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见识比知识更重要

 伊人阑珊2014 2015-12-17

12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

——上海市黄浦区徽宁路第三小学特色课程指南

上海市黄浦区徽宁路第三小学创建于1961年。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校就提出了“教育艺术化,艺术教育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二十多年来,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艺术校园环境,精心打造艺术教育课程,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艺术教育途径和评价方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逐步形成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办学特色,是一所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此外,学校坚持走体教结合之路,培养了钱敏、陶璇、季丽萍等泳坛名将,是上海市游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些年来,学校曾获得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全国游泳先进学校、上海市心理教育实验学校、中国少儿茶艺特色学校、上海市象棋协会先进单位等等荣誉称号。

第一部分 课程情境与需求分析

一、区域概况与政策分析

(一)区域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情况

黄浦区位处上海市中心,是当今上海的经济、行政、文化中心所在地,也是上海的心脏、窗口和名片。重量级金融机构云集,商贸文化高度发达,交通运行十分便捷,教育、医疗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作为上海历史最悠久的中心城区,黄浦区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拥有了一大批诸如外滩豫园城隍庙文庙、古城墙、书隐楼等著名历史人文地标,人民广场、南京东路步行街、上海博物馆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上海城市规划馆、上海图书馆、上海美术馆等现代城市景观,福州路、北京路、西藏路、金陵路、黄河路、云南路等著名特色商业街,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三山会馆等28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区域教育价值追求

黄浦区教育局率先提出了“办学生喜欢的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基层学校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从课程与活动、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学校环境等各个方面入手,进行卓有成效的改进行动,提高学生在校的生活质量,关怀学生的生命成长,让学生在成长中体验快乐。

二、学校实际与需求分析

(一)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自90年代起,学校提出了“教育艺术化,艺术教育化,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多年来,无论在艺术教育的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均有丰富的积淀,不仅让每个孩子掌握扎实的艺术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艺术特长,而且能够陶冶情操,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的艺术教育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在管乐、合唱、舞蹈、打击乐、茶艺等五个艺术项目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发展成为一所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期望通过特色课程建设使学校的办学特色课程化,促进学校办学的内涵发展。

(二)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学校期望每个孩子通过五年的学习能够达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自由发展,做一个有梦想的小学生”的发展目标。但是,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重,生活内容贫乏,活动空间相当有限,亟需通过与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特色课程的开发,提供孩子们自主体验的机会,丰富孩子的学习经历,搭建“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的平台,满足孩子们共性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成就孩子们的少年梦想。

第二部分 学校愿景与课程理念

一、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生的追梦人

学校提出“梦想教育”之学校哲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办学理念: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生的追梦人。我们认为,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关注每一个孩子,为每一个孩子的梦想实现、快乐成长助力。基此,我们提出了我们的教育信条:

——我们坚信,每一个孩子都有烂漫的梦想;

——我们坚信,梦想创造奇迹,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我们坚信,有梦想,就有希望;有梦想,就有未来;

——我们坚信,人因梦想而伟大,梦想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我们坚信,教育的奥秘在于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梦想;

——我们坚信,唯一比实现自己的梦想更让人激动的是帮助他人实现梦想。

二、课程理念:每一个梦想都精彩

基于“梦想教育”之学校哲学和“让每一个孩子成为一生的追梦人”之办学理念,我们提出这样的课程理念是:每一个梦想都精彩。它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两层:一是学校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点燃所有学生的梦想。所有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必须以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为中心,要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提供拓展的平台,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二是每一个学生具有特殊性。每一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梦想。我们的课程必须解放孩子的个性和梦想,保护孩子纯真的童心和多样的个性,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优势潜能,并得以扩大和提升,使其个性特长得以充分鲜明地发展。

“让每一个梦想都精彩”就是为每个学生搭建展示梦想的舞台,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共性的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部分 育人图像与课程目标

一、育人目标

基于学校实际,我们提出了“有梦想,慧学习,善合作,乐生活”的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

简要描述

有梦想

始终拥有梦想,敢于表达梦想,不断追逐梦想,积极向上,持续进步;

慧学习

有学习兴趣、学习自信心和强烈学习动机,掌握多种学习方法,乐于思考;

