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谜语故事】—谜语故事汇(中)

 寒冰水鎏 2015-12-19
 
【谜语故事】—谜语故事汇(中)

 



佛印与秦观

 

宋朝才子秦观和黄山谷相约,同去佛印的禅房翻阅古籍诗卷。看完后,佛印禅师款茶以待,可黄山谷心里却一直念叨着唐诗名句,口里不时赞叹:“好一个绝妙奇才白乐天!”

佛印禅师见状,心中顿生一计,当即笑道:“贤弟如此敬慕白乐天,贫僧就以此制一字谜,二位才子请勿见笑。”

二人一听“白乐天”这谜,瞠目不解,愕然相视。佛印见他们不解,恢谐一笑,复又说:“贫僧就地取材,请勿见笑,请勿见笑。”

黄山谷细细琢磨禅师之话,恍然而悟,不由得“啊”了一声,于是,用食指蘸水,在古色古香的茶几上写出了谜底。

秦观一看,也恍然大悟,连称:“妙哉!”

你能猜出是个什么字吗

谜底:“昼”。

 

 

 

宋高宗立嗣

 

南宋高宗赵构原有个儿子,三岁那年,禁军发动兵变,劫持这个小东西当皇帝,因受惊吓而夭折了。此后,高宗一直没有儿子。四十岁以后,他估计不会再有儿子了,便从同宗侄子辈中选了几个,放在宫里养着,但也没明确谁是继承人。就这样一直拖了好多年。

封建时代,皇帝立嗣是关系“国本”是否巩固的大事,何况有几个“候选人”等着,一旦皇帝驾崩,皇子必会发生皇位之争。为此,大臣们都忧心忡忡,可是谁都不敢向他进言,因为“陛下”春秋正富,你却催着他安排后事,岂不触犯大忌。

一转眼,高宗的五十寿辰要到了。宫里早早准备,要为他好好庆贺一番。郑贵妃知道皇帝喜欢猜谜,又特意授意大臣届时各献谜语,让他猜射觅趣,开心一番。

“万寿节”到了,文武官员送来的祝寿谜语摆满了仁寿宫,有写在彩帛上的,有刻在雀屏上的,有悬在珠灯上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宋高宗一一猜射,十扣九中,兴致勃勃。接着,小太监又捧上一只锦盒。熟谙此道的皇帝一看,便知道这是个“实物猜”,即命打开盒子。开了盒盖,只见漂亮的衬垫上放着一枚红枣,一颗板栗,一粒松子。

这算啥玩意呀? 高宗一怔。在边上瞧热闹的郑贵妃嘴快,嚷道:“这个谜呀,我也猜得出。”

高宗忙说:“你且说来。”郑贵妃笑道:“枣、栗、子,‘早立子’也。”

高宗默然,知道这是哪一个官员煞费苦心,借献谜进谏。

不久,他便正式宣布选定普安郡王为皇子。

 

 

 

解缙巧解哑诗

 

吉水举子解缙高中进士后,授官翰林院庶吉士,每日随侍明太祖朱元璋左右,起草诏制。有一天,处理公文之暇,朱元璋与解缙闲聊,问起他故乡的文风。解缙信口开河,道是江右文风,肇始吉水,向有“一门三进士,五里一状元”的美誉。

仅文峰镇上,连山樵田农、贩夫走卒之辈,亦解联诗对句。朱元璋大喜,传旨礼部,今后江西乡试,可为吉水增加十个举人名额,以招人才。

都察院的袁泰听说此事,专折举控,说解缙在欺君,哪里有种庄稼之人也会作诗对联的。太祖便要袁泰亲赴吉水,实地考验。

袁泰来到吉水太平山下,看见几个樵夫挑着柴禾走来,忙勒住马缰绳道:“你们几个,家在什么地方?”一个樵夫放下柴担回答:“我们都住在文锋。”袁泰道:“好,听说文峰人个个都解对句,我来请教一下。”用手中马鞭遥指着太平山上的龙华塔说:“就以这座塔做上联吧:石塔巍巍,六面四方八角。”

那樵夫不知他说什么,又见伙伴已经走远,忙挑起柴担,对他伸出手掌摇了几下,表示听不懂,随即急急离去。袁泰大笑,对两个随从说:“我说姓解的在吹牛吧?你们都是见证人。”随从说:“老爷说的是,我们不妨再试一个,也好叫他心服口服。”

一行人来到文峰镇前,看见一个菜农在河边洗菜,河岸正泊着一只装着漆桶的小船。袁泰骑在马上,趾高气扬地说:“我们来对句,我出上联,你对下联。”说罢,也不等对方答话,便用马鞭子指着那只船道:“船装大桶,油桶漆桶,七桶八桶。”

菜农莫名其妙,懒得搭理这几个外乡人,站起身来,指指担子两头的十把韭菜、九把香葱,意思是我忙着去卖菜,哪有功夫与你闲扯?随即挑起菜担,匆匆走开。袁泰又一次证实了自己的猜想,于是急忙回京禀告。

朱元璋听了袁泰一五一十的汇报,转过脸来问解缙:“你竟敢欺君?”解缙忙跪禀:“臣不敢欺君,是袁泰欺君。”太祖疑惑:“此话怎讲?”解缙说:“敝乡之人因文风流被,誉满江右,所以自视极高。倘遇唐突之徒有意考较,每以哑谜相对,反过来考较对方。袁泰奉旨查验,未识深浅,草率复命,岂不是先存欺君之心?”

袁泰在一边听了,急忙申辩:“你,你说那樵夫摇手也是哑诗对句?”

解缙道:“正是!他伸出巴掌向你摇摇,是说‘玉掌平平,五指三长两短’,正好对你的‘石塔巍巍,六面四方八角’,可谓天衣无缝。”

朱元璋乐了,连称:“对得好,对得好。”袁泰紧问:“那么,那菜农手指笃笃,又当何解?”

解缙说:“这哑谜对句就更妙了。你说‘船装大桶,油桶漆桶,七桶八桶’。他指指十把韭菜九把香葱,意为‘肩挑菜把,葱把韭把,九把十把’。岂非珠联璧合?”

朱元璋大乐。吓得袁泰如捣蒜搬地磕头不止,连称“臣才疏学浅,有眼无珠,死罪!死罪!”朱元璋说:“饶你这回,往后好好向解翰林请教。”

 

 

 

丫环难倒先生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自命不凡,一贯瞧不起平民百姓。

一天,他去拜访远乡的员外。丫环开门见是个老夫子,便有礼貌地问:“请问先生高姓? 找我家老爷有何贵干?

先生傲气十足,故意卖弄地吟道:“老夫本姓‘十字路口,嫦娥路边走’。”聪明的丫环立即明白过来,笑了笑说:“啊,先生姓胡。”

丫环心想,你存心要难倒我,我也要难倒你。于是她笑着说:“也请先生猜一猜我姓什么,猜对了就让你进去见我家老爷,猜不对就别想进门。你听着,一点一画,二点又一画,目字少一画,上字无下画,己字画三画。”哪知道先生想了老半天,也未能猜出丫环出的谜,羞得无地自容,只好惭愧地溜走了。

请您猜猜丫环姓啥?

