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文明”的盗墓——乾隆巧盗明永陵

 中原高考678 2015-12-22

  
  盗墓似乎很难与一国之君联系到一起,尤其是很难与久负盛名、万众敬仰的乾隆皇帝联系在一起。但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就算是再尊贵的人也不能免俗。我们大家所熟知的乾隆皇帝确实以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利做过偷坟掘墓的勾当,只不过他的手段极为高明。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比较有作为的一位皇帝。乾隆继位后,励精图治,使社会在康熙、雍正两位皇帝的治理基础上有了更加迅速的发展,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一段时期被称为“乾隆盛世”,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极盛时期。当时的中国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繁荣、最为富裕、最为稳定的国家。
  为了显示乾隆盛世的繁华景象,他大兴土木,除了建造自己极为奢华的裕陵外,还修建了许多浩大的工程以展上国之威。在清代乾隆时期,全国营造园林的风气盛极一时,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和寺观坛庙园林,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具有显要的地位。北京皇家园林建筑规模之大、艺术水平之高,为历朝之冠。
  可以说,乾隆的个人作用对于清朝园林事业的辉煌功不可没。如果没有这位最高统治者的极力推崇与带领,清朝的园林水平可能就会大受影响。乾隆对园林的热爱必然使他极力的去新建扩建园林,他在位时期,扩建了圆明园,修建了有名的清漪园,也就是后来的颐和园。
  这么多浩大的工程,每一项都要大兴土木。然而在经过清朝前几位皇帝的大兴土木之后,当时较为稀有的木材已经极为少见了,楠木几乎砍伐殆尽。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建筑原料尤其是珍贵木材楠木出现短缺。乾隆这样一个功勋卓著的君主怎能允许彰显自己治世之功的浩大工程因原料缺乏就废止不前。因此,一切有利于这些伟大工程的可用之材都被纳入考虑对象,明代建筑和明十三陵自然也不会逃出他的视线。乾隆作为当时权力最大的人,当然有勇气、有机会也有权利这样做。
  
  这天,在朝会上乾隆与众大臣讨论起了工程所缺原料之事。其实,他心里早已有了打算,只不过他的这个打算很不光彩,不能从他的口里说出。一天早朝时,一位负责修建裕陵的官员上奏陵墓的营建遇到了缺乏珍贵楠木的困难。于是,乾隆趁机在文武百官面前假意询问起了应对的措施。
  “众位爱卿,目前裕陵正处在修建的关键时期却因缺少楠木而迟迟裹足不前,不知大家对眼下的材料短缺之事有何良策?”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都静了下来,认真的思索着应对的措施以及乾隆的用意。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上的每一句话或许都有特殊的用意。因此,这些官员们都不敢轻易的回答。偌大的朝堂就这样静静地呆了有一炷香的功夫,乾隆终于忍不住了,又催促大臣们说出应对之策。
  “臣听说明十三陵建筑极为豪华,里面的石料、木材都极为名贵……”一位大臣出列奏道。这位大臣虽然深谙为官之道,但是他看到皇上急于找到办法,就大胆的说出了他的想法。但是,他不但没有受到皇上的表扬,甚至还因此受到了责骂。
  “大胆,岂有此理,朕乃堂堂一国之君,怎能做盗墓这样如此为人所不齿之事!”
  其实,那位官员的想法正好与他的打算相吻合。但是,他迫于面子和皇帝的威严只得假意怒斥那位出主意的官员。的确,身为一国之君的他怎能公开承认盗墓呢?再说,他还要让这些臣子们想出一个能够遮人耳目的办法。
  “臣的意思是说,明十三陵年深日久,恐怕里面珍贵的石材、木材受损,臣建议应予以修缮。修缮十三陵,还可以缓解满汉关系,以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
  这位大臣聪明至极,他早已看出乾隆有意要用明十三陵的建筑材料,于是想出了一个两全的方法,即能使乾隆得到十三陵中的建筑材料,又能保住乾隆一代圣君的形象。
  “爱卿所言极是,明十三陵的确是该修了。”乾隆听了那位大臣的话眼前一亮,立即明白了其中的双重用意,“只是该从哪座陵墓修起呢?”
  “明十三陵中以长陵、永陵破损严重,当以这两处最先修缮。”那位大臣回奏道。其实,这两处陵墓受损并不严重,只是这两处陵墓修建的最为豪华,里面的木材、石材最为考究罢了。 
  乾隆对这个回答非常满意,他早就相中了这两座陵墓里面的金丝楠木,正中他的下怀。可是,正当他要准予这个修缮计划时,朝堂上又传出了一个反对的声音,令他大为光火。此人就是那个经常说实话的刘墉。
  “臣以为明长陵保存一直完好,且是明永乐皇帝朱棣把京城迁到北京,倘若轻易对他的陵墓加以改动,似乎不妥。”他早就看出了乾隆的心思,向乾隆暗示朱棣是一位明朝较有作为的皇帝,倘若对他的陵墓有所企图恐怕天下人会有所不满。
  “那就先从永陵开始吧!”乾隆当然明白刘墉的意思,只得无奈地说道。他本打算把目标定在明永乐皇帝的长陵上,因为他听说长陵祾恩殿的金丝楠木大柱十分精美,恰好可以用来修建自已的裕陵,现在只得暂时作罢。况且,永陵也是个不错的替代者。         
  