善合作

有与人合作的意愿,愿意与他人在一起学习和交流,懂得社交技巧与合作方法。

乐生活

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乐于参加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课程目标与具体表现

根据“徽三”孩子实际,我们量身定做了“12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之特色课程。根据“每一个梦想都精彩”的课程理念,我们认为,每一件事就是一个梦想,每做完一件事就是实现了一个梦想。孩子们在逐梦道路中的每一个脚印、每一段经历,每一点滴的感悟……支撑起他们童年的七彩梦,成就他们更美好的自己。

根据上述育人目标,学校确定如下五个价值维度的课程目标,具体关键词是:自主、整合、扩展、应用、悦纳。具体目标与表现如下图1所示。

图1:“十二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课程目标及具体表现

课程目标

具体表现

自主学习,尚智慧

有学习的愿望和热情,能自主地在学习中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体验和表达丰富的情感。

整合信息,善发现

能整合新旧知识,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含义,设计解决策略。

扩展精练,会创新

能通过比较、分类、归纳、分析等推理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技能,并能进行必要的创新,形成一些新的结论,具有探究的精神。

灵活应用,提能力

能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以解决实际问题。

良好思维,能悦纳

能多角度地看待事物,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独特见解,并能很好地理解他人、自我认知、自我提升。

为了落实我校“梦想教育”理念以及课程目标这一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学校通过37件事在三类课程中的整合来丰富课程的设置,着力构建与学校课程文化内涵相匹配的、以使每个学生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发展为特征的学校课程体系。

第四部分 课程内容与结构

一、课程内容与分类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定义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他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主要智能: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梦想课程”开启了学生的多元智能,尊重学生已有的技能经验,培养持续自主探究能力,趣味盎然的“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为学生搭建了梦想的舞台!

智能类别

智能特征

课程名称

开发说明

语言智能

主要指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与他人交流等的能力。

1、天天读美文

2、脱口show一把

3、学会说“不”

4、大声说出你的爱

将语言作为最重要的沟通方式,通过阅读、主题活动等有效开发各阶段的语言智能。

逻辑-数理智能

主要指运算、推理能力,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

5、乐当环保小卫士

6、我是小小“买卖提”

7、换个角度看世界

8、我的节日我做主

设计与理财、生活能力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的数理-逻辑智能和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空间智能

主要指利用三维空间的方式进行思维的能力。

9、“触摸”老城厢

10、穿越城市“地下网”

11、博物馆之行

12、美化我的小天地

13、珍爱生命的每一刻

重在训练不同年龄的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和培养鉴赏美的能力。

运动智能

主要指身体运动的技能,善于支配自己的身体,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

14、做个快乐的“小吃货”

15、乐在“玩”中

16、开启生命直通车

17、学泡一道中国茶

重在加强校外运动,在不同形式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运动智能。

音乐智能

主要指对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的敏感,以及展示音乐的能力。

18、吹拉弹唱学才艺

19、欣赏一场音乐会

20、参加一次音乐狂欢

通过学习乐器和校园狂欢活动,培养学生欣赏音乐及发展记忆、理解、想象思维等各种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

主要指与他人相处、交往、观察、理解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的能力。

21、始终保持微笑

22、珍藏一件凝聚情感的物品

23、留住12岁前的美好回忆

24、找呀找呀找朋友

25、信守一个诺言

26、我在你身边

重在提供与人互动的机会,促进学生社会交往能力。

自我认知智能

主要指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

27、准备做个小学生

28、21天赶走一个坏习惯

29、原谅我的小过错

30、实现一个梦想

31、大胆“秀”自己

32、拥抱“青春期”

提供多种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了解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绪、意向、动机、脾气。

自然观察智能

主要指对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有观察、辨识和分类的能力。

33、家乡行

34、聆听大自然

35、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36、饲养一种小动物

37、玩转“科学”

广泛地浏览和体验大自然的奇妙,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会观察,培养自然观察智能。

二、课程要素

“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的设计应包含以下几个要素,即课程意图与价值、学习目标、内容与过程以及课程评价。

