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观察实验课之拙见 圣水中心小学 于殿录 “观察”是小学科学实验最基本的方法。广义的“观察”就是看,“看”是人们认识事物了解世界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看似简单的基本的“观察”教师如果不重视起来,要想上好“观察”实验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现行小学科学课是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如果按六周岁入学算,读到三年级才八周岁,孩子正处在儿童时期。生活、社会经验几乎为零。让孩子在科学实验课上按要求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则需要教师在观察前,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和要求,充分准备、周密安排、精心策划。 才能达到理想效果。 小学科学科教版三年级上册一直到六年级下册每册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观察实验课。我印象特深刻的是刚教四年级科学课,是让孩子们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课前我自以为准备的非常充分,就胸有成竹的走进课堂,我演示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实验在学生们的惊奇、惊喜、惊叹中顺利完成。我也洋洋得意,自我感觉良好,当我问学生高锰酸钾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时候,同学们都面面相觑课堂上顿时鸦雀无声,有的怕老师提问把头低下,有的瞠目结舌呆呆的望着我,一脸无可奈何的样子。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节失败的观察实验课。 转眼过去四个念头了,做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实验有三四次,虽然每次都有改进或提高,但总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也就是今年十月份,按照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还要上高锰酸钾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观察实验课,课前总结以往经验教训,我把重点放在教师指导观察上。先让学生说说食盐、白糖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学生自然说不清,因为食盐、白糖的颜色都是白色,在水中溶解看不清楚,然后教师把话题转到高锰酸钾上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高锰酸钾刚入水到沉入水底的样子。(像什么)再看教师用搅拌棒搅拌后液体的样子或状态。经过细致的指导和要求,当我把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实验做完后,下面的小手齐刷刷的举了起来,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抢着回答。我觉得我的演示没有白做,同学们能把自己看到的说出来。表达清楚,描述形象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后来听四年三班班主任说,他们班学生在写作文时都写观察高锰酸钾溶解的过程。通过这节观察实验课,同学们不但知道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还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同样像三年级的观察一棵大树、蚂蚁、金鱼,六年级的观察动植物细胞等等这些观察实验课,都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和目标,给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和要求,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和描述。使学生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 在小学科学实验课中“观察”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实验,因为他只要求学生动眼、动脑,不要求动手相对比较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连这简单的都做不好,那么学生的分组探究实验就可想而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