谜底:“龙”字(“龙”的繁体字“龍”)。

 

 

 

朱元璋为牛贩子写春联

 

明太祖朱元璋不但喜欢写春联,而且号召百姓过年贴春联,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又是一年除夕夜,朱元璋带上文臣,微服出巡,察看百姓贴的春联。夜深人静,正好路过一家姓牛的牛贩子家门口,见这一家未贴春联,朱元璋便进屋问明原由。原来,牛贩子因忙于做生意,归来已迟,此时,正请一位私塾先生为他写春联呢。

私塾先生想了几副春联,可牛贩子不大满意,时候不早了,两人还在斟酌呢。

朱元璋小时候放过牛,加之牛贩子又姓牛,他稍加思索,就想出了一副佳联,然后大笔一挥就成了。朱元璋写的是这样一副春联:

满堂生无底

全家午出头

私塾先生在一旁拍手称好,而牛贩子却莫名其妙。等朱元璋走后,私塾先生慢慢说出缘由。这时,牛贩子也高兴得合不拢嘴,于是就高高兴兴地贴在大门上。

你能猜出是什么意思吗?

谜底:上下联谜底都是“牛”字。

 

 

 

刘伯温画谏朱元璋

 

朱元璋称帝之后,需要处理很多国事,其中一件就是封官行赏,对于那些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文臣武将封赏比较容易,而对自己的亲戚朋友,朱元璋却发愁了,因为这部分人沾亲带故,人数众多,如果都封个一官半职,岂不成了见者有份,无功受禄;如果有所得罪,势必背后受到指责,落个六亲不认的骂名。为此,朱元璋进退维谷,拿不定主意。

这时军师刘伯温体察到了他的矛盾心理,欲直言进谏,又恐惹怒了朱元璋,左思右想,便画了一幅画进献给朱元璋,朱元璋仔细观赏着,画面上画着一个男子,头发蓬乱如麻,一束束的头发上顶着一只只小帽子,除此之外,并无其他。朱元璋百思不解,为何刘伯温送他这样一幅画。夜深了,朱元璋仍在灯下仔细琢磨着,终于领悟了刘伯温送的这幅画的含意。

朱元璋当机立断,只封有功之臣,不封亲戚朋友为官。请您猜猜此画是什么意思?

谜底:此画意思是:‘冠(官)多发(法)乱’。

 

 

 

小姐出谜难书生

 

明朝天顺年间,一位王员外有一千小姐,年方二八,长得国色天香,楚楚动人,而且文才出众。王员外意欲将小姐许配于人,登门求亲者络绎不绝,然而小姐都不合意。因为小姐喜猜谜作对,小姐制作的谜语一时无人猜出,一个个只好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过了一些日子,一位读书人上门求婚。小姐见他年轻英俊,端庄大方,谈吐不凡,芳心欲动,便说出谜语让年轻人猜。

小姐的谜语是:“下朱楼奴只好焚香去卜卦,天欲明还不见人儿归家,想玉郎全无一点实心话,罢(罢)罢罢欲罢不能罢,吾只得把口哑,论交情原本不差,皂谣歌遭了许多不白话,分离时心中如刀割,鸠鸟儿一去不回家。”

书生乍一听也觉得难解,他冷静地思考了一会儿,才知小姐的谜语十分有趣,每句话猜一个字,便将谜底说与小姐听。

小姐见书生猜出了谜语,心中大喜,含情脉脉地应允了婚事。你能猜出谜底吗?

谜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九个数字。

 

 

 

祝枝山猜谜

 

明朝时期,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很喜欢唐伯虎的水墨画,绞尽脑汁想请唐伯虎为他画一幅水墨观音图。

盛夏的一天,祝枝山风尘仆仆地登门拜访唐伯虎,并说明了来意。

唐伯虎笑着对祝枝山说:“祝兄要一幅画并不难! 然而有个条件,今日要画,先得猜一个画谜,如果猜中了,水墨观音图立刻画好送给你,这幅画谜也一齐奉送。”

祝枝山听后,心里很高兴,便满口答应。

唐伯虎来到斋室,提笔画了一条混身长满黑毛的狗,让祝枝山猜一字。

祝枝山站在画前,仔细思虑了片刻,便提笔在一张纸上写了一个字。

唐伯虎看后点头微笑,祝枝山站在那里一言不发。

唐伯虎见祝枝山猜中画谜,立即画了一幅水墨观音图送给祝枝山。

你能猜出故事中的画谜谜底吗?

谜底:“默”字。

 

 

 

元宵猜灯谜

 

正月十五元宵节举行猜谜晚会。某制谜者在一张椅子的后脚两旁各竖一根竹竿,一根上面挂着一个脸谱,一根挂着100文钱,中间悬着一条横额,上面写着:“以左右二物为谜面,猜一俗语,猜中者以100文钱相赠。”

猜谜者众多,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纷纷猜议,就是没有一个人猜中。这时只听见一阵吆喝声,叫众人闪开,走来一个官员模样的人,走到椅子边,二话没说,伸手就去扯竹竿上挂着的一百文钱,在手掌中掂了掂,转身就走。

猜谜者见他那副凶相,都纷纷抱不平:“哼,没本事猜,想把钱抢走!”这时设谜者却笑了笑,当着围观众人面大声解释说:“诸位,你们误会了,这一百文钱应该归他所有,他猜中了。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谜底:要钱不要脸。

 

 

 

比珍珠更有价值

 

元朝顺帝时,财政大臣叶尚文比较关心百姓,能体察民情,辅佐朝廷素有政绩。

一天,从西域来了一伙商人,带来一批西域产品,另外带来一颗珍珠,索价80万两银子。宰相是一个古玩癖,对这颗名为“耶忽大珠”的稀世珍宝垂涎三尺,暗示尚文将它买下。

叶尚文笑着说:“区区一颗珍珠竟值如此价钱,买下有何用?”宰相抚摸着胡须回答:“你有所不知,这种珍珠放在口中会生津止渴,放在脸上按摩,令人容光焕发,真乃稀世之宝。”

“这算不得稀世珍宝。”叶尚文不以为然地说,“一颗珍珠只能供一人玩赏,天下有一种更珍贵的东西,它可以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比起这颗珍珠不知要贵多少倍了!”说着,提笔在纸上写了两行字:“黄布袋,包珍珠,秋天一到遍地铺。”

宰相一听,心领神会,于是打消了买下这颗珍珠的念头。

请您猜猜是什么?

