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河入海流

 年年有于674 2015-12-18

黄河入海流

想必大家都知道“泾渭分明”这个成语,说的是位于陕西境内的泾河和渭河,泾水清,渭水浊,总给人以不可调和,针锋相对的感觉。可是你要是去黄河入海口看看,感受一下大海的胸怀,我觉得你会改变这一观念。有幸再次到黄河入海口参观,目睹了黄河和渤海交汇的壮观。清晨,我们早早出发,一路上两边到处都是一望无际的芦苇,九点半左右到达柳林,走马观花从西门几乎一路小跑到了东门,看到的是黄河三角洲特有的柳树,自然长成片片树林,以及成群的野鸭和连天的水草。然后,直奔黄河入海口,没到黄河码头,远远的就看到,一座突兀的建筑,就像是一只要起帆远航的轮船,挺立在黄河边上,那就是游船码头,黄河入海口乘船游览在此登船,来到河边既看不到黄河的奔涌也看不到惊涛拍岸,看到的是一条并不很宽的河流,只是河水浑浊呈现它的特色,是其真正意义上的黄河,不图虚名。黄河口位于渤海与莱州湾交汇处,是1855年黄河由决口改道夺大清河入海演变而成。河口地区幅员辽阔,气候良好,自然资源丰富,历史上曾有较发达的农业、渔业、盐业及河海航运业。但因黄河年复一年地将大量泥沙输至河口,一直延续着淤积、延伸、摆动、改道的自然规律。东营建市后,由于坚持不懈地治理河口,锁住“龙尾”,探索出了一条使黄河现行入海流路长期稳定的成功之路,也为东营留下了大批的河海滩涂。

游船启动,我们乘船顺河而下,河面越来越宽,留意观察,会发现这浑厚凝重的黄河,不是流淌,而是沉沉地通体向前推进,几乎看不出流动,河水好像在这里停顿,没有了昔日的气势。黄河两岸,植被种类层次分明。最高的是具有原始气势的柳树林,中层是挺拔的芦苇,低层是葱茏青郁的牧草带。乘船继续前行,几十分钟就到了令人心潮澎湃的河海交汇处,只见那一道色彩分明的线横亘数里,两边一黄一蓝,及其清晰分明,一眼望不到头。河海交汇处,恰如一条黄蓝相间的飘带,把浑浊的河水与碧蓝的海水劈为两半,河黄海蓝,格外分明,满眼浑黄的母亲河正源源不断的汇入大海的怀抱。爬上船顶登高俯瞰,黄色的河水犹如一条巨龙伸入蔚蓝的大海,经纬分明,即使天气很好,也一眼望不到边,勘称天下奇观。听导游讲,若是涨大潮时,则又是一番景象。海潮溯流而上,汹涌澎湃;河水倾泻而下,咆哮奔腾,犹如二龙争斗,搅作一团,声如雷鸣,堪称古今奇观。正值中午时分,大海风平浪静,远远看到几艘渔船,似走非走,极目远处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深蓝,是大海宽阔的胸怀,辽阔的大海张开那宽广的怀抱迎接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站在停泊的游轮上,这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什么把海称作大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就是海洋叫做大海的原因,海纳百川,什么样的江河在大海面前更像是温顺的小孩,不管多么调皮,不管多么浑浊,经过大海的洗礼,统统得到净化,最后融为蔚然。在大海的怀抱中,没有了针锋相对,有的只是温柔甜美,更多的是包容、接纳。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大海正是以他那宽大的襟怀在接纳着每一个从三山五岳流出的河水,从不挑剔,也从不嫌弃,不管是涓涓细流还是奔腾咆哮的江河,在大海的包容下一概变得温柔驯服,与大海融为一色,融为一体。其实,黄河入海口我九五年也是参加省里的一次东营会议,就到入海口观赏过,当时没看到如此壮观、美丽的入海口景色,可能是在岸边的缘故,不能登高望远。这次站在游船之上,才领略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正是登高给了我一个黄河不一样的大美——入海口的胜景。不过听导游介绍,黄河入海口经纬分明的界限美景,一般看不到,十次能有两次看到就不错,我暗自庆幸,我们很幸运。黄河三角洲是共和国最年轻的湿地,每年正以三万亩的速度在增容、在扩大,身处三角洲腹地,一望无际的芦苇,绿油油望不到边际,路边不时惊起一只只野鸭、水鸟,知名的、不知名的,品种繁多。我想随着黄河三角洲的不断淤积、扩大,海分界线将越来越往大海深入延伸舒展,河口风光将越来越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