  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与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其豪华程度堪称明代第一陵。 
    明世宗朱厚熜,就是嘉靖皇帝,在位45年。他喜怒无常,残酷严厉,忠奸不分,政治腐败,内外结怨皆深。明世宗除了昏聩无能外还一意玄修,极力崇奉道教,无心理政,热衷于神仙方术,并最终死在了上面。他有过为了修炼二十年不上朝的经历。
  这样一位一生都在追求长生不老的社会最高统治者,对他的身后之事必然是十分重视。明世宗受了道士的影响,认为人死后灵魂并不会消失,还会继续存在。如果在死后仍能拥有生前的一切,那么他的灵魂还能在另一个世界做皇帝。因此,他的陵墓自然也就修得奢华至极,一切他生前所享受的奢侈生活也都被复制到了他的陵墓里,以求在死后仍能享受永世的繁华。并且明世宗执政时期,由于前几任皇帝对国家的治理,社会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社会的经济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恢复和发展。因此,明世宗有实力把自己的陵墓建得奢华无比。
  明世宗从执政第十五年起就开始营建自己的陵墓了,永陵就是其在位时营建的“寿宫”。其实,明世宗对永陵的选址更早,在他登基七年后,皇后陈氏去世之时,就秘密选好了这块陵地。由此可见,明世宗对永陵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选好陵地又经过八年的精心准备之后,浩大的建陵工程就开始了。当时,明长陵建筑面积最大,规模最宏伟,工艺、用料在已有的“明七陵”中最为考究。因此明世宗才会选中长陵作为自己陵墓的参考。经过十余年的营建,,永陵才基本完工。建成后的永陵承袭了长陵的豪华、精致。
  永陵的规模十分宏大。据《大明会典》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25米左右,裬恩殿通阔7间,左右配殿各9间,其规制仅次于永乐皇帝的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裬恩门面阔与长陵相等,都是5间,从此之后,明朝的皇帝再也没有超过这一数目的,仅明神宗的定陵与之规制相同。除了这些之外,永陵中还有一道前七陵都没有的外罗城,可谓独树一帜,就连长陵也比不上。外罗城是为埋葬明世宗的妃子们而准备的。外罗城的里面,左面为五间神厨,右面五间神库,还仿照皇宫内建筑街道的规划,建有东西长街。世宗皇帝想把自己的妃子们也葬在自己的陵园内,于是,夏言等人才设计了外罗城。
    建造永陵所用材料都极为考究,都是采用极为稀有的木材及石料建造的。享殿是用最为名贵的楠木作为主要材料修建的,殿内充满了楠木那自有的香气,沁人心脾,苍蝇、蚊子等虫类尽绝。殿内的一些木制品更是用金丝楠木制成,即使不刷漆也光泽油亮,不予任何雕饰而纹路越发的精美。永陵的建成,耗费了大量国库银两。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每月所用的银两最少也有30万两。
  
