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贲卦》(艮上离下)的注解
(帛书:《蘩》)
卦符:
-----
-- --
-- --
-----
-- --
-----
前接《明夷卦》。本卦为离长八卦中的第三阶段。“贲”通“坟”,为高出地面。此时,太阳在山顶喷薄而出,光芒四射。象征装饰,引申为“武装”。
作者借本卦,通过讲装饰的方法来阐述逐步武装自己的力量,为下卦《革卦》的革命作准备。
贲亨小利有攸往。
(帛书:蘩亨不利有攸往)
贲(bēn,或fén)——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亨——顺利通达。
小——小心行事。
利有攸往——可以前去行动,并且是有利的。
武装,是顺利通达的。要小心谨慎。可以前去行动,并且是有利的。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帛书:初九蘩其止舍车而徒)
贲——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其——语辞。
趾(zhǐ)——脚。
舍——舍弃。
车——乘坐马车。
而——语助词。
徒——步行。
装饰自己的脚,舍弃乘坐的马车而徒步行走。即在武装初期要隐蔽地进行,乘坐车则太炫耀了。
六二贲其须。
(帛书:六二蘩其须)
贲——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其——语辞。
须——必须,须要。
先装饰必须的方面。即先武装最重要的、必须的方面。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帛书:九三蘩茹濡茹永贞吉)
贲——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如——然,像。
濡——湿润。柔顺。这里引申为“温和,中庸”。
如——似的。
永——永远。
贞——坚守正道。
吉——利,善,福。吉利;吉祥。
温和地装饰,永远坚守正道,可获得吉祥。即要温和地武装,避免引起对方的警惕。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帛书:六四蘩茹蕃茹白马■茹非寇闽诟)
贲——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如——像。
皤(pó)——白,素。
如——似的。
白——白色的。
马——家畜“马”。
翰(hàn)——山鸡。
如——似的。
匪寇婚媾——意指不是为了争夺天下,而是为了和平友谊。
装饰素雅,全身素白,像白马、山鸡似的。假装并非敌寇,而是来求婚配的。即要朴素地武装,使对方感觉自己的武装是友好的。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帛书:六五蘩于丘园束白戋戋閵终吉)
贲——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于——对;对于。
丘——山丘。
园——陵园。
束——缚。
帛——丝织品。古代帛五匹为一束。
戋(jiān)戋——浅小貌。
吝——损失、损伤。
终——最终;最后。
吉——利,善,福。吉利;吉祥。
装饰山丘陵园,用了许许多多的丝织品。剩下的丝织品不多了,虽然看起来产生了损失(或损伤),然而最终必是吉祥的。即大量武装时,需要大量的人力财物投入。
上九白贲无咎。
(帛书:尚九白蘩无咎)
白——素白,不华丽。
贲——装饰。这里为“武装起来”。
无咎——没有“灾祸,祸害”。
装饰素白,不华丽,就没有祸害。即不能炫耀地武装,要韬光养晦,才没有祸害。为本卦总结性的爻辞。
下接《革卦》。
汉字简解:
卦辞中:
贲——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亨——详见8.5《遯卦》的汉字简解。
小——详见8.5《遯卦》的汉字简解。
利有攸往——详见1.4《大畜卦》的汉字简解。
初九爻中:
其——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趾——详见1.5《大壮卦》的汉字简解。
舍——详见3.3《颐卦》的汉字简解。
车——详见1.6《大有卦》的汉字简解。
而——详见2.4《观卦》的汉字简解。
徒——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六二爻中:
其——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须——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九三爻中:
如——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濡——详见1.7《夬卦》的汉字简解。
如——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永——详见7.3《讼卦》的汉字简解。
贞——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吉——详见8.8《咸卦》的汉字简解。
六四爻中:
如——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皤——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如——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白——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马——详见7.2《涣卦》的汉字简解。
翰——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如——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六五爻中:
于——详见1.3《需卦》的汉字简解。
丘——详见3.3《颐卦》的汉字简解。
园——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束——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帛——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戋——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吝——详见8.8《咸卦》的汉字简解。
