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竹叶汤医案

 真心人8 2015-12-18



李×× 24

主诉:产后8天皮肤红肿痛痒求诊。
刻诊:剖腹产后8天。发皮肤潮红肿痛瘙痒。以颈腹腿部严重,经过医院抗生素输液未效加重。皮疹色暗红,触摸皮表热,恶热恶风重不恶寒。身无其他疼痛。口干渴凉饮。纳可。大便干,小便色黄,精力尚可稍显疲乏。舌暗红苔白。脉弦滑。















这个产妇剖腹产后即发痈。原不想中医治疗,害怕服药影响婴儿哺乳。后西医输液后逐渐加重,问诊可否用中药恢复。便告知患家,中医恢复此病要优于西医,且不影响哺乳。于是答应试治。
用方:竹叶黄芪汤4 配合外洗。
服完四付后大效,肿痛痒皆大消。诸症消解。










二诊主诉阳热证已消,渴饮便秘肿热瘙痒都不显。仍有恶风,微微恶寒,并告知奶水不足,每天仅能有一小碗奶水哺乳。

处方:远志汤
远志(去心) 当归 甘草(炙) 桂心 (各一两) 人参 麦门冬(去心,三两) 茯苓(二两) 干地黄(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四枚)
四付
三诊,奶水增加,气力渐复,皮肤微有瘙痒,余证不显。续服四付而愈。
治痈疽发背方。
黄芪 甘草 黄芩 芍药 麦冬(各三两) 当归 人参 石膏 川芎 半夏(各二两) 生姜五两 生地八两 大枣三十个 竹叶一握
上十四味口 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取竹叶,取一斗,去滓,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日三夜一。

初诊刻诊增加:生产大汗出,刻诊汗出少。
竹叶黄芪汤是疮疡科很重要的方子,包括此类方证。
这个方是阳明外证合太阴(伤血)而至荣卫不行,发痈疽疮疡的常用方。

收录在千金中,后有刘涓子鬼遗方痈疽篇有类方和补充
是治疗疮疡外科,经方范畴内应该重视的一类辨治。
我们从组方可以熟悉地看到竹叶石膏汤的阳明中风治法
阳明中风,且病发痈疽,兼有太阴伤血本虚标实。
黄父曰夫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久则血涩不行。血涩不行则卫气从之不通,壅遏不得行,火不止,热胜,热胜则肉腐为脓。然不能陷肤于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曰痈。
剖腹产后,血气大伤,虚热内生。或感邪后,血涩荣卫不行,表里不足,外而壅遏化火合邪成痈,内而虚热燥渴生饮。

痈肿,火热壅结,内虚支饮更合外邪而渐成
因虚证表邪,阳明虚热盛,故恶风恶热明显而不显恶寒
因表证兼内热,且有支饮病机,故合有小阴旦汤(黄芩加生姜半夏汤)
因虚证表,太阴伤血,故合有类黄芪建中法
皆合血气损伤而涩滞不行,荣卫不利
用黄芪者,疮疡病中,阳明中风或外证,见太阴,兼用黄芪可并行不悖。不是阳明外证不可用黄芪
我们知道,疮疡病,治法以里邪外解为正治。
不管疮疡病陷哪六病,最终治疗能以解邪外出,荣卫和谐,病解为较彻
这也是我们经方强调津液胃气的重要性
无论寒热,无论表里,中气可振可鼓,津液充沛可用,寒热之邪才可由里而外散解
古代外科治疗,也同样重视,如法不偏
后世消托补等理论也因循
黄芪,作为疮家圣药,不管后世理解为补表虚而祛湿也好,或者去邪而实表也好,与其鼓荡谷气由里可表,益荣卫不无关系
寒热皆可辨证随机而用
古代外科的很多辨证治法和组方,为伤寒经方治疗外科确有补充而可取
所作充足考虑,不外乎寒热平衡,胃气津液。如此,没有那个治成阳明里实热结而成承气汤的相反,更为契合病机,抓住时机,可迅速解病


这样病机,如果误以攻利,或过清伐内里,必会延误病机甚至成坏治
即使迂回曲折,最终也会回到胃气津液再复,病邪由里出表的归转
竹叶:
本经:味苦平。主咳逆上气溢筋急,恶疡,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主风痓. 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别录》:'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日华子本草》:'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痫天吊。

竹叶可清解上焦烦热,益津除热止渴消痰痈
痈疽而上焦(包括表)壅热烦渴筋肉急恶疮热痈,与黄芪远志等常配伍合用。
并有下焦不利,小便热赤更有与通草知母等配伍
鬼遗方里,上焦阳证明显,热伤津液凡渴痈疽,淡竹叶见方多半
结合此案,回头再看刚才不成逻辑的随讲,希望大家能有裨益


问:
只要疮家有阳明中风或外证皆可用黄芪类方对吗

高海荣
无阳明内热邪结,只是虚热痈疽,鬼遗方里黄芪配伍远志 人参 当归 五味子等诸方甚多,辨证用之,每有伤寒方所不及的效果
问:
高师兄我想问一下这个患者怎么看出有支饮的病机的?