  乾隆皇帝在朝堂上与众臣商议过之后,工程浩大的永陵重修工程,也就是盗取永陵木材、石材的过程就开始了。乾隆下令调集天下能工巧匠齐集永陵,为修缮永陵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然,乾隆皇帝没有忘记给负责修缮永陵的大臣,工部尚书金简、户部侍郎曹文埴下密旨,命令他们在修缮过程中想尽一切办法把永陵中所有的楠木木材以及一些其他名贵的建筑材料偷偷地替换下来。
  金简、曹文埴接到圣旨后自然不敢有所怠慢,挖空心思地满足乾隆的旨意。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以大改小”的方法,即把永陵现有的珍贵木材取下,然后改用一些其他较小的木材再按原样修缮。乾隆皇帝很快就准奏了他们的建议。
  于是,永陵的主要建筑全部被缩小规制:裬恩殿由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缩为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殿顶也由重檐式改建为单檐歇山式;裬恩门由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缩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甚至有的建筑还被拆除。
  经过这样的修缮,从永陵中“偷梁换柱”出了大量的金丝楠木、名贵石材。永陵的裬恩门和裬恩殿等所用的楠木虽然因为年深日久已经出现了部分朽坏的迹象,但由于当年建造时做工十分精细仍然不改当年的宏伟壮观之气。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木质非常好,虽然表面有朽坏的部分,可是里面仍然十分结实,大木构架尚无大损。
  这些珍贵的原料一点也没有被浪费,很快就被用于乾隆的裕陵以及其他一些园林的修建。乾隆终于达到了目的。
    在这之后,乾隆也并没有放过长陵,他最终还是以“修缮为名”得到了长陵以及其余明十三陵中的许多珍贵木材。
  
  其实,清朝皇帝在入关后就多有“盗墓”的行为,他们把这些盗来的木材用于修筑宫殿、陵寑。顺治、康熙、雍正都曾做过拆毁明代建筑从中获取木材建陵的勾当,但乾隆是第一个打起前朝皇陵主意的皇帝。
  乾隆费尽心思修建的裕陵虽然极其奢华,里面也用了很多金丝楠木等珍贵材料,满足了他的愿望,但是他的陵墓并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正是因为乾隆陵墓的奢华,导致满清覆亡后,很快就有很多盗墓者蜂拥而至。乾隆的陵墓不但被盗,就连他本人的尸骨都被后来的盗墓贼撕扯得凌乱不堪。这个“十全老人”的下颏碎裂为两段,发辫及肋骨等皆被抛置在墓门外,惨不忍睹。
  盗墓分析:
  乾隆这样一个政绩卓著的君主在盗墓手段上自然也与别人不同,他是要顾全自己皇帝的名声的,自然不能轻易在历史上留下盗墓的恶名。因此,他的盗墓手段是十分隐蔽的,甚至还显得很文明。
  乾隆采用与许多盗墓者相反的方式来盗墓。一般盗墓贼都会直接挖开陵墓,取走珍宝,进行的是赤裸裸的抢劫,而乾隆的盗墓则是十分讲究战略手段的。他不仅没有直接对陵墓进行挖掘破坏,反而对这些陵墓加以大大地修缮,再从修缮中做文章,以密旨下令亲信工匠以偷梁换柱的方法换下楠木大柱。这样,给外人留下的印象自然就是乾隆实在是一位深明大义、宽厚仁慈的君主,对汉人实在是恩宠有加。乾隆的这招妙棋看起来似乎很完美,没有什么漏洞可抓,可是,这一切都逃不过历史的眼睛。他的盗墓行为被后世广为流传,给他的一世英名添上了一个重重的污点。
  再从盗墓目的上来看,乾隆盗墓并不是为了墓内的奇珍异宝,而是为了索取建筑材料以修建自己的陵墓以及皇家园林,用来为自己歌功颂德。这与众多盗墓者的目的不相同。乾隆自称是“十全老人”,政绩又很卓著,怎能对自己的陵墓不予重视呢?乾隆在位60年,又当了几年太上皇,他当然要留下些什么来向后世彰显自己的功绩。因此,便大修园林、庙宇及陵墓。修建这些浩大工程的原料出现紧缺时,就打起了明皇陵的主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