谜底:“稻谷”。

 

 

 

自无一是

 

有一年春天,江南才子祝枝山在家里宴请朋友,原来他想邀请朋友们前来观赏他家后花园里的牡丹花。园子里开满了牡丹,五彩缤纷,雍容华贵,艳丽芬芳,令宾朋陶醉。

席后,大家一边饮茶,一边高谈阔论,谈论最多的自然是牡丹花,祝枝山提议大家各抒己见,评出牡丹花中之魁。一时间,文朋诗友雅兴大发,有的说姚黄最为富丽,有的认为嫣紫应是上品……溢美之词,不绝于耳。

这时,唐伯虎说:“依晚生看来,园中牡丹,百无一是!”此言一出,满座皆惊,想不到这位诗画大师对满园多姿多彩的牡丹花竟全盘否定,无一看得上眼,有点令人失望。

祝枝山明白唐伯虎的话,随口附和说:“贤弟说得对,自无一是,自无一是!”众人以为这是祝枝山自找台阶收场的话,岂料,一位文人点破了唐伯虎和祝枝山的话。原来二人所说:“百无一是”“自无一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肯定了牡丹是花中之魁。众人恍然大悟。

字谜:“白”字。

 

 

 

张飞卖小猪

 

据说张飞曾卖过小猪,是个粗中有细的人。

一天,他挑着两筐小猪来到市场上。刚放下担子,就有一个红脸大汉子走来说:“我要买你两筐小猪的一半零半只。”

话音刚落,又走来一个黑脸大汉说:“你如卖给他,我就买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还没等张飞答话,又挤过来一个白面书生说:“你若卖给他俩,我就买他俩剩下的一半零半只。”

张飞一听,两眼圆睁,怒上心头。心想:小猪哪有卖半只的,这不是存心欺侮俺老张吗?正待动武,但又仔细一想,忽然又答应了。结果张飞照他们三个人的说法卖,小猪正好卖完。

您知道张飞一共卖了多少头小猪?他们三人各买多少头?

谜底:共卖七头小猪,红脸汉四头,黑脸汉两头,书生一头。

 

 

 

小妹制谜难姐夫

 

南朝时期梁代的文学家刘孝绰,兄弟及子侄数十人皆能文。他有个三妹令娴,满腹经伦,世称刘三娘。后来刘孝绰罢官回家,在门上题诗道:“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柳。”令娴看后,在后面续了两句:“落花扫仍合,聚兰摘复生。”传为佳话。

相传有一天令娴的大姐夫、二姐夫来看望刘孝绰,几个人在一起饮酒作诗。两个姐夫素知三妹有才,二姐夫便出了一道诗谜让令娴猜,诗谜:竹做栏杆木做墙,只关猪来不关羊,三个小子来捉猪,吓得猪儿乱撞撞。

令娴嫣然一笑,不加思索地说出了谜底。二姐夫点头称是。

接着,刘令娴也出了个字谜让二姐夫猜:砍去左边是树,砍去右边是树,砍去中间是树,只有不砍不是树。

二姐夫猜了半天也没有猜出来。你能猜出这两个谜吗?

谜底:算盘、“彬”字。

 

 

 

一寸佳人

 

从前,有家古董店的老板是一个制谜能手,喜欢出一些谜语供人猜。有一年正月,老板特地从古玩中拿出一个玉人儿放在桌子上,作为实物谜要大家猜一个字,谁猜中了,便将玉人送给他。

玉人儿长一寸左右,玲珑剔透,令人爱不释手。一时间,人们趋之若鹜,都想碰一碰运气,却没有一个人猜中。

转眼十多天过去了,一天,一个书生装扮的人来到这里,他端详着桌子上的玉人,想了一会儿,便伸手欲将玉人拿走,老板故作阻止状,说:“且慢,你必须猜中谜底,才能将玉人拿走。”书生一把将玉人抢来揣在怀中说:“我的这一动作已表示出来了你要猜的字了。”

围观的人大惑不解,老板笑着对大家说:“他已猜中,这玉人属于他了。”请您猜猜是什么字?

谜底:“夺”字。

 

 

 

苏小妹猜谜

 

苏东坡的妹夫秦少游很有学问,是个猜谜的高手。一天,秦少游和苏氏兄妹一起闲聊,不远处传来一阵阵锯木声,不由得触动了诗兴,秦少游提出一起来猜谜,于是他首先说道:“我有一间房,半间租给转轮王,有时射出一线光,天下邪恶不敢挡。”

苏小妹接着说:“我有一只船,一手摇橹一手牵,去时拉纤往,回时摇橹还。”

苏东坡听了,笑着说:“你们一个有房,一个有船,为兄寒酸,只有一张琴。这便是:我有一张琴,琴弦腹中藏,对着树木弹,专引锯木声。”

请您猜猜是什么?

谜底:“墨斗”。

 

 

 

诸葛亮病危发兵

 

三国时,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病危,不久将死,但不知真假,不敢轻举妄动。就命夏侯霸领1000人马去五丈原探哨,临行嘱道:“若蜀兵怕扰,不敢出战,诸葛亮必定病入膏盲,吾当乘势进击。”

蜀帐内,诸葛亮吐血不止,昏倒在地,半晌才苏醒过来。

姜维入帐告急:“魏兵至,我军将士出战还是固守,请丞相决断!”诸葛亮十分明白司马懿的意图,可张不开口。只见诸葛亮朝姜维点点头,缓缓伸出手来把头上的帽子丢在地上,随后又昏迷不醒。姜维对着帽子沉思了一会儿,猜中了丞相丢帽子的意图,即令魏延引兵杀出营寨。夏侯霸一见魏延,慌忙率领将士后退,并速告司马懿,诸葛亮还健在。

您可知道诸葛亮把帽子丢在地上的意图何在?

谜底:诸葛亮将帽子丢在地上,意思是“丢”字去掉上面的一撇,成了一个“去”字,即命令姜维速去迎战。

 

 

 

鲁班考孔圣

 

孔子有七十弟子。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古时候,字都刻在竹板上,颜回读了许多书,也学会了作文章,很想帮助老师着书立说,但他书刻得太慢,就请来当时有名的木匠鲁班替他刻。鲁班手艺高超,他一边听颜回念,一边用凿子刻,又快又好,不一会儿就把竹板都刻完了。

书刻完了,鲁班说:“孔子好是好,就是不爱劳动,种田做工的事都不行,因此,我不太赞成他!”颜回说:“孔子学问很高,他每天讲学,根本没空做工……”鲁班说:“孔子学问高,我刻个字他若认得,我也拜他为师。”颜回说:“已经没有竹板了,你就说怎么动凿子就行,说不定我都认得!”鲁班说:“竖凿六下横凿九下。”颜回听了目瞪口呆,想了半天也没答出来,就去请教孔子。

孔子说:“鲁班要答案给没给期限?”颜回说:“他临走时只伸了3个指头。”孔子问:“3年?”颜回摇摇头说:“不能这么长吧!”“那么3个月吧?”“也太长吧!”孔子说:“那他是叫我们在3日内回答他吧!

第3天,鲁班问颜回:“孔子猜到没有?”颜回把他同孔子的对答从头至尾讲了一遍。鲁班说:“他到底学问高,猜对了。”可颜回仍然蒙在鼓里。

请您猜猜鲁班要刻的是什么字

谜底:“晶”字。

 

 

 

魏文侯送衣召子

 

公元前397年,魏国国君魏文侯年老多病,太子却一直在外驻守。京城人心浮动,朝中大臣担心魏文侯死后会发生内乱。魏文侯自己也想到了这一严重情况,想尽快让太子回京,但却没有一个信得过的人去送信。

后来,魏文侯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派遣手下大臣臧唐给太子送去一箱衣服,并要臧唐一定要在鸡叫时到达。

臧唐按着吩咐准时见到了太子,太子打开衣箱,只见里面所有的衣服都颠倒放置。他看了一会儿,不知什么意思,又经过仔细思考,终于悟出了道理,就命臧唐赶快驾车一同回京。臧唐急忙说:“我出京时,并没有接到让殿下回京的命令啊!”太子说:“我父王送我衣服并不因为我寒冷,不过是要我赶紧回去罢了。”太子这样一讲,臧唐更加糊涂了。

