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方吃汤圆,北方吃饺子 | 冬至

 汉青的马甲 2015-12-22

编辑=楚旂 咲颜 乔安 | 转载请联系后台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Four Seasons Concerto in F Minor, Op. 8/4, RV 297, Baroque Orchestra Ensemble - Vivaldi

出于对太阳的原始崇拜,人类似乎对于阳光的变化分外敏感,早在数千年前,中国人就掌握了冬至的秘密。冬至这一天,北半球太阳正午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是“阴气”的极盛时刻,但“水满则溢”,万事万物都蕴含着辩证法,过了冬至之后,太阳逐渐向北半球回归,白昼时间开始渐渐变长,冬至,既是四季的终结,又是新的轮回的起点。冬至时节,不同的地区会有不同的纪念方式,北方的童鞋们会认为吃饺子是宇宙公理,南方的小盆友涌起的却是汤圆甜甜的味道。一不小心,南北味觉大战一触即发。



乙未年十一月十二日

| 2015年12月22日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是一年中阴气的极盛之时。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通过观察发现: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根据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的《尧典》篇:“申命和叔,宅朔方,曰幽都。平在朔易。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早在夏朝之前的尧帝时期,中国人便确立了“冬至”这一节日。但可以确实考证出的是,最迟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



冬至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由周到秦,以冬至日当作岁首一直不变。至汉代依然如此,《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专门过“冬至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




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



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


  • 与麋相关的成语典故


「至死不悟」


临江之人畋(tián)得麋(mí)麑(ní),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á)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 [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


译:临江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冬至半月是很喜庆的节日,庆祝方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祭祀、贺礼、饮食等。


《周礼·春官》云:“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祇物魅。”古时华夏民众按照天圆地方的原则,冬至圜丘祭天,夏至方泽祭地。


早在商代,民间已有着年终祭祀“清祀”的习俗,祭祖妣兼祭百神。而早在周代,每年农历十月,民间都会有年终“大蜡”(其中“蜡”解作“合祭”之意),祭一切神祇鬼灵;后于汉代正式采用农历时将大蜡礼仪移到农历十二月。这反映着传统华夏人民善祭的一面──认为众生皆由众神灵庇护,且延续著祖先的历史。


《东京梦华录》卷十就记载了宋都开封城每逢冬至节到处洋溢的节日气氛:“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祝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此外开封特别普遍流行“守冬”习俗,乃趁冬至一阳复始之时人如能与大自然息息相应就会获得新的生命力,表示儿孙添岁、老人延寿。同时因正值冬天及农务闲期,中国北方多在冬至前后有冰上,雪上游戏,例如堆雪狮、雪人、雪山、雪灯、打滑?、打雪仗、溜冰、爬犁等,另外还盛行冬猎并携带猎物串亲访友,同时盛行闾里馈赠家庆瑞雪丰年。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吃水饺


有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认为冬天寒冷而人体耗热量多故应该多吃有营养的食品补充热量。因此有冬至日有吃饺子和馄饨的习俗:吃馄饨寓意破阴释阳,表达冬至的新旧交接宇宙混沌状态,更意味亲自开辟世界;而吃饺子又俗称“安耳朵”(挤饺形似耳朵),民间习俗认为冬至日不吃饺子会冻掉耳朵,也不利农事收获;另一说吃饺子防为纪念药王张仲景。而饺子、馄饨和包子等更会是家庭成员团聚围桌而食,称为“蒸冬”。 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四川、山东枣庄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吃汤圆


南方的冬至饮食习俗,某些地方有冬至日吃汤团等甜食的习俗。冬至日会食用以米面制成的圆形食品,即“汤团”、“团子”、“团圆子”(在中国北方称为“丸子”),取圆形象征天与阳,寓意年终团聚。汤团有馅料者用作祭祖,无馅料者用作祀神。沿海地区人民更往往把汤团造成红色与白色以寓意阴阳交泰。冬至吃过汤团也象征着年长一岁。除了畅快饮食,民间亦有“晒冬米”习俗,水洗白米后在冬至日的阳光下曝晒,留给日后有病者煮粥食用。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至今,嘉兴仍然传承冬至吃“桂圆烧蛋”的习俗,老人们说因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长,不吃的话会冻一晚上,半夜还会肚子饿。



▎苏州桂花酒

苏州习俗,冬至日家庭成员团聚吃团圆饭,如有家人出门也会留一套碗筷悬念,其中饭前祭祝祖先,饭菜有全鸡、全鸭、大青鱼、红焖蹄膀等。此外还有饮冬至酒的习俗,酒水以酒和糖制作,一般是以冬至上市的桂花冬酿酒,老少皆宜。



▎喝羊肉汤

如在四川、山东枣庄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北宋 蔡卞 雪意帖

| 台北故宫博物院 |


释文


卞拜覆。雪意殊浓,甿亩大洽,殊为可庆。蒙赐答诲,尤以感慰适行首司呈贺雪笏记,似未稳,试为更定,如可用,即乞令写上也,不备。卞拜覆。四兄相公坐前。


蔡卞,北宋宰相、书法家。权臣蔡京之弟,王安石之婿。蔡卞书法圆健遒美。《宣和书谱》称其:“自少喜学书,初为颜行, 笔势飘逸, 圭角稍露,自成一家,亦长于大字。” 晚年高位,不倦书写,稍亲厚者,必自书简牍。所书圆健遒美,有兼人之力,而时以己意参之。盖有书笔,无书学者。


蔡卞遗留下来的墨迹并不多见。《雪意帖》是其传世行草代表作。其入笔不一,丰富自然,各取其态。笔法纯熟,撇处可见王羲之笔法。结体随字而不一,但都神采奕奕。章法自然错落有致,书体与米芾、蔡京相似,可能是他们互相学习的结果。考察北宋末年,书坛除了米芾有蓬勃气象外,尚有二蔡之书法亦煌煌大观。蔡卞“颇得笔法”,是一个衣冠晋风、尊古为新的舍拾淘洗过程。




南宋 刘松年 雪溪举网图

| 辽宁省博物馆 |


刘松年,与李唐、马远、夏圭合称为“南宋四大家”。画学李唐,画风笔精墨妙,山水画风格继承董源、巨然,清丽严谨,着色妍丽典雅,常画西湖,多写茂林修竹,在技法上刘松年变李唐的“斧劈皴”为小笔触的“刮铁皴”,山明水秀之西湖胜景;因题材多园林小景,人称“小景山水”。


《雪溪举网图》构图严谨,点染精妙,人物虽小不盈寸,但神态生动。岩上积雪皑皑,天冷山孤,寒气袭人。图左边有小楷书署款,瘦硬刚健,与传世所见的款书笔法相同,且画绢洁密,保存完好,兼有明内府及耿信公等藏印,收藏家所要求的“真、精、新”,此图俱备。朱省斋誉之为 “无上神品”,实为确论。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感叹时光与人生,感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


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第二天(一说前一天)。《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 完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