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姿势| 各国谋士在战国“红毯”上的心机秀

 nzpeach 2015-12-19

晏婴像

文 |《中国成语大会》栏目组

摘自《中国成语大会·我的智慧成语世界》,接力出版社2015年,已获出版社授权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强国的基础是人才,各个诸侯国千方百计的招贤纳才;而每个谋士,也在这个热血年代四处奔波游说,推行自己的主张,企图在乱世之中一展抱负!下面就来看一下各国谋士在战国“红毯”上的“心机秀”吧!01齐国晏婴

不做智者“千虑一失”

晏婴担任齐国宰相,历经三朝,辅政长达四十多年。他才能出众,为官廉洁,生活简朴,从不接受礼物,还把自己的俸禄送给劳苦百姓,高尚的品德声名远播。

有一次,齐景公派使者去看望晏婴,正赶上晏婴在吃饭,晏婴见有使者来访,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使者一起吃。使者看到晏婴吃的都是些粗茶淡饭,与当时一些大官很不一样。回去以后,就把晏婴分食的事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没有想到晏婴生活得如此清苦,于是便派人给他送去一千两黄金,可是一连三次都被晏婴拒绝了。齐景公很不解:“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贡献很大。齐桓公赏他土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而如今你为什么不接受我赏给你的那些黄金呢?”

晏婴回答道:“圣人考虑千百次,总会有一次失误;愚笨之人考虑千百次,总会有一次是正确的。我认为无论君臣,清正廉洁是第一位的,这是为政的根本,也是品德的中心。对于接受额外的赏赐这件事,也许管仲考虑得就有所失误;而我虽然愚钝,但在这件事情上的再三考虑也许是有点道理的。”齐景公听了晏婴的一席话深受触动,对他的德行更加钦佩了。

“千虑一失”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意思是说聪明人的考虑也会有不周全的地方。02楚国屈原

决不“随波逐流”

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勤奋好学,胸怀大志,他早年得到了楚怀王的重用,很多内政外交大事都凭他做主。

后来,可是,屈原的才能引起了其他贵族的忌恨,他们常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使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并将其流放。后来,楚国被秦所灭,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

《芈月传》中屈原的影视形象

屈原内心曾经有过激烈的矛盾与挣扎,他想要挽救濒临灭亡的楚国而不得,在污浊的现实面前,是坚持自己的理想,还是与大多数人一样同流合污?

在《渔父》一诗中,屈原刻画了渔父的形象,并借他表现了自己内心的挣扎。在渔父看来,处世不必过于清高,世道清廉,可以出来为官;世道混浊,可以与世沉浮;大可不必因为不肯随波逐流而背流放。这是渔父在劝解屈原:“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你为什么不能随波逐流呢?”但屈原则表示宁可投江而死,也不能使自己清白的身体和纯净的思想蒙受世俗的污垢。后来,屈原怀恨投汨罗江自杀了。

“随波逐流”这个成语现在用来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和明确的主见,随大流,跟随着别人走。03燕国荆轲

洒脱“旁若无人”

荆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刺客。他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却又深沉稳重。他游说六国抗秦却不受重视,之后他就去了燕国。

到燕国以后,他和当地的一个屠夫以及擅长击筑的高渐离结交,他们志趣相投,成为知己。荆轲特别喜欢饮酒,经常和屠夫及高渐离在街上喝酒,喝到尽兴处,似醉非醉,高渐离会击打一种名为筑的乐器,荆轲就和着节拍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娱乐,唱到高兴时,他们时而爽声狂笑,时而相抱痛哭,就像身边没有其他人的样子。

《荆轲传奇》中荆轲的影视形象

后来,荆轲被燕国太子丹所重用,入秦行刺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他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到达易水岸边,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苍凉凄婉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入秦后,荆轲以命相搏刺杀秦王,失败被杀。

“旁若无人”本来是说荆轲和高渐离互为知己,在相互理解、相互有共鸣的时候仿佛周围的人都不存在了。而现在其含义发生了变化,可以用来形容意态自若;也形容态度傲慢,不把别人放在眼里。04韩国苏秦