高海荣答:
阳明皆可有饮,结合表痈疽,支饮可辨

师兄们吃完饭流清鼻涕是咋回事?能解释一下吗

微恶寒咋理解?
高海荣

微恶寒是二诊,热邪痈疽病消大半,阳明热减,津血虚惫,荣卫不足

转远志汤,继续固实表里,托里消痈而转偏温一些

\x治痈疽发背,乳大去脓后虚慑少气欲死,服此远志汤方\x
远志(去心) 当归 甘草(炙) 桂心 (各一两) 人参 麦门冬(去心,三两) 茯苓(二两) 干地黄(三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四枚)
上件十三味以东流水一斗,煮取三升二合,分温四服,日三夜一。
这也是一个很强大的方子
三诊奶水也渐足了

生地黄 白蔹 白芷 黄连 升麻 黄芩 大黄(以上各十两)

上七味 咀,以猪脂一升半,微火煎成膏,绞去滓,敷疮,日四五。
这个也是鬼遗方里的

丹毒类 表实红热、肿、痛
生地黄 白蔹 白芷 黄连 升麻 黄芩 大黄各50
猪油700 ,煎焦枯去药渣,取油冷藏外擦,日两次

痈疽病不是不讲攻利,真正津血不虚惫表里实热的,治法也是衔接紧密的。
\x治年四十已还,强壮,常大患热痈无定处,大小便不通,大黄汤方\x
大黄(三两) 栀子(五十) 升麻(二两) 黄芩(三两) 芒硝(一两,别方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四合,去滓,下消绞调,分温三服,快利为度。
\x
治发痈疽兼结实,大小便不通,寒热,已服五痢汤,吐出不得下,大渴烦闷,淡竹叶汤方\x
淡竹叶(切,四升,去尖) 栝蒌(四两) 通草 前胡 升麻 茯苓 黄芩 知母 甘草(炙) 石膏(末,以 上各二两) 生地黄(十两) 芍药(一两) 大黄 (三两) 当归(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十六味先以水一斗六升,煮竹叶,去叶取九升,纳诸药后煮取三升二合,分四服。三日三夜一快利便止,不必尽
汤,汤尽不利,便合取利。
五痢汤即上方大黄汤
\x治发背发乳,四体有痈疽,虚热大渴,生地黄汤方\x
生地黄(十两) 竹叶(四升) 黄芩 甘草(炙) 茯苓 麦门冬(去心,以上各三两) 升麻 前胡 母芍药(各二两) 栝蒌(四两) 大枣(二十枚,去核) 当归(一两半) 人参(一两)
上十五味,先以水一斗五升,煮竹叶取一斗,去叶,纳诸药,煮取三升六合,分为四服,日三夜一。
\x
治发背乳痈,已服生地黄汤,取利后服此,淡竹叶汤方\x(与上方衔接)
淡竹叶(四升) 麦门冬(去心) 芍药 干地黄 生姜(以上各三两) 前胡 黄芩 升麻 远志(去心) 栝蒌各二两 大枣(十四枚) 当归(一两)
上十三味先以水一斗八升,煮竹叶、小麦、黄 、芍药、干地黄、生姜,取一斗,去滓内诸药,再煮,取三升,分
温三分(上语煮竹叶、小麦恐是麦门冬,非是小麦也)

还有固脱法

\x治发背已溃而下不住,白石脂汤\x
白石脂(四两) 龙骨(三两) 当归(二两) 桔梗(二两) 女萎 白头翁(各四两) 黄连(二两) 干姜
(三两)
上八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三合,去滓,服八合,日三夜一。

虽不像伤寒方那样辨脉证治详尽,但也有辨证思路逻辑可循


此案如何排除病人的太阳或是阳明里实
以及 津亏虚热 之表现
太阴症状的体现
高海荣
痈疽病最忌虚里,里实结未形成的,都已清滋利下解热,而不是用大黄攻利

产后大汗出,便干无腹痛无压痛,口干渴饮喜凉,里实热有恶风很重的么?这个患者我去家里亲诊的,打开窗户就受不了,怕风。
阳明中风与阳明里实治法不同
生地 麦冬 人参 等清滋能导致里实热结成承气汤证?

\x治发背乳痈,已服生地黄汤,取利后服此,淡竹叶汤方\x
淡竹叶(四升) 麦门冬(去心) 芍药 干地黄 生姜(以上各三两) 前胡 黄芩 升麻 远志(去心) 栝蒌各二两 大枣(十四枚) 当归(一两)
取利不是非得用大黄
高海荣 2015/8/22 22:55:18

生地黄(十两) 竹叶(四升) 黄芩 甘草(炙) 茯苓 麦门冬(去心,以上各三两) 升麻 前胡 母芍药(各二两) 栝蒌(四两) 大枣(二十枚,去核) 当归(一两半) 人参(一两)
生地黄是这个
非大黄攻利

津血充,寒热足够平衡,利下热解里也不会实
痈疽病最忌虚里,里实结未形成的,以清滋利下解热,而不是用大黄攻利或麻黄剂发表——疡科病治法的特点
此案即使痈疽衰消大半,二便通利,出现微恶寒,也是很快以偏温补一些的平衡消解
太阳是表阳证 不是阳明中风或说外证,除了恶风,恶寒为主不是恶热
涉及太阴因伤血,因饮,阳明热伤津血也生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