(一)课程意图与价值

每一件事的设计都应考虑学生的发展需求。“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 特色课程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为载体,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健全、潜能开发和认知发展、艺术修养和体育健身、社会实践和动手操作”等方面的学习经历,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满足学生共性学习和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他们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学习目标

每一件事都有特定的学习目标。我们希望,通过 “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的实践体验,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达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觉锻炼,自由发展”的发展目标,在不断追随梦想的过程中成就自我。

(三)内容与过程

“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是跨学科的综合实践课程,对学校三类课程做了有机整合。课程的设计以活动、游戏、心理训练等为主,以“创新、多元”为核心价值,课程内容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和目标,紧贴孩子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在互动中思考,在思考中感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每一件事的具体落实过程与内容。

“梦想课程”不是关注“教师给”,而是关注“学生要”,更多关注的是学生获得多少机会,将所有的课程设计成多样化的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展示自己,体验筑梦、寻梦、圆梦的各个过程,让“梦想课程”真正成为孩子们放飞梦想的乐园。

(四)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是课程设计应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使课程评价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建立、健全了领导小组,强化各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同时坚持趣味性、因材施教、自主性等原则,坚持形成性评价和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坚持个体内差异评价和非数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创造性地实施“12岁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

第五部分 课程实施与评价

课程是名词,更是动词。因此,真正的特色课程要有实施与评价的考量。

一、课程实施:教与学的变革

库伯的学习圈理论告诉我们,任何学习过程都应遵循“学习圈”。学习圈理论把学习过程分为经验、反思、理论化和行动四个阶段。“经验”是学习者学习的起点;“反思”是学习者对已获取的经验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理论化”是学习者对反思的结论理解和内化的过程;“行动”是学习者运用内化了的概念去制定策略、解决问题,检验自己是否达到学习效果。如果从实践中发现有新的问题出现,则学习循环又有了新的起点,意味着新一轮的学习圈又开始运动。

基于“学习圈”理论,我们采用“e-f-p”模型来实施“12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互动、实践中亲历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增长知识、丰富经历、提高才干、发展个性。

(一)课程实施模型:“e-f-p”

E,是e-learning的缩写,意为电子学习。师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海量的在线学习,查阅所需要的课程相关信息,培养采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实际意义上,E-learning是一种海绵式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在做这些事的过程中,大量吸收信息,丰富学习经历。

F,即face to face,意为面对面,是指人际互动与对话。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学生与教师、学生与伙伴、学生与社会其他人员之间的交流、相处、交往、观察,理解他人的情绪、性格、动机、意向,实现观念的碰撞和思维的交流,学习与人互动的技巧,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face to face本质是一种淘金式学习,通过面对面的对话与碰撞,得出真知灼见,汲取营养。

P:即Practice,意为实践体验。学生进入实践活动情境,将自己的全部身心与外部世界交往互动,通过感知、体悟、操作进而生成反思等活动,从而获得认知和感悟、形成技能与能力、发展情意和态度,养成个性的学习方式,从而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地位和“寓教于乐”的教育追求。Practice是一种体验式学习,这是更具本质性的学习经历,也是学校开设这一课程更为深远的考量。

E、f、p(学习、互动、体验)形成了课程实施的三种主要方式。在这里,E、f、p三者之间并不一定依序而行, 一成不变,在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努力让学生进入“学习圈”。

(二)学习方式的灵活运用

“12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在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方面,主要有以下具体学习方式可供选择:

1、走一走:漫步场馆、走社区、游故居、逛文化街、信步乡村田园,在行走中累积知识的厚度。

2、看一看:看自然景观,看城市建设,看人文生活,发现自然之美、感受时代变迁。

3、说一说:说心愿,讲故事,谈感受,表谢意,和师长、伙伴分享成长感悟。

4、做一做:用灵巧的双手进行DIY,做游戏,做美食,进行环保分类,做志愿者,做动物的朋友等等,在体验中感悟生活、培养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5、想一想:策划自己的节日,创新不同的“玩”法,让思维的火花不断迸发。

