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写好村史?

 yzsr273 2015-12-21

这段时间为了迎接检查的缘故,要求村里写村史,今天特地去村里和村里比较年长几个人的呆了一天,听他们说了一些在他们经历的年代村里的一些事情。虽然以前由于工作的关系,参与过镇里面写史志收集资料和校稿的工作,但是这次要自己独立整理村史的材料还是有些茫然,所以就上网百度了一下,看见一篇关于写村史的文章,觉得写得挺好的,转载过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朋友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了,全国很多地方开始编写村史的村也越来越多了。

那么,什么是村史呢?简而言之,村史就是一部记述某村某一个时期发展变化的地方志,其内容包括该村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人物等各方面。

那么,编写村史有何用处啊?我觉得有以下三点:

首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每个村之所以发展到今天,都有它必然的原因,从建庄到现在,有的经历几百年,长的上千年。比如,抚宁县榆关镇的榆关村早在东汉时期就是临渝县的县城,隋唐时期设临渝宫、临渝关。隋炀帝、唐太宗东征高丽过往此地。榆关西有见驾坡(今下庄管理区高庄、魏庄一带),相传是唐太宗东征归来,太子李治谒驾于此。驸马寨是当朝驸马养病于此,五王庄是驸马养病时,唐太宗派五个王子在此守护,捎弓寨是驸马把弓忘在了驸马寨,到此地才想起,就派人去取。据说,牛头崖镇的满井村,是薛礼东征时,大军饥渴难耐,薛礼用枪一挑,挑出一眼泉水来。抚宁镇的南望庄原叫望儿庄。村南紫金山藏有很多宝贝,谁也取不出来。有一户人家院内长出一个奇异无比的亚腰葫芦。有一次,一个南蛮子路过此地,赞口不绝,说要一百天以后来买,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见财起意的母子二人就在99天时将宝葫芦摘下,藏了起来。第二天,南蛮子果真来了,见到宝葫芦没了,母子二人说被人偷去了,南蛮子道出实情,说这宝葫芦是开山取宝的钥匙,只需念动“石门开,石门开,取宝的人儿要进来”的咒语,山门就可以打开,可惜你无财命,我无财运,叹息而去。儿子拿着宝葫芦,按照南蛮子说的咒语,果真打开了山门,进去取宝,先搬出一块金砖,贪心不足,又去追金马驹,越追越远,结果因葫芦没有长成,被压死在山里了。母亲盼望着儿子取宝归来,倚门南望,上山寻找,始终不见儿子的踪影,悲愤交加,化作山石,人称紫荆石婆。一个人路过此地,捡到了金砖,高兴而归,这个村就叫香营(紫金山南)。抚宁方言中“香赢”是捡便宜的意思。这些村名都很有意思。每个村名都有它的来历。抚宁县的大多数村庄都是明朝洪武、永乐、万历年间从山东、山西大槐树、河南等地逃荒过来的,长城沿线村庄大多是明代驻守长城官兵的后裔。如驻操营镇城子峪村就是戚继光在蓟镇时,选调的义乌兵的后代。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老人们口熟能详的村史传说就会被后人遗忘不如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永久保存。

