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医在兹 记中医扶阳派泰斗卢崇汉先生

 流长源远 2015-12-19
2


斯医在兹
记中医扶阳派泰斗卢崇汉先生

普天之下供奉孔夫子的文庙里都有一块光绪皇帝题赠的“斯文在兹”的横匾,意思是只要孔夫子在这里,中华文化就在这里。
当我真正深入接触了著名中医卢崇汉先生以后,我就确凿地感到只要卢医生在这里,中医就在这里。
—— 长衫先生 李里



年近古稀的卢崇汉先生是当代著名中医,是当今中医界最知名的扶阳学派的泰斗。数十年治愈各种绝症、疑难杂症无以数计。他在中医临床上的精湛技艺,在医学上的学贯中西,对中医理论的真知灼见,对中医扶阳学派理论的哲学总结,对传统大医道德的坚守,对名利的淡泊,对浮华世风的鄙夷,对病人的慈蔼宽仁,足堪世范。卢崇汉先生的存在,就是对中医精神的最好彰显。


认识卢崇汉先生是在共和国五十七年的春节。那时我的一位十七岁的远房表妹得了被西医判为死刑的“格林巴利综合症”,这种病的症状是吃不进、拉不出、睡不着、走不得,病苦的表妹正是这种症状下从乡里来到我家求治。我四处为表妹寻医问药,吃了几位医生的药都没有明显的效果,最后经一位友人介绍知道卢崇汉医生能治这病。


友人告诉我卢医生是中医扶阳嫡传,家学渊源,医术非常高明,但求治的病人多得不计其数,想找卢医生看病非常困难,而且挂号费也不菲。所以第一次去卢医生家,友人是把我当宣讲国学的青年介绍给卢医生的,这回去卢医生家正因春节小宴亲朋。


卢医生的家在一个小区的五楼上,客厅大大的,可容十来个人,最显眼的是客厅中挂的两个镜框:一个横镜框里是别人行书题赠的“卢火神”三个大字;另一个竖镜框里是四川著名高僧昌臻法师隶书题赠的“宠辱不惊,肝木自宁。动静以敬,心火自定。饮食有节,脾土不泄。调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欲,肾水自足。”边款数行小字题写:“崇汉先生名医世家,渊源深厚,匠心独运,远迈前贤,雅致高风,尤堪颂美,谨书格言,聊供清玩。戊寅长夏昌臻于乐至报国寺时年八十有二”。后来才知道昌臻老法师晚年几次病危,都是卢医生妙手回春抢救过来的。


卢医生时晋花甲,个子高高大大,脸方正圆润,相貌端庄,戴一副金丝眼镜,很是儒雅,一看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话不多,态度谦和,对我这个第一次去拜访的青年也很温和礼敬,听友人说我每周在大慈寺为民众义务宣讲国学,更颇为赞许。


我因是初见,也未与卢医生说更多的话,只是听其他客人与卢医生说话,然后与其他客人一道在卢医生家用了晚餐。晚餐中,卢医生特别对大家说了姜的作用奇妙无穷,可以通神明夺造化,这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后来才知道原来姜是扶阳派用得最多的一味药。


临行时我虔诚地给卢医生和卢夫人各磕了三个头以表景崇,并忐忑地说出了想带表妹来找卢医生看病的事,未想卢医生和卢夫人都满口答应。听闻表妹是从农村来的贫苦学生,竟当场就说不收表妹的诊治费,这让我异常感动,满心感激。


从此我就每周带表妹转几路车到卢医生家看病,这样一直坚持吃了卢医生两年的中药,面黄肌瘦、病弱不堪的表妹竟奇迹般一天天好起来,到最后变得吃也能吃,睡也能睡,走也能走,居然完全康复。而卢医生果然没有收过表妹的诊费,这让我既异常惊叹卢医生的精湛医术,又无比崇敬卢医生的高尚医德。为此我专门用卢医生的名字崇汉作了一幅对联:“崇境扶阳继薪火,汉医济世称圣神”,并刻成匾送给卢医生。