太子星夜赶回京城。魏文侯见儿子回来了,知道儿子猜到了自己的意思,非常高兴。不久,魏文侯死了,太子当了君,就是魏武侯。

谜底:《诗经》有“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之句。文侯用此诗句暗示儿子赶紧回京。

 

 

 

冯梦龙的谜语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饱读诗书,多才多艺,由于他放荡不羁,被人称为“天才狂士”。

一天,冯梦龙来到吴江,和好友叶仲韶一同闲逛街头,叶也是当代才子,走到一个测字摊前时,冯梦龙见围着许多人,灵机一动,便出了一个谜让叶猜,谜面是:

“上无半片之瓦,

下无立锥之地,

腰间挂个葫芦,

口吐阴阳怪气。”

叶仲韶思考一会儿,笑着对冯梦龙说:“学士大人不愧是制谜高手,才思敏捷,你看那边围着许多人,就让我猜一个字。

说完写出这个字。

冯梦龙点头称是,佩服叶仲韶的才学。

谜底:“卜”。

 

 

 

曹操咏鸟考子

 

秋高气爽的一天,曹操带着儿子曹丕、曹植,策马郊游,观赏丹枫金菊。曹操抬头看蓝空,见燕、雁纷纷往南飞,感叹不已。他忽然心血来潮,想以鸟雀为题,出个字谜考考两个儿子的才学。

能诗善文的曹操,捋须沉吟了一会,旋即挥手指天,吟子四句:

一对候鸟秋空飞,

公的瘦来母的肥。

一年四季来一次,

月月见人啼三啼。

弱冠之年的曹丕,苦思冥想良久,也破解不了。文思聪敏,才高八斗的小曹植,只琢磨了片刻,便破了此谜。

曹操听后大喜,从此对他十分宠爱,并一度欲立曹植为太子。

您能猜出这四句诗暗含一个什么字吗?

谜底“八”字。

 

 

 

一字千金

 

唐朝乾封二年中,文学家王勃在洪都滕王阁挥笔写下: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自流。

有意地空下一个字不写,将诗文呈上,佯笑而去。

都督阎伯屿甚觉惊奇,迷惑不解。在座的人有的猜是“水”字,有的猜是“独”字,但阎都督总觉得不对头,于是派人赶往会馆,请王勃重返滕王阁,将这个缺字补上。

赶到驿馆(客栈),王勃的随从书童拦住他们:“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来人将此话传回去,阎都督想:自古人才难得,我应礼贤下士。于是包好千两银子,亲自率领文人们赶至驿馆求教。

王勃出来迎接,故作惊慌,拱手笑着说:“区区小事何劳都督大人亲自出马,我不是早已把字都写全了吗?”于是把哪个字说出来,众人恍然大悟,无不称妙。

阎都督嘻嘻一笑,说道:“一字千金,果有奇才!”

你能猜出是什么字吗?

谜底:“空”字。

 

 

 

小姐选夫

 

从前有位李员外为女儿挑选女婿。一天,来了一位书生应选,李员外叫女儿隔着屏风向外面偷看。事后,员外要夫人去问女儿是否中意。女儿含羞不言。等问急了,才口吟一诗道:

雀屏选佳婿,双亲询女意;

元旦欲观灯,怎奈才除夕。

母亲不懂,去告诉员外。李员外听后哈哈大笑说:“这四句话是个字谜,射一个字,女子已经答应了。”母亲细细一想,恍然大悟。

请你猜猜,这是个什么字

谜底:除夕为正月少一日,隐“肯”。

 

 

 

横日挂金钩

 

从前有两个书生进京赶考,晚上同住在一家小店。店主是个农村大嫂,模样俊秀,端茶送饭招待周到。

晚上临睡前,她又送茶水来,两个书生很感激。大嫂一边沏茶一边问:“二位公子贵姓?”两人都有学问,开口就成文:“弓长十八子。”大嫂一听,接口就说:“原来是张李二先生。”两书生见大嫂对答如流,就反问说:“大嫂贵姓?

”大嫂微微一笑,说了一句:“横日挂金钩。”

两个书生苦思冥想了一会儿,抬头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硬是搭不上腔。大嫂一看就明白了,忙说:“二位歇着吧,明日好赶路。”说完收拾茶具走了。

两个书生不知大嫂姓啥,互相问,问不通,拿笔写了一气,还是解不开,翻来复去一宿没睡着。天亮了,两人更是恐慌,还是赶考的举子,连大嫂的姓都解不开,待会见大嫂怎么搭话呢。正说着,忽听大嫂叫门,两个人慌了神了!

他们急忙穿好衣服。大嫂送了早茶、洗脸水,二人满面通红,开不得口。吃过早饭,要赶路了,不得已硬着头皮说:“大嫂贵姓,请明谕!

您的‘横日挂金钩’,钩得我二人一夜没睡!”大嫂一听哈哈大笑起来,爽快地说出个姓氏,两位书生如梦初醒,惭愧地告别大嫂赶路去了。

谜底:“巴”。

 

 

 

珊瑚鞭打海棠灯

 

有一年元宵节,扬州一盐商于大门口挂一巨大灯笼,上书“悬谜征答,射者请进”八个大字,一些好奇者皆蜂拥而入。只见庭院内陈设精美酒菜一席,香气浓郁,令人馋涎欲滴。桌上另放酒一壶,杯一只,筷一双,桌前有锦椅一张,旁边还侍立妙龄女婢一名。墙上挂有珊瑚鞭一条,堂口悬一巨灯,状如海棠花。堂下有健马一匹,鞍具齐全。另一边竖有一牌,写着:

庭院内所设,请射唐诗二句,中者以鞭、马相赠”。

一时间,扬州城内文人学士纷纷前来观赏猜谜。每天开放两个时辰,然而,连续三天竟无人猜中。

到了第四天,忽有一少年弟子昂然直入内庭,径自登堂入坐,旁若无人,随手取壶自斟自饮,举筷大吃。壶中酒尽,少年面露醉意,脚步踉跄,乃招女婢扶之,伸手取下墙上所悬之珊瑚鞭,步出堂下,命女婢扶其上马。临走前,以珊瑚鞭击海棠灯一下,即傲然乘马而去。观者莫不惊异,然主人呵呵直哭,并不追赶,任其远去。

事后,众人追问主人,谜底究竟是什么?

盐商道:“当年李白醉草吓蛮书,书成后出宫上马,曾口吟‘醉后玉人扶上马,珊瑚鞭打海棠灯’二句而去。今日乃重现当日李白的故事,君为何没想到?”

众人大悟,然悔之莫及。

 

 

 

书生吟诗赚姑娘

 

相传,苏州虎丘山下居住着祖孙女二人,祖父是忠厚的穷秀才,嗜好养花;孙女儿在虎丘山下垦地种花,长得文静秀气,且又聪颖能干,每日除了与祖父一起养花诵诗,还时常到城里去卖花。

一天,正当姑娘卖完花,欲回家时,不料于小巷中遇到了一个纨绔恶少,他见姑娘美如天仙,不禁动了邪念。姑娘见苗头不对,转身便跑,那恶少在后紧追不舍,眼看姑娘体力不支难逃魔掌。正值危难之际,恰逢一个后生路过,他见光天化日之下,竟有人追辱女子,不禁义愤填膺,上前揍了恶少一顿,救下了姑娘。

姑娘千恩万谢,并问后生的姓名。后生本不想告诉她,但见她态度坚决,便随口吟道:

“一自幽山别,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叶,深浅不分丛,野蝶难争白,庭榴暗让红,谁怜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吟完,他带着歉意笑了笑对姑娘道:“恕我未能直言,不过这诗所说的花名便是我的姓名,你与花朝夕相处,我想,你是一定能知道我的姓名的。”说完,他便走了。

姑娘低头略一思索,已悟出谜底,便对着已走出挺远的后生高喊一声:“石——竹——!”