其次,惩恶扬善,教育后人。人的思想观念总是参差不齐的,有的人血战疆场,报效国家,有的人卖国求荣,充当汉奸;有的人勤俭持家,周济乡亲,有的人偷盗成性,无恶不作。比如牛头崖镇桃园村,解放前就有恶霸地主岳兴华,卖身投靠日本侵略者,盘剥百姓,强取豪夺,杀害抗日干部,罪大恶极,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处决,临榆县人民政府秘书关淑琴以小学教员身份为掩护,为我军搜集、传递情报,教育学生要热爱国家,不当亡国奴,激发孩子们的抗日热情,后被岳兴华等汉奸逮捕,壮烈牺牲,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革命烈士。还比如,石门寨镇英武山村党支部书记“农村千千万万优秀干部的代表”李家庚身患重病,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使该村摆脱了贫困落后面貌,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的称赞。每个村都会有一些先进人物,把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无疑对后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之,通过村史,可以使年轻人对故乡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第三,保存史料,流传后世。编写村史的过程也就是收集、整理档案史料的过程,可以说,在编写村史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无疑提高了人们的档案意识,有些资料可能暂时没有用到,但是并无代表这些资料就永远没有用。村史是乡土志、县志、省市志,乃至国史的一种有益补充,如果该村出了全国性名人,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历史性事件,或者有知名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等,对于修撰国史都是有帮助的。村史出版后,应该向县乃至省市、国家档案馆、图书馆赠送,既可以扩大影响,又可以永久保存。原留守营镇副镇长朴泰丰先生曾经撰写过我县留守营镇朝鲜族村史,但是由于当时没有移交到县档案馆、图书馆,现在连他自己手也没有了,不能说不是个遗憾。前些年,听去过日本的朋友回来说,日本大多数村都有村史馆,日本人很重视村史,从建村到现在,村知事名单、事迹,后来又增添了照片、影像等等。我县牛头崖镇桃园村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轰动全国的村庄,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在此搞“四清”试点,出了“桃园经验”。文化大革命时期,桃园又是批判刘少奇、王光美的主要阵地,各种报纸、杂志连篇累牍地批判“桃园经验”,应该说历史是很厚重的,但是基本上没有留下多少有价值的东西。今年3月份该村兴建了村史馆,但是主要是刘少奇、王光美的,关于本村的资料不是太多,这就是失去了“村史馆”这一真正的主题。有些朋友手头有些资料,但是关注的是能卖多少钱,而不是重视它的历史价值,有些东西离开了它的诞生地,它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我觉得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那么,如何写好村史呢?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村史与县志大同小异,可以参考县志篇目来写,但是村子的地理位置有好有坏,规模有大有小,历史有厚有薄,经济有快有慢,人口有多有少,情况各有不同,可以应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收集到的资料情况来构思,不能千篇一律。但是有些主干的东西是必须写的:

一是概述和大事记:介绍一下本村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经济、社会等基本情况,让读者对本村有个基本的了解。大事记是按照时间的顺序记述本村的重大事项,比如何时建村,那年发生过什么大事,村里的大事记与县里不同,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哪年开始打井机,开始种植水稻,哪年修的那条路,哪年发生自然灾害,哪年上电,哪年有的电视,哪年安的电话,谁第一个买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谁第一个买的手机,谁第一个买的彩电,谁第一个买的汽车,谁第一个买的电脑、安的宽带,等等,这些对于县来说都是鸡毛蒜皮的事情,但是对于一个村子来说可以算是大事了。

二是建置沿革:何时建庄的,有什么来由,需要交代一下。比如抚宁县最大的村子卢王庄,据传是唐太宗东征时有位姓卢的大将过此,见此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就将家属迁到此地定居,叫卢各庄。明朝永乐年间,王各庄的大户人家将女儿许配给卢家,并迁到此地居住,因而改名卢王庄。据说,留守营镇原来叫孙庄和郭庄,明朝末年,辽东总兵吴三桂、冯守业屯兵留守于此,故改名留守营。今留守营镇宋庄一带,唐太宗东征时筑城于此,因临近洋河南岸,取庄名阳河庄,分洋河宋庄、洋河马庄、洋河王庄、洋河赵庄、洋河丁庄、洋河郭庄等。清康熙初年因洋河发大水,冲毁堤坝,就将县城东察院门前的两座石狮子移镇于河岸。民国以后,由于人口不断增加,这些村子独立成村,去掉“洋河”二字了。而且清朝末年还曾于此地置洋河堡,解放后改为宋庄乡,后来又并入留守营镇。又如留守营镇樊各南、樊各北原是一个村子,原名叫樊葛庄,据说有姓樊的和姓葛的两个大姓,后来姓葛的人越来越少,就叫樊各庄了,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就分为南北两个村了。

