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石反击需要多少钱? 传王石所筹资金已超过300亿

 昵称28470278 2015-12-21

2015-12-20 

王石拯救万科需要多少钱?


万科团队灵魂人物——王石,将在下周有何动作?


宝能系距离控股万科只有7.55个百分点的距离——总股本的7.55%,在此之前宝能已经花了约400亿;而万科的管理层持股比例却只有4%多一点,王石去年的工资是1045.6万元。


想要拦住门口的野蛮人,单单靠王石和万科管理层显然不够,寻找外部援助正是王石的当务之急。


鼎有多重?


楚王至洛,问周室鼎之大小轻重焉。


激烈空前的“宝万之争”,因宝能咄咄逼人的举牌而起。仅仅掌握4.14%股权的万科管理层,情势危殆。


强敌围城,唯刀兵相见,无它耳!


“道德教化”无用,城下之盟可鄙,对付敌人金银炮弹的最好方式,就是同样用金银炮弹加以回击。于是,在王石向宝能系宣战不到24小时,再度涨停的万科选择了停牌,原因是正在筹划股份发行,用于重大资产重组及收购资产。


以王石为首的万科管理层,需要发行多少股份?募集多少钱? 向谁增发?


增发多少?


基本可以确定的是,万科此次增发,将选择非公开发行的方式,这样发行对象的选择将牢牢掌控在董事会手中。


发行价格的确定,自然是越低越好,这样可以以最少的资金,达到稀释宝能股权的目的,停牌前20交易日均价的90%是很好的选择。这一价格为16.42元,而万科停牌时的价格是24.43元,增发对象有大约48.8%的浮盈空间。


在确定发行对象和数量之前,需要弄清万科目前主要股东的实力对比:


华润目前持股比例为15.25%,


万科合伙人持股平台盈安合伙持有4.14%的股份,


刘元生持股比例1.21%,


——合计持股比例20.6%,三者是长期以来事实上的“盟友”。宝能系目前持有万科22.45%的股份,暂居上风。


从最节省资金的角度考虑,万科只需要在上述三家股东结盟的基础上,加上增发股份能占到增发后总股本30%即可,需要新增发的股数为14.87亿股。以此计算,需要的资金为244.26亿元——据估算,宝能系增持万科股份的总开销已经高达约400亿。


由于万科也在港股上市,如果在港股增发,港股较A股折价约21%,则其增发所需资金有望进一步减少。


这样做有其可行性:


尽管盈安合伙、华润、刘元生并未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但实则关系密切,在面临宝能系控股威胁的时候,三者结成一致行动人是时局所迫,武汉国资和银泰系争夺鄂武商的案例就是最佳参照;


采用定向增发,万科董事会可以掌控增发对象,拿到增发对象“同意在特定时候结为一致行动人”的承诺也不无可能。


向谁增发?


首要选择当然是华润。华润有财力,且与万科管理层关系融洽。华润入股万科已经十几年,在经历多年的连续分红后,华润的持股成本极低,从此时参与增发的收益和总的风险来比,没有其他人能比华润更占优势了。


但华润参与增发的缺点在于,国企决策的链条较长,反应相对较慢,这从华润在“宝万之争”一直以来的低调就可见一斑;此外,据郁亮昨日在成都的最新表态,不管国资还是民资,“任何一股独大都是错的”,华润持股比例过大,会不会也在这一“错的”范围之内?


增发对象可不可能是安邦? 12月份,“宝万之争”已趋白热化,但安邦此时突然杀出举牌万科,持股比例达到5%。最近两个交易日,万科AH股均现异动,其中深交所周四晚披露显示,有一家机构席位斥资22.97亿元买入万科股份,坊间多有猜测,此番买入大概率是安邦系所为。


从目前来看,安邦是“宝万之争”当事方之外最为重要的势力,他的选择足以影响战局。对万科管理层来说,通过增发拉拢安邦也有一定可行性:


安邦想要继续增持万科,二级市场的股价已经很高,风险正在加大,定向增发有一个再度低价入股的机会——在安邦举牌的几笔交易中,最大一笔的买入最高价已达到19.75元,超过预估增发价。


此外,万科管理层能否提供更优惠的条件:比如业务上的合作,甚至董事会席位?


消息称王石所筹资金已超过300亿


北京12月20日下午消息相关媒体报道称,据微信号“商业人物”消息,王石已从中粮集团等处获得200亿数额支持;一家信托公司愿为王石提供100亿元“炮弹”。王石所筹集资金总额已超过300亿。再加上王石和郁亮所获其他支持,从资金准备上,王石方面已可与“宝能系”一战。


人民网17日的文章中也提及目前中粮主政者宁高宁与王石交好的信息,称“中粮集团或许会成为万科现有管理层的潜在支持者。”


财经杂志报道中还提及,同时还有消息源称,地产同行万达等也可能是未来定向增发的可能选择。但这些传闻对象目前均不愿进一步证实。


“毒丸计划”能否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万科管理层推动的增发计划,仅仅是董事会层面的动作,最终定向增发能否成功,还要看股东大会的投票


“敌方”宝能系大概率会反对;


中小股东现在的倒向并不明确,这从网络社交平台的言论就可窥见一二;


若向华润或者安邦增发,还面临关联方投票回避的问题,会进一步加大增发通过的难度。


那现有股东之外的股东呢?坊间传言,万科拟定向三家央企增发,曾在2006年就传出参与万科增发的中粮集团也现在被纳入“观察者名单”。


对于万科是否能实施“毒丸计划”这一问题,吴晓波在文章中从法理角度给出了分析:


”在中国,上市公司增发股票,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决定并报证监会批准,因此,一旦收购方已成为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要让增发方案通过股东大会将有很大的难度,除非能获得其他股东及公众股东的全面支持。王石在公开谈话中说,“中小股东才是万科的大股东”,其法理的潜台词应该是在这里。”


但也有媒体对万科力挽狂澜的能力做出了正面预期。


中国企业家杂志在文章中如此评价:


“万科虽以实业起家,但却也是资本运作高手,房地产公司都会受资金饥渴症的困扰,作为龙头的万科久病成医,是最善于缓解这一症状的公司,它熟悉配股、发行可转债等所有手段,而且自2013年之后,向金融化渗透已小有成就。


更核心的是,它也是中国管理最规范,最透明的公司之一。这种规范与透明,恰恰建立在其鲜明的价值观之上。如果说阿里是最能将价值观变成生产力的互联网公司,该头筹在传统产业就由万科拔得。要控制这样一家公司,除非抱着鱼死网破之心,否则并非仅靠资本力量能做到。你可以攻陷一个国家,但无法攻陷一座教堂。”


监管方面对此事保持中立。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12月18日下午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市场主体之间收购、被收购的行为属于市场化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监管部门不会干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