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清晨,记者漫步在市委党校内的蜿蜒小路上,虽然已是冬季,但得益于“大树当家、乔灌结合、月月常青、季季有花”绿化理念,此时校园依旧是几丛翠竹相依、小桥流水互映的生机盎然景色。 “2007年学校搬迁到现址的时候,校园环境景观配套建设一直零敲碎打、七拼八凑,校园里乱石成堆,杂草丛生,学员反映强烈,教职工也有怨言。”党校后勤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今年以来,党校按照市委、市政府绿化提升、森林增长工程统一部署,在不增加总投资的前提下,对已经申报批准立项的环境配套和功能配套工程,主动提出“降标扩绿”修改方案,积极开展生态校园建设,把党校逐步打造成为美丽铜陵的“生态名片”。 为体现党校特色,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市委党校坚持高起点设计景观规划,先后邀请南京、杭州及市规划设计部门,就党校景观规划提出效果方案,优化组合,择优选用。遵循“大树当家、乔灌结合、月月常青、季季有花”绿化理念,坚持180亩校园能绿则绿、绿中见石、石边流水、水上有花,山水相映,情景交融。截至目前,学校共栽植各类树木5000多棵,绿竹1万多根,花卉20多万株,草坪4万多平方米,绿化面积占总面积90%以上。同时,学校还利用地处西湖圩滩地段、水面较多的特点,突出“荷花”主题,全年共种植荷花30亩,既美化了校园环境,又陶冶了学员和教职工情操。 今年8月7日至28日,一场由全校教职工、项目承建单位共同开展的“大干二十天、建设新校园”劳动竞赛活动火热展开。校领导和每家施工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规定20天内完成目标的给予奖励,未完成的予以罚款。同时,每个项目安排党校一名职工专门联系施工单位,点对点地协调跟进抓进度、促安全、保质量。大干二十天后,一个生态美丽的新校园雏形基本形成,顺利迎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检查和秋季主体班开学,为广大学员营造了一个优美的学习生活环境。 据了解,市委党校要实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美化、绿化、亮化,估算投资要达2000多万元,但新批准的环境配套和功能配套项目实际可用资金只有600多万元。为克服资金困难,党校领导班子积极开动脑筋,创造性地采取了四个“一点”的办法,很好地实现了“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目标。 一是实施“降标扩绿”,土建装饰标准降低一点,扩大绿化亮化面积。如原批准立项工程中南广场项目,6000余平方米均为花岗岩铺设,造价437万元。后改为草坪广场,直接投资46万元,间栽高大树木,辅设假山景观,工程竣工后总造价仅100万元左右。二是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要求招标代理单位确定的拦标价“拦腰砍一刀”,实现施工合同造价挤掉一点。如铁艺围墙项目,原造价87万元,中标价48.87万元。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各界支持一点。党校的绿化工程中许多苗木均为社会各界捐助,市文联还组织20多位美术家、书法家来校采风,向党校无偿捐赠书画作品近200幅。四是有关部门补助一点。市建投集团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确保党校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并补助了部分绿化工程资金。 虽然市委党校配套建设工程规模均不大,但校委会始终要求,必须把党校所有项目建设成为“阳光工程”,所有工程严格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和市公管局函复意见规范招标,所有参与工程建设的党校职工不得接受施工单位礼金、礼券和宴请。同时,党校对工程建设者实行人性化服务管理,提供午餐和午间空调休息室,开展高温防暑慰问,增强建设者对党校的认同感。一位参与校园建设的项目经理坦言:“在党校做工程,不仅少了工程造价10%的公关费用,还结识了一帮干事的领导和同志,即使工程赚不到什么利润,也心甘情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