终——详见8.4《谦卦》的汉字简解。
吉——详见8.8《咸卦》的汉字简解。
上九爻中:
白——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无咎——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卦辞中:贲(bēn):
字源字形:

含义:
1.字形为,贝壳上装饰着许多花草。本义:装饰,打扮。[说文]贲,饰也。2.引申为:武装。
贲作为卦名,为阳的力量开始强了。为太阳高出山顶,喷薄而出,光芒四射。象征装饰。
贲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装饰。武装)亨小利有攸往。贲(装饰。武装)其趾舍车而徒。贲(装饰。武装)其须。贲(装饰。武装)如濡如永贞吉。贲(装饰。武装)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贲(装饰。武装)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白(装饰。武装)贲无咎。
初九爻中:徒(tú):
一、徒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徒的含义:
*[汉典]:本义:步行。形声。从辵(chuò),土声。[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礼记.王制]君子耆(qí)老不徒行。[国语.吴语]徒递来告。[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zī)坛之宫。[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wěi)上。[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又如:徒徙(无舟船乘载而徒步过水);徒跣(xiǎn)(赤足步行);徒践(赤足步行);徒杠(供徒步行走的小桥);徒负(徒步负荷);徒行(步行;无事闲行)。
*[汉典]: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左传.隐公三年]彼徒我车。杜预注:徒,步兵也。[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又如:徒骥(步兵与骑兵);徒兵,徒卒(步兵);徒士(步兵。没有兵器、铠甲装备的战士);徒甲(徒卒和甲士);徒卫(卫兵);徒侯(徒卒侯吏);徒师(步卒,步军)。
*[汉典]:徒党,同一类或同一派别的人。[左传.襄公三十年]岂为我徒。[孟子.滕文公下]圣人之徒也。[管子.版法]外之有徒,祸乃始牙。[张衡.思??赋]朋精粹而为徒。唐.韩愈[师说]郯(tán)子之徒。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佞(nìng)誉诬谀之徒。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得志之徒。清.方苞[狱中杂记]与其徒置酒酣歌。又如:党徒;僧徒;教徒;徒属(随从人员);徒侣(徒伴,朋辈;同伴)。
*[汉典]:服徭役的人。汉.贾谊[过秦论]迁徙之徒。又如:徒御(拉车和驾车的人);徒役(服劳役的人);徒奴(服劳役的罪犯和奴隶);徒夫(服劳役的罪人);徒士(服役的人);徒隶(服劳役的犯人);徒孥(nú)(泛指罪犯,犯人)。
*[汉典]:门徒,弟子。[孟子.梁惠王上]仲尼之徒。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传诸其徒。又如:徒侣(门徒;学生);徒友(门徒和朋友);徒羽(门徒;党羽);徒党(门徒;党羽);徒属(门徒;部属);门徒。
*[汉典]:地位低的人。多指坏人。如:奸徒(奸险的人);无耻之徒;匪徒。
*[汉典]:奴仆。白行简[李娃传]时望甚崇,家徒甚殷。
*[汉典]:徒刑,古代刑法名。即拘禁使服劳役。如:徒罪(徒刑之罪);徒系(囚犯);徒流(徒刑与流刑)。
*[汉典]:众,很多的人。如:徒舆(众人);徒众(属下群众;门徒,弟子);徒附(依附于豪门、权势人家的人众);徒庶(民众)。
*[汉典]:独,仅仅。[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徒以喏。[]徒以吾两人在[]徒慕君之高义。[资治通鉴]徒见操书。又如:不徒无益,反而有害;徒有其表。
*[汉典]:徒然,枉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徒留无所施。[乐府诗集.长歌行]老大徒伤悲。[史记.廉颇蔺相列传]徒见欺。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徒糜弹药。又如:徒苦(徒然受苦;白吃苦);徒恨(徒然抱恨);徒食(空坐以食而无所事事);徒善(空有善心);徒尔;徒说(白说;空说);徒语(徒言,白说);徒处(无所为);徒设(虚设)。
*[汉典]:光,裸。如:徒裼(xī)(赤足露体);徒倮(luǒ)(光身);徒首(空首。身无甲胄(zhòu))。
*[汉典]:空。如:徒手(空手);徒话(空话);徒法(空有法制)。
*[汉典]:单纯。如:徒奏(单纯的器乐合奏);徒马(备用而不施鞍辔(pèi)的马)。
*[汉典]:姓。
*[康熙字典]:[说文]徒,步行也。[易.贲卦]舍车而徒。
*[康熙字典]:步卒也。[诗.鲁颂]公徒三万。
*[康熙字典]:[尔雅.释训]徒輦(niǎn)者也。[疏]会同田获,人挽輦以徒行也。[诗.小雅]徒御不惊。
*[康熙字典]:[玉篇]众也。[书.仲虺(huǐ)之诰]实繁有徒。[前汉.东方朔传]人至察,则无徒。
*[康熙字典]:[广韵]空也。[尔雅.释训]暴虎,徒搏也。[康熙字典注]空手执也。
*[康熙字典]:[广雅]徒,袒(tǎn)也。[史记.张仪传]秦人捐甲,徒裼(xī)以趋敌。
*[康熙字典]:[正韵]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为政。
*[康熙字典]:[广韵]党也。[左传.宣公十二年]原屏咎之徒也。
*[康熙字典]:弟子曰徒。[论语]非吾徒也。[后汉.郑康成传]扶风马融,门徒四百余人。
*[康熙字典]:[广韵]徒隶也。[周礼.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为什长,徒给使役,故一胥十徒。