我原本就极喜爱中医文化,先前还跟几位师父学过一些中医。但在卢医生给表妹治病的过程中,我才大开眼界,真正领略了中医治病的神妙。卢医生治病总是成竹在胸,一个病要治多久,怎么治,分几个步骤治,每一个步骤用哪些药,要达到什么目的,卢医生在治病之初就已基本拟定,而后再根据病人病情的发展略微调整,治疗效果都如期而至。卢医生用药少而精:一个药方一般五六味药,最多不过十一二味药,一个病人每个阶段用药的变化不大,不同病人的用药变化也不太大。


表妹两年的药方里,前后变化的药也不过七八味。表妹的病,据西医讲属于神经系统的疾病,我从小肺气不足,我母亲因劳累精气不足,还有很多其他各种病人,拿到卢医生开的药方,用药都大同小异。卢医生讲药方中一两味药的变化,就能引起整体格局的变化;不仅一两味药的变化,有时药不变,只是药的克数发生一些细微变化,整个药方的格局也就变了。这正是卢医生用药精准的最好体现,和现在许多医生动不动就开几十味药的大包围用药,不啻天壤。卢医生辨证的确凿,用药的精准正是得力于扶阳学派理论的极好支撑。


卢崇汉先生,生于民国三十六年,从小生活在几世同堂的中医家庭,祖父铸之先生非常喜爱他,崇汉之名就是祖父所取。由于祖父强调学医者必先识药,故而三岁发蒙就从中药名教他识字,并带他在种满中药的自家院子里认药,两三年后他就能说出任何一味中药的产地、栽培、炮炙和药性。十二三岁祖父又亲自指导他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中医经典。理论学习之余,祖父、伯父、父亲又教他临床摸脉,通常是祖父、伯父、父亲摸完病人的脉之后又叫他摸,而后三人各把摸脉所得写在纸条上,再拿出对照。先前他与祖父、伯父、父亲所摸相距甚大还要受罚,经过两年多严格训练,最后才与祖父、伯父、父亲基本一致。跟随祖父、伯父、父亲看病只能随侍观看,不准抄方,杜绝依葫芦画瓢的机械记忆,训练他在理解辩证开方的基础上记忆。又经过几年这样的历练,十六七岁的他就能独立开方治病了,十八九岁就小有名气,并得小火神之称。


卢门有一代只传一个中医的规矩,在第三代这里就是卢医生承袭,所以卢医生大伯父的儿子想学医,祖父没有同意,后来就学师范以教书为业。卢医生从发蒙读书到十六岁开始行医期间,都由祖父、大伯父、父亲严格管教,诵习医典,即使进学堂读中学,一放学回家就又跟着祖父、伯父、父亲学习,几乎没有休息时间。这种苦学一方面成就了卢医生在中医上的崇高造诣,另一方面也给卢医生带来了一些遗憾。卢医生曾对我极为感慨地说:“我从小的苦学经历让我最缺失的是一生没有什么朋友,那时天天忙着学医,根本没有时间和同学玩,这就让我没有和同龄人交往的概念,久而久之没有朋友也就习以为常了”。


卢医生的父亲叫卢永华,字光中,逊清宣统元年生,极有学识,诗文也做得好,还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在《卢火神扶阳医学文献精华集成》中刊有其手稿,毛笔行楷确实风雅,其书法造诣是当今许多书法家都远不能及的。不仅诗文书法好,中医也精通。不过卢家有规定,子辈中只能一人继承祖业,所以他在行医二十年以后就将主要精力放在整理卢氏医学文献、撰写卢氏医学的著作上了,同时仍然和祖父出诊、写医案、抄处方,侍奉祖父的起居,回复各种书信。


解放后没几年,因国家有错误的取缔中医的政策,这时祖父不能行医,家中老老小小一大家人无钱吃饭,他就独自到成都老皇城脚下摆摊算命,以此养家。他的命相学很精到,是跟卢医生祖父的病人民国时成都有名的命相家神童子学的,但他知道命相之学终归是“虽有可观,至远恐泥”的小道,所以从不让儿子卢医生学。后来政府给他安排工作,已五十五岁的他被分配在市场管委会工作,他郁郁寡欢,七十岁时闷闷去世。


