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讲解道德经学用:和光同尘 | 修行的基本法,觉知的第一步

 道德经学用 2015-12-21

【卷首语】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和光同尘》中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至此,老子明确提出修行的目标是“和光同尘”,这是大德之士的状态——其身在红尘,不与人争名、逐利、斗智;坚守着自我纯正、返本归真的境界。

今天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的是“精诚合作,同舟共济”的呐喊。然后,其实质却相反是貌合神离的,是为着彼此各自的盘算与利用的,是为私为我的最大利益的。

今天在我们身边,常常看到的是人们心口不一、阴谋阳计、人格变异、良心泯灭、心理阴暗、手段毒辣、八面玲珑、满脸虚伪;常常看到的是人类缺少自我端正,中正的脊梁被扭曲……殊不知害人就是害已,害人匪浅者,更是严重加害到自身。

所以,每一个人的初衷、方式与结果等等,都在创造着不同的人生走向——贪婪旺盛,不可能得到上天的加持;作恶多端,不可能不招致恶报。当一个人一门心思、千方百计想利用他人或外物,以获取最大或非份利益之时,他失去的是道德,是无比至尊的天性根基。

 

【“和光同尘”的大智慧】

下面,我们把这一段修“和光同尘”的大智慧分三个层面来阐述:

第一层面,修行到能够“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时,就是达到了“玄同”的最高境界。

世人都喜欢从片面的观点出发,执着于自己的意见,执着于排斥他人的意见,这样做的后果不是达到了“大同”,而是乱象飞舞。

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只有化除成见、没有私心的人,才能对于好的方面,不加阻碍地让它尽量发挥作用;对于不好的方面,也能因势利导,善于帮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对“和其光,同其尘”的对立统一道理的较高运用。如此,大道行世、天下为公、广种福田的大爱世界就开始践行了。

 

第二层面,本段二十二个字是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修行根本法,也是我们觉知内修的第一步。

觉知内修的第一步是:通过内修来打磨掉人类身上所有的不知足、锋芒、贪婪、争斗和杂乱、困扰等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挂碍;通过内修来打磨掉让人耀眼的自身光芒——就是保持一颗“知者不博”的谦卑心,保持一颗与普通人群在外表上一致的平常心。

这不仅仅是为了避凶趋吉,其更深层次的意义是内修的需要!一句话,这就是让我们修最高境界的“道法自然”。修行“道法自然”的终极目标不是神奇、不是灿烂、不是伟大;修行“道法自然”是让我们回归平凡、平淡、从容,这才是“道”的本来面目。

 

第三层面,关于玄同,玄同就是通达。

通达的人,心境清澈宁静;通达的人,当最终的境界来到时,自我的感觉消失了——那是自我的成熟,那是人生内心的完成,自我融化在一片虚无中,再也无法找回;

通达的人,内心的一切争斗、折磨、烦恼、痛苦不再侵扰;

通达的人,再也不会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不再觉得自己多么不如意,也不再不停地向外追寻,也不再向内不停地追问,也不再是个分裂的个体;

通达的人,是个完完整整的人,活在完整的世界里,活在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没有两个世界,只有不同的自己;

通达的人,从此以后,生活品质不再一样——您不再平凡,您不再伟大,您挫锐解纷,您和光同尘,自性本自具足,更向何处寻?

 

【做到玄同,才是高人】

玄同,也意味着宽容、忍让、妥协,能够明理做到的就是高人。

所谓“高人”,您明白他人即我、我即他人的道理;您知道人无完人,不会因为他人有缺点而不理人;您会热心地把帮助他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因为您是高人,您才懂得如何与大多数人沟通的艺术——您在春风化雨的无形之中,让人接受您信奉的真理;您不让与您相处的人感觉到不舒服;您让人感觉到您是真心帮助他人成长的。您做到这样了,就是玄同之大德了。

整体“玄同”思想,是《道德经》中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通过对立面的统一而达到的和谐。把握“玄同”那和光同尘的思想根源,就是把握住了实现世界和平、人类幸福的修行根本法,也是我们迈出的觉知内修的第一步!

 

注:原文节选自赵妙果老师《道德经学用.201512月回信》

编辑整理:沧笙踏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