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挝印象(二):跟着村上春树探寻“神秘河流旁的古城”

 蚂蚁爬网 2015-12-21

老挝印象(二):跟着村上春树探寻“神秘河流旁的古城”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上月底发行了一本旅行杂记,名字就叫《老挝到底有什么?》,这也是很多没有到过老挝的人共同的疑问。估计村上同样困惑于“老挝从哪里来”的问题:在书中题为《于大湄公河畔》的文章中,村上来到老挝故都琅勃拉邦寻找问题的答案。这篇文章最初于2014年刊登于日本杂志。杂志用英文描述琅勃拉邦为“神秘河流旁的古城”,提要介绍说“琅勃拉邦古都作为信仰之都,拥有大小超过60座寺庙。自从成为奠定老挝基础的14世纪南掌王国首都之后,它经历了邻国泰国的压迫、法国的殖民地统治等等激荡的岁月,静立在湄公河畔。如今各国游客来访问这小山之间的街道。他们到底被何吸引而来呢?”

过往纷扰,犹如湄公河蜿蜒穿凿,毕竟流去,无言的琅勃拉邦则始终在蓝天白云、青山川水间静立。那里是老挝的源起和世界文化遗产,不妨也跟着村上去看看。

琅勃拉邦东、西不过20公里都有高达1500米的大山,准确地说,琅勃拉邦是在群山之中、江水之畔。它位于老挝北部森林里的一块冲积平原上,故都老城在湄公与南康两河汇流处形成的半岛上,三面环水,只有南向山势较低,才有陆路通道。可以想见,这在冷兵器的封建时代利于防卫,“风水”上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物产必然丰富,确是定都良所。

现在的琅勃拉邦,不过是在古城周边不断增添着新的屋宇、街道和庙宇,游客们仍只聚集在老城。

老城的去处大致有三,首先是王宫及其周边。王宫里有老挝式的富丽堂皇,陈列着中国、越南、法国和尼泊尔等国国礼,样样精美;王室居所彰显传统也可见殖民地时期风物;王宫对面不高的普西山(Phousi)足以概览谷地河流,可供人们观日出日落或凭吊怀古。

另有一处是到被中国人称作“洋人街”的河畔小路,路边古树下酒吧、咖啡馆林立。开放的屋檐或凉棚下,热风经过山林过滤、吸纳水面凉意,拂面时已少了燥热。在此消磨时光最是怡人。

第三处是被国人称作“夜市街”的王宫前街道。那里自傍晚起即被封闭为步行街,夕阳西下就搭满一排排的简易摊铺,当地小吃、水果饮品、纪念品、日用品应有尽有。

不过,“夜市街”最迷人时还不在此,而在清晨。

早上四五点钟,晨风轻推江雾在街巷间流连,即便星月悬空,古城四处也依然漆黑。

迷蒙中,坊间偶有的鸡鸣狗吠逐渐让“夜市街”先于他处清醒。一波波游客悄声向街道聚集,早已等候在此的小贩开始低声兜售布施用米饭、点心,以及带包装的饼干和巧克力派。

游客聚得差不多时,当地居民,主要是家庭妇女,也各自携带食物如常坐在街道边习惯的位置,虔诚等待;游客们随即有样学样,找空处依次跪坐,米饭点心和饼干巧克力派放在身前……此时无人喧哗,但互拍和自拍开始上演,闪光灯照出各副表情、快门声清晰并密集起来。

拂晓之际,古城寺庙传出清响,早已排好队的僧侣贯行而出,各念经文,不多停留也不无遗漏地从布施者碗、篮中取少许食物,也从化缘的钵向后面的布施者施舍之前已收取的食物;僧侣的步伐不慢,蜿蜒千米参与布施的游客还没怎么缓过神来,一队僧侣就过去了,只好再等下一队僧侣过来,不过,依然无暇在布施间互拍和自拍……

布施结束,天已大亮,琅勃拉邦又断然归于它习惯的静谧,无所适从的游客虽然还兴奋,但也还有睡意,就只好又回到住所,体会那一刻的庄重和新奇。

布施是琅勃拉邦的鲜活名片,村上应该也是体验过的,他的这段话或许就和布施有关:“那里有特别的光、吹着特别的风。耳边回响着不知是谁说的什么。想起了那时内心的震动。那里和单纯的照片不同。那里的风景只在那里有,至今仍在我心中保留着立体的印象,今后也会鲜艳地保留下去。”

只是,看起来村上并无意借琅勃拉邦去回答“老挝到底有什么”的问题。(本版特约撰稿发自万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