卢医生的母亲姓邹,能干贤惠,通达事理,卢夫人说他刚嫁到卢家时,很多待人接物,相夫侍长的规矩都是老太太教的。到前年活到九十岁才安详辞世。


卢医生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陶养的人,自己注重人品修养,看人也非常重视人品,如果人品上有问题,再有权势,对卢医生再殷勤,卢医生都不以为然。卢医生欣赏我,就是觉得我谦虚诚敬,不像现在很多人那样浮躁功利,确是当代青年里少见的被传统文化陶养出来的人。其实卢医生何尝不是这样,待人谦虚有礼,我每次去卢医生家,临走卢医生总要把我送到门外,还频频颔首挥手,直目送我下楼,这每每都令我十分感动。我创办公益讲授国学的传薪书院后,卢医生还在百忙中特意来看了一次,非常关心书院的持续发展,经常担心书院没有经济收入,能不能很好地办下去。我生了小孩,卢夫人又特意送来太平汤,嘱咐小孩如果舌苔上有白,就赶快喝此汤预防感冒。依卢夫人所嘱,小儿果然很少生病,偶有一次发烧,也是请卢医生开药吃,很快就好了。


卢医生非常忙碌而辛苦,每周要看五天的病,每天要看三四十个病人,而且经常都有从全国各地,或者海外不远千万里来找卢医生看病要求加号的病人,遇到这种情况已非常疲惫的卢医生体谅病人的不易,又只得加号加号再加号把这些病人看完,所以大多数时候卢医生回家都是晚上九十点钟了,也有时候晚到十一二点的。就这样卢医生还是有看不完的病人,即使在家中休息也会有各种熟人上门求治。我认识卢医生的八九年间,明显地发现卢医生老了许多,头发白了不少,脸上也生起了老年斑,时常都会显出倦容。但卢医生对病人总是态度慈蔼、和颜悦色,再劳累也没看到卢医生对病人不耐烦过。卢医生对我说:民国年间他祖父铸之先生的诊费是四个银元,当时一般普通职员月薪才两个银元,而祖父之所以收那么高的诊费就是针对那些剥削百姓肚肥肠满的达官显贵,对于穷苦百姓却分文不取,不但不收诊费,还要赠药。每天祖父都有为穷苦人看病的免费号,拿到这个号的穷人到德仁堂或同仁堂都能免费抓药,卢医生的父亲则会定期到二堂去结账。正是祖父的这些大慈恻隐的大医情怀深深影响了卢医生,使得卢医生始终以救伤扶危为己任,疾病人之所疾,痛病人之所痛。对我贫苦的表妹治病两年不收诊费,就是对我卢医生也说我办公益书院很艰难,经常坚决不收我的诊费。还有一些困苦的病童,卢医生也坚持义诊。特别是汶川地震期间,卢医生为避免大灾后的大疫,反复考虑,拟了一个药方并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得到认可后,又自筹资金到同仁堂煎药,将几万袋中药送往灾区,救治了许多灾民和救援官兵,后来解放军铁军医院领导还专门送来锦旗感谢卢医生做的巨大贡献,这些都是卢医生崇高医德的最好体现。


