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冷知识:刀刃几何学第三章

 大海810 2015-12-17


剑型刀尖(Dagger Point):
剑型刀尖可说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刀尖形式,因此从它开始介绍并不为过。剑型刀尖以中央突出之剑脊为中线,两侧对秤开锋。此种刀尖形式最大的优点便是它那薄、细的刀尖能以最少的力气刺入敌人肉体之中。 一把制作精良的匕首能刺入肉体直至护手处。剑型刀尖另一个优点是准确,因刀身为一直线,故可十分精准的刺向你所要伤害的目标,且无须修正刀尖角度,即便在黑暗环境中亦然。剑型刀尖的缺点为: 1. 细窄的刀尖极易在刺、戳较硬物体时断裂。在现代步兵战争中,一位步兵身上所穿之战术背心或H带上可能有弹夹、医疗包、工具钳等等足以使剑型刀尖断裂的物体。 2. 剑型刀尖只有相当窄,甚至没有刀腹(Belly)及足够的弯度,使得它十分不适合砍劈攻击及切削作业。

锥形刀尖(Stillete Point):
另一种最原始的刀尖形式。具有锐利的刀尖,3或4角锥形构造,没有刀锋。主要用途便是刺、戳。此一刀具在16世纪之后便大量采用於军事用途,二战期间英军OSS配发刺锥以穿刺敌人的软甲。穿刺能力强,造成伤口大,结构坚固, 不具刀锋故无须研磨是它的优点。它的缺点亦是因其不具刃面故只能刺戳,且需近身。其余攻击方式皆无法使用,不能应用於野外活动中(我只想到将它当营钉及挖土使用)。

刨削刀尖(Clip Point):
刀背曲线往下掉与刀尖相接,造成刀尖处尖锐而窄。下坠的曲线点不定,但大多位於刀长中线之末缘,刀尖上扬角度不定,但皆不超过刀背,形式从十分夸张到类似枪型刀尖皆有。许多人相信此一形式与美国边境英雄: Jim Bowie 有关,但学者们研究指出早在初期铁器时代(900-500 BC)便已发现有此一形式之铜刀。优点为其窄细的刀尖具有类似剑型刀尖一般的刺戳能力,且又有相当优良的砍劈效果。缺点则是其刀尖的强度不够。尤其是某些形式的刀尖太窄以至甚至刺到骨头刀尖便会断裂。解决之道为: 1. 使用较厚的刀材或加厚刀尖处。 2. 将刀尖的下坠点尽量向末端延伸。 3. 除去不必要之假刃。

上扬刀尖(Upswept Point):
刀尖位於刀背末端且上扬,造成相当大的弧度,为最佳之切削砍劈的刀尖形式。造成的伤口既长且深, 刀尖虽有刺戳功能,然因刀尖上扬故使用时需计算修正才能达到准确,但用於木工制作挖洞时则效果不错。最适於野外使用的刀型之一。

几何刀尖(Tanto Point):
原为日本传统短剑之刀尖形式,而今在市面上常见的为美式几何刀尖(Americanized Tanto)。日本传统及美式几何刀尖最大的不同是美式几何刀尖造成前后两个刀尖,而日式的只有一个(理论上)。几何刀尖的产生从日本的说法是当武士刀因格斗而断裂时,将断裂的刀子制成短刀(Tanto),而将刀尖斜切成一个斜角。日本传统日式刀剑的分类,刀长超过24”的称为太刀(Katana);脇指(Wakizashi)为12 - 24”;短刀(Tanto)为短於12”。因为西方人多在短刀上见到此一刀尖形式,故将此一刀尖称为Tanto Point。但其实此种刀尖最早有文献纪录可推至西元220年左右的中华民族三国时代的直刀,尔后於唐朝(西元618 - 907)传至日本。在早期日本太刀的制法中便有一种称为「切刃造リ」,其形式便是仿中国直刀的形式,亦是有前后两个刀尖。目前则因刀尖的研磨方式不同於刀身部(一般所谓美式几何刀尖其刀尖处为Flat Grind,其余则为Hollow Grind),故称为几何刀尖,其实若以溯本求原的精神来翻译,应被称为直刀刀尖或切刃刀尖。


