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师专访】融会贯通才是大智慧——访当代国学名师李里

 昵称8300447 2015-12-21

他,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传承着中华民族精神;他,13岁开始着长衫,自始自终受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他,15岁开始传播国学,造访无数名师高人,曾提10块腊肉奇迹般地敲开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家的大门。这就是李里,一个见到他第一眼就让人过目不忘的“高”人。


李里极其尊重和爱戴老人,尤其是有深厚学识的老人。不仅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更是因为老人们身上常有些旧时代所留下的仁厚与谦和深深打动着他。季羡林和张岱年都是中国国学界的泰斗,也是李里先生的忘年之交。李里先生曾这样评价两位国学大师:“季老睿智,张老仁厚。我非常崇敬两位大师的人品和学识,从他们身上可以学到做人与治学”。


“三顾茅庐”拜会季羡林



古代,凡是要请教孔子的,都要送上十块腊肉作拜师礼。李里第一次去季羡林先生家的时候,遵夫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的古训,也给季老买了十块腊肉。可惜季老回山东故乡给父母上坟祭祖去了。无奈之下,李里遂虔敬地用古文给季老写了一封信,除了对于传统文化的眷恋与自学经历,以及于得到季老指教的迫切愿望,信末还写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兹次来京,若能得先生赐教,则吾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之心愿则不为奢愿也。”并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四句作结。


“第三次去季老家时,被约定只能与季老谈五分钟。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再一次慎重地敲开季老家的门时,瘦瘦高高的季老已慈祥地微笑着在那里等我。进门就热情与我握手,把我请到满是线装书与各种贺他九十华诞字画铜像的客厅。”李里接着表示:“季老夸我在国学上有些功底,叫我不要羡慕硕士、博士的虚荣,现在硕士博士到处都是,有学问的却没有多少。他还要我锲而不舍地钻研下去,自学同样能出人才。他说他的老师陈寅恪先生就是典型,什么学位都没有,却是中国最大的学者。他自己一生的学问就得益于陈先生最多。他又说到王国维先生也是自学,而清华园的国学研究所很值得今人研究。”


睿智语境,顺其自然



李里对记者说:“不知不觉间季老与我谈了两个多小时,虽然季老说话缓慢却思路清晰,让我倍感温暖。老人得知我整理过重庆罗汉寺藏经楼时,就如数家珍般与我谈起伽藏经、碛砂藏经、日本新修大正藏大藏经。并叮嘱我要研究佛学必须学日文、英文、梵文、藏文,起码也得掌握英文、日文两门外语。而学外语要努力与天赋,最主要的是努力。老人的这番话给了外文本不太好的我莫大的鼓励。”


李里感慨道:“这样一位饱学有名的大学者却如此嘉慧关怀我一个素不相识的后学,没有淳正的人格是绝对做不到的。像季老这样学识渊宏、胸襟豁达、人格崇高的学人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数千年优良传统文化的结晶。我能拜谒到这样的老人诚是三生有幸,受益无穷。随后便对季老说仁者寿,季老是仁者,一定可以活上一百岁。季老笑着说,祝愿是好的,但一个人的离开和来到这个世界一样,不是自己可以决定的。他说他对生死很乐观,一切顺其自然,是道家思想。他又补充说陶渊明就是道家思想嘛。老人还对我说读书求学也不必一定要来京,郭沫若、李颉人,还有他的好友何其芳都是四川人。并介绍我去四川大学拜见他的老友——《文心雕龙》专家、九十二岁的杨明照老先生。季老风趣地说杨老人很好,却是个大胡子。”


慈悲为心 德馨仁厚



当我们问及李里先生平时最喜欢什么?最大的爱好又是什么时?李里的回答却让无数人大感意外。“在日常生活中我是一个不争、不斗、不怎么爱表达的人。其实平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养动物,照顾它们。” 李里接着表示:因为爱护动物,我特意在成都租了几亩地,名为赞化园,取《中庸》:“赞天地之化育”而来。这里面有我从广州救回成都的猪獾、狗獾、狐、貉、豪猪、飞狐、水貂等许多动物,基本上都是受了伤被我救来的。


聊到这,笔者的眼眶竟然有些湿润。这不仅仅是李里先生的德馨仁厚、慈悲为怀,更让现代人为之动容的是他那颗感化之心。试想,现代年轻人谁有如此大情怀、大念想?又有多少人能够理解李先生的良苦用心。如此恻隐之心让人肃然起敬!