*[康熙字典]:司徒,官名。[书.舜典]汝作司徒。[周礼.地官.司徒疏]司徒,主众徒也。
*[康熙字典]:丹徒,县名。[前汉.地理志]会稽郡有丹徒县。[注]即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气者言其地有王气,始皇使赭衣徒三千凿京岘(xiàn)山,以败其势,因名丹徒。
*[康熙字典]:罪名。[唐书. 法志]用??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盖奴辱之,量其罪之轻重,有年数而舍。
*[康熙字典]:申徒,登徒,司徒, 复姓。[风俗通]申屠氏,隨音改为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赋序]大夫登徒子,侍于楚王。[注]登徒,姓也。[姓谱]舜尝为尧司徒,支孙氏焉。
*[康熙字典]:音驼。[道藏歌]运役自然气,于是息三徒。一畅万劫感,庆贺西王那。
三、徒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其趾舍车而徒(步行)。
六二爻中:须(xū):
一、须的字源字形[汉典]、[汉字叔叔]:
二、须的含义:
*[汉典]:本义:胡须。本字作“须”。后来写成有鬚,现在又简化为“须”。象形。从页,从彡,页(xié),头,彡(shān),表毛饰。指人面上的毛。[说文]须,面毛也。[礼记.礼运]引[说文]须,谓颐下之毛。[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有君子白皙(xī)鬒(zhěn)须眉。[礼记.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汉书.高帝纪]美须髯(rán)。[乐府诗集.木兰诗]下担捋(lǚ)髭(zī)须。[汉书.李广苏建传]须发尽白。又如:须眉浊物(指趋炎附势,丧失气节的男人);虬(qiú)须(卷曲的胡子);银须;黄须;长须;软须;须麋(mí)(须眉)。
*[汉典]:野兽的鬚(xū)。泛指动、植物身上像须的东西。清.纪昀(yún)[阅微草堂笔记]敢捋(lǚ)虎须。[周礼.冥氏]若得其兽,则献其皮革齿须备。(备:爪)。[聊斋志异.促织]撩拨虫须。[]张毛伸须。又如:鲇鱼须;触须;花须;须萼(花须和花萼);须枝;须蕊(花蕊)。
*[汉典]:流苏。[晋书.陆云传]帛绳缠须。又如:须头(流苏)。
*[汉典]:片刻。[荀子.劝学]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又如:须时(片刻)。
*[汉典]:等待。[易.归妹]归妹以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吴起须故人而食。[后汉书.班超梁慬列传]可须夜鼓声而发。又如:须友(待友);须待(期待);须参(等着见皇帝);须奏(等候上奏)。
*[汉典]:停留。[书.五子之歌序]昆弟五人,须于洛汭(ruì),作[五子之歌]。又如:须留(停留)。
*[汉典]:通“需”。需要。[汉书.冯奉世传]不须复烦大将。唐.王之涣[凉州词]细雨不须归。唐.张志和[渔歌子]何须怨杨柳。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工又须问。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须行即骑。又如:须次(官吏依次候补官缺。同“需次”)。
*[汉典]:助动词。必要,应当。[三国演义]男大须婚,女大须嫁,古今常理。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宋.沈括[梦溪笔谈]须取无茎叶。清.邵长蘅(héng)[青门剩稿]须阎君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仆须急归营。又如:须用(必须);须至(必定。宋以后常作为公文及执照结句用语。有必须办到的意思);须是(必须是,一定是);须得(必得)须合(应当);须当(应当);须不如(该不是)。
*[汉典]:终于。[琵琶记]但愿得双亲康健,须有日,拜堂前。
*[汉典]:本是;本来。[三刻拍案惊奇]他须没个亲人,料没甚大官司。又如:须是(本是,正是)。
*[汉典]:必然。[三国演义]杀了刘备,我女便是望门寡,明日再怎的说亲?须误了我女儿一世!
*[汉典]:相当于“却”。[水浒传]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
*[汉典]:虽然。曹松[送僧人入蜀过夏]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领里只如冬。
*[汉典]:姓。
*[康熙字典]:[说文解字]面毛也。[易.贲卦]贲其须。[注]须之为物上附者也。[疏]须上附于面。[释名]颐下曰须。须,秀也。别作?。俗作鬚。
*[康熙字典]:待也。[易.归妹]归妹以须。[诗.邶(bèi)风]人涉卬(yǎng)否,卬须我友。
*[康熙字典]:与 通。[左传.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尔雅.释诂] ,待也。
*[康熙字典]:资也,用也。与需通。[尔雅.释兽须属]兽曰衅,人曰挢(jiǎo),鱼曰须,鸟曰狊(jú)。[疏]此皆气倦体罢所须若此,故题云须属也。
*[康熙字典]:斯须,犹须臾也。[礼.乐记]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康熙字典]:迟缓也。[左传.成二年]子不少须,众惧尽。[后汉.清河孝王传]且复须留。[注][东观记]须留,作宿留。
*[康熙字典]:须女,星名。[史记.天官书.婺女注]正义曰:须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须女,贱妾之称,妇职之 者。
*[康熙字典]:国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zhū),取须句。[公羊传]作须朐(qú)。[前汉地理志]东郡须昌县,故须句国。又[左传.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须之鼓。[史记.周纪]文王伐密须。[注]密须氏,姞(jí)姓之国。今安定阴密县是也。
*[康熙字典]:邑名。[诗.邶(bèi)风]思须与漕(cáo)。[传]须、漕,卫邑。又[后汉.郡国志]南阳郡顺阳有须聚。
