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户外课堂】(336) 导致驴友死亡的“七大”杀手原来是这些?!

 warhorse888 2015-12-21


喜欢徒步,就关注《徒步中国》

来源:超级俱乐部


户外活动有诸多不可控因素,不同活动的地理环境、强度、危险度各不相同,因此对参与者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也不同。但是作为一个热爱户外活动的你,是否真的准备好了一切呢?




关于驴友不得不知的七条禁忌!


失足杀驴——很多户外事故出自摔滑、及滑坠



  • 最好是跟随队伍一起跟进,避免单独行动另辟蹊径;

  • 应精力集中。发生摔滑的原因中带有普遍性的一点是走神;

  • 地形比较复杂的地域,千万不要晚上去探险

  • 避开山腰以及山脊。因为山体多以岩石为主,能在山腰踩出路来的地方往往意味着岩石风化严重。


举例:

济南一位老驴就因为通过一段风化岩石时,在山腰地段失足滑坠。在禹王山、章丘朱伢寨也都见过这样的经典地形。



失温杀驴—人在极端环境下失温



  • 必须使用专业装备,比如温标就一定不能低于环境温度。

    户外有句谚语:“再好的装备在山上也还差一点。”


  • 救生毯(重量要在60-340克,折叠起来比烟盒还小)能反射80%-90%的热量,应成为你户外背包中一件压箱货。


  • 何况其除了保暖以外还有多种用途

a.镀铝面可作求救报警用的反光信号板;

b.在阳光暴晒时用来反射阳光;

c.搭建临时庇护所;

d.制作临时担架;

e.收集雨水;

f.生篝火时反射热能;

g.湿地露营做地席等。


老生常谈的失温处理:

a、应马上将其移至避风的地方;

b、将患者置于隔潮隔热的垫子上;

c、有条件的话为其架起帐篷;

d、争取在其周围升起篝火。

日本户外管理中要求即使在单日活动中向导也必须携带一顶单人帐就是这个道理。


举例:

驴友在灵山遇难就是因病在极端环境下冻僵失温所致。

驴友在登道拉吉里峰最后一句话是“太冷了,不走了。”



酷暑杀驴——在负重及疲劳时调节体温能力会降低



  • 当防紫外线与散热排汗相矛盾时,应两害之中取其轻,将散热排汗作为优先地位;

  • 穿红色的(红色吸收红外线最低)、散热排汗效果好的、专业速干面料服装;戴透气遮阳帽;

  • 携带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等防暑药品;

  • 携带淡盐水或带一点盐巴。


举例:

有两只队伍分别穿越库布齐东线、西线,当日气温达到20-30度,两线途中均出现了中暑症状者。


东线施救措施为:

a、物理降温,将患者移至沙丘以便其通风,把表面干热沙层扒开直至露出湿凉的沙层后让患者平躺在上面以便降温;

b、药物降温,使用中暑药并喂食水;联系救援队用骆驼运送至附近医院。


而西线的施救措施则中暑死亡;



饥渴杀驴——尤其以渴为主



  • 压缩饼干作为应急救命丹,应多做备份。

    换句话说,即使你带了足够的食物,也应当多备些应急食物。

  • 在确定找到补给水源以前,应将现有饮水做严格控制。


举例:

  1. 驴友命丧罗布泊时,尸检报告说“胃内未见食物残留及胃液”;

  2. 西安驴友踏雪做鳌太冬季穿越时,四十公里的线路冗余计划为19天,结果22天才走出来;

  3. 清明节一位驴友孤身穿越库布齐,三天的标准线路做了四天的给养准备。



溺水杀驴——注意“行洪道”陷阱



  • 雨天穿越时,应回避“行洪道”;

  • 雨季露营时,也应回避“行洪道”;

  • 需横过独木桥或石墩桥时,应将背包解带,以便随时弃包。

  • 通过激流时,应借助绳索做保护。


举例:

  1. 驴友穿越夏特古道,遇河流时此时牵着前面队友的背包过河,结果女驴友被河水冲倒后也将其余队友拉倒在冰冷的河水中。

  2. 南宁驴友山中露营时,有几位驴友在河道巨石上扎营,凌晨山洪下泄,将他们从梦中冲走。

  3. 重庆驴友潭獐峡溯溪遇雨,雨中的潭獐峡为“过洪道”,导致19人溺亡。



轻视

轻视杀驴——很多驴友对户外出行过分轻视、不重视



  • 注意路线的安排设定,也许大家参加活动时,目的地都是一样的,一定要确定怎么去,从哪里出发等;