“其实赞化园位于传薪书院之中,而传薪书院正是国学爱好者的聚集地。”李里表示:“如今热爱国学的人来越多,我才创办了这传薪书院。入学条件只有一个,凡是真正热爱国学的人就可以来学习,因为我们的学习全部免费,到今天传薪书院已经有100多位学员,各阶层、各职业、各年龄的人都有。


李里告诉记者:不管学员身份、地位如何,开课前所有学生都会三鞠躬,下课后也一样。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一定要真正深入才能获得其精髓。国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伟大的,同时也是最贴近民心的。


宅心仁厚,初会张岱年



张岱年先生在国学界是与季羡林先生齐名的大学者。他在三十年代写成的《中国哲学大纲》是第一部分类研究中国古代哲学问题的专著,至今仍是哲学专业学生的必读书。这也让李里对这位国学界德高望重的老前辈产生了无数的崇敬,下定决心要去拜访。


“我是在北大哲学系红墙绿瓦充满浓厚古典气息的京派院落里打听到张岱年先生的住地。”说到这,李里掩饰不住一脸的兴奋:“但寻到一看,是一片新房小区,好在有几栋楼标明是北大的,然而还是茫然。最后询问小区清洁工,始知见过一对九十多岁的老夫妇偶尔会出来散步,仿佛住在某栋。”最后果然在某栋的二楼找到张先生的家。


李里回想当时的情景,显得有些激动。那天开门的是张老先生的夫人,因为张老先生耳朵不好,进去之后他似乎并不知道屋里有人来。直到李里上前恭敬地给张老磕了三个头,张先生才连忙颤颤巍巍地站起来,双后合拳给并不相识的李里弯腰回拜。并用带着浓重鼻音不太清晰的声音说:“你给我行这么大的礼,不敢当,不敢当,谢谢,谢谢。”言语神情全是木讷与诚厚。“听说我是从四川专程来看望他的,张先生又不断地说谢谢,谢谢。张先生请我坐在他的旁边,告诉我他今年九十四岁了,身体越来越弱,尤其是气管炎发起来喘得厉害,最怕受寒。


正当我感激老夫人这么年高依旧礼貌周到地待客时,又来了一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教授、冯友兰先生的研究生蒙培元先生。蒙先生告诉我张先生的夫人即是冯友兰先生的堂妹,名冯让兰。这叫我异常欣喜。因为自己素来崇敬冯友兰先生,以为在学问上读冯友兰先生的书受益最大。虽是我生也晚,没有见过冯先生,今天却难得地见到了冯先生的的堂妹,这自然让我在见到张先生的兴奋上更增添了加倍的喜悦。”


得张老墨宝,收获丰厚



“我问张老先生研习中国哲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张先生答我,是比较中国哲学与西洋哲学的异同。张先生讲:不知其异,则不知中国哲学的特点,不知中国哲学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不知其同,则不知人类文化的共性。询问研治国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先生答我是读经。说经学是吾华一切学术之本。问及他研究哲学史与冯友兰先生研究哲学史之不同。先生讲冯先生重程朱之学,他则重张王之学。特别强调说他最倾服张载,并专门引了一句王夫之称赞张载的话“学问思辨之功古今无两”。张先生一生治学的核心精神就是努力发掘中国古代哲学的唯物主义传统,使之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创造适应当代中华民族需要的新哲学。”


张载、王夫之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当李里问到汉代哲学,张先生说董仲舒影响最大,但哲学思想并不深刻,汉代最有才华的思想家是贾谊,又不幸短命死矣。若贾谊活到八十岁,成就是无人能及的。就现实讲,司马迁的《史记》是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这一点张先生反复申说。最后张先生又谈到自己的兄长,也是哲学家的张申府先生,说他水平很高,可惜留下的著作太少。


张岱年先生还翻阅过李里的《国学通观》很是称赞,又听说他是自学,更加赞赏,遂欣然提笔为李里的《国学通观》题词:“诠释国学要义,弘扬中华文明,二零零三年四月张岱年。” 李里时常感慨:“张岱年先生用自己九十五年的生命为人间塑造了一个智慧如海、仁德如山的崇高学者形象。冯让兰先生则用自己的生命陪伴、照顾张岱年先生直到生命的尽头。两位老人共同用近一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诠释了爱情的真谛,谱写了一曲平实而动人的爱情之歌。也让我更坚信在红尘浊世之间永远有高尚纯洁的灵魂存在,因而对人生更充满理想与希望。”


