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仓管理学寓言: 四川猴子河南耍

 江山携手 2015-12-18

管理学寓言 四川猴子河南耍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xianyulizi   陈仓/文

 

     一个四川人在河南旅行,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南不出产猴子,但是,河南耍猴艺人特别多,猴戏生意特别好。四川人既兴奋,又多少有点不服气。四川人兴奋的是四川猴子资源丰富,他坚信他比河南人更具有资源优势,耍猴成本更低。不服气的是四川人比河南人更会养猴,为什么四川人不能比河南人更能赚钱呢?于是,他决定返回四川后也做耍猴生意。

 

     四川人从山里逮了一只猴子,拉到街道上,模仿河南人的样子耍猴,结果,看猴戏的人很少,偶尔看猴戏的人看两眼就走,不给耍猴人给钱。结果,耍猴生意在四川做不起来。四川人很纳闷,于是,他请教了在四川卖蒸馍的河南人。卖馍人说,你耍猴和我卖馍的情形一样,物以稀为贵,本地不兴本地货。四川出产猴子,漫山遍野的猴子,四川人对猴子不稀奇,大家与其在街上看人耍猴,不如在山里看更自然,更精彩的猴耍猴。你们四川人对猴子不稀奇,觉得耍猴没什么了不起,也没看猴戏的习惯和氛围,所以多数人没兴趣,本地市场需求不旺。无聊围观的人觉得没意思,看两眼就走,时间短,人家认为不值得给你给钱,不值得就没价值。再说,你在本地耍猴,熟人多,人家不给你钱知道你不会计较,你恐怕也不好意思强收熟人的钱吧?

 

 四川人恍然大悟,决定带上猴子开拓河南市场。四川人在河南耍猴,结果,他的猴戏生意还是没有河南人做得好,几乎混不下去。百思不得其解的四川人请教河南同行。河南猴戏内行告诉四川人,养猴和耍猴是两个行当,猴子吃得很简单,也不太生病,养猴几乎算不上一个行当,没有多少特殊的技术,更没有多少艺术性。训练猴子和耍猴的讲究很多,既要懂得猴性,还要琢磨观众的喜好,艺人耍猴。各有一套绝技。你没有师傅指点,短期很难入门,单靠模仿,没有师传绝技,很难耍得专业,耍得精彩。另外,做任何生意都有个圈子和行道问题,你是外地人,又是刚出道的外行,你入不了我们这个圈子,圈内圈外人都把你当外行看,你不在这行道里,你不懂行规,不精通行道,不但没人照顾你的生意,还会忌讳你参行竞争。你要知道,做任何行当,都有个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问题。耍猴是个不挣钱的讨饭生意,你即使认识我们这里的耍猴老艺人,想拜师学艺,他们都不会轻易给你传授训练猴子和耍猴绝技,除非你答应并保证养活师傅后半辈子,给师傅养老送终,或者给师傅很多酬金。你们四川人不缺猴子,如果你们精通猴戏,我们还活不活?我再告诉你一个你一辈子都没法搞定的难题,那就是猴性、人性和耍猴的权威问题。猴子生在四川,长在四川,你们四川人与猴子亲,猴子也觉得四川人亲,四川人对猴子狠不起来,猴子也不怕四川人。猴子不怕你,没有绝对恐惧感,你耍不成绝对权威;你对猴子不狠,没有绝对威慑力,你就没有足够训练猴子,管制猴子的权威。古人教育孩子,即使是学富五车的大儒,都没法亲自教训亲子,大儒们或者专门请先生,或者送孩子上学堂,或者“易子而教”,训练猴子与教子类似,你没法教训与你太亲太近的人和不怕你的猴子。历代朝廷有个“南官北做,异地任职”的老规矩,管猴与管人是一个道理。在耍猴这个行当里,“四川猴子河南耍”,是行话,也是最核心的行道。

“四川猴子河南耍”,既是异地耍猴,也是异地内行人耍猴。你不要小看这个耍猴行当,看似简单,其实不简单。猴子是很通人性的,管教猴子比管教孩子更难,会说话的人往往难以搞懂不会说话的猴子。知人知面难知心,养猴耍猴难懂猴。初级耍猴的只懂猴子的食欲与性欲,中级耍猴的懂猴子的爱与怕,高级耍猴的就懂得多了。你好好想想,你自己能懂多少猴性?你能明白猴子会怎么应付你?

 

    四川人听罢,瞠目结舌,头比斗大,于是,卖掉猴子,回家种水稻去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