*[康熙字典]:菜名。[尔雅.释草]须薞(sūn)无。[疏]诗谷风,采葑(fēng)采菲。传,葑须也。先儒以须葑蓯(cōng)当之。孙炎云:须,一名葑蓯。
*[康熙字典]:草名。[尔雅.释草]台,夫须。[疏]台,一名夫须。莎草也。
*[康熙字典]:鸟名。[尔雅.释鸟]鷉(tī),须鸁。[疏]鷉,一名须鸁。
*[康熙字典]:兵器。[?名]须盾,本出于蜀。须,所持也。
*[康熙字典]:[扬子.方言]须,捷败也。南楚凡人贫衣被丑弊谓之须捷。
*[康熙字典]:姓。[左传.庄十七年]有须遂氏。[战国策]魏大夫须贾。
*[康熙字典]:人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康熙字典]:[左思.吴都赋]旗鱼须。[注]以鱼须为旗之竿也。
*[康熙字典]:音斑。班也。[礼.玉藻]笏(hù),大夫以鱼须文竹。[释文]崔云:用文竹及鱼班也。隐义云:以鱼须饰文竹之边。须音班。
*[康熙字典]:音修。[息夫躬辞]嗟若是兮欲何留,抚神龙兮搅其须。[陆云.九愍(mǐn)]生遗年而有尽,居静言其何须。将轻举以远览,眇天路而高遊。[注]须,求也。[说文徐注]此本须鬓(bìn)之须。页,首也。彡,毛饰也。借为所须之须。俗书从水,非。毛氏曰:须与湏(huì)别。湏,烂也。
*[本人认为]:在古代,男人的胡须是很重要的标志,所以,“须”引申为“必须”。
三、须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其须(必须,须要)。
*5.3《归妹卦》:归妹以须(片刻,须臾)反归以娣。
六四爻中:皤(pó):
一、皤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皤的含义:
*[汉典]:本义:白色。形声。从白,番声。[说文]皤,老人白也。[玉篇]素也。[易.贲]贲如皤如。集解:“白素之貌。”[后汉书.樊准传]皤皤国老。注:“白首貌。”又如:皤蒿(即白蒿);皤皤(白发貌。形容年老);皤翁(白发老人);皤然(白貌。多指须发);皤皤国老(年老的国家重臣;元老)。
*[汉典]:大[腹]。[左传.庄公二年]皤其腹。又如:皤腹(大肚子);皤皤(腹大貌);皤罂(大腹小口的盛酒器)。
*[康熙字典]:[说文]老人白也。[博雅]白也。[玉篇]素也。[易.贲卦]贲如皤如。[疏]皤是素白之色。
*[康熙字典]:大腹也。[左传.宣二年]城者讴曰:皤其腹。[疏]皤是腹之状。
*[康熙字典]:腹下白处。[韩愈.月蚀诗]弊蛙拘送主官府,帝箸(zhù)下腹尝其皤。
*[康熙字典]:丰多貌。[左思.魏都赋]行庖皤皤。
*[康熙字典]:草名。[尔雅.释草]蘩(fán),皤蒿(hāo)。[疏]凡艾白色为皤蒿。
*[康熙字典]:与番通。[班固.辟雍诗]皤皤国老。[注]鬓白貌。[书.秦誓][史记.秦本纪]俱作番番。
*[康熙字典]:音盘。马馽(zhí)足横行曰皤。[易.贲卦]贲如皤如。董遇说。
三、皤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如皤(白,素)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六四爻中:白(bái):
一、白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白的含义:
*[汉典]:本义:白颜色。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阳之明为白,从“白”的字多与光亮、白色有关。
*[汉典]:古人用以代表西方、秋季、金、肺等。[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庄子.知北游]若白驹之过隙。[汉书.贾谊传]白昼大都之中。[庄子.马蹄]白玉不毁,孰为圭璋。[庄子.渔父]须眉交白。[诗.秦风.蒹(jiān)葭(ji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荀子.荣辱]目辨白黑美恶。[战国策.燕策]太子及宾客知其一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又如:雪白(像雪一样的洁白);白衣(白衣人。古代未仕者穿的白衣)。
*[汉典]:纯洁;代表清流贤正。于谦[石灰吟]粉身碎骨浑可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又如:白心(使心得以澄明清静;指洁白明静的心)。
*[汉典]:亮;明亮。与“暗”相对。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又如:东方发白;白日鬼(指日间公然招摇撞骗的人)。
*[汉典]:一无所有。[杂纂(zuǎn)新录]白手起家成业。又如:白文(不附加注解的书本正文;俗称“阴文”,碑文或印文虚白的部分);白手起家(自食其力而没有任何凭藉依恃而创建家业);白社(无人祭祀的土地庙,亦指荒无人烟的家乡);白大人(没有功名的人);白战(徒手相搏);一穷二白。
*[汉典]:[汉字的]字形写错(如笔画错或误写为同音异义的字)的或字音读错的。如:念白字;写白字。
*[汉典]:显著。[荀子.天论]礼义不加于国,则功名不白。
*[汉典]: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心中,则纯白不备。
*[汉典]:观点或行动极端保守或反动的。如:白军;白匪。
*[汉典]:古时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虞初新志]屡读屡叫绝,辄拍案浮一大白。左思[吴都赋]飞觞(shāng)举白。
*[汉典]:戏曲或歌剧中在只说不唱的语句。如:独白;对白。
*[汉典]:地方话。如:苏白。
*[汉典]:指白话,跟“文言”相对。如:文白夹杂。
*[汉典]:清楚,明白。高启[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又如:不白之冤;真相大白。
*[汉典]:表明;说明。[吕氏春秋.士节]吾将以死白之。褚少孙[西门豹治邺(yè)]是女子也,不能白事。又如:自白(自我表白);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汉典]:禀告;报告。唐.柳宗元[童区寄传]虚吏白州,州白大府。
*[汉典]:上告;控。[三国志.吴志.陆逊传]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
