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性德《锦堂春.帘际一痕轻绿》

 甘苦人生2010 2015-12-22
纳兰性德《锦堂春.帘际一痕轻绿》 - 虚梅 - 刘志明的博客

 

帘际一痕轻绿,墙阴几簇低花。夜来微雨西风软,无力任欹斜。
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栖鸦。

 

         译文:帘幕外倏尔划过一抹淡淡的绿痕,那是墻角背阴处几簇海棠花悄然开放。一夜的微雨轻风也让她难以承受,歪斜不整地依在那里。她的素颜泛着红晕,宛若刚刚睡起的姣美女子,在冰冷的空气中翠袖微卷更显得幽香暗送、凄楚动人,挥不去的一脸清愁。

         作者: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珠长子。出生于满州正黄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讳,改名性德。自幼天资聪颖,18岁考中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诗文均很出色,尤以词作杰出,著称于世。曾把自己的词作编选成集,名为《侧帽集》,后更名为《饮水词》,后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2首,编辑为《纳兰词》。

        赏析:据《采兰杂志》载:古代有一妇女怀念自己心上人,似总不能见面,经常在一墙下哭泣,眼泪滴入土中,在洒泪之处长出一植株,花姿妩媚动人,花色像妇人的脸,叶子正面绿、背面红的小草,秋天开花,名闩断肠花,又名八月春,即今秋海棠。容若此篇,就是一首咏秋海棠之词,兼以表达作者淡然惆怅的心情。

    上阕写花之色泽形貌,及其风雨凄凉的境遇。首二句点出秋海棠生长之地,

“帘际一痕轻绿,墙阴几簇低花”,“帘际”即帘外,“墙阴”即墙角阴处,从门帘远远望去,只见一抹淡淡的绿痕,近而视之,在墙角的背阴处,有几簇海棠花独自微弱盛开。“几簇低花”,一“低”字,画出秋海棠难禁风雨之情状。这就是下二句的“夜来微雨西风软,无力任欹斜”。雨是微微的,风是软软的,但是即使是这样的风雨,秋海棠也难以经受,被吹打得欹斜不整。

    下阕以人拟花,进一步刻画花之风采神韵。“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将海棠与娟娟女子相连,亦属前人笔法。比如苏轼《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 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容若此处将秋海棠喻为美人,自然没有东坡借海棠的圣洁、幽寂抒写自己虽遭贬官,但仍孤特自立的高洁情怀, 而是另有一番情事。据《太真外传》载,明皇有一次登沈香亭,召妃子。妃子那时正好是早晨醉酒未醒,明皇就令高力士叫侍女把她扶掖至沈香亭中来。至亭后,妃子醉颜残妆,钗橫鬓乱,只拜了一下就不能再拜了。明皇遂笑曰:“这哪里是妃子醉, 分明是海棠睡未醒嘛。“显然,容若此句“仿佛个人睡起,晕红不著铅华”就是唐明皇李隆基的那句“是岂妃子醉,直海棠花睡未醒耳”,谓微雨软风后,秋海棠花朵的颜色仿佛是姣美的少女刚刚睡起,脸上还泛着红晕。结尾二句,“天寒翠袖添凄楚,愁近欲栖鸦”,继续以海棠喻美人,绮丽中增添几许凄凉悲哀。“天寒翠袖”,取自杜甫《佳人》诗中“天寒翠袖薄,曰暮倚修竹”, 原句是形容“幽居在空谷”的绝代佳人忠贞的节操,容若此用是表现秋海棠女子形象的孤寂凄楚。“愁近欲栖鸦”,化用赵令畤《乌夜啼》词“年年春事关心事,肠断欲栖鸦”,一曰“肠断”,一曰“愁近”,其实都是昏鸦归巢引起的怅惘之情。此结尾二句,如何看也不似写秋海棠,分明是写女子秋日黄昏无情无绪的心思,是写词人自己秋日里苦闷无聊、寂寂难遣的情怀。也许这秋海棠,又是道具一件,虽然华美佳丽,」但是演绎的,恐怕仍是容若自己的伤心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