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
冬至,这个“至”是达到了极点——阳至而阴,这是夏至,一年中阳气最重的一天,所以夜最短,昼最长。阴至而阳,这就是冬至,一年中阴气最重的一天,所以夜最长,昼最短。

冬至的阴阳交替对应着《周易》中的复卦,复卦是震在坤下,这个“震”就是阳气初生,其卦象是一阳初生,五阴压迫,可见阳气非常微弱。在阴气最盛的子时,在地深处始生阳气,阳气逐渐上升而寒冷,等阳气驱散寒冷,便是河开燕来季节。

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周代视冬至为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文化。
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早在南宋时,就有此习俗,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后逐渐盛行开来。

古人认为养生,就是把自己置身于自然界中,按季节而进补,并不是指你一定要求什么特殊的养身术。
“闭关静摄,以迎初阳。”这是孙思邈的说法。是为在阴最盛时呵护微阳,目的是以静养顺应阳生。
《岁时广记》说冬至日要喝赤豆粥,也因为这个月因对应严冬而肾脏旺而导致心肺弱,需要调理脾胃来护心肺。而赤豆就被李时珍称为“心之谷”,行津液,利小便,是帮助调理肠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