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江西:庐山石门涧(叶平)

 叶老师YP 2015-12-21
2008年3月8日


石门涧位于江西庐山西麓、素称庐山西大门,AAAA级景区。因天池山、铁船峰对峙如门,内有瀑布垂落而得名。景区面积六百公顷、景观百余处。集“雄、险、奇、特、秀”于一体,是一座地质变化、生物进化、自然造化、历史文化的综合大观园,有“匡庐绝胜”、“山水绝胜”之美誉,古称庐山第一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诗句千古传诵,但庐山景区对石门涧的诠释却是:“欲识庐山面,先游石门涧”。

从从九江市区出发,仅仅12公里车程。

不经意间,忽然就走上了石门涧那座思念已久的悬索桥,进入石门涧景区。

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在司马彪写的《续汉书》中就有关于石门涧的记载。因而石门涧是庐山第一个载入史册的景点。

徐霞客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最专业的旅游家。他登庐山,就特意选择石门涧这条路。

石门涧四山环抱,涧水幽幽,

鸟语花香,绿意袭人,


似乎离喧嚣的尘世已很远很远。

抬头望见在石道左边的石壁,摩崖石刻《铁云山铭》映入眼帘:“巇呼铁云,閟景韬灵。天开神秀,玉阙金庭。深深秘奥,仰扣仙扁。众流翠巘。叠锦堆青。维幽履坦,其视斯铭。”这四十字的石刻为清代嘉庆年间九江知府方体所书。


石门涧第一个印象最深的去处,居然就是“情人园”。年龄稍长的人都清晰地记得,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部让人热血沸腾的爱情电影——《庐山恋》,张渝和郭凯敏饰演的男女主人公,就是在“爱池”边拍摄的定情场面。

相传很久以前,石门涧附近的地主老财强抢村姑为妾。村姑和她的情郎沿着山崖逃跑,眼看就要被地主追上。突然天上一声霹雳,山崖断裂。地主及狗腿子纷纷跌下了断崖,而这一对情侣就山崖前面的池水边停留来下。久而久之,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情人园”,一泓池水也被改成了“爱池”。

“情人园”中刻了许多关于爱情的题字,最让人心动的,当然是“我爱你”。或者,按照中国古代的读法,读作“你爱我”。无论是“你”,还是“我”,在情人眼里都合为了一体。

情人热恋之后,当然要成亲拜堂。这棵树的主干1米处,恰好生有两个分杈,被人称作是“父母高堂”。树后的巨石上,还有一巨大石刻的拜堂“喜喜”字。

还有情人相会的鸳鸯桥,桥中间有一高一低的古式四角亭,体现了相伴相栖。

或许,庐山的山水对我们也有特殊的意义——40年前,正是在庐山开始了爱的起点。在爱泉的见证下,相濡以沫,互相搀扶,走过了整整40载春华秋实,风风雨雨,直到垂垂老矣……

突然间,导游叫游客们缓步,贴着石壁听听是否有时近时远的“嗡嗡”声。这声音神秘莫测,谁也说不准从何而来,但绝不是一般的流水声。这一奇特现象在1997年被人发现后,其名为“太古遗音”。

庐山被称作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庐山乃至中国的第一批山水诗,就诞生于石门涧。慧远在这儿写下了《游石门》,谢灵运在这儿写下了《登石门最高顶》、《石门崖上宿》等著名诗。此后,鲍照到这里“窥地脉”(鲍照《登庐山石门游》诗中有“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句);王维到这里“问精舍”(王维《远公龛》诗中有“松路问精舍,花龛为老僧”句);孟浩然到这里“采蜂蜜”(孟浩然《过龙泉精舍》诗中有“入涧窥石髓,傍崖采蜂蜜”句);白居易到这里“访遗迹”(白居易《游石门涧》诗有“石门无旧径,披榛访遗迹”句)。

此后郑谷在这里“闲吟”;朱熹在这里“屡憩”;范仲淹在这里“逗留”;元好问在这里“行歌”。众多的第一流诗人,都在这里留下了他们闪光的足迹。

石门涧的名声,大多数与一位高僧有关,甚至包括了“旅游”。早在东晋时期,一位法号慧远的禅师,在建造庐山东林寺之前,曾在石门涧组织了30多人的“一日游”。这是庐山乃至中国最早的“团队旅游”。慧远那篇中国最早的山水游记《游石门诗序》,也可称作中国最古老的“旅游博客”。
踏着据说是慧远留下的木桩,同伴们也练起了“走桩”功夫。