*[汉典]:使…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乃斫(zhuó)大树白而书之。岳飞[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汉典]:白白,平白。[红楼梦]咱们金玉一般的人,白叫这两个现世宝玷污了去。睢(suī)景臣[高祖还乡]白什么改了姓更了名。又如:白死;白活;白等;白瞪(白瞪眼,束手无策的样子);白做了一天工夫;白得;白看戏。
*[汉典]: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有什么说,只管告诉二奶奶。
*[汉典]:竟。与“不”连用。如:叫了半天,白不答应;白当(竟;竟然)。
*[汉典]:姓。[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白起,小竖子耳。
*[新华字典]陈述:自白。道白(亦称“说白”、“白口”)。
*[新华字典]丧事:红白喜事(婚事和丧事)。
*[康熙字典]:[说文]白,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
*[康熙字典]:[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
*[康熙字典]: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
*[康熙字典]: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
*[康熙字典]: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
*[康熙字典]: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
*[康熙字典]: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
*[康熙字典]: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轮五百石,听依第出身。
*[康熙字典]:白著。[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著。[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著。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酩酊如饮者之著也。
*[康熙字典]:[礼.玉藻]君衣狐白裘。[ 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
*[康熙字典]:[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
*[康熙字典]:[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
*[康熙字典]:[前汉. 法志]罪人为白粲(càn)。[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 也。
*[康熙字典]:[古今注]白笔,古珥(ěr)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
*[康熙字典]:[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yōng)见施垩(è)帚而作。
*[康熙字典]:星名。[博雅]太白为之长庚。
*[康熙字典]: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
*[康熙字典]: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shāng)政,曰:饮不釂(jiào)者,浮以大白。
*[康熙字典]:酒名。[礼.内则]酒清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
*[康熙字典]: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biān)人]其实?蕡(fén)白黑。
*[康熙字典]: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颠。[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
*[康熙字典]:猛兽名。[汲(jí)冢(zhǒng)周书]义渠以茲白。[注]茲白,一名驳,能食虎豹。
*[康熙字典]:虫名。[尔雅.释虫]蟫(yín)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
*[康熙字典]:草名。[前汉.西域传]邺(yè)善国多白草。
*[康熙字典]: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
*[康熙字典]:五白,簙(bó)簺(sài)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xiāo)而牟,呼五白些。
*[康熙字典]: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间,已经九白。
*[康熙字典]:山名。[后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
*[康熙字典]: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
*[康熙字典]: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
*[康熙字典]: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
*[康熙字典]: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
*[康熙字典]: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
*[康熙字典]:姓。黄帝后。[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后。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
