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旧时的西贡堤岸

 云在青天ysz 2015-12-21

越南西贡即今天的胡志明市,而堤岸是旧时西贡的主要华人区,简称西堤,它一直是越南南方的一个商业和文化亮点,由于广大越南华人百多年来数个世代的长期经营,缔造了一个世所公认的为越南增光的经济发达而又具备特色文化内涵的城区。但现在已物是人非,堤岸只是一个极普通的市区,称它为「唐人区」就不恰当或不确切,因为当年的兴旺热闹和浓厚的中华文化气息再难找到,尽管还有一些华人仍住在那儿,尽管华人先辈留下来的「二府庙」、「温陵会馆」、「天后庙」、「新街市」等现在皆被列为文化遗产的地标。

提起堤岸,老华人心中都藏有的一张堤岸区老地图:主要是指当年西贡市的庞大华人街区,它不是西方国家概念中的「麻雀」式的唐人街,只有几个小街段,它的形象是覆盖整个西贡市一半面积的土地,包括了城市的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十和第十一郡行政区,而当年西贡只有十一个行政郡区,可想堤岸范围之大和华人人口的稠密。记忆中的资料1975年越战结束那一年西贡的人口三百多万,华人就占了一百五十多万。住在越南南方其他省份的华人还未计算在内。

越南南方华人人口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展成为越南主流民族「京族」之后的第二大族群,之所以增长至如此规模是几个历史阶段累积的。十七世纪中叶明朝灭亡,一大批的中国人迁徙到越南定居,称为「明乡人」;之后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国力在西方列强的虎视眈眈下开始式微,接着发生的中英战争、中法战争、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1911年清朝灭亡、民国成立后的军阀混乱、国民党1927年清党、日本侵华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系列的历史动乱都引发了中国东南沿海一带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背井离乡,告别「唐山」出洋去,其中为数不少到了越南南方,被当地人称为 「船民」(Nguoi Tau)或「华人」(Nguoi Hoa),一代又一代主要在堤岸区定居下来,并白手兴家逐渐成为当地社会的一个主力。

堤岸有一个越南文名称叫大市(Cho Lon),它名副其实就是大,它的「旧街市」、「新街市」和周围街区的楼房具备了传统华人的建筑风格,又采用了一些法兰西的特点,显出了独特的欧亚合一的建筑气派。堤岸「旧街市」和「新街市」就是百年前华侨先贤们集资建立起来的,展现着华侨先辈伟大的开拓精神和建设魄力。当年的「新街市」周围如「平西区」集中居住着众多的闽侨和潮侨。

当年堤岸的街区,各条大街华人店铺、行人道上的「食街」、咖啡馆鳞次栉比就数不出有多少,中文或中越文的店号牌匾非常传统醒目,发行卖到南方各省市的十家华文报纸都集中在这个街区里,走在街上感觉就像走在香港九龙的老街区一样;华人住宅区、大小街巷里弄横跨几个郡区,一些街道里弄甚至有中文名字,如孔子大道、孟子街、老子街、广东街、三多里等。华人区民众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等皆让人感受到非常浓烈的中华文化气息,当时少数在这个街区经营布匹店的印度孟买人都会说广东话。堤岸的中心区是第五郡,「旧街市」和「新街市」都座落在第五、第六郡的孔子大道,记忆中当年有名的福建/福德中学(今陈佩姬中学)、潮州帮的义安中学、福建帮的二府庙、兴旺的露天「金边市场」、「都城戏院」、「三叉桥」、「八里桥」、「布匹街」、「小五金街」、「古董家私街」、「太平戏院」、「大罗天酒家」、「新同庆戏剧院」、「亚东酒楼」和各行各业的店铺都在这条大街上或附近。

堤岸区的另两条主要长街是同庆大道(原水兵街)和阮豸街(原梅山街)。当年堤岸区这两条最繁荣的长街平行地延长超过两公里,更有数条小街贯通连接,使整个商业和住宅街区连成一气,有名的福建福善医院、潮州六邑医院、中正医院、广东医院、海南医院、璇宫戏院、丽都戏院、天虹酒店、八达酒店、海南会馆、天后庙(又称「阿婆庙」)、第五郡警察局、赛琼林酒店、唐山烧腊、大光明戏院、自由太平洋书院、中华总商会、精武会馆、越秀中学、中文书店、 中医中药铺等都在这两条大街的范围内。横跨这两条街道的一条大马路叫总督芳街,沿街就有大光、胜利、娱乐三间电影院,当年参加越战的澳军总部也在这条大街上,附近的老子街有闽南侨民百多年前晚清时期兴建的温陵会馆。距离上述街区不远,当年分布了主要由华人商贩经营的「白铁街市」。此外,广雅中学、岭南中学、林威廉中学、启智中学、远东(南侨)中学、知用中学、英德中学、耀汉中学和博爱(中法)中学等,都曾是当年堤岸区值得华人自豪的学府。

除了堤岸之外,西贡市的中心越南人较多的第一、第二郡也是当年众多来自福建、广东、客家及海南的华人聚居的地方,这两个郡区的华人多数能说流利的越语和兼受越文教育。著名的「新街市」–「滨城市场」及其周围大街的数条洋楼街段都是百年前闽侨黄姓家族的产业;当年的「岭翁桥」及「盐桥」一带及西贡「旧街市」就能找到「公所街」华人各帮的公所办事处和小学校。逸仙街、潮州街、崇正里、新巷等和中国领事馆的旧址也都在此。福建城志(明德)中学、广肇(开明)中学、海南三民学校、福建凤山寺、广东天后庙都曾是这两个郡区里的文化、教育和宗教重点。

越南老华人没人不对上述这些街区了然于胸,当年的此情此景今天虽已不再,但到了西方国家定居也还一直把它们放在心上,谈起过去的时光都能如数家珍地说出这些街区的特点和典故。今天的堤岸街区虽有建筑方面的变动,如高楼增加了,人口增加了,但当年的轮廓依稀,当年华人先辈血汗奋斗留下来的对越南的巨大贡献仍是有迹可寻,有些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地标。

于 1975年越战结束后,狭隘的民族主义假借对华人成就「威胁」的恐惧,推行了排斥华人的政策,成千上万的华人只好痛心地选择远走他乡,其中有些葬身怒海。华人的出走也带走了堤岸区的繁荣热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留下来的华人尽管仍有相当大的数量,但中华传统作为一种值得尊重的生活选择已不复当年的热络和浓郁,文化气息也已相对淡薄,走在这些依稀熟悉的街道上,已再难找到当年的那种亲切自然的感觉了。

img_54afeac1d8487

图:位于孔子大道(今海上懒翁街)和福建中学(今陈佩姬中学)旁边的二府庙

来源:编缉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