卢医生治学严谨,看病认真,哪怕医术已经炉火纯青,对待每一个疾病还像是要打一场新的仗,总是细细把脉,详细询问病人病情,从不对任何一个病人、任何一种病随便马虎,因此卢医生看病总是很慢,每一个处方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卢医生的认真严谨使得他对于当今很多人的投机取巧、急功近利深恶痛绝。卢医生的大名使得很多搞中医的人都削尖脑袋要来亲近他,帮他抄方子,但搞不了多久,觉得自己学到了就赶快抽身离开,自立门户。卢医生每每感叹说,他的祖父从郑钦安师祖学医,学了十几年直到将师祖送终才自立门户。他跟随他的祖父和大伯父从小到大严格学了十多年才敢看病,这些人来学几个月就开门行医,其人品医术可想而知。更有甚者来卢医生身边用各种冠冕堂皇的理由借口晃一晃,合几张影就自称是卢门弟子、扶阳派传人,招摇撞骗,以此敛财真是不堪入目。几十年来卢医生对这些人看多了,很有些心灰意冷,所以对扶阳学派热起来以后接二连三自称来拜师学艺的人很是反感。然而卢医生内心深处却是十分渴望振兴中医,将扶阳学派发扬光大的。卢医生在《名老中医之路》的文集中动情地写道:“祖父逝世令我非常心痛,当时便发誓要继承祖业,做一个大医,不为个人名利,但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行医四十余年至今,我始终不忘当日之志……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过去几十年,我一直谨守圣言,独善其身。现在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将迎来传统文化复兴的春天,如果因缘际会,我愿为振兴中医,光大卢氏医学而兼济天下”。每次读到这些话,我都无比感动。其实卢医生几十年为数十百万人疗宿疾,起沉疴,愈绝症,挽救无数病人的生命,带给无数人健康,就已经是兼济天下了。至于独善其身,卢医生更是楷模,卢医生的不为名利所动,是让许多人都汗颜甚至畏惧的。因为不管以什么理由借口想让卢医生到处抛头露面、上电视、受采访、做演讲、会名人、开公司、搞药品、做生意几乎都会遭到卢医生的断然拒绝。八十年代,很多人不安清贫下海经商,他们还住在非常狭窄的两间小屋里,经济也很拮据,这种情况下有人劝说卢医生做立竿见影就能发财的生意,卢医生毅然拒绝,并很生气地说就是对他说这个话都是对他的侮辱,他一个读书人怎么会去做生意。而今扶阳热的兴起,很多人都想用扶阳来赚钱,就打着振兴中医,弘扬扶阳学派,将卢火神医馆做大做强,让更多人受益等各种美妙旗号来诱惑鼓动卢医生,卢医生更是心知肚明,绝不上当。


卢医生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祖父在行医同时在自家开设的“扶阳讲坛”,那时各界名流都云集在卢家听他祖父讲学,现在最有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那时就是卢家的常客。所有来听讲的人,在他祖父开讲之先都要给他祖父磕三个响头,南怀瑾先生也不例外。而他们家款待客人的饮料就是《伤寒论》里有名的附片、生姜、甘草和羊肉炖的四逆汤。关于扶阳理论卢医生常对我说:从郑钦安先生到他祖父到他大伯父,每一代都在不断地提炼总结,发展深入,祖辈在阐发理论时多是用的《周易》《内经》里的传统概念,没有深厚国学修养的人很难理解,而他自己既熟悉传统,又懂得现代医学,更学过西医,所以能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概念来深入浅出地重新诠释扶阳理论。特别是他将祖上几辈人的学说精华用最简明的语言归纳成:“人生立命在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以火消阴。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四句话。这四句在当今扶阳界耳熟能详的对扶阳理法最精妙的总结,即是卢医生对扶阳学派的巨大贡献。


和我众多请益交往的那些八九十上百岁的老先生相比,卢医生的年龄还算不上老先生,但卢医生身上的人品学问、精神风范却和那些老先生们是一脉相承的。在和卢医生交往的这些年里,我从卢医生身上看到了许多中华传统文化的至美精神,这些精神所幻化出的人格魅力屡屡使我感动,每每催我向上,在很多方面使我深受教益,得到启迪。而我和我的亲人在卢医生那里所得到的健康的恩惠,我所得到卢医生在国学事业上的精神支持,更是这篇文章所不能尽道,我只能在心底深深地祝福卢医生,祝福卢医生健康长寿!因为您的健康长寿就是无数病人的大幸,更是中医的大幸,因为您在这里,中医就在这里。


共和国六十五年国庆
李里于传薪书院九一亭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