  • 驴友之间必须互相协调好后,才可出发。如果等到出发了再为这个问题争吵,就不是一时半刻解决的,会给各方途中造成很多麻烦。


举例:

  1. 驴友徒步门头沟时,2人被困在灵山下马威至主峰线路。其中一名被困人员30岁的男子已出现失温现象,另一人25岁,两人轻装简从,未携带饮水和食物。

  2. 10名驴友,到无人探险过的地方进行户外活动,没有做详尽计划,仅凭一张网上贴出的“相关路线图”就策划了此次活动,而其中只有2名队员有过一点探险经验,其他人都是“小白”。


自负

自负杀驴——不遵循户外原则、过度自负



  • 提倡亲近自然、保护环境同时,不要破坏自然与生命规律的户外活动,不可盲目追求超越自我、挑战自然的活动。尊重自已的生命,珍爱他人的生命。


举例:

  1. 大部队行至灵山鞍部,由于天气突变天色变暗,大部队决定下山。但25岁的副领队和另一名30岁的队友想要登到山顶五指峰,与大部队脱离之后失踪死亡。

  2. 2位驴友冒险走山区河流多变地区,突降大雨山洪滚滚,当他们准备回头之时,脚下不仅没有立足之地,就算拉绳子,普通人也遭不住河水冲击。就连当地人都说不会选择该路线,这是条禁止游客通行区域。



导致户外事故的原因往往以“因果链”的方式呈现。


比如,杭州驴友在清凉峰的户外事故即可简单串联为:脱队——迷路——滑坠。

尽管作为一个老驴,脱队、迷路、滑坠都算户外事故,但归根结底最终导致其身亡的是滑坠。且户外事故其实都是由某一链环最先出现裂隙,最终引致整个链条的崩溃。



这告诉我们两个重要的户外原则:

  1. 当某个异常状况出现时,领队或向导应引起注意;当这一状况继续发展时,领队或向导应马上考虑改变计划,甚至放弃原定计划。

  2. 当你发现屋漏的时候,你要假设会有连阴雨。


以上不论是鳌太、清凉峰、罗布泊的事故者都是“强驴”,因为他们都犯了低级错误而导致的悲剧。




驴友出行除了要谨记以上禁忌之外,现在户外还出了”户外毕业文凭“一事,什么?你还不知道?赶紧来看看以下等级,看你到了哪个等级吧!


户外毕业文凭

你毕业了吗?

驴友圈子里隐约流传着一种说法:

反穿岳阳山,算你小学毕业;

走完武功山,算你初中毕业;

完成小五台穿越,算你高中毕业;

走出鳌太线,就算你大学毕业;

十四峰那是研究生的事儿了。

这种说法部分同意,但还是有话要说:


1、这太简单化了,有点当下中国教育界扩招味道。因为户外需要的不仅仅是脚力,随着驴友级别的提高,还需要户外意识、户外知识,及策划能力、研究能力、应变能力、向导能力等技能提高。老驴们常说的做功课就是这个道理,一般老驴们为某个具有相当难度的户外行动往往都需要半年时间的研究及策划。

2、对于驴友来说,仅蛮力是算不了什么的。足球教练有时说要用脑子踢球,篮球教练有时说要用心打球,同理,户外运动除了体力以外,也需要智力。

3、身体能适应中低强度的户外活动,具有最基本的户外常识与技能,算他个初级驴友,这样才说得过去。

4、身体能适应中高强度的户外活动,具备较高的户外知识与技能,有基本的规划线路、策划方案的能力,算他个中级驴友,这样才说的过去。

5、身体能适应各种条件和各种强度的户外活动,对户外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与理念,具备很高的户外知识与技能,能独立规划线路、策划方案,具有一定的领队与向导能力,对团队的情绪状态有着引导与控制能力,算他个高级驴友,这样才说得过去。




户外不要混文凭

能否 根据植被形态、月相、星象、水流、山体走向判断方向?

能否 根据月相、星象判断时间?

能否 根据云霞风雾及物候判断天气?

能否 根据动物活动、植被分布等找到水源?

能否 在干旱地区借助户外装备收集到水?

能否 在食物匮乏状态下辨识可食用的昆虫与植物?

能否 根据山体构造设计逃生线路?

能否 了解和借助所到区域的人文与历史环境?

能否 根据所到区域气象、地理等条件制定方案等等......


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你跟着人家走一趟太白山所能解决的。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