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太宗逼死赵匡胤“皇子”疑云

 邓超越梦想 2015-12-18




宋太宗赵光义画像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的一个夜晚,赵匡胤之子赵德昭魂不守舍地从皇宫回到自己的府邸,随即趁人不备用一把水果刀自刎而死。赵德昭的死成为大历史上的又一个谜案,此时的大宋皇帝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史学界一直认为赵德昭是被他的亲叔叔赵光义逼死的。可此时距宋太祖赵匡胤暴毙已经过去三年的时间,赵光义已经封赵德昭为武功郡王,朝会时位列宰相之上,可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叔侄二人是相安无事的,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事,让赵德昭突然自杀了?赵德昭的死究竟和皇叔赵光义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已经实现了皇帝梦的赵光义非要把侄子置之死地而后快?


  1.被“雪藏”皇子“崛起”


  开宝九年十月,“斧声烛影”案发生,赵匡胤驾崩。


  然在开宝九年初,赵匡胤一改往日的低调姿态,有意地把赵德昭推到历史前台,让被雪藏了十二年的赵德昭突然出现在媒体的焦点之中,这就让时时以皇储自居的赵光义十分不自在,这就是迎接钱俶朝见事件。(之前,赵匡胤为了低调地培养儿子赵德昭能做自己的接班人,忍心把他“雪藏”了十二年,实际上就是不让儿子高调亮相,以免引起弟弟赵光义的疑心和破坏。)


  二月,吴越国王钱俶前来朝见宋太祖赵匡胤,赵匡胤特意安排儿子赵德昭主持迎接仪式,这是赵德昭第一次为这个王朝做实际的工作。迎接割据政权的首脑,这可不是一般的工作。


  这件事本身具有不平凡的政治意义。朝廷上上下下对钱俶的进京朝见十分重视,充当前往迎接的使者,也是非常拉风的事情。当年孟昶是作为“战俘”被押到京城的,赵匡胤派出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去迎接;这次无论从政治影响上,还是职务安排上,再次派赵光义去迎接钱俶都是得体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皇子赵德昭成了宋方迎接代表,去迎接钱俶入朝。


  赵德昭这一下子就成了全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是他而不是他的叔叔赵光义代表大宋政府,首先接受了来自外藩的致意,这让赵德昭一下子火了起来。在这么重要的历史时刻,在这么拉风的事情面前,时时以皇储自居的赵光义彻底出局了,他被冷落了,风头全被侄子抢走了,自己只好在那里干坐着生闷气。一直以来非常低调的赵德昭突然在政坛崛起,也给赵光义提了个醒:虽然这个侄子政治上的实力目前没法和自己相比,官也没有自己大,但对方毕竟是皇子,一旦假以时日,必定会成为自己走上皇帝宝座的最大障碍。


  可以说,就在赵德昭和吴越政权领导人谈笑风生、推杯换盏的时候,被冷落一旁的赵光义一定恨得牙根痒痒的,这眼睛一眨,变成宝马,看来自己还真小看了这个“皇二代”的能量。要想成功当上皇帝,这个赵德昭绝对是最大的障碍。


  2. 皇帝老爸的苦心栽培


  不过,单凭这么一件迎接外来政权领导人的外交事件,赵德昭一下在政坛崛起,这还不足以引起赵光义的杀机。就在接钱俶入朝一事发生不久,又发生了一件事,把赵光义的杀心彻底地激起来了,下定决心,大侄子不杀不行!这件事就是迁都风波。


  开宝九年三月,赵匡胤借到洛阳去祭祀天地的机会,提出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你想,把都城从开封迁到洛阳,对谁最有利?当时开封府尹就是赵光义。赵光义在开封经营了十几年,开封上上下下全是他的人。但现在宋太祖要把这个都城一下子迁到洛阳,迁到洛阳总要建立新的洛阳管理机构,建立新首都的领导班子,那这种情况下对皇子赵德昭有利。他可以在这个新的大洗牌过程当中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对赵光义是不利的。更重要的是,赵匡胤要迁都不是说因为一个月前皇子接待了钱俶,已经火了,他要为儿子将来政治前途做准备,所以赶紧迁都吧,不是这样的。赵匡胤对这次迁都早有准备,他早在七年前就已经有了这个打算了。