水滴型刀尖(Drop Point):
刀尖位於刀身中线的稍上方,刀尖角度较大,切削能力较佳。相对的刺戳能力薄弱。一般用以猎刀形式。与刨削刀尖,枪形刀尖同为最常被使用的刀尖形式。有「美丽小刀之父」称呼的R.W. Bob Loveless在1969年应用在其猎刀设计后便大受欢迎。在之前采用的刀匠有Randall等人。

剥皮刀(Skinner):
最大特徵为刀尖向上倾斜,刀尖附近刃面圆滑, 刀刃曲度大,是专为剥皮设计的刀具,除了剥皮外,其余功能差。

羊蹄刀尖(Sheep-foot Blade):
刀尖位於刀身底部,刀背曲线至前端时圆滑下坠,刀身前端无锐利之刃面。此种刀子为典型之水上活动用刀,因在水上活动时船身极可能在无预警情况下剧烈摇晃, 此时若手中所拿的刀尖非此设计,极易伤到自己或别人。亦是溪钓时最佳的杀鱼刀刀尖形式之一。因其安全性极高,故亦被应用於救援刀,在车祸发生时割断安全带而不必担心伤及自己或被救者。日本传统厨刀Santuko亦是此一刀形。

鸟嘴刀尖(Bill Point):
与羊蹄刀尖相似只是刀刃成一弧度,最初是设计用於切花及修枝,后来亦被用於切断绳索用,刀尖可用於裁纸,是相当实用的刀形。除此之外,日本的「破头师」则为鸟嘴刀尖的变形,刀尖下坠后转一圈向刀柄处延伸,刀尖不具尖端而是一圆球,此种刀子为专门切削不必要之枝芽而设计。

平头或圆头刀尖(Plate/Circular Point):
此种刀尖设计完全秉弃了刺戳功能,中华及日式菜刀皆为此一形式,在Machete上亦有此一形式,平头处可作为拍打猎物或当铲子挖土用。许多刀厂会在平头之转角处做另一带刃锐角以作为强行突破、侵入时的工具。日本传统的「铊」若为平头设计亦多具此一锐角。
加强刀尖(Reinforced Point):刀尖做成T型或+形的立体构造, 主要用以刺戳。为中东及印度的传统刀形。主要设计来破除步兵身上所穿之锁子甲或铠甲。

诺基刨削刀尖(Nogales Clip Point):
为双弯曲弧度之刀刃设计, 任何物体只要被其*近握把的第一个弧度切到便会自然而然的进入第二个弧度,因此切削长度及能力大为增加。刀尖为刨削刀尖,其优点已如前述。刀尖位於刀身正中央,刺戳时无须修正,是一兼具刺戳及切削的设计,最早在18世纪中叶的土耳其Yatagon军刀发现 。此一刀尖形式为Coldsteel 老板Lynn. C. Thompson所设计。

实用型刀尖(Utility Point):
与水滴型刀尖相似,只是刀尖角度较锐利,可做穿刺工作。一般随身刀具皆为此一刀尖模式。

去势刀尖(Spay Point):
刀背曲线於刀尖末端处下坠,与刀刃形成一钝角。刃面园滑。此种刀形最先的功能是为家中的牲畜去势用。 亦有人将其用於日常生活之涂抹奶油上。早期美国西部拓荒时期几乎人手一把,被称成男孩的第一把刀。

鱼刀(Fillet):
刀身窄细而长,弹性极佳,用於大型鱼类切片用,其余功能不佳。使用时延著鱼的基椎骨两侧切片,可以切出相当漂亮之鱼片,一般鱼刀最少有4’’刀长。


倒几何刀头(Reverse Tanto Point):
刀尖便像将几何刀尖上下颠倒一般。刀尖位於刀刃的中央,有如枪形刀尖的切割弧度,类似羊蹄刀尖的安全,是主要设计为一般切割使用。

斜头式笔尖(Cut-off Pen blade):
就如同一块钢板被斜切一般。斜头式笔尖为早期最为实用的刀尖形式之一,不论是西方的铅笔刀或是日本的传统小刀「肥后守」,亦或是大家小时候一把3 - 5块的手牌超级小刀,以至於切纸用的美工刀皆是此一刀尖。可切可削且不易刺伤自己,若运用得当亦是把不错的野外用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