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用韵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相思 唐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曲 唐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这是三首五言绝句。在这些诗里逢双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一收音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也就是放在句尾。韵的作用是构成声音的回环,也就是形成一种音乐美。例如《登鹳雀楼》,“流”字读liú 等于lioú ,“楼”读lóu,都是收于oú 的;又如《相思》,“枝”字读zhī,“思”读sī,都是收音于i的,这就显得非常和谐了。 有时依照现代普通话的读音来读并不和谐,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语言有了发展。例如,《江南曲》,“期”读qī ,“儿”字读ér,很不和谐,但是如果依照上海话的白话音来读,“儿”就十分和谐了,因为上海的白话“儿”字读ní,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唐代的古音。 值得注意的是,在普通话里,平声已经分化为阴平与阳平,入声字已经消失,分别归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平声好办,只要把阴平和阳平同等看待就是了。入声字归入上声、去声的也都好办,反正上、去两声都是仄声。唯有归入阴平、阳平的入声字就非查书不可(《入诗韵新编》等)。 律诗必须用平声韵;词和古风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甚至能够交替变换的平韵和仄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