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清冬至习俗,小编今天才明白!

 星海经 2015-12-21

 

冬至”农时节令,也叫“冬节”,是福清主要民间节日之一。冬节期间的主要活动有两个: :一是祭祖,一是搓cí(也叫“搓圆”、“做冬节米时)“cí”实际上是糯米加水搓成的圆形状丸子。搓cí是团圆的意思,按照现行的说法,叫“时来运转”、“有时有节”。两个活动都在冬节前一天进行。


冬节搓cí的习俗据说源自一个传说:古时,山中有一只“姆”(母猩猩)劫持一男人为夫,后生下一子,3年后,父子逃离巢穴回到民间生活。其子 16 岁考中秀才后,求其父要见母亲,父亲答应带着儿子进山找“姆”,但未果。尔后其父想起“姆”喜欢吃cí,就煮了很多cí,粘满山间的石头、树木上。有一天正是冬节,“姆”来吃cí时,夫妻相见、母子相会了。于是,cí就寓意孝义可嘉、合家团圆。这就是人们搓树时要摆“孩儿姆”即“姆”的来由,以示怀念祖先。


一般来说,在冬节前半个月,各家各户就要磨浆曝栖(磨浆去水的米团叫xī),同时要炒黄豆与芝麻,磨后过筛,加上“明兴糖”制成树。准备好之后,人们等到冬节前一夜搓。这一夜人们称作“搓哺”


“搓哺’,很热闹。晚饭后,全家男女老幼围坐一起,由家长主持搓仪式。首先将“公婆完”布置一新,烛斗换上新红烛。然后在“公婆龛’,前摆一张月桌,放置装饰好的搓箩,箩中放置数粒叠塔形的红桔,表示大吉大利;放置一副红筷,寓意十全十美:还要在箩的中央摆上一对土制釉烧画彩的“孩儿姆”以及剪有蝙蝠、如意等图案的红纸,再插上一对四季花,寓意四级常春。然后由家长点燃红烛,全家按辈份围坐搓箩四周,由家长发给每人一团。搓时,家长搓 10 粒“姆”,寓意人丁兴旺。“姆”形状各异,有元宝锭、状元帽及六畜等,分别寓意财运亨通、贵人临门、生活富裕。


cí的时候,家长还会领唱《cí歌》《冬节歌》《农事12月》。cí歌《冬节歌》为吉利歌谣,表达人们心中的祈求,寓有和睦、添丁、增寿的含义。《农事二月歌 》 唱道:“搓圆试搓搓,年年节节搓。金犁金春臼,大番(银元)玉手镯。红红子孙菊,排排兄弟哥。今年讨细嫂,明年养细哥”。人们还创作出不少跟冬节有关的农谚,如:“冬节底担金,冬节外担银”、“冬节着(在)月头,寒清(冷)年螟兜。冬节着月中,没雪也没霜。冬节着月尾,没柴吹糖棵”、“冬节着月尾,急急担柴来烘火”等等,以便让子孙后代以冬节作为参照,观察气候的变化。


冬节日清早,家长将前晚搓的捌全部入锅煮熟,然后盛入小碗,加上红糖,以供天地、灶公、祖宗、土地等,祈求合家平安。家人同时分而食之。吃前还要选两三粒粉粘在门框两边,表示阳气旺盛。同时要送“簸当”给娘家父母与长辈,以示孝道与尊敬。“簸当cí”,的做法是:将煮熟的放在掺有白糖和黄豆粉中来回滚动,让黄豆粉均匀沾粘其上。“簸当cí”味道香甜可口,别有风味。如今,人们在福清酒家所品尝到的以寓意来命名的甜品——“cí来运转”就是“簸当cí”。


福清冬至搓cí,民俗特色十分浓郁,表达了人们对年节文化的信仰,以及祈求事业又成、合家平安、团圆幸福、和谐生活的朴素愿望,也折射出敬天地、祭神祗、尊祖宗的信仰礼节。


相传,明代倭寇入侵福清,有钱人家在冬节当晚cí、做节,吃饱后赶路逃命。没钱人家没那么多顾虑,虽也在冬节当晚cí,但做节选在次日晚上,认为反正生死由天,吃完再走也不迟。所以现在福清过节有两种“版本”:一是吃了再走,二走了再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