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工匠精神”

 zhw9888 2015-12-18

1


1510年,中国宦官中的万王之王刘瑾被告谋反,下狱待死。朝臣们被他欺压多年,不禁情绪激动,请求皇帝朱厚照以当时世界上最残酷的刑罚惩治刘瑾。

朱厚照摸着下巴想了半天,一拍大腿:“有了,就凌迟吧。”

于是,刘瑾被拉到广场凌迟。所谓“凌迟”,是把罪犯身上的肉一刀一刀割下来,而且要保证罪犯不死。罪行越大,割的刀数越多,刘瑾要被割3357刀,按刽子手的计算,大概要割三天。

如你所知,人身上的肉是有限的,刀数越多,割掉的肉面积就越小。刘瑾的肉分摊到3357刀上,每刀割下来的肉的面积还不抵一片手指甲,这就需要刽子手有(1)精湛的技艺和(2)严谨的态度,以及(3)专注、坚持的品质和(4)精益求精的情怀。

凌迟刘瑾那天,万人空巷,京城各行各业全部关门,都来观赏这空前盛事。

刽子手意气风发,在万人中央自命不凡。

行刑开始了,第一天,割了三百多刀,刘瑾虽疼的呲牙咧嘴,但没有死。刽子手洋洋得意,第二天,几刀下去,刘瑾死了。

但刽子手说,刘瑾没死,因为他从割破的皮肉后看到刘瑾的心脏还在跳,于是继续割,第三天,割完了3357刀。

最后一刀落下,刘瑾成了一副冒着热气的骨架,刽子手满面红光地吼道:终于死啦!


2


有人看到这里,马上会跳起来:你跑题了,题目是“工匠精神”,内容却是刘瑾被凌迟,二者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那么,我现在就来谈谈工匠精神,百度百科上“工匠精神”的解释是: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汪中求在一篇文章中说,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树立一种对工作执着、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

汪中求接着说,要学习日本人的工匠精神,因为全球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截至2013年),日本有3146家。

有些人马上一惊一乍起来:啊呀,咱们中国太浮躁了,就缺这种工匠精神,我们要好好学习日本的工匠精神。

任正非也来凑热闹,但人家毕竟是教父级别的人物,和那些一惊一乍的人不可同日而语。他在汪中求的文章后做了批注:我们公司(华为)也有工匠精神……


3


任正非说的对,岂止华为有,在中国古代到处都有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去外面学人家日本的工匠精神?

如果你把工匠精神的解释和刽子手应具备的四种特征进行对比会发现,那位刽子手就拥有工匠精神,而且是工匠精神的巅峰。

黄帝制作的指南车、鲁班制作的木鸟(能飞三天三夜)、张衡制作的地动仪(至今无法复制),这都是非工匠精神不能出现也。

中国这么多工匠精神视而不见,非要去小日本那里学什么工匠精神,用王阳明的话说就是,务外遗内,大大的笨蛋。


4


其实,也没必要去中国古代那里学工匠精神。以阳明学角度而言,心即理,有此心即有此理,无此心即无此理。你真有孝顺父母的心,必能产生孝顺父母的道理,你真有需要工匠精神的心,必能产生获得工匠精神的道理。如果你没有需要工匠精神的心,去天堂学业得不到工匠精神的道理。

所以,所谓“工匠精神”无非就是“用心”而已。


5


据野史记载,凌迟刘瑾的刽子手出身刽子手世家,他的重孙子后来也凌迟了位大人物,这个大人物就是袁崇焕。

刽子手的重孙子初学凌迟时,他的爹告诉他:用心。

他问,怎么用心?

老屠夫陶醉地说:“当你割人时,你要和被割的人建立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要有一种‘万物一体’的世界观,把它当成你身体的一部分,要用心和它交流。每割他一刀,就会疼在你心,所以你才能割的温柔,你一温柔,他就死的特别慢,这就等于把工作做成了。”

重孙子再问:“我总要学技术吧?”

“笨蛋,用心还怕学不来技术?”

这是野史,不必全信。

我只是想代王阳明说一句:天下任何事,一旦用心了,非成不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