*[康熙字典]:[谥(shì)法]外内贞复曰白。
*[康熙字典]:[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稟白。同辈述事 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后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yīng)言白皓。
*[康熙字典]:[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yān)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
*[康熙字典]:音杷(bà)。亦西方色也。
*[康熙字典]: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sǒu)]有白鸾氏。[注]即伯字。
*[康熙字典]: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gòu)之子,乘其四骆。
*[康熙字典]:音弼(bì)。[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三、白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如皤如白(白色的)马翰如匪寇婚媾。白(素白,不华丽)贲无咎。
*6.3《大过卦》:藉用白(纯洁)茅无咎。
六四爻中:翰(hàn):
一、翰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翰的含义:
*[汉典]:本义: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形声。从羽,倝(gàn)声。[逸周书.王会]蜀人以文翰;文翰者,若皋鸡。又如:翰音(鸟的叫声上达于天,而鸟仍旧在地。比喻居非其位而声过其实)。
*[汉典]:长而硬的鸟羽。[礼记.曲礼]鸡曰翰音。注:“犹长也。”按,鸟羽之长而劲者为翰,高飞持之,亦所以卫体。又如:翰毛(羽毛);翰翮(hé)(犹羽翼)。
*[汉典]:长毛。汉.刘向[列仙传]犬色更赤,有长翰。[文选.扬雄.长杨赋]故藉翰林以为主人。李善注引[说文]曰:“长老者曰翰。”
*[汉典]:笔毫,毛笔。如:挥翰;翰池(墨池,砚)。
*[汉典]:文章;信札。又如:翰札(书信);翰苑(翰林院的别称;亦指翰林);翰林修撰(文学侍从官);翰藻(文彩藻绘。指文章)。
*[汉典]:文词。如:文翰;辞翰;翰迹(指文辞、书牍);翰藻(文采,辞藻)。
*[汉典]:文史方面的才能。如:诗翰。
*[汉典]:棺之旁饰白马。如:乘翰(乘白马)。
*[汉典]:通“幹”(gàn)。草木的茎干,引申为骨干,维护者,支持者。[诗.小雅.桑扈]之屏之翰,百辟为害。[诗.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王后维翰。[诗.大雅.板]大邦维屏,大宗维翰。
*[汉典]:高飞。[诗.大雅.常武]王旅啴(tān)啴,如飞如翰。又如:翰飞(高飞);翰登(以虚声而登高位)。
*[康熙字典]:[说文]翰,天鸡,赤羽也。逸周书曰:文翰若翚(huī)雉,一名鷐(chén)风。周成王时献之。
*[康熙字典]:[玉篇]飞也。[易.中孚]翰音登于天。[注]翰,高飞也。
*[康熙字典]:[易.贲卦]白马翰如。[疏]鲜洁其马,其色翰如。[礼.檀弓]戎事乘翰。[注]翰,白色马也。
*[康熙字典]:[诗.大雅]维周之翰。[尔雅.释诂]翰,榦(gàn)也。
*[康熙字典]:[前汉.扬雄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注]翰,笔也。[文选.李善注]翰林,文翰之多若林也。
*[康熙字典]:[正韵]翰有平去二音。凡称书翰者,谓以羽翰为笔以书。平去二音皆通。[正字通]尔雅作鶾(hàn),亦作?。
三、翰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山鸡)如匪寇婚媾。
*5.6《中孚卦》:翰(鸟高飞)音登于天贞凶。
六四爻中:婚(hūn):
一、婚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婚的含义:
*[汉典]:本义:妇家。形声。从女,昏声。因为古时黄昏迎亲,故“昏”亦兼表字义。
*[汉典]:妻之家。[说文]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妇家也。王筠(yún)句读:“下文:姻,婿家也。”
*[汉典]:妻之父。[尔雅]妇之父为婚。[释名.释亲属]妇之父曰婚,言婿亲迎用昏,又恒以昏夜成礼也。
*[汉典]:通婚。婚姻关系。[史记.项羽本纪]约为婚姻。[史记.魏公子列传]自附为婚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便可做婚姻。又如:婚友(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和朋友);婚媾(gòu)(婚姻,嫁娶);婚阀(婚姻门第。和显贵的人家结为婚姻);婚会(婚礼;结婚)。
*[汉典]:姻亲,通过婚姻结成的亲戚。如:婚家(亲家);婚戚(婚娅。婚亲。婚媾。有婚姻关系的亲戚);婚族(有婚姻关系的家族)。
*[汉典]:男女结为夫妇,结婚。[白虎通.嫁娶]婚者,昏时行礼,故曰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娇逸未有婚。清.林觉民[与妻书]初婚三四个月。[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昭王与楚婚。又如:婚姤(结婚);婚宦(结婚和仕宦);婚仪(结婚的仪式);婚币(婚娶的聘礼)。
*[汉典]:特指男子娶妇。如:完婚;成婚。也指女子出嫁。如:婚田(女子出嫁时,陪嫁的田地)。
*[康熙字典]:婚姻,嫁也。[尔雅.释亲]妇之党为婚兄弟,壻(xù)之党为姻兄弟。[易.屯卦]求婚媾(gòu)。
*[康熙字典]:婚嫁之婚亲曰连婚。[前汉.王商传]大将军凤连婚杨肜(róng)。
*[康熙字典]:凡嫁娶敛财曰卖婚。[史通]山东士人尚阀阅,嫁娶必多取资,人谓之卖婚。
*[康熙字典]:经史通作昏。详昏字注。
三、婚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3.1《震卦》: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婚姻)媾有言。
