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十九年后的生存危机

 静收藏 2015-12-20
19年后,中国最后一批师带徒中医就永远地消失了。如果现在不能有效地、充分地发挥最后一批有过跟师学习经历的老中医的临床教学作用,传承了超过二千年的中医很可能就会出现断层。

 

 

十 年前,笔者的硕士研究生导师曾经说过:“再过几年,学中医要到欧洲去!”导师当时已经在比利时和荷兰工作近20年。笔者很震惊,于是追问“为何?”导师 言:“国内大多数中医师在医院里主要还是以开西药为主,中医也就是点缀;然而在国外,中医师不能开西药,只能开中药、打针灸、做推拿等传统中医疗法,日积 月累,水平一定慢慢提高,以后国外中医师的水平就比国内高了。”

 

如今十年过去了,笔者对导师上述的言论依旧记忆犹新。此时笔者已经完成了中医的所有高等教育,并从事纯中医临床多年,对中医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三大块情况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目前国内的中医现状非常让人担忧!

 

一、现今合格中医师的比例极低

 

一位老中医经常遇到这样的患者,他们常说,“我中医、西医都看过了,好几年也没看好。”例如:一位30岁的崩漏患者,其月经滴答滴答不干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脉缓。其求医两年,中医、西医都看过了,就是不见好转。其实这是典型的中气下陷型崩漏,首先应采用隔盐灸固化中气,立刻止血,然后投以补气为主,兼活血止血中药就能治愈。

 

严格来说,如果中医师看不好这类型的疾病就是不合格的。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常见。老百姓常常以为中医就是慢慢调理,一吃中药,就得吃上个半年、一年的,只能调理慢性病而已。其实,合格的中医在治疗急性病效果也很好,如急性疼痛针灸30分钟见效,感冒、发烧吃汤药,一般3天内治愈,咳嗽7天内治愈,面瘫2-4周治愈。当然,有些慢性病由于病程长,需要调理时间较长,但是一般吃中药1-2周都会有所改善。这说明,患者遇到合格中医的比例不高,如今整体的中医师临床水平出现了严重的下滑。现今合格中医师的比例极低,乐观估计也不会高于10%。中医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水平严重下滑,这也是中医常被抨击的原因之一。

 

 

二、目前体制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医师

 

在不少专家、名医看来,中医的脱困与复兴,全系教育。可是目前学院制的西化教育,被九旬高龄的国医大师邓铁涛指为一只“病鸡”,“病鸡如何能生出健康的鸡蛋?中医教育就是这只母鸡,不中不西,怎能培养出纯正的中医接班人呢?”

 

①五年的中医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会点英文的中西医大专

虽然教学大纲安排中医、西医课时各占40%左右。但由于很多中医院校要求学生毕业必需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而且这与学生各种评优挂钩,导致学生主要精力花在学习英语上。甚至有的学生大学5年就是在学英语。同理,所以有些研究生导师明确要求学生要先过英语六级才能报考他们的研究生,就是担心读了研究生,还是在学习英语。实际上,学生学习中医、西医的时间都大大减少了。因此,五年的中医本科教育培养出来的充其量也就是会点英文的中西医大专生。

 

②中医本科教育没有中医的精髓

虽然中医本科教材包括:《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骨伤学》《中医伤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眼科学》等等,以及西医教材,看似面面俱到,学富五车,但是却没有中医的精髓。四大经典是中医的精髓和灵魂。但是由于所学的内容太多,并且不重视经典课程,很多中医药院校把四大经典课程列入选修课,并且尽可能压缩其课时,导致学生不能系统、充分、全面地学习四大经典。还有,最关键一点是很多编教材的老师不是临床出身的,这样的教材又如何能指导临床呢?

 

③五年的中医本科教育仅仅学到的是中医的理论皮毛

虽然也有见习、实习,但由于学生太多,很多情况下,中医学习都是蜻蜓点水式,很难真正掌握。中医的临床知识点成千上万,比如28种脉象的区别,各种舌苔、舌质的差异,各种疾病中中药应用特点等等,不是走马观花式的教育能学成的。由于缺乏传统的三至五年中医师带徒教育,临床知识没有真正掌握,中医本科毕业生先天就不足。不会看病的中医博士生比比皆是,更不要说中医本科生了。然而,五年师带徒教育培养的学生,有充足的临床实践,基础知识扎实,早就能独当一面出门诊了。

 

④“种瓜得瓜”,现在的医院体系是中医的不归路

本科毕业生中有相当一部分考研,因为没有个硕士或是博士学位是很难进医院的。当然,长期的读书,脱离了临床,这种学生不少最后都不当医生了。剩下来的小部分毕业生经过一番努力进入了医院成为了住院医师,马上面临的压力就是迅速学习掌握西医临床知识和全国职业医师考试。如果考试不通过,就会被解聘了。目前无论是西医院还是中医院,都是西医为主,很多医院中医几乎成了点缀。之后还要面临主治医师的考试,接下来要评主治医师、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这就是一条不归路。很多人以为,医生一天到晚都是在研究医学,提高临床能力,那真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事实上医生精力主要花在如何尽快晋升主治医师、副主任医生、主任医生,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医生的薪酬(你懂的)。但是要晋升职称,就必需做实验或试验,发论文,甚至发SCI论文(国际医学著名期刊的论文)。业内都知道,临床医生搞研究、发SCI论文是什么情况。最后职称评上来,人也年纪大了,记忆力不好了,很难学习临床技能了。即使是西医的老教授也在感叹现在的西医医生不会看病。而最可悲的是患者,慕名去看某某专家,结果他很可能只是有名无实。这就是拿患者的生命在开玩笑!(这几年西医已经开始探索临床与科研分离的体制,这体制美国已经实行很多年了)

 

⑤国内有过跟师学习经历的中医导师即将灭绝

中国大陆中医院校一般是在1956年建立,即最早一批学院培养出来的中医是1956年入学的,最后一批师带徒中医是1940年左右出生的,16岁左右跟师学习,现今已经70岁左右。按中医师平均工作到90岁计算(也许很多中医90岁还健在,但一般不再出诊了),19年后,中国最后一批师带徒中医就永远地消失了。如果现在不能有效地、充分地发挥最后一批有过跟师学习经历的老中医的临床教学作用,传承了超过二千年的中医很可能就会出现断层。当然不至于完全没有,但是合格的中医师比例太低,乐观估计不超过10%,合格的、优秀的中医也就是零星散落在民间了。因此,对于整个中医行业来说,也就意味着在中国大陆消亡了!也不需要某某来反对中医了。到那时,您要在中国大陆看到好的中医就只能凭运气了。您要看好的中医很可能还得买张机票,去美国、或者欧洲、澳洲等国外了!

 

本文作者周恩华博士在国内外著名医学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曾参与编写《古今医家论灸法》等医学专著。他擅长鼻炎、三高症、前列腺炎、中风瘫痪、颈椎病、坐骨神经病、股骨头坏死、痛风、心脏病、、不孕不育、妇科类疾病、呼吸道类疾病、胃肠道类疾病、皮肤类疾病、肿瘤癌症术前术后调理等疑难杂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