6、玩一玩:和伙伴嬉戏玩耍,和父母亲子同游,让童年充满欢笑。

7、写一写:用笔记录下美好的回忆、趣事和要闻,珍藏逝去的记忆。

8、画一画:设计书房、制作贺卡、绘制地下交通图,用画笔记录自己的智慧和情感。

9、演一演:唱歌、跳舞、茶艺、武术、魔术、相声、小品、课本剧……在学校的舞台尽情表演,和伙伴分享快乐、赢得自信。

10、猜一猜:大胆猜想科学结论,让思维插上想像的翅膀。

11、拍一拍:带上相机穿街走巷,记录下美好生活的点点滴滴,发现生活之美。

12、查一查:利用网络、报刊杂志、书籍、地图等多种途径进行资料查阅,收集有用信息。

13、找一找:亲身去寻找、去发现,你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让梦想重新启航。

14、比一比:比技能、比才艺、比家乡的前后变化,在比较中展示自信,学习先进,感受社会的进步。

15、学一学:学习逃生本领,学做科学游戏,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和敏锐的观察力。

16、听一听:倾听大自然的声音,耳闻古城墙的历史,聆听青春期的讲座,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悟人生,丰富知识。

17、读一读:阅读经典,体会读书的乐趣。

18、问一问:问小吃的制作过程,问名人的成长经历,问家乡的沧桑变化,知自己所未知,丰富人生阅历。

19、秀一秀:大胆表演、大声演讲,秀出自信、体验成功。

20、尝一尝:品尝地方美食,领略饮食文化,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21、泡一泡:学泡一壶好茶,感受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以上学习方式融合了自主、合作、探究等诉求,应依据不同事情有不同选择,也可以组合运用。

三、课程评价

在课程评价方面,“12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来进行。

(一)一事多评

评价的目的是发展,我们要多角度、多方法、多主体地实施课程评价。

多角度:可以从学生本身能力的提升、某一个过程的点评、作品的评选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多方法: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在进行背景评价时可以采用调查、访谈、座谈、诊断性测验、文献法等方法。在进行过程评价时可以采用描述性评价、故事评价、个案评价、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等。在进行成果评价的具体操作时,可以采用档案袋评价、实作评价、测验法、问卷法、观察与访谈等等方法。

多主体: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评价的积极性,同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建立由学生、家长、社会、学校和教师等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二)方法灵活

坚持形成性评价和主体性评价的价值取向,对学生参与的评价坚持个体内差异评价和非数量化评价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可以采取展示性评价方法,也可以采取纸笔测验方法;可以采取真实性评价方法,也可以采取虚拟性评价,不一而足,根据实际事情量身而定即可。

(三)量规对称

每一件事都有相应的评价方法。无论是哪种评价方法,都需要使用一定的评价工具,使用的评价工具要量规对称,例如:

量规选择

课程名称

苏格拉底式研讨

观察与访谈

实作评价

档案袋评价

穿越城市“地下网”

苏格拉底式研讨

观察与访谈

档案袋评价

大声说出你的爱

苏格拉底式研讨

实作评价

做20个科学小游戏

实作评价

档案袋评价

大胆“秀”自己

观察与访谈

实作评价

考察报告

做个“小吃货”

创作,作品分析

观察与访谈

换个角度看世界

个案评价

观察与访谈

原谅我的小过错

……

……

(四)融评于学

“12岁以前应该做的37件事”特色课程努力实现学习性评价(assessment)与促进学习的评价(assessment for(of)learning)的统一。以评价来促进学习,其设计与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任何评价。我们要创造各种各样的学习与评价的机会,让学生自己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让学生以自己的认知方式表现自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发表自己对所学习的问题的原初的观点、相互切磋和合作建构,融评价于学习,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学生观念的转变与发展。

第六部分 课程保障与家长参与

一、课程领导共同体

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是一项科学规范的系统工程,不是靠一个二个人完成的, 必须建立由校长、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组成的课程领导共同体。建立课程领导共同体,是保障课程建设的重要方面。课程领导共同体成员要相互尊重,相互依存,人人都是课程领导者,是课程领导的主体。