*3.4《屯卦》: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婚姻)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乘马班如求婚(婚姻)媾往吉无不利。
*4.4《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婚姻)媾。
*5.2《睽卦》: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婚姻)媾往遇雨则吉。
六四爻中:媾(gòu):
一、媾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媾的含义:
*[汉典]:本义:交互为婚姻,亲上结亲。形声。从女,冓(góu)声。[说文]媾,重婚也。[国语.晋语]今将婚媾以从秦。
*[汉典]:恢复亲善友好的关系,讲和,交好。[正字通]媾,和好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战国策.赵策]楼缓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得无更割其内而媾!又如:媾和。
*[汉典]:厚爱,宠爱。
*[汉典]:交合。又如:交媾;媾合。
*[汉典]:会合。如:媾兵(交兵,交战);媾接(交接)。
*[康熙字典]:[说文]媾,重婚也。[左传.阴十一年]惟我郑国之有请謁(yè)焉,如旧昏媾。[注]妇之父曰昏,重昏曰媾。
*[康熙字典]:宠也。[诗.曹风.侯人]彼其之子,不遂其媾。
*[康熙字典]:合也。与易男女构精之构同。[李白诗]造化合元符,交媾腾精魄。
*[康熙字典]:和好也。[史记.虞卿传]楼昌曰:不如发重使为姤。[战国策]作讲。
三、媾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3.1《震卦》:震索索视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邻无咎婚媾(重婚;和亲)有言。
*3.4《屯卦》: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重婚;和亲)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乘马班如求婚(重婚;和亲)媾往吉无不利。
*4.4《贲卦》: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重婚;和亲)。
*5.2《睽卦》:睽孤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说之弧匪寇婚媾(重婚;和亲)往遇雨则吉。
六五爻中:园(yuán):
一、园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园的含义:
*[汉典]: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三苍]种树曰园。[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周礼.载师]以场圃任园地。注:“樊圃谓之园。”[易.贲]于丘园。[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又:[]园日涉以成趣。又如:园头(禅寺内管菜园的人);果园;植物园;园公(即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又指管理花园的仆人);园户(指唐宋时种植、制作茶叶的民家)。
*[汉典]:庭园;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隶释]白菟素鸠,游君园庭。又如:园叟花丁(园丁与花匠);园叟(年老的园丁);公园;戏园;动物园;园客(游园的人)。
*[汉典]:帝王、后妃的墓地。如:园陵(祖先的坟茔(yíng));园寝(建在帝王墓上的庙);园庙(帝王墓地所建的宗庙)。
*[康熙字典]:[说文]园,所以树果也。[初学记]有藩曰园。[易.贲卦]贲于丘圆,束帛戋(jiān)戋。[诗.郑风]将仲子兮,无踰(yú)我园。[注]园者,圃之樊,其内可树木也。又[周礼.地官.载师]以场圃任园地。[注]圃,种果蓏(luǒ)之属。季秋,于其中为场。樊圃谓之园,任者取正于是也。[又]园廛(chán)二十而一。[注]廛无谷,园少利,故仅二十而税一也。
*[康熙字典]:历代帝王陵寢曰园。汉制,园陵有令,文帝陵为文园。[司马相如传]为文园令。又[唐书.李晟(shèng)传]臣已肃清宫禁,袛謁(yè)寢园。
*[康熙字典]:桃园,地名。[前汉.地理志]全鸠里,其西名桃园,即古之桃林也。[潘岳.西征赋]问休牛之故林,感征名于桃园。
*[康熙字典]:袛园。[梵书]须达多长者,建精舍,请佛住,凡千二百区,谓之祇树园。又东园公,商山四皓之一。按史失其姓名,[字汇]以园公为姓,非。
*[康熙字典]:音熅(yūn)。[苏轼.祭韩琦文]意广才疏,将归丘园。公治此邦,殁(mò)食其民。
三、园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于丘园(陵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六五爻中:束(shù):
一、束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束的含义:
*[汉典]:本义:捆绑。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易.贲]束帛戋戋。子夏传:“五匹为束。”[仪礼.士冠礼]束帛俪皮。注:“十端也。”[礼.杂记]纳币。[左传.襄公十九年]贿荀偃束锦。[周礼.大司寇]入束矢于朝。[论语]自行束修以上。[诗.鄘风.墙有茨]墙有茨,不可束也。[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则束载厉兵秣马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又如:束刃(捆扎兵器);束刍(捆成一束的干草);束戈卷甲(捆起兵器甲胄(zhòu)。谓缴械投降);束手(捆绑双手);束火,束炬(扎火把);束手束脚(捆住手脚。形容胆子小,顾虑多);束竹(捆成束的竹子);束杖(捆起来的刑具);束载(捆物装车)。