这一声,后生顿时停住了脚步,回转身子,称赞姑娘的聪明,竟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喊出了他的姓名。

他来到姑娘身边,道:“小姐,好聪明,这么快就说出小生的姓名!只是不知小姐芳名……”

姑娘见他想知道自己的名字,便莞尔一笑:“我的名字嘛,也是一种花,此花能白更能黄,无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哪知姑娘话音刚落,那后生便道:“多好的一种花啊,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缩。”姑娘听罢,不禁顿生敬佩之意、爱慕之情,向青年许了终身。

你知道姑娘叫什么名字吗

谜底:“兰花”。

 

 

 

才貌双全

 

明朝有位高逸不羁、风流冠时的才子名叫瞿佑,才华横溢,文思敏捷,许多名人雅士都想招其为婿,但他看了不少闺阁裙钗,皆不中意。

有一年元宵灯节,他在热闹的街市上,见一宜嗔宜喜春风满面的年少女子,十分窈窕妩媚,心想,这妙龄佳丽既无美女的纤腰,花卉的姿色,却委实楚楚动人。

那俏巧丫环见大名鼎鼎的瞿才子对自己小姐含情脉脉,回家后便如实禀报了老爷。

主人一听,忙派人送去请贴,邀瞿佑来家赴宴。

酒席上,当瞿佑得知这桌酒席事出有因之后,心想,这家“千金”论外貌倒是秀逸女子,但不知才学如何,于是借着三分酒意,要来文房四宝,赋咏物诗一首,要主人转交令媛。

诗云:

巧制功夫百炼钢,持来闺阁共行藏。

双环对展鱼肠快,两股齐开燕尾长。

不久,瞿佑便接到那家丫环捎来的一纸香笺,上面写着两个娟秀的小字。瞿佑一看,笑道:“好一个才貌双全的意中人!”

你知道小姐在香笺上写了两个什么字吗

谜底:剪刀。

 

 

 

纪晓岚难乾隆

 

相传有一年元宵灯节,乾隆皇帝雅兴大发,同大臣们一块,来到翰林院文华殿猜灯谜。走到中厅,只见一只大灯上写着一副谜联。

上联为: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下联为:诗不是,词不是,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

素以圣才自诩的乾隆反复吟哦,苦思冥想,久不能破,甚为狼狈。

身旁有位文官见状,忙为皇帝打圆场,笑道:“常言道:‘解铃还须系铃人’。还是请制此联谜的纪学士自己揭底吧。”

纪晓岚眯着眼嘻嘻一笑,朝皇帝拱了拱手,然后挥笔写了两个大字。众人俯身一看,无不称绝,连乾隆也抚掌大赞:“妙哉,妙哉! ”

你知道这谜底是哪二字吗

谜底:猜、谜。

 

 

 

苏小妹的新花样

 

有一天苏东坡邀请了山谷道人黄鲁直和佛印和尚来家相聚。这三人在一起少不了吟诗作对一番。正在兴高采烈,议论风生的时候,苏小妹出来了,黄鲁直连忙请她坐下,要她参加。

苏小妹笑笑说:“吟诗我比不上哥哥,写字我比不上山谷道上,念经我比不上老僧。要我参战可以,我仍来猜谜行吗?”山谷道人和佛印异口同声说:“行啊,你先开头吧。”苏小妹说:“这次猜谜我们要玩个新花样:我先出个七字句谜打一字,谁猜中了,先莫说,就由他继续出一个七字句谜打一字,该谜底必须与上一个谜底相联;第三个人同此;第四个人则要用一哑谜形式来表示一句七字句作为谜面,同样射一个字。然后,四个字

加起来正好连成一句成语,而这个成语又必须符合我们现在猜谜的情景。你们说行吗?”三个人一听都觉得难,但是又不肯服输,只得齐声说行。于是,苏小妹说了:“月伴三星月如镰。”

三个人略思一阵,终于被苏东坡先猜出来了,于是他就抢先作第二个字谜:

“日映召陵如火燃。”

黄鲁直着急了。心想,得抢先联上第三句,否则,要用哑谜联第四句就更难啦。黄鲁直不愧是个大文学家,便脱口而出:

“丕儿一去不复返。”

这时,三个人都望着佛印。佛印听了上面三句,心中已有数了,就不慌不忙地把头上的帽子摘下,马上又戴上,再用右手食指向上一指,说:“这就是我的哑谜,不知道跟你们的三个字联得上否?”三个人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因为大家都猜对了。

你知道这些谜的谜底吗

谜底:心照不宣。

 

 

 

岳父助女婿猜谜

 

明代文学家程敏政是休宁(今属安徽)人。少时寒窗苦读,弱冠之年便博通六籍,成化年间以才思雄深而金榜题名,高中进士。宰相李览见其才貌并秀,文质彬彬,便将芳姿绰约的女儿许配给了他。

一天早晨,小姐与丈夫来到后花园散步,见旭日东升,花草鲜艳,灵机一动,笑吟四句:

“种个芝麻,长棵桃树,

开朵牡丹,结个橄榄。”

让程敏政猜是什么花。

程敏政虽善吟诗作赋,但不擅谜道,想了许久也未猜出,急得抓耳挠腮,十分尴尬。小姐嫣然一笑:“那就再想想吧,何时猜中,为妻赏酒三杯。”

这天,李览退朝回到官邸,腰酸背痛,叫女婿陪其饮酒解乏。程敏政说起早上之事。李览听后朗声笑道:“这有何难!”

说罢提起筷子指了指窗前的那一盆花,程敏政恍然大悟。饭后,他采了不少花,拿到绣楼,缠着小姐染指甲。给小姐的指甲涂上花泥、用细线捆绑好。小姐说:“我出的谜猜出来了吗?”敏政说:“正等着领赏呢。”小姐会心地瞟了他一眼,“别急,晚上咱们再慢慢喝。”

你知道谜底是什么花吗

谜底:凤仙花(指甲草)。

 

 

 

书生打虎

 

明朝时期,广东有位书生丘浚,因博古通今,记忆力极强,被人誉为“丘书柜”。

有一年,丘浚前往粤州府参加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途中在一家旅店投宿。店主有个聪慧的小女名叫鹧鹕,笑着对丘浚说:“丘秀才,人都说你解诗破谜胜烘炉点雪,今天我出个字谜儿试试你!”说罢娇声吟道:

“二人并坐,坐到二鼓三鼓,一畏猫儿一畏虎。”

丘浚听罢,低声说道:“二人并坐,是两个字合而为一。畏猫者,鱼也;畏虎者,羊也。”想到这,书生矜持一笑,拱手答道:“小生猜中了,是个‘鲜’字!”

