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谈中国24节气与大市转折

 真友书屋 2015-12-17

文:伊马仕

几天曾撰文提到,江恩(William Delbert Gann)所提出的市场转势时间,与中国历法中的24个「节气」时间竟然出奇地配合;并统计了过去26年,香港股市於「节气」前后一日的变化。


今回我们再进一步,以不同的计算方法探讨「节气」与股市走势的变化是否具有明显的关连性,及应用在A股及美股的结果。


根据维基百科对「节气」的解释,24节气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其中,包括「12个中气」和「12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


而从春分起的「12个中气」分别是:春分、穀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於12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从春分后的「12个节气」分别是: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注1】。


24节气是以地球為中心计算太阳行走相隔15度的时间,是每年季节变更的重要标誌。由於古代农民所有的农耕活动,都会按照历法节气来安排行事,即所谓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其时,则五榖不绝;反映节气变化对古代农业生產非常重要。衍生之下,不少人相信「节气」除了反映季节的变化,同时也反映在投资市场(包括股市、商品市场)之上。


為进一步了解,大市於各个「节气」会否出现转折。我们於上周的文章中,曾尝试统计港股由1990年至今(约26年,不包括今年12月22日冬至)每年所有24个节气(即合共623个不同的节气日),计算恒指於「节气」当日及前、后的升跌变化。当中,出现走势逆转的次数為410次,佔检测范围内的623个项目的65.8%。


检测A股美股趋势变化


然而,单以恒指前后的单日升跌作「转折点」似乎仍略有不足(原因是大市出现升跌的机会几乎是一半一半);故此,我们再尝试统计恒指於每个节气当日,前和后的「3日」及「5日」(以交易日计)的变动率,再统计一下恒指在每个节气期间出现转折点的机率。


举例,如今年1月6日的小寒,恒指对比3个交易日前(即去年12月31日)的表现為-0.5%,而指数在小寒的3日后(即1月9日)的收市价為23919点,较1月6日收市价(23485点)反弹约1.9%,指数於该节气确认出现转折点。因此,我们将定之為成功例子。


餘此类推,我把餘下来的622个节气日,以上述方法进行量化统计。结果发现,恒指在过去约26年间,于每个节气出现走势逆转的次数為384次,佔检测范围内的623个项目的61.6%。


若细分24个节气的个别统计【图1】,当中恒指在「清明」及「立夏」前后3日出现转折的概率最低,两者均少于五成;反之,恒指在其餘22个节气前后出现转折的概率均有近五成至逾七成以上;而出现转折概率最高(即成功率最高)的节气是「处暑」及「霜降」,出现机会同為77%。




至于「5日」方面,整体成功率已逐步下降至57%,在检测范围内的623个项目中,出现走势逆转的次数只有355次。恒指在24个节气(除「夏至」外)前后5日出现转折的概率,亦只有四至七成左右。但值得留意的是,成功率最高的「夏至」【图2】,出现走势逆转机率竟高达85%,读者今后可特别留意临近该节气时大市的「5日」表现。



然而,类似的计算方法,应用于A股及美股的趋势变化与「节气」是否具有明显的关系呢?


我们尝试把上证综合指数,以及标準普尔500指数的歷史数据,套用于上述的检测当中。


先说A股,我们同样把沪指于每个节气当日,前和后的「1日」、「3日」及「5日」(以交易日计)的变动率,再统计指数在每个节气期间出现转折点的机率【图3至图5】。


我们发现,沪指「1日」、「3日」及「5日」的测试结果分别為71.0%、67.5%及66.3%,整体成功率均明显较恒指高。其中,以「1日」為例,成功率达八成以上的节气共有4个,分别為「大寒(81%)」、「处暑(81%)」、「立秋(85%)」及「秋分(85%)」。






至于美股方面,「1日」、「3日」及「5日」的整体成功率分别為68.7%、62.8%及56.8%,前者的概率较高,惟后两者却只算是不过不失;而指数在每个节气期间出现转折点的概率【图6至图8】。





个别节气日有相关性


另一方面,从上述三大指数的「1日」、「3日」及「5日」结果来看,我们发现指数「前后1日」出现转折点的机率,均较前后「3日」及「5日」為高。故我们针对指数「前后1日」的变化,再尝试检测一下另一种「转折点」。


如指数於「节气日」前1日正处於升势/跌势,在「节气日」翌日出现急升/急跌的概率将有何啟示?惟结果发现,恒指、沪指及标普500「前后1日」出现再急升(或急跌)【注2】的机会率分别只有32.3%、18.4%及16.9%。


无论如何,经过上述检测,我们发现以「节气日」对於预测个别股市的转折点,整体效果不算太明显;惟个别「节气日」对特定指数或会有着较高的相关性,读者今后或可重点留意这些「特别日子」。


至于商品期货等趋势变化与「节气」是否会有较明显的关系,篇幅有限,我们下星期将再作探讨。(伊马仕 / 信报投资分析部)


【注1】https://zh./wiki/节气


【注2】有关再急升(或急跌)的定义,我们只假设「节气日」翌日的升/跌幅高於(或等於)「节气日」1日前的升/跌幅两倍或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