企业学习国学,对管理大有裨益



李里对记者表示: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智慧和思想都是衡量一个人基本素质的关键。尤其是在现代管理中,需要和员工相处、打交道,没有足够的智慧和思想,员工是不会倾服你的。而国学是企业团队文化母体基因的源泉,学习国学有利于企业团队架构信仰的力量,有利于塑造企业团队精神的力量,有利于培育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力量,是凝聚和缔造和谐企业文化的价值基础。


孔子云“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结构决定功能”。同样,中国文化的结构决定着中国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创新是一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因载体,决定着企业的生命力。大力继承和发扬国学的基本精神,积极塑造企业团队文化,优化企业基因结构,建设和谐企业团队,培育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中国企业管理变革的首要任务。


对话李里:



问题(以下简称Q):在国学界,您被誉为长衫先生,特别想知道您为什么特别钟情长衫?难道不穿长衫就没有灵感了吗?


李里:我非常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喜欢民族自己的东西,还有就是古代的东西,因为它们富有中国古典主义精神。


Q:作为国学名师,您从小一定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那你的家庭一定也很热衷于中国文化的传承,能谈谈您从小是怎样与国学结下不解之缘的?


李里:我出身在读书人家庭,全家都很喜欢文学。记得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古文、诗词,这对我现在的影响非常大。外祖父母的好朋友都是读书人,也给了我不少教诲。小时候最喜欢看连环画里的西游记、红楼梦等名著,直到现在我依然对中国古文化的热爱超过了一切。


Q:听说您10多岁的时候就已经辍学,后来辗转换过很多工作,请谈谈您的成长史? 为什么后来选择了做了老师?



李里:我初中毕业就没有继续读高中,那时候特别喜欢古文化,就在那时我也为自己的古典情怀找到了一个载体——长衫。当时大概省了三个月的零花钱,积攒了25元,怀揣这笔“巨款”去找一位早就打探好的戏剧服装店老裁缝,取到长衫的第二天,我就配以圆口布鞋穿上了它。从此,长衫就与我四季相伴了。16岁的时候重庆晨报招聘,我在3000人中应聘为校对。


其实在13岁时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这得益于我的母亲黄旬,她对我影响很大。当老师是因为这是儒家人一贯的职业。


Q:您最喜欢看的书有哪些?为什么会喜欢读这些书,从中得到哪些启发?


李里:最喜欢读北大冯友兰先生的书,比如《中国哲学史新编》《贞元六书》等。还比如像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我也非常喜欢,这部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之集大成。


Q:国学对一个人(现代中国人)的成长体现在哪里?


李里:体现在四个层次。其一,养成良好的道德准则;其二,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其三,培养智慧:其四,是精神境界的全面提升。


Q:很多人觉得学国学是落后的,请您为大家证言,到底国学能为我们带来什么?


李里: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讲究三个和谐,就是人与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心的和谐。人类不管怎么发展,你都离不开人类生存的大自然,要持续性发展,要和谐发展,都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是第一。第二个,人类不管怎么发展,人是群居动物,人离不开人,人离不开与人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不和谐往往是痛苦烦恼的根源。讲到最后,就是人与心的关系,怎么样和自己的心相处,让自己的心安,让自己的心真正能够自得、安详、宁静、自在。你学习了国学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快乐,得到人与自然、社会、身体、心灵的和谐。


采访后记:


2年前,李里举办了一场颇具中国古韵的传统中式婚礼。红盖头、小毛驴、花轿、书法作品等中国古典元素在婚礼中无处不在,让人对这位表里如一的国学名师刮目相看。现在,李里除了教书之外,还撰写了《论语讲义》《蒙书讲义》《大众子学》《传薪文丛》《竺霞法师传》等著作。


“人的一生要遇见太多太多的人,经历太多太多的事。然而有多少人能够深深地印在心底永不能忘呢?季羡林和张岱年先生夫妇就是这样的人。”李里感叹道。同时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梳理把国学的文化精髓通俗易懂的让更多人了解。


在国学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耕耘,融会贯通有大家风范的李里在国学的海洋中行云流水。这是一种大智慧、大情怀!或许李里的生活方式让很多人感到好奇,但他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实乃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


观看更多名家视频请登录“京堂网”

www.jtangs.com


在世纪名家讲堂官方微信上,您将获得更多讲堂的学术观点、课程介绍、课后总结以及活动信息,同时欢迎您与我们互动!了解更多请添加:

讲堂微信:mingjiajiangtang


【如何关注讲堂官方微信】

在'通讯录'----'添加朋友'----'微信号'里输入''mingjiajiangtang'',讲堂因您的加入而精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