“悬梁刺股”成大业

“悬梁”的故事与东汉政治家孙敬有关,而“刺股”则与苏秦有关。

苏秦画像

苏秦是战国时期的韩国人,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他年轻时,为求取功名,变卖家产,置办华丽行装,去秦游说秦惠王,欲以合纵之术逐步统一中国,可惜未被采纳。他在列国之间几经周折,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好狼狈不堪地回家。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在英雄四起的年代,他没有立足之地;在自己家中,也饱受冷遇。

在这种境遇之下,苏秦下定决心,日夜发奋读书。夜晚读书时,他十分疲倦,经常打盹,但是他又不愿意将这宝贵的时间浪费了。于是苏秦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疼痛会使自己猛然清醒起来,然后继续读书。后来,苏秦终于凭借深厚才学与远见卓识打动燕国的燕文侯,促成了六国结盟。苏秦也一举成名,成了一人而佩有六国相印的风云人物,功成名就。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05赵国毛遂

自荐立奇功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赵国的都城邯郸被秦兵围困,形势十分危急。赵孝成王任命平原君去游说楚国与自己结盟,摆脱危机。

毛遂自荐画像

平原君挑选随从时,一个叫毛遂的人站了出来说:“请您带上我吧。”平原君并没有听说过他,但依然带上了他。

平原君来到楚国,请求楚王结盟出兵,从早上一直谈到中午也没有结果。随从们都很着急,但又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毛遂按剑上前大声地说:“订立盟约的事情,无非是利害二字,这样明白的事情为什么到现在还不做出决定?”楚王大怒,呵斥道:“我与你的主人说话,与你何干?还不赶快退下!”

毛遂不但没有退下,反而又上前几步厉声说道:“我的主人就在这里,哪里轮得上你来呵斥我?而我现在十步之内便可取大王你的性命!”楚王知道自己不占理,又害怕毛遂真的动起手来,一时无言对答。

毛遂继续说:“如今楚国有五千里辽阔的土地,几十万雄师,这么强大的国家,为什么要害怕秦国呢?大王不同意楚赵联盟,难道要等秦国逐个击破,坐以待毙吗?”楚王权衡利弊,答应与赵国订立盟约。

毛遂凭借自己的勇武和机智说服了楚王,为赵国找到了共同作战的盟国。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将毛遂奉为上宾。

后来,人们用“毛遂自荐”比喻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或职务。06魏国白圭

经商“人弃我取”

白圭,名丹,是战国时期著名商人。白圭曾在魏国做官,后来游历齐、秦,也是一位著名的经济谋略家和理财家。《汉书》称他是经营贸易发展工商的理论鼻祖,即“天下言治生者祖”。

白圭画像

洛阳工商业历史悠久,白圭自幼便耳濡目染,加之天资聪慧又学识渊博,很快便建立起自己的商业王国。白圭具有高超的把握时机的本领,他根据古代的岁星纪年法和五行的思想,运用天文学、气象学的知识,准确把握农业收成丰歉的变化,再与市场行情相结合,创造出“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方法。

具体的做法是,在收获季节或丰年,农民大量出售谷物时,适时购进谷物,再将丝绸、漆器等生活必需品卖给这时手头比较宽裕的农民;而在年景不好或是青黄不接时,适时出售粮食,同时购进滞销的手工业原料和产品。白圭的这种经营方法,既保证了自己能够取得经营的主动权,获得丰厚的利润,又在客观上调节了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农民、个体手工业者以及一般消费者的利益。

“人弃我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别人抛弃的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购滞销物品,待机高价出售以牟取厚利。现在也指人的兴趣或见解与众不同。07秦国商鞅

推行改革“立木为信”

战国七雄中,秦国落后于各诸侯国。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发愤图强。他广泛的招贤纳才,商鞅就是其中之一。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贴出告示:“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这一举动引来了百姓的关注和议论。

《大秦帝国》中商鞅的影视形象

有人觉得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里用得着十两赏金!这简直是开玩笑。结果没有一个敢去扛木头。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百姓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最终,一个壮汉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商鞅立刻赏给壮汉五十两金子,一分也没少。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开始相信商鞅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趁此机会将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推行的十分奏效。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国力大大增强。最终完成了统一六国的大业。

商鞅的这个故事,后来被总结成为“立木为信”,形容建立诚信,取信于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