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名作】密玉雕刻第一人——王冠军作品欣赏

 秦岭之尖 2015-12-20




密玉雕刻第一人——王冠军


本文来源:综合网络资讯


人物名片

王冠军,中国玉雕艺术大师,生于1957年。1975年参加工作,1997年任新密市华龙玉器厂厂长至今。在玉雕人物造型上造诣较高,敢于大胆创新,作品鲜活自然,工艺精细,尤其对俏色应用更为奇巧。




19岁的王冠军进入了当时的密县玉雕厂,年轻的他喜爱美术、喜爱玉雕,用他的话说,“当看到那些精美绝伦、活灵活现的玉器,心中就有一种难以言状的冲动和喜悦。”这样的冲动和喜悦,包含着他最初的激情和毕生的理想。




笑口常开


那时候工作环境很差,从事这个行业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许多人后来都转行不干了,王冠军却坚持下来,而且不知不觉一干就是30多年。开始,他跟着厂里的师傅学一些上海素瓶的雕刻工艺,之后又学习北京人物雕刻的技艺。虚心好学,是他最大的特点。那时他经常临摹画稿到深夜,进步很快;后来又先后三次进修学习,参加了河南省玉雕人物设计班、河南省全国旅游产品创新设计班、河南省高等设计人员培训班,设计水平和雕琢技艺日渐提高。




天长地久


除了跟师傅学习,王冠军也爱自己钻研。当时玉雕工人做的大部分是“素活”,带了花的俏色都被切下来,当成毫无价值的垃圾扔掉。能不能利用俏色,变废为宝呢?王冠军开始了不断思考和摸索。一块块废弃的玉料,成了他不断琢磨的素材,苦苦思索的结果,终于灵思飞动,渐渐地,绿、红、黄、白、黑,这些夹杂相间的玉石原本的美逐渐清晰,在他的眼中、他的心里,它们一一幻化成一幅幅美丽生动的图画,从此,他为密玉的艺术天地打开了一扇神奇的门,那就是密玉俏色创作,而他也由此成为密玉俏色第一人,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




大丰收


王冠军对于艺术有敏锐的感触,特别善于运用原料的不同色泽,展现丰富多彩的生命姿态。他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生活的思考,对情感的表达,最终转化成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角度新、立意新,极富生活情趣,想别人不能想,这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




洗发少女


生活情趣浓厚是王冠军创作的另一个特点。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创作灵感,用玉雕记录下一个个美好动人的瞬间。《洗发少女》、《梦嫁》、《童趣》、《天长地久》……这些生活中的平凡细节,以玉雕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眼前时,竟有了一种默默的打动人心的力量。譬如作品《童趣》,整体色彩是健康的皮肤色泽,设计成天真的孩童非常合适;其中还有几处奶白色,王冠军就将其设计成小孩吹出的气球,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增添了趣味,让人寻回那段遗失在时光深处的童年回忆。《梦嫁》则是在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位待嫁的少女,用人物的肢体语言折射出一种美轮美奂的情态,十分动人。




梦 嫁


生于斯,长于斯,王冠军的许多作品还吐露着浓浓的中原乡土气息。《天下粮仓》、《岁岁平安》、《老鼠爱大米》、《丰收乐》、《农家乐》、《人勤春早》等作品,带给人的是纯朴的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时代精神,体现了王冠军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比如在《天下粮仓》的设计中,他将多样而分散的色彩充分利用起来,分别制作成米粒、粮囤、麻袋、簸箕和老鼠等,内容丰富而不杂乱,生动得让人仿佛能闻到谷物的芬芳。




天下粮仓


王冠军认为,一件绝佳的作品,要突出“尽、美、绝”三个字。“尽”即恰到好处,没有余料或很少有余料;“美”即真正做到了弃脏遮绺、返瑕为瑜、巧夺天工;“绝”即仅此一件,艺术效果和经济价值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令人称绝。他的作品,就尽力做到这三个字。在他眼中,看玉不是玉,而是一个个作品,每一块玉石都没有废料,他说,只要用心去观察和体悟,“腐朽”就能变神奇,展现出“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美。


雕刻作品



战地红花分外香



一个和尚挑水吃



拼 搏



济公醉酒




长眉罗汉



人勤春早



呱 呱 叫



丰 收 乐




红 宝 书



侠 客



一夜(叶)成名


(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