病,而大城市的青少年群体是近视眼的重灾区。据2012年调查数据来看,在北京,16~18岁的青年人群中,近视眼发病率为92%;在上海,大学生近视发病率为95.5%,而我国高度近视的人数相当于加拿大人口的总和。现在几乎人人都是近视眼,不近视反而成了“不正常”的奇特现象。

随着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我儿童近视眼患病率逐年上升。很多家长认为,近视眼没啥可怕的,不算什么病,戴眼镜就可以了,其实防控近视的意义更在于减少近视眼带来的视网膜疾病,可以给大家举个数字,研究发现200度近视眼比800度近视眼患视网膜疾病的几率将减少10倍。因此,近视眼防控目标并不是将近视度数控制,而是减缓其过快发展而引起的并发症发生。在这一点上,包括视光师、眼科医师和青少年及其家长在内,都需要对此有一定的了解。近视眼的防控需要孩子、家长、验光师及医生的通力合作,而现今很多家长对近视眼仍存在认知和行为上的误区,我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

 误区一:

认为孩子太小散瞳验光对眼睛有害,可以不用散瞳验光就能验出正确的度数,其实儿童的调节力特别强,散瞳目的是为了麻痹睫状肌,除外假性近视,所以很多孩子因为不散瞳误戴上了眼镜,导致了度数越来越深,这一点完全是由家长造成的,每次门诊看到这样的孩子就非常痛心。

误区二:

近视眼不愿戴眼镜,觉得戴上眼镜就会越戴越深,眼球还会变形。这一点也是错误的,一般超过150度近视都要戴眼镜,否则时间久了眼睛就会疲劳,疲劳加重就会加深度数的发展,其实眼镜本身就像腿的拐杖一样,有助于视力的恢复,临床上见到很多这种病例,今年不戴眼镜等明年复查的时候度数长了很多,后悔已晚矣。

误区三:

不管孩子调节和眼位情况如何,一味选择价格高的眼镜,如渐进多焦点眼镜、双光镜、防近镜、抗疲劳镜等。其实渐进多焦点眼镜是为老年人设计的,国外强调青少年近视眼慎配,而在我国泛滥成灾。

误区四:

孩子发现近视眼,几乎都是家长在得知孩子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后才发现的。从眼球的发育而言,儿童都是从远视眼逐渐向正视眼过渡的,所以平时应定期常规检查,至少半年要复查一次,在即将成为近视眼之前发现近视眼易感现象将更有意义。

那怎样预防近视眼呢?

网上类似的文章很多,大家肯定都比较熟悉了,如合理的近用距离和近用时间、正确的书写姿势、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习惯等,可效果如何呢,其实现实当中大家也一直都这样做的,那为什么近视眼的发病率还是逐年增加呢,这不得不冷静的思考一下:我们一直沿用的预防近视的措施真的充分有效吗?那今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些预防近视的新观念:

一、 建立完善的屈光发育档案,这是近视眼防控的基础。孩子处于发育阶段,眼部屈光度发展非常快,所以建议每半年应进行一次屈光检查,包括散瞳验光、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据此可分成三类人群:无近视眼迹象者任其自由生活,对近视眼高危人群需重点防控,而已近视眼人群则需积极控制近视眼进展。

二、 医学验光,科学配镜,特别是应及时验配具有周边视力控制作用的镜片(如角膜塑形镜、旁中心离焦镜片等)。

三、 研究显示弹钢琴会导致近视快速加深,近视易感的孩子尽量不要选择弹琴,若实在不能放弃,可考虑背谱练习。

四、 来自第15届国际近视眼大会的一致声音:每天户外2小时。新观念强调户外活动,在户外阳光照射下,身体会产生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保护眼睛不近视。为什么赤道地区的马赛人几乎没有近视,很大原因是他们阳光充足。那肯定很多家长会问,在户外做什么运动好呢?做多长时间合适呢,是不是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呢?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已有了答案,研究发现户外活动的类型对于预防近视的效果差别不大,多数研究推荐球类远动。关于户外活动的时间,也有相关的研究,每天活动半小时,近视率24%,而延长到3小时,近视率降为0.3%,但是并非户外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二者不成线性比例关系,研究发现即使超过2小时跟2小时的效果差不多,因此强调了每天坚持的必要性,突击一天晒太阳没什么用。

现实是,每天户外2小时对于我国儿童来说几乎是奢望,希望通过这篇科普引起公众的近视眼的关注,希望家庭、学校、社会需共同努力,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误区并加以矫正,基于新的近视防控观念,期待未来视力的美好前景。

作者:朱思泉、王开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