“不对!”鹧鹕嫣然一笑,“你再猜猜。”

丘浚听说未射中,顿时面红耳赤。他急速变换思路,苦思冥想:“这二鼓乃亥时,三鼓乃子时。亥时生者肖猪,猪亦畏虎,子时生者肖鼠,鼠亦畏猫。”想到这,书生不由得拍案叫绝,笑道:“这回我定猜着了!”说罢道出了谜底。

店女一听,抚掌称赞:“真不愧是丘书柜!”

您知道这谜底是个什么字吗

谜底:“孩”字。

 

 

 

乾隆放虎

 

传说清朝的乾隆皇帝酷爱瘦辞隐语,经常要一些学士墨客编制灯谜给他猜,他自己也曾即兴作过一些谜语给宫廷里的人猜,射中谜底者当众赐赏。

一天黄昏,用完晚膳,乾隆谜兴突发,放出一条“文虎”,让侍候他进餐的太监、宫女试射,言明“猜中者赏白银五十两”。

乾隆皇帝所制谜面为四句诗:

腹内香甜如蜜,

心中花红柳绿。

白沙滩上打滚,

清水河中沐浴。

众人绞尽脑汁想了许久也未猜出,有位长相俊俏的太监忽然想起刚才膳食之物,笑道:万岁爷,给银子吧!我猜中了! ”接着道出了谜底。乾隆拈须一笑,当即行赏。

你知道皇帝所吟何物

谜底:“元宵”。

 

 

 

郑成功招贤

 

相传郑成功在厦门募兵举义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吩咐手下的亲兵在招贤馆门前摆了一张桌子,旁边高挂一幅“招志士”的招牌。桌上分别放有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缸,一盏点燃的油灯,并散置着火石、火刀、火绳等几样物品。

当时,有数百名百姓前来围观,人们都感到新奇。这样的摆设是什么意思呢?连续三天,也没有人猜中。

到了第四天,来了一位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黑大汉。只见他雄赳赳地大步跨到桌前,用眼扫视了一下桌上的东西以后,便伸手把一缸清水泼翻在地,接着拿起火石、火刀,打着了,燃着火绳,然后从容不迫地将油灯点亮。守在两旁的士兵看得清楚,急忙入内向郑成功禀报。郑成功满心欢喜的说:“快请这位壮士人来相见。”

原来,郑成功的摆设是一则哑谜,谜底是四个字。请你猜一猜是什么字

谜底:反清复明。

 

 

 

孔雀名花雨竹屏

 

康熙二十九年,八大山人朱耷六十五岁时画了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块上大下尖显得站立不稳的顽石,顽石上蹲着两只尾巴上长着三根花翎的孔雀,孔雀的上面是石壁,石壁的后面下垂着竹叶和牡丹花。石壁上有一首题诗:

孔雀名花雨竹屏,

竹稍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

恰是逢春坐二更。

这幅作品,画既隐约,诗又朦胧,究竟含有什么寓意呢

“三耳”引用了《孔丛子》所记“臧三耳”的典故。“臧”是奴才,奴才对主子总是俯首贴耳,言必听从的,就像多生了一只耳朵。

清朝官员帽子的后面都拖着用孔雀尾羽做成的“花翎”,即所谓“花翎顶带”。花翎的多少标志着官阶的大小,从一翎到三翎,三眼花翎是最高等级的标志。画中的孔雀,尾巴上拖着三根花翎,即是隐刺满清大员。这些大员虽然地位显赫,其实也都是些奴才,可怜得很。“恰是逢春坐二更”,即使在“春眠不觉晓”的春天,为了上朝,也得二更时分就早起候驾。而那下面尖尖站立不稳的石头,不仅像征着这些“奴才”伴君如伴虎,时刻都有遭遇到不测的危险,而且,也像征着整个统治阶层的不稳,时刻都有倾覆的可能。

明亡以后,明皇室贵族后裔的朱耷被降为平民,他既无力反抗,又不愿归降做顺民,只好装哑、佯狂,将悲愤寄于笔墨,用来表示他不屈的抗争。这不仅是一幅书画精品,而且还是一则书画谜,具有极强的思想性。

 

 

 

船夫考子

 

从前有个老船翁,名叫张海,帮人运货为生。张海深感自己没有文化的苦,除了白天驾船外,晚上还把自己学到的一点文化知识教给儿子,有时还为儿子买些诗书供其自学。

有一天,父子运货到了一个集镇,儿子在街上看到朝廷考状元的榜文,回船向张海要求赴考。张海恨透了封建士大夫的残忍,不让儿子去。在儿子的苦苦哀求下,张海没法,于是指着邻近的一条船对儿子说:“你去那里给我借一样东西来。拿错了就别去考,拿对了,你就去吧!”儿子满口答应。

张海便叫儿子拿出纸笔来,顺手写了这样一首诗:

“忆当年,生在深山,青枝绿叶。叹而今,来到人间,青少黄多。经过几多风波,受尽几番折磨。莫提起啊,莫提起!若提起,无非点点泪滴江河!”

写毕,儿子很快到邻近船上借来了父亲要的东西,父亲无奈,只得允许儿子上京赴考。

您知道张海要儿子到邻近船上借什么东西吗

谜底:借“船篙”。

 

 

 

落汤鸡请客

 

明朝有位任户部主事之职的雅士黄周星,不仅能诗善对,而且还是个富有创造性的谜家。他首创灯谜“酒令体”,谜面如诗词,且谜味醇正。

一天,黄周星为养父周老爹庆寿,邀请文朋诗友赴宴。席间,他笑着说:“今日幸会,实属难得。为助雅兴,请君轮流出谜猜射,以代酒令如何?”众宾客拱手回礼表示同意。

有一诗友笑道:“黄大人乃谜坛高手,理当先吟一则。”

黄周星也不推辞,随口吟一谜:

忽而冷,忽而热;

冷时头上暖烘烘,

热时耳边声戚戚。

并说:“此为分扣谜,隐三国一人名。哪位才子能射中,当以‘落汤鸡’酬答。”

宾客中有位射虎老手,听后细细推敲片刻,拍手称绝,笑道:“乃‘貂蝉’也!”接着,他作了解释:天冷时戴貂皮帽子,便可‘暖烘烘’;天热时,‘蝉’就叫,其声凄楚,耳边便时常‘声戚戚’了。”

黄周星赞道:“老兄才高,‘落汤鸡’受之无愧也!”当即以酬。

黄周星所说的“落汤鸡”也是一个字谜,你能猜出谜底吗

谜底:“酒”。

 

 

 

八月十五光月明

 

从前,有个老先生,总爱沾点小便宜,哪个学生送他的礼重,他就另眼相待;那些送不起礼的穷学生,就要遭他的白眼。

老先生有个女儿,名叫金花,能诗善对,聪明过人。她常劝父亲不可以势利待人,但老先生听不进。

这年八月十五快要到了,学生们都给先生送节礼,只有穷学生刘海,因家贫没送。老先生很不高兴,便想羞辱他一番。

八月十四日那天放学前,老先生说:“明天中秋节放假一天。刘海例外,留下对对。我出上联,他对下联,什么时候对出来,什么时候回家。”

书房里只剩下刘海一个人,他惦念家中的母亲,心情烦乱,看着老先生出的上联:“八月十五光明月,”就是想不出合适的下联来,急得在书房里团团转。他想,“光明月”要对“月黑天”才好,嘴里便不断地念叨:“八月十五光明月,什么什么月黑天……”

金花见刘海着急的样子,既同情他,又不满父亲的做法,就悄悄地写了四个字,揉成一个纸团,扔进书房。

刘海拾起纸团一看,大喜。立即在“月黑天”三字的前边加上“岁末除夕”四个字,写成了下联,送到老先生屋里。

老先生看了刘海对的下联,觉得不错,但不相信是他自己对的,便严厉地追问他。刘海不敢隐瞒,只得把师姐相助的事讲了出来。

老先生一听,火冒三丈,认为女儿败坏了门风,丢了他的脸,百般辱骂金花,还说:“你这么不要脸,还不如死了好!”