慧远大师是佛教中国化的开创者,又是中国佛教重要流派——净土宗的创始人。

他在公元381年来庐山,先在石门涧建龙泉精舍,五年后才修建东林寺并在那里定居。

因此,庐山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

人们都认为,庐山乃至中国的第一声“阿弥陀佛”,就是从石门涧的“龙泉精舍”响起的。

慧远最初来到庐山,为的是探望他的师兄慧永。慧永对他说,此地极佳,你最好就留在这里修行。慧远听后,用手中锡杖杵地三下,一股清泉喷薄而出,泉中的一条小蛇转眼之间变成一条巨龙腾空飞去。于是,他就在“龙泉”旁边筑“龙泉精舍”修行。人们纷纷传言,只要喝了龙泉的水就可以开发智力,改称龙泉为“开慧泉”,与东林寺里的聪明泉互为“姐妹泉”。

从溪涧上来,迎面会看到一栋二层楼的仿古建筑,这就是会仙阁,据说这里可以见到八位神仙。

会仙阁的左边,有一块长方形巨石斜躺在路旁,上刻三个大字:“读书床”。东晋时期,石门涧外杨家村有位杨明的年轻人,日夜苦读,积劳成疾。慧远大师从杨明家门口经过,说杨明并没有什么大病,如果能摒除杂念。淡薄功名,每天早晨到石门涧里一块如床的巨石上读读经书,自然除病。杨明照慧远大师的话去做,果然身体健康如初。

走过石门衔日

跨过铁索悬桥

有缘千里相会

巨石别出洞天

来到石门涧景区的核心部分。对面的巨岩上,刻有几个大字。一是“石门涧”三字,为明代人蔡增秩所书。还有一个“空”字。长6米,宽4米,字体之大,超过秀峰的“龙”字石刻,为庐山石刻之最。不过为它拍摄的照片,由于视觉上原因,并不能够反映出这个“空”字的万一。

地面的岩石上,也镌刻着三个大字——“我是谁”。或许,你也可以吧它读成“谁是我”。无论从左往右念,还是从右往左念,各有其深刻的涵义。

石门涧核心景区都是围绕大名鼎鼎的“讲经台”展开。慧远大师在庐山弘扬佛法三十六年,多数时间都以讲经台为天然“教室”。明代弘治进士王守仁吟诵讲经台道:“远公说法有高台,一垛青莲云外开。台上久无狮子吼,野狐时复听经来”。在讲经台上建有一小寺,匾上书写的“讲经台”三字,是著名佛学家、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题。

不过,恕在下斗胆说句大不敬的话,这小寺的建筑物怎么看都觉得不太合适,会令人产生某种联想……

讲经台附近的另一座精致的小筑却别有韵味。古色古香,整个建筑都用竹子建成。两边的对联匠心独具,可惜我的PP只清楚地记录了上联:“凭你齐天大圣闯其所只宜屈膝躬腰”,下联据推测,可能是“管他王母娘娘入此门还得低声下气。”恰好对应了“男左女右”的习俗。

当然,石门涧的风景更值得大书特书。沿途中,一处处冰川遗迹,

使山岚叠嶂,美不胜收。

鹰嘴岩恰似一只扑食的雄鹰,凌空傲世,特立独行。

庐山为著名的“地垒式断快山”,这种被挤压、断裂、抬升的地貌,在石门涧看得最为清晰。

庐山多嶂谷,而最典型、最雄伟粗犷的嶂谷,就是石门涧。

庐山有举世罕见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而石门涧就是当年冰川通过而形成的冰川U形谷,冰川活动留下来的冰阶、冰盆、冰溜面、冰坎等遗迹在这里随处可见。

涧中巨大的岩石,如果不比照左上角的人影,还真不知道石头的气势。

石头的气势

这里还有著名地质学者李四光先生首先发现的“龙虎情”石洞天然壁画——像不像巨龙和猛虎在嬉戏?

终于,我们听到隆隆的水声。此行的终点——石门涧瀑布在不知不觉中到达。石门涧瀑布是庐山众多瀑布中最早录入史册的。两千多年前的《后汉书地理》中就有记载:“庐山西南有双阙,壁立千余仞,有瀑布存焉”。瀑布落差达百米多,势若破门而泻,状似白龙发怒,奔雷激鼓,银涛喷射,白沫纵横,与“三叠泉”、“开先泉”并列为庐山三大瀑布。


瀑布下的巨石上赫然四个大字:“喷雪奔雷”——于是,我们看到了石门涧一道最为奇特的风景线。

时至阳春三月,桃花含苞的季节,瀑布右侧,竟然真的“喷”出了一堆晶莹剔透的白雪。

我不知道,这皑皑白雪是如何保持了经年不融化的状态。

也是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是饥肠漉漉。每人来一筒石门涧独有的“竹筒饭”吧,原路下山返回。

经过庐山西门

但见小路蜿蜒


细看山花烂漫

40年五上庐山岁月催人老

60载坎坷人生当是福中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