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铜镜鉴赏与辩伪

 老刘tdrhg 2015-12-19

­

    如何判别铜镜的年代、优劣、真伪? ­

    (一)、看年代,辩真伪。判别铜镜的年代的关键是看质料、形制和纹饰(铭文)。 ­

铜质:质料是铜镜的基本要素,各个时代均有不同的铜质(即铜中各种物质的含量),即便都是青铜,战国与汉不同,汉与唐也不同。宋镜中很多标明青铜照子,其实与汉唐的青铜就不是一个概念。在不破坏铜镜的前提下,铜质的差异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如商周是红铜,表层基本全锈;春秋战国黑中显微红,愈早愈红;汉多为深灰或泛绿;隋唐黑褐、银白兼有;宋金黄中含红;元为纯黄铜;明黄中闪白;清黄中闪黄。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面铜镜,纹饰是汉代风格,而铜质为黄铜,则最多是宋元后仿汉。 ­

    形制:铜镜形制区别最大的是钮,其次是外形、钮座。商周、春秋未定形,但以圆钮为多。战国秦及汉早期多弦纹拱桥钮。再细加区别则战国坚挺、秦汉柔和。西汉中期多连峰钮、锥钮;西汉晚中期多圆钮,均匀饱满;东汉至三国则大而扁。唐多龟钮、伏兽钮,别代则无;亦有大圆柱钮;宋钮小而不规则,似长又似圆,有小家气。明清流行银锭钮、圆柱钮,并有少量无钮镜。从镜形上,则要掌握几种特定形状的流行时间,如菱花形、葵花形:唐八出、宋六出;有柄圆形,宋以后才出现。炉形、盾形、钟形独宋所有。从钮座上看,战国秦至汉早期多圆形、方形。西汉中晚期流行连弧纽座、柿蒂纽座、连珠纽座。唐以后绝少纽座。 ­

  形制不是绝对的。个别情况要认真分析。 ­

  纹饰和铭文:纹饰具有时代的烙印,也有流行风气,汉代造不出宋代的东西,宋代也不会永远保持汉代的风格。但铜镜年代的划分并非与朝代的更替绝对地吻合,况且还有地区差别,这是应该注意的。 ­

  综合上述三点,则可确定大致年代了。 ­

  (二)、看纹饰,辩优劣。确定了铜镜年代之后,我们就要考察纹饰和铭文了。首先要看纹饰是否精美、是否完整,寓意是否深刻,也就是说有无欣赏价值。其次还要考察是否翻铸,是几版工。最好的当然是头版工,翻铸多次模糊不清的,自然也无欣赏价值。 ­

  另外一个就是要看稀有程度,存世量大小。比如商周及秦镜绝少,自然珍贵;唐镜中瑞兽葡萄镜少且精,自然也珍贵。 ­

  (三)、看包浆,辩价值。包浆是文物的附属物,也是身份证明。包浆的好坏影响文物的价值——最起码进行艺术品投资是这样。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包浆。铜镜的包浆,上乘的为黑漆古,它既显示了铜镜的古色古香,又不掩盖铜镜自身的美的品质。其次是皮蛋包浆。若是没有包浆,而锈迹斑斑,多少影响情趣。一般说,影响包浆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铜质,一是土质。比如,商用的是红铜,不耐腐,无论在什么地方出土,绝对是绿锈满身。而战国镜和汉镜,出土于潮湿土中、少盐碱的土中,则光亮如新,反之则锈蚀起包。而同是红铜,商周镜与宋镜由于入土年代差异较大,而锈饰层次又不同。 ­

  另外,铜镜尺寸的大小也是影响铜镜价值的关键因素。 ­

  铜镜制假至少宋代就有,由于利益的驱动,制假之风愈演愈烈。就我寡闻,当今的制假手段主要有以下四种类型。 ­

  一是纯假。据闻某收藏者在一地摊上见一汉镜,古朴可爱,在手把玩,一不小心落地而碎,捡起碎片一看,原来是大理石制,这是典型的假——假到连铜都没有了。 ­

  二是翻铸作旧。制假者以真镜翻沙仿铸,或涂漆,或酸蚀,或入土,造出假锈。 ­

  三是真面假背。制假者遇到一些镜背锈蚀严重而镜面完好的,则将镜背磨去,重铸或重塑镜背。 ­

  四是涂漆盖锈。有的镜背锈蚀严重,制假者为获暴利,以漆涂镜,掩饰瑕庇。 ­

  针对这些作假手段,收藏者必须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一是要多看真品、珍品实物,对各代铜镜的用料、制作、形制、纹饰、铭文了如指掌,做到胸中有数。二是对制假手段要有一定的了解,做到知己知彼。在实际操作中可采取看、敲、洗、挖的方法。如对待纯假镜,一是可以通过细致观察,区别石纹与包浆;通过敲可以区别石质与金属。对翻砂作旧则可以采取看纹饰或在镜边挖锈来看锈层。对真面假背的,只要一挖,立即露馅。对涂漆盖锈的,可用开水洗刷,即使不洗也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凡表面有凹坑,而包浆颜色一致的,必涂漆盖锈无疑。另外,通过敲击听音,还可以发现铜镜的内伤,即由于地下压力而造成的肉眼无法看清的裂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