  七年前的开宝二年,宋太祖把他的心腹焦继勋派到洛阳,去当洛阳当地的长官。这颗棋子作为一颗闲棋,早在七年前就已经安下了,在洛阳慢慢地生根发芽。然后,在提出迁都的八个月前,即开宝八年的七月,赵匡胤又和焦继勋结成了亲家。洛阳的长官焦继勋,本来就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亲信,现在赵匡胤又和他结成亲家,让自己的儿子赵德芳娶了焦继勋的女儿。再然后,在提出迁都的六个月前,赵匡胤又派了自己几个亲信到洛阳去,协助焦继勋在洛阳做一件事——修建洛阳的皇宫。所以《续资治通鉴长编》说,这个时候“上始谋西幸也”,在赵匡胤派人去联络焦继勋修建洛阳皇宫的这个当口,那么赵匡胤心里才想,我干脆迁个都吧!实际上,他产生这个念头要更早。


  然后,在宋太祖正式提出迁都的个把月前,也就是开宝九年的二月,皇子赵德昭高调亮相,开始为朝廷做事情了,而且一做就是大事情。如今,到了开宝九年三月,宋太祖要到洛阳祭祀了,提出迁都那简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情。你看,派亲信焦继勋去洛阳任地方长官、和焦继勋结亲家、派亲信协助焦继勋修建洛阳皇宫、皇子高调亮相、借祭祀提出迁都,把这五件事情放到一起考量,赵匡胤为了扶植“太子党”而做的精心安排、所付出的努力一目了然。可以说迁都这件事一提上议程,一直以来以皇储自居的赵光义大惊失色。如果都迁成功了,赵光义这个开封府尹就没用了,左膀右臂都被砍掉了,自己在开封还有什么混头?大侄子赵德昭的势力却一下子腾飞起来,此消彼长,皇储之争的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所以,在此时的赵光义看来,他和赵德昭之间已经不是什么竞争不竞争的关系了,而是要进行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对决。一旦都迁成功了,赵德昭十有八九能接替宋太祖做皇帝,而赵光义没戏。


  3 . 赵光义的反扑


  但赵光义毕竟老谋深算,他清楚只要宋太祖迁不成都,自己就还有“咸鱼翻身”的机会,只要老哥迁不成都,那他前面的一切准备都是白费。于是赵光义就动用自己的各种资源,去劝说、去反对迁都。史书上记载,迁都派、反迁都派之间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当这两派僵持不下的时候,赵光义还亲自跳将出来,和他的哥哥宋太祖摊牌,说这个都不能迁,绝不能迁,兄弟俩最后竟然闹得不欢而散。


  宋太祖虽然替自己的儿子把路铺得好好的,但是他这个人毕竟没那么狠毒,他没有下决心真的要把弟弟赵光义干掉。所以看到弟弟如此反对迁都,他也就不好再坚持,最后他自己拖拖拉拉地在洛阳住了四十多天才万分不情愿地又回到开封。可以说,他的迁都计划彻底泡汤了。


  迁都计划泡汤,让赵德昭一下子陷入了危险的境地。因为他的父亲要培植他做接班人的意图在这次迁都风波中暴露无遗,而赵光义也发现了自己皇储的地位危险。夜长梦多,自己要想成功当上皇帝,必须得做点什么了。于是当年十月,“斧声烛影”案发生了,赵匡胤莫名其妙地驾崩了,赵光义如愿当上了大宋王朝第二任皇帝。而赵德昭呢?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什么也没得到。而且不仅如此,他本人因为曾经是现任皇帝的竞争者,前途一下子变得十分堪忧,可以说非常不妙。


  在古代历史上,一旦新皇帝继位,往往要把自己当初的竞争者赶尽杀绝,不管是兄弟,还是叔侄。在皇族间,亲情一旦遭遇权力之争,往往顷刻间相互视若寇仇。这种皇室间的残杀在历史上有名的大王朝也不罕见,如唐太宗李世民,明永乐皇帝朱棣,清雍正皇帝,看看他们是如何修理那些皇位竞争者的,就能知道个大概了。


  因此,赵匡胤一方面想培养自己的儿子赵德昭当接班人,另一方面又不忍心彻底解决弟弟赵光义带来的威胁,正是他本人的优柔寡断,直接把赵德昭送上了不归之路。赵德昭作为赵光义最大的皇位竞争者,没有竞争过赵光义,赵光义当了皇帝,那么按照封建王朝的惯例,早也是一刀,晚也是一刀,赵德昭必须死,这几乎是必然的。


  虽说赵德昭的地位堪忧,可赵光义总不能一上台就磨刀霍霍,把这个侄子杀掉,他不能这样干。更何况赵光义上台是通过“斧声烛影”这种方式,不是很正当,一些老臣、老将都怀疑他,你到底是怎么上台的啊?莫不是干了什么亏心事吧?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更不敢轻举妄动。不仅不敢轻举妄动,他还得表现得对自己的侄子非常喜爱、尊重。他给德昭升了官,而且将德昭封为郡王。