老先生骂完走了,金花心想:只不过帮刘海想了四个字,父亲就这样大发雷霆,骂个不停,她越想越生气,于是提起笔来在墙上写了四句诗:

自幼红颜薄命,处处被人刁难。

只为四个大字,含羞吊在门前。

写完,便上吊自尽了。等老先生发现时,金花已经死去多。

金花写的这首绝命诗是一首诗谜,谜底为一物,您能猜出来吗

谜底:红纸糊的灯笼。

 

 

 

秀才借东西

 

从前,有个姓王的秀才,满腹经纶,只因奸臣当道,穷困潦倒。

一天,王秀才赛诗归来,腹中空空,就叫儿子阿聪赶快煮饭。可是家中早已没有米了,这时,他才想起今天是大年三十。

去哪儿借钱买米呢?

王秀才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突然,他看见地上有一段圆竹,不由灵机一动,忙用刀往圆竹筒上劈去,当劈到三分之一、靠近竹节处就不再劈了,叫儿子拿了这带刀子的圆竹筒,到邻村最要好的朋友李秀才家去。

李秀才家中富裕,是个喜欢猜谜语的人。当阿聪拿这段圆竹给他时,他拿着竹筒,仔细地看起来。看了一会,他突然哈哈大笑,立即吩咐家人,拿出一袋米和几吊钱交给阿聪。

聪明的读者,您知道李秀才怎么猜出王秀才家中缺钱少米的吗

谜底:圆竹筒的三分之一处有个竹节,因刀搁在竹节上没有劈过去,就是说缺钱少米,过不了节。

 

 

 

康熙微服访遇贤才

 

康熙皇帝十分注重选才举贤,常微服出访。一年寒冬,下着鹅毛大雪,康熙冒着严寒来到一山庄,见私塾学堂有一俊逸儒生正在伏案,便拱手道:“先生,我借贵处取取暖儿,望行个方便。”年轻的教书先生见是个过路人,忙热情地迎客进屋,以礼相待。

过了一会,外面的雪渐渐停了,康熙起身告辞。他一腿迈出门外,一腿留在门内,笑问年轻儒生:“先生,你猜我是否要走?”

先生见问得怪异,重新打量了眼前这位怪客。他略一沉思,机智地答了一席话。

康熙见其文思敏捷,答言巧妙,连声赞好,当即亮出自己“真身”,笑说:“先生正是朕意中之人!” 不多久,这位年轻的儒生便被召至京城,授与重任。

您能猜出那儒生是如何巧言以对么

谜底:机智的儒生当即上前一步,笑曰:“客官,你猜晚生是留你,还是送你?”

 

 

 

农夫考孙子

 

从前,有个老农和孙子一起去锄地。烈日炎炎。两人干了一会儿活就来到地头边上的一棵大树下歇凉。

为了解除疲劳,爷爷提议猜个谜。孙子急着要爷爷快点说出谜面。老农小时候读过几天私塾,当时的教书先生和学生一起对对子、猜谜语,有的谜事他至今仍记忆犹新。他略微想了想,便给孙子出了这样一个谜语:

“忆当年,头戴彩色缨帽,身穿罗衣数套。别人见了喜悦,自己也觉俊俏。不幸老年到,衣帽被剥,悬空高吊。受尽风分离,最终还不免到那衙门走一遭。”

该锄地了,孙子还没猜出来。爷爷说:“你一边锄地一边好好想想吧!”

请你帮这位老农的孙子猜猜看。

谜底:玉米棒子。

 

 

 

三个姑娘去买药

 

有一户五口之家:老俩口和三个姑娘。大姑娘叫红根,二姑娘叫绿叶,三姑娘叫白花。闲来无事,她们常猜谜取乐。

这一年秋天,老太太生了几天小病,叫大姑娘去抓药。大姑娘去了很长时间不见回来,老太太就叫二姑娘去找。结果连二姑娘也不见回来。

三姑娘说:“妈,我再去看看吧!”老太太说:“你别去。因为有一个谜语说过:

‘红根去打药,绿叶不还家,

宁可等它黑,莫折小白花。’”

老头子一听笑了,说:“这个谜倒合我们现在的情况,也还不坏,只是不十分确切。我来做一个同样谜底的谜让你猜猜:

‘红根子,绿叶子,开白花,结黑子。”

老太太一听,乐得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两个女儿抓药回来了。老太太服了药,猜猜谜,心情舒畅,病也好了。

您能猜得着这两个谜同指一个什么吗

谜底:“荞麦”。

 

 

 

慈禧太后爱猜谜

 

清代猜灯谜很盛行,民间谜社很多,活动频繁。每逢新春,不仅民间到处有猜谜活动,就是在皇宫内亦有此举。在节日期间,宫内的喜庆娱乐活动除耍灯、演戏等外,还有猜谜。十五那天晚上,紫禁城内神武门大开,院里各式各样的灯上都贴着谜条。凡是宫里的人都可以随便去猜射。猜中者有奖,赏品非常别致,是装在一个大黄托盘中的元宵,每盘大约有元宵一百多个。

慈禧也是一个比较喜欢猜谜的人。有一次,慈禧令太医作谜给她猜,太医作了一则“踏雪寻梅”,打中药名“款冬花”的谜,她大加赞赏。

慈禧不但喜欢猜谜,而且也能制谜。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时,慈禧与光绪帝率领宫廷后妃、大臣仓皇逃到西安,有一次皇后说道:“老佛说,说个谜语让我们猜吧。”慈禧应道:“好。”

这个谜语是:

一家好好过,

怕听五更鸡;

鸡鸣三唱后,

白昼失东西。

慈禧说完让光绪猜,但光绪猜了三次才射中。

请问谜底是什么

谜底:“月亮”

 

 

 

老秀才求药

 

有个老秀才,平素最讲男女授受不亲这一套儿。

有一年,他的姨太太得了一种病,坐卧不得,痛苦不堪。老秀才想替她请郎中来诊疗,又怕姨太太某部位暴露不雅;想报个病症请药铺里的先生开药自疗,又怕被贫嘴的家仆们当笑话传出去。想来想去,居然给他动出了两全其美的脑筋。

这一天,某家仆手持一纸来到药铺,对老板说:“我家姨太太得了这病症儿,老爷说请您斟酌抓药吃,对症了,十倍付钱!”老板接过纸来,只见上面写着:“佛庙盖库房;摘顶格。”

善解谜语的老板按谜格要求,很快便猜出了病命。于是笑而不言,开就药方,一一配齐,发了一笔小财。

谜底:“痔疮”。

 

 

 

曹雪芹爱厨艺

 

曹雪芹不只是个文学巨匠,相传他还是个烹调好手。一天,他邀好友敦敏和于叔度到家里作客,笑呵呵地问两人道:“你们二位喜欢吃什么菜?”