(一)不同的角色与任务

课程领导共同体的主体是多元的,在课程开发中行使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校长是学校课程开发的主要决定者和第一责任人,在课程管理中,其职责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和学校的办学思想,维护校本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的严肃性,监督和评估校本课程实施过程,发布校本课程质量信息。校长是课程领导共同体的核心,是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者,是教师、社区等方面的联络者。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直接影响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和实施效果。

课程专家是课程开发的指导者和研究者。他帮助学校确定课程目标,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案。指导参与共同体开发课程,编写教材,指导学校实施课程的过程。帮助学校对教师进行专业的培训,通过教师的学习—实践---反思,不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导力量,对课程的有效实施、学生的学习质量评定具有专业自主权,同时对课程目标的实现、学生的发展承担主要责任。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是第一个能发现课程在实施中问题的人,同时教师有义务将自己实践的经验向共同体提供,分享。

学生有权选择课程的内容,有权对校本课程做出自己的评价,有权对自己所学的课程提出改进建议,也应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任务。学生是课程的被接受者,也是参与实践的主体和评价者。开发的校本课程学生是否喜欢,共同体成员要多听学生的意见。

学生家长及有关的社区人员对学校课程应有知情权、评价权和建议权,并有责任为学校提供各种课程资源上的支持。家长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管理的途径,学校要积极发挥家长的优势,家长可以通过亲子活动参与课程的实施,参与课程的评价。

课程领导共同体还包括一些与课程间接相关的社区人员,关心学校发展的热心人。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为学校课程的开发服务。

(二)课程领导小组

学校组建由校长任组长,教导处分管教学、教育的主要负责人,科研负责人、课程开发负责人、特长教师代表等组成的校本课程建设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对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和管理。

二、课程研究与课程运营

(一)课程研究

徽宁路三小的课程研究团队是由校长室、教导处、课程开发组、科研室、专家组、实施组(教研组、年级组)构成。

1、校长室是学校课程设计的指挥部。会同专家共同设计课程开发的目的、方案、课程实施的措施及管理。

2、教导处是学校课程管理的专门行政机构,主要职责是执行、检查、评估全校各门课程及各教研组的课程教学工作,组织协调各教研组与年级组的各项工作的关系,落实各项课程管理措施。

3、课程开发组要组织部分教师,根据课程开发的目的,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取向,以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为目的,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追求,编写特色课程。

4、教研组或年级组要根据学校的整体安排,制定好学年及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教学研究活动计划和学生活动计划,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指导,确保完成学校课程管理的各项要求,及时反映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教师的教学需求,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为课程管理提供依据,注重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以促进课程合力的形成。

(二)课程组织与运营

1、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如教学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教师教育制度、特色课程激励机制等。

2、建立课程管理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长、专家、教师代表、学生及家长代表和社区相关人士组成的学校课程管理领导小组(课程领导共同体)。

3、学校行政对校本课程实施决策,负责确定本校的培养目标,根据上级颁布的课程标准制定学校年度课程实施方案以及相配套的各项制度。教导处协调校内各处(室)以及年级组与教研组的各项工作。另外要明晰校内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有了健全的校本课程开发管理机制,才有可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及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课程实施的安全保障与家长参与

(一)安全保障

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要建立校本课程保障机制,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于支持和保障。

1、建立特色课程激励机制,树立教师是特色课程开发的开发者和实践者,学校要投入适当的研究及奖励经费,用于支持鼓励教师开发实施特色课程,表彰在课程开发中教师和学生取得的成绩。

2、学校支持教师参加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校本课程各级各类培训,形成校本课程的理念,并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高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3、鼓励教师参加教材编写,支持教师攥写校本课程实施的体会、案例、论文等。对于参与课程开发的教师在评优评先中给予考虑。将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成果记录在教师个人业务档案中给于肯定。

4、建立评价制度,使对教师、学生、课程的评价落实到实处。

5、加强对社会和家长的宣传,使家长、社会了解和参与校本课程建设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课程建设。

(二)家长参与

1、通过家长学校宣传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对于校本课程的方案要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认可。

2、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要争取家长的支持,有些课程的落实可以通过班级家委会、家长去完成。

3、对于一些热心学校工作的家长,学校可以邀请他们参与课程的开发和编写工作。

4、邀请家长共同参与课程的评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