  但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平北汉战争。


  在此次战争中,赵光义作为宋军的主帅,打了败仗,逃走了。宋军的将领不知道皇帝到底跑哪儿去了,他们想,皇帝不见了,总归也就有两个可能,一,壮烈牺牲殉国了;二,皇帝被俘虏成阶下囚了。不管是哪种可能,宋军等不得了,军中不可以一日元帅,朝中不可以一日无主。那怎么办?选一个新的领导人呗。选谁?眼下就有一个,皇子赵德昭。


  赵德昭是个实在人,没多少心思,人家这样一推举他,他也就答应了,他没有去确认一下叔叔到底是失踪了,还是牺牲了。稀里糊涂就当上了主帅。可这个主帅的位置还没坐热乎,第二天一早,赵光义就回来了。这一来事情就尴尬了。虽说赵德昭的临危上台是非常时期的权宜之计,但毕竟还是非常犯忌讳的事情。更令赵光义没想到的是,这个军中居然还有人支持他的侄子,所以他很生气。赵德昭生命的危险指数进一步升高。


  灰溜溜地班师回朝后,赵光义就一直对德昭上位这件事不能释怀,他恨他的侄子,他恨军中的那些将士,于是他就有意地把一件事给耽误了——奖金。


  虽然宋辽之战失败了,可宋军平北汉却胜利了,打了胜仗应该发奖金啊,但赵光义不发,根本就不提这一茬。老板装糊涂,员工干着急,几个穷疯了的,等不及了,就私下里去找赵德昭。赵德昭真是个好人,胸无城府,他也不仔细想一想,这个时候,他是处在嫌疑之地,是不宜出头替这些将士们说话的。可德昭没有这个心思,他听那些穷将军们发牢骚,也觉得有道理。然后,德昭就真的去找了赵光义,转达了军中将士希望发奖金的诉求。吃了败仗、屁股上被射了两箭的赵光义正在那儿气不打一处来呢,看到德昭竟还敢替那些将士谋福利,他就更加生气了,于是气哼哼地对德昭说:“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意思是,赏什么赏,你自己当皇帝你去赏他们不就得了吗?这句话很伤人啊,反映了两件事,第一件事,说明赵光义时时刻刻担心他这个侄子抢他的皇位,这也是他最终要逼死他侄子的心理动因。


  第二个方面,这句话就像一把利刀,狠狠地刺向了赵德昭。在封建王朝时代,皇帝最恨什么?最恨别人有做皇帝的心,就算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也可能被扣上“谋反”的帽子。赵德昭显然受不了,他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4 . 扑朔迷离的死因


  赵德昭在叔叔骂了他之后,回到家里就死了。当时官方史书公布的原因是:赵德昭,皇子,他喜欢吃肉,吃肥肉,他回家吃肥肉,吃着吃着,就噎死了。但这个史书说得太儿戏,北宋人自己都不相信。


  而司马光在他的《涑水记闻》中是这样写的,赵德昭挨了皇帝老叔的骂,悲愤不已,回到家里,到处找刀找不着,看到一个宫女手中有水果刀,就要了过来,用水果刀自己把自己杀掉了。司马光这个说法相对来说更可信一点,所以宋人更相信司马光的说法,南宋史学家李焘在他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就采纳了司马光的这种说法。


  在传统的京剧曲目里,有一出戏叫《贺后骂殿》。这出戏是四大名旦之一程砚秋的拿手好戏。剧情是这样的:赵德昭发现他的父亲死了之后,他的叔叔当了皇帝,他心中不平,去找叔叔讨说法,叔侄之间言语不和,发生争执。然后赵光义就命令旁边人,把赵德昭推出去杀掉。这个时候满朝文武没有人替赵德昭说话,赵德昭又气又急,就在叔叔面前,当场碰死在了金銮殿的柱子上。


  《贺后骂殿》这出戏说的事情实际上不可能发生。贺后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一任妻子,她死的时候赵匡胤还没当皇帝,等到赵光义当了皇帝,十八九年的时间又过去了,所以贺后她不可能去骂赵光义,不在同一个世界里,没法骂。但《贺后骂殿》这出戏说赵德昭是碰死的,是被叔叔逼死的,确实有着真实的历史背景。


  所以,不管是像史书上面说的,赵德昭是吃肥肉噎死的,还是像史学家说的,他是用水果刀自杀的,还是像戏剧里说的,德昭是碰柱子碰死的,总而言之,赵光义应该为赵德昭的死负全责,这就是最大的历史真相。

据《大宋谜案》 文/李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