三是地理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动植物、自然资源、自然灾害、道路交通、山脉河流等。还要介绍本村所属的行政区划变动情况。比如我的老家榆关镇铁官营村,距离北戴河、深河、榆关都是八里左右。清朝乾隆初年属于临榆县北戴河堡,解放后才划归榆关镇的。

四是经济发展情况:包括农业、工业、矿山、旅游、商业服务业等等。有没有农场、工矿企业。包括土改、公私合营、农业合作化到生产队,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等等。比如留守营镇潘官营屠宰场、宏都实业集团生猪屠宰加工情况,台营镇干涧岭的香椿,留守营镇七里涧的花盆等等都可以写写。

五是政治组织建设情况:党支部、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团员、妇联、民兵等组织从建立到现在,主要活动情况、主要人员变动、工作业绩等等。以及历届政治运动情况简述及评价。

六是军事建制、布防、主要战事等。比如大新寨镇界岭口、驻操营镇九门口等都是军事重地,历代战事不断,历史记载也较多。驻操营镇董家口、板厂峪、城子峪长城,石门寨镇傍水崖古战场,还有台头路(今台营镇)、石门路(今石门寨镇)都是明代军事重镇,都应该大书特书。但有的村子可能没有这些就可以省略。

七是文化艺术、文物古迹、体育卫生等情况。比如石门寨镇浅水营中村的古银杏树,抚宁镇白果树村的白果树,驻操营镇板厂峪村的明代砖窑遗址,深河乡蚂蚁沟的古驿站遗址、临榆县政府旧址,杜庄镇温泉堡的汤泉寺等都是几百年的历史遗存,应该不吝笔墨。

八是古今人物。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因而村史也主要突出写人。古今知名人物,好坏善恶都应写。既包括本村人,也应写从本村走出去的那些人。当今村干部、企业家、英模人物、能工巧匠、教师、科技人员等等。特别是要写村里的大家族。如抚宁县东街明朝嘉靖年间出了兵部尚书、宣大总督翟鹏;下庄管理区下庄清朝初年出了惠应诏、惠占春、惠延祖、惠世溥四代总兵官;榆关镇榆关村马氏家族清朝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出了个武状元叫马鸿图、武解元、武进士马遇春,武举人马壮图、马雄图、马鹏图等,威名远扬。清代乾隆年间抚宁南街的单氏家族,是如何发家的,又是如何败落的,现状如何等等。也可以写反面人物,如抗日战争时期,抚宁西街出了大汉奸赵子恒,欺压百姓,卖国求荣,罪大恶极,解放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九是民间习俗。包括节日、方言、民间谚语,婚丧嫁娶,生活饮食习惯等。虽然本村生活习惯差不多,但是也许几十年、几百年后生活习惯就会变化,只有当时记下,才能让后人了解。一个村的习惯与另一个村的习惯可能不大相同,当代民俗与古代民俗不同,此地民俗与彼地民俗不同。要把它们之间的差异写出来。

十是文艺。包括民间故事传说,诗词、散文,历史文献记载,重要事件、人物和地名考证,新闻媒体报道等。如据清雍正四年《林氏家谱》记载,我的老家原叫铁官营。乾隆二十一年《临榆县志》地图标志叫铁匠营。据我父亲生前说,村南有条河,临河两岸原来有铁匠铺。解放后由于村子小,人口少,就改叫小营。1982年地名标准化时因与留守营镇小营村重名,又复称铁官营。我们村东三里有个村叫仓上,村南三里有周家营,村东南五里有马坊店、张家马坊、郭高马坊、药王庙马坊等,从这些地名不难看出,这一带是古代驻兵屯粮打造兵器的地方。时间大约是明朝末年。经过考证,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总之,可以不拘一格,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去写,但村中的主要变化、主要人物、重要事件应该写透。以上只是自己的粗浅看法,欢迎朋友们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