*[汉典]:约束;限制。[荀子.劝学]强自取柱,柔自取束。李白[留别广陵诸公]空名束壮士。又如:检束(检点约束);束累(约束牵累);束躬(约束自己,检点);束约(管束;控制);束持(约束持重);束制(约束克制)。
*[汉典]:收拾;整理。[三国志]注:去者束装以待期,妻子鹤望而计日。又如:束甲(卷起盔甲,轻装急进。表示要决一死战);束箧(收拾行装);束兵秣马(整顿军队,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束囊(收拾行装);束担(收拾行李)。
*[汉典]:搁置。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束书不观,游谈无根。
*[汉典]:把,小捆。[诗.小雅.白驹]生刍(草)一束。又如:一束花。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汉典]:姓。
*[新华字典]: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光束。电子束。
*[新华字典]:控制,限制:束身。无拘无束。
*[新华字典]:事情的结末:收束。结束。
*[康熙字典]:[说文]束,缚也。徐曰:束薪也。[诗.周南]白茅纯束。
*[康熙字典]:五疋(yǎ)为束。[礼.杂记]纳币一束。
*[康熙字典]:五十矢为束。[诗.周颂]束矢其搜。
*[康熙字典]:脯十脡(tǐng)曰束。[谷梁传.隐元年]束修之肉,不行境中。
*[康熙字典]:地名。[前汉.地理志]束州,赵地。
*[康熙字典]:姓。[统谱]望出南阳,汉疏广后,避难改为束。
*[康熙字典]:音戍。约也。[周礼.司约注言语之约束。约音要。[史记.汉高纪]待诸侯至,定要束耳。
*[康熙字典]:音率。[蔡邕(yōng).笔赋]削文竹以为管,如桼(qī)丝之缠束。形条搏以直端,染元黄以定色。从木从口,与朿别。
三、束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于丘园束(缚)帛戋戋吝终吉。
六五爻中:帛(bó):
一、帛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帛的含义:
*[汉典]:本义:丝织品的总称。形声。从巾,白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汉.刘向[列女传]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左传.闵公二年]大帛之冠。[淮南子.原道]执玉帛者万国。[周礼.大宗伯]孤执皮帛。[论语.阳货]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杜牧[阿房宫赋]瓦缝参差,如周身之帛缕。[左传.庄公十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又如:布帛(棉织品和丝织品的总称);玉帛;财帛;帛召(写在帛上的诏书);帛画(画在丝织物上的图画)。
*[汉典]:指帛书。[文心雕龙]简蠹(dù)帛裂,三写易字。
*[新华字典]:化干戈为玉帛(喻变争斗为友善)。竹帛(指书籍)。简蠹(dù)帛裂(书坏了)。
*[康熙字典]:[说文]缯(zēng)也。[广韵]币帛。[易.贲卦]贲于丘圆,束帛戋(jiān)戋(jiān)[书.尧典]五玉三帛。[传]三帛,诸侯世子执纁(xūn),公之孤执元,附庸之君执黄。[周礼.春官.典命注]帛,如今璧色缯也。[左传.闵二年]卫文公大帛之冠。[注]大帛,厚缯(zēng)。[后汉.邓后纪]必书功于竹帛。[注]帛谓縑(jiān)素。
*[康熙字典]:执帛,官名[前汉.曹参传]乃封参为执帛。[注]张晏曰:执帛,孤卿也。或曰楚官名。
*[康熙字典]:草名。[尔雅.释草]帛似帛,华山有之。[疏]华山有草,叶似帛者,因以名云。
*[康熙字典]:姓。[神仙传]吴有帛和。[水经注]瀍(chán)水西有帛仲理墓。
*[康熙字典]:音薄。[礼.礼运]以烹以炙,以为醴(lǐ)酪。治其丝麻,以为布帛。[又]疏布以羃(mì),衣其澣(huàn)帛。醴醆(zhǎn)以献,荐其燔(fán)炙。
三、帛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于丘园束帛(丝织品)戋戋吝终吉。
六五爻中:戋(jiān):
一、戋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二、戋的含义:
*[新华字典]:〔戋戋〕少,细微,如“戋戋微物”,“为数戋戋”。
*[康熙字典]:[说文]贼也。[广韵]伤也。二戈叠加,有贼伤之象。通作残。又[集韵]戋戋,浅小之意。[易.贲卦]束帛戋戋。
*[康熙字典]:音津。[刘孟阳 铭]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理财正辞,束帛戋戋。音剗(chǎn)]。捣伤也。
*[康熙字典]:音翦。少意。
*[康熙字典]:音践。狭也。[周礼.冬官.鲍(bào)人]自急者先裂,则是以博为帴(jiǎn)。[注]郑云:读为羊猪戋之戋。[说文]音践。贼也。
*[康熙字典]:音片。狭少之意。刘昌宗说。 原字从歹从又。
*[康熙字典]:[周书]曰:“戋戋巧言。”徐鍇曰:“兵多则残也,故从二戈。”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贼也。此与残音义皆同。故残用以会意。今则残行而戔废矣。篇,韵皆云伤也。残与?通。故周礼注曰。虽其潘灡(lán)戔余不可褻(xiè)也。周易。束帛戔戔。子夏传作残残。皆?余之意也。从二戈。会意。昨干切。十四部。周书曰戔戔。句绝。周书秦誓文也。今书 善諞(piǎn)言。言部引之。古文尚书也。此称戔戔, 之异文。今文尚书也。春秋公羊传曰。惟諓(jiàn)諓善竫言。俾君子易怠。刘向。九叹曰。馋人諓諓。孰可愬兮。王逸注引书諓諓靖言。汉书李寻传曰。昔秦穆公说諓諓之言。任仡仡之勇。諓即戔。许作戔为本字。他家作諓,加之言旁也。巧言也。也字今补。按公羊音义引贾逵外传注曰。諓諓,巧言也。许正用侍中说释戔戔。与上贼义少別。此正如圛(yì)训回行,而引洪范曰圛释之曰升云半有半无也。垐(cí)训以土增大道,而引尧典堲(jí)馋说释之曰疾恶也。皆是一例。或本称戔戔竫言。又曰戔戔巧言也。转写有夺文未可定耳。
三、戋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4.4《贲卦》:贲于丘园束帛戋戋(戋戋:浅小貌)吝终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