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分硬币收藏价值大揭秘 2015-12-17 全民说收藏9评 摘要: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1,2,5分纸币,但由于纸分币流通预铁,破损快,增加了银行发行和出纳工作负担,因此,为弥补这一缺陷,1957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周思来发布了《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根据国务院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从1957年12月I日开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的发行 195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曾发行1,2,5分纸币,但由于纸分币流通预铁,破损快,增加了银行发行和出纳工作负担,因此,为弥补这一缺陷,1957年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周思来发布了《关于发行金属分币的命令》。根据国务院的命令,中国人民银行从1957年12月I日开始发行1分、2分和5分三种硬币,这套金属硬币简称硬分币或铝分币;因此套硬币开铸于1955年,故又称1955年版硬币;为了区别以后发行的金属流通币,按发行时间先后,我们称其为第一套金属流通币。第一套金属流通币的发行,标志着我国的货币制度日益巩固,人民币的币值更加稳定。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的形制特点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的形制既有历史继承性,同时也借鉴了国外铸币的形制特点。我国历史上铸币形制有两次重大改革,一次是秦始皇统一六国货币(刀、布、环钱)于方孔圆钱。关于方孔圆钱的形制间题,有的说是出自“天圆地方”说,有的说是出于美学考虑,有的说是便于铸造加工,有的说是为节约金属、减轻钱币重徽。还有的说是为了穿成串、便于携带,等等,众说纷纭,不一而足。另一次是铜元取代了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的方孔圈钱。这种变化除了受西方国家货币形制的影响外,还有一个技术上的原因:在当时用机器压铸钱币要在中间再打一方孔,技术上难以把握,次品率高必然增加成本;另外,从外观上看,币面上打孔后就会影响到蟠龙图案的完整。从近代各国铸造的金属币看,大多数国家的金属辅币中间也没有穿孔。我国在设计金属分币时,继承了历史上铜元的形制,也参考了其它国家硬币的形制,同时也考虑到我国金属分币的材料是由铝镁合金制成的,硬度不及钥和镍大,如果中间穿孔,在使用中容易折断损坏,因此没有把它设计成中间穿孔的形式。再说,人民群众手中一般只保留少盘零星使用的硬分币,携带大量硬分币穿连成申使用的悄况也并不多;至于在硬币中心穿孔,虽然可以节省少许的金属材料,但需要增加一道工序,增加铸造的费用,得不偿失。因此,硬分币设计成圆形无孔形式。以后发行的第二套、第三套流通硬币以及金属流通纪念币都沿用了这种形式。 那么第一套金属流通币于1957年12月1日发行,为什么会有1955年和1956年版呢?这是因为:第一,发行一种钱币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设计、制版、材质的选择、试制、生产等等,每项工作都有严格的要求和长时期的准备;新的币种进行生产后,须达到一定数盆才能满足投放的需要,这就需要一个过程;而国家对于新币种发行也往往要选择一个适当的时机。所以,1,2,5分硬币虽然在1955年就已有生产,但直到1957年才开始发行。换句话说,钱币的制造时间和发行时间可能是不统一的。第二,一种新钱币发行后,它的生产制造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按新生产的时间打上新年号,即币面时间与生产时间相统一,如1,2,5分硬币,便随时间的推移不断打上新年号;另一种是利用旧版进行印刷,如至今尚在使用1953年版印制的1, 2, 5分纸币。因此产生了票面时间与实际生产时间不一致。总之,一种钱币开始发行的时间与铸造时间往往是不一致的.而钱币的币面时间也往往与钱币的实际生产时间不一致。 第一套金属流通币轻重适宜,使用方便,设计简沽,铸制精美,银光闪闪,成为我国光辉灿烂货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国内外钱币收藏爱好者的厚爱。但是由于铸造和发行时间较早,发行地区不同,致使收藏难度较大,特别是1979年铸造的5分币、1980年铸造的2分币、5分币和1981年铸造的1分币、5分币因当时装帧梢往国外,国内很难遇到,被称为“五大天王”。此外,1955年、1956年、1957年铸造的1分币也已不多见,1991年至1996年均为盒装,发行量也很少。现在能收藏到整套铝分币已很不容易。 |
|
来自: 我爱祖国爱人民 > 《★★★ Z P C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