敦敏张口说:“你就来个‘身体白又胖,常在泥中藏,浑身是蜂窝,生熟均可尝!’”

曹雪芹说声知道了,转身又问于叔度:“你想吃什么?”于叔度慢条斯理地说:“听说你做的

‘有头没有颈,有气冷冰冰,

有翅不能飞,没脚千里行。’

很是拿手。做一盘尝尝,如何?”

曹雪芹频频点头说:“好,好!我去做来!”

工夫不大,两盘佳肴端上桌来。那真是香味四溢,令人垂涎。于是,三人围坐桌前,畅饮起来。请猜猜敦、于两人各要的是什么菜

谜底:前者是藕,后者是鱼。

 

 

 

贪心的老板娘

 

从前,浙江绍兴有一对夫妻开了个酒店。因酒味醇美,价钱又公道,加之老板待客热情周到,生意一直很兴旺。

一天,酒店老板因要下乡去收购糯谷,离了店门,只留妻子在家继续经营生意。妻子是个贪心女人,夜里偷偷往酒坛里羼了一些水,第二天开门营业,仍照原价出售,结果比往日多赚了十两银子。

丈夫回家后,妻子兴冲冲地告诉他生财的“秘诀”,不料丈夫听后捶胸顿足,责备妻子说:“你把我最值钱的东西卖掉了!”

妻子疑惑不解,丈夫失声痛哭说:“我那最值钱的东西,乃是无价之宝,而你只卖了十两银子,太亏本了!” 从此,酒店生意一蹶不振。

你能悟出那忠厚的老板所说的最值钱的无价之宝是什么吗

谜底:“信誉”。

 

 

 

真假牡丹图

 

北宋仁宗时,参知政事吴育,非常喜欢收藏书画,鉴别力很高。一天,一位官员兴冲冲地送来一幅新近得到的名画,请他鉴别。

吴育将画轴慢慢舒展开来,那画面上是几株花瓣张开、颜色干燥而有精神的牡丹。一看这牡丹,吴育觉得很眼熟,不禁脱口而出:“这不是亲家欧阳公家的《正午牡丹图》吗?

这牡丹下面还有一只可爱的小猫呢。”那官员听吴育这么一说,马上赞不绝口:“吴公果真是慧眼,这确实是《正午牡丹图》。”可是,当画轴全部展开,吴育又将整幅画面反复仔细地看了一遍,不禁双眉紧皱,问道:“这幅画,你是从哪儿得来的?”那官员见吴育神色不对,赶紧说,这是张画师的珍藏,花费千金,才好不容易弄到手的。

这时,吴育已没有心思跟他多谈,含含糊糊应酬几句,把客人打发走了。客人一走,吴育就吩咐备轿,直往欧阳修府中而去。

吴育见了欧阳修,便直截了当要欧阳修把珍藏的《正午牡丹图》取出来让他看看。欧阳修欣然从命,并亲自将画取出,把画轴全部展开,但见几株牡丹花下,有一只可爱的小猫,猫眼滴溜滚圆,非常动人。看到这里吴育十分惊讶:“怎么和那官员的那幅一模一样呢?

怎么又是一幅假画呢?”欧阳修听说是假画,不禁惊讶地反问:“吴公平常观赏此画时,曾十分肯定‘这是幅稀有珍品’,怎么今天变成假画了呢?”

吴育问道:“欧阳公可曾将此画借给他人看过?

”欧阳修思索了一会说:“张画师不久前曾来借去过,不过第二天一早便还回来了。难道其中有变吗?”吴育不等欧阳修说完,接着说:“对了,问题就出在这儿,看来真画在张画师手中。”

事情果然不出吴育所料,原来张画师从欧阳修那里借画后,连夜复制了两幅,一幅送还欧阳修,一幅卖给了那个官员。

并且在这两幅假画上,故意留下了一个与真画不同的标志。欧阳修一时疏忽大意,就收下了。幸亏吴育识破,张画师才不得不交还了真的《正午牡丹图》。

您知道张画师故意在两幅画上的一个微妙差异是什么吗

谜底:中午的猫眼应是眯成一线,决不会滴溜滚圆。这就是张画师故意留在两幅画上的微妙差异。吴育也正是据此判断那两幅是假的。

 

 

 

面试神童

 

宋朝时,江西临川有个才子名叫晏殊,七岁能赋诗答对,被人誉为“神童”。十四岁那年,有个叫张知白的朝廷大官巡视江南,经面试,认为晏殊文思敏捷,才华非凡,于是推荐他进京应考。

那年春天,晏殊与来自各地的千名举人同试。他虽年少,却从容不迫,挥笔成章。真宗皇帝见了他写的文章,大加赞赏,于是召见了他,并赋诗一首考其智力。诗云:

古月照水水长流,

水伴古月度春秋。

留得水光映古月,

碧波荡漾见泛舟。

晏殊听后略思片刻,拱手以答:“敬禀万岁,此乃是个字谜,汴梁城里举目可见!”接着道出了谜底。

宋真宗赵恒抚掌称好,当即御笔一挥,赐尚未到弱冠之年的晏殊为“同进士”。

你能猜出这首诗谜是个什么字吗

谜底:“湖”。

 

 

 

四兄弟结盟

 

从前有三个人,一个是江湖郎中,一个是相面先生,一个是县学廪生,打伙儿哄上一个富家子弟,四人结为“盟兄弟”。

此后便秦楼楚馆,帮嫖贴食,将富家子弟的家产全部吃光当尽,犹嫌不够。这一天,那三人又去富家子弟赖以栖身的破草棚里“喝同心酒”。喝到面赤耳热时,那破落富家子弟子弟突然哭了起来。几位“盟兄”忙问他为何伤心?

他说:我给几位猜个哑谜。说着伸出手来,先指指天,后指指地,再指指前,又指指后,还指指左,复指指右。最后伸出三个指头,又伸出五个指头。

县学廪生说这容易猜,便道:“上有天时,下有地利,前有夫子,后有童生,左有‘出恭’,右有‘入敬’,三篇文章,五天做完。混它两膏火(指古代官学的助学金)。”

破落子弟摇头,意为没猜对。

江湖郎中接着猜:“上有天门东,下有地瓜皮,前有车前子,后有紫后坡,左有防风,右有当归,三片鲜姜,五碗白水。混它几文诊费。”

破落子弟又摇头,意为也没猜对。

相面先生接着猜:“上言天庭饱满,下言地阁方圆,前言前发齐眉,后言后发盖颈,左言左耳垂肩,右言右耳有轮,三句吉语,五句好话,混它几钱课金。”

破落子弟还是摇头,意为仍没猜对。

三个“盟兄”生气了,道是我们都猜不中,你自己来破破这个哑谜

破落子弟擦擦眼泪,道:“上无片瓦遮天,下无立足之地,前天断炊,后悔莫及,左思没招,右想更愁,借了三百吊钱,沽来五斤白酒,到此地步,能不伤心?”

 

 

 

 

 

 

 

 

 

 


 
 


 
 

 
—源文信息/网络 ★ 收集整理/寒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