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肝脏病例(六)

 panyunbo 2015-12-22

欢迎关注医学影像俱乐部,这里是医学影像工作者和影像学生的家园,学习是一种态度,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绚丽多彩,微信公众号:yingxiang120.

来源:医影在线

【临床资料】女性,69 岁,近 1 周肝区疼痛,无发热。一年半前有右肺周围型肺癌手术史。2 个月前全面 体检未见异常。检查:肝区叩击痛,肝脏肋下 4cm,触痛,质软。皮肤巩膜无黄染,腹平软。白细胞总数 12×109/L,中性 0.68,肝功能正常。B 超发现肝右叶低回声占位,胸部 CT 未见异常。


a.平扫; b.动脉期; c.平衡期

【影像所见】平扫:肝脏右叶显示多个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清楚,似有“环形”壁,病灶内见液平面, 平扫病灶中心低密度 CT 值 12~15HU,液平面下面高密度影 CT 值 43HU;增强扫描:病变呈“靶征”,“环 形”壁无明显强化,内壁欠光滑,腔内见液平面,大病灶周围同时显示多个小病灶,密度与大病灶一致;延 迟扫描病灶仍无强化。

【最后诊断】穿刺活检:肝转移癌,来源于肺腺癌(和当年肺癌切除术后病理片对照,镜下改变一致)。 活检情况:肿块中心坏死区液平面抽吸出来是陈旧的血,活检的部位是在尚未液化区,即环形低密度实质 部分。

【点评】肝脏是各种恶性肿瘤易发生转移的脏器,为转移癌的好发部位之一,仅次于淋巴结,占第二位。

肝转移癌的来源途径有:①血行性转移,可经门静脉性及经动脉性转移;②邻近脏器直接浸润;③经腹膜种植。其中主要为血行性转移。原发癌主要为消化系肿瘤、乳腺癌、肺癌等,其中来自胃、胰腺、结肠等

门静脉系脏器者约占半数。另外,肾、肾上腺肿瘤也可经肝静脉产生逆行性肝转移。病理所见,肿瘤呈白色,与周围肝组织境界清楚,肿瘤中心多发生坏死、退变,而于表面形成中心性凹陷。可分为多发性结节 型、结节相互融合成块状型及境界不清楚的弥漫型,因而其病灶小者仅数毫米,大者达 10cm 以上;单发 或多发,局限或散在不一。肿瘤内部产生钙化并不少见,主要见于消化管肿瘤的转移。临床兼有原发癌症状及转移癌本身引起症状,一般先有原发癌症状,晚期才出现转移癌症状。少数患者原发癌症状不明显, 而以转移癌症状为主诉。早期无特异症状,有乏力、消瘦、肝区痛,继而为肝大、黄疸、腹水、发热等。

转移瘤具有与原发肿瘤相似的组织学特点,肝转移癌 CT 表现因原发癌及病理组织类型不同而异。一 般平扫时,显示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低密度肿瘤结节,也可为单发结节。多在低密度病变内存在更低密度区域,从而显示为同心圆状或等高线状双重轮廓为其特征即“牛眼征”。研究结果表明,肿瘤主要由肝动脉 或门静脉来供血,肝脏转移瘤有快速增长的倾向,肿瘤中心往往因供血不足而发生坏死 。肿瘤中心坏死, 形成 CT 所见到的“牛眼征”,这是转移瘤的生长特点。虽然,“牛眼征”是否具有特征性尚有分歧 ,但在未 发现原发灶时,区别转移瘤和多发结节性肝癌,“牛眼征”目前仍然成了诊断转移瘤的主要依据。据统计, 在肝脏转移瘤中这种表现占 45%左右,也有报告占 72%。动态增强扫描时,因转移癌不同,可归纳为如 下表现:①肿瘤边缘呈一过性增强,动脉期强化明显,在门脉期后密度迅速下降,这种情况最多见。②肿瘤边缘呈持续性增强,少见。③与肝实质的密度关系无变化,基本无增强效果。④肿瘤全体呈一过性增强,之后为低密度,类似肝细胞癌。较少见,主要见于血管丰富的原发癌,如类癌、胰岛细胞癌、肾癌、平滑 肌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有时也见于胃癌。此外,2%~4%为伴有壁结节的囊肿性转移癌,单发时,与 囊状腺瘤或囊状腺癌有时难以鉴别。有些肝转移瘤边缘呈明显增强征象,并显示丰富的肿瘤血管,但与肝细胞癌相比,其中心液化、坏死之囊性部分所占比例更大,其原发癌多为消化管平滑肌肉瘤。肝转移癌同 时伴有肝门部淋巴腺转移时,常压迫造成肝内胆管的弥漫性扩张。钙化性转移癌据统计占肝转移癌的 17% 左右,多见于大肠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等,于化疗后也可引起钙化。平扫时,可见点状、斑块状、 羽毛状之高密度钙化。淡薄之钙化常于造影增强后被遮盖。

另外,与原发癌不同,其肝转移癌的影像学表现也有不同特点,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①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类癌、肾癌、肾上腺癌、胰岛素瘤、促胃泌素瘤、绒毛膜上皮癌、甲状腺癌、脑 膜瘤等之肝转移癌血管丰富,CT 增强扫描可见明显肿瘤增强征象,有时与肝细胞癌难以鉴别。但其总体以 环状增强为主要特征,再结合临床诊断很重要。②以大肠癌、胃癌、乳腺癌为代表的腺癌肝转移,病理学于肿瘤切面可见边缘呈波浪状凹凸,稍隆起,被存活的癌细胞组织占据。中心部较硬,被纤维组织及坏死 组织占据。CT 动态增强检查,早期时相可见边缘增强,中心为低密度;10min 后晚期时相,边缘为低密度, 中心部呈高密度为其特征,此特征在鉴别诊断上很重要。血管造影时,因摄影时间短暂,而与 CT 动态扫 描早期相当,显示为肿瘤边缘染色征象。不能显示后期时相改变,因而,CT 动态增强扫描更有特征性。但 是,肝内胆管癌与上述所显示的特征基本相同,须结合临床鉴别诊断。再有,上述腺癌之肝转移于晚期时相,肿瘤中心部与周围肝实质增强效果相同,边缘部分范围小的低密度征象不显著时,需要注意与肝血管瘤之肿瘤充满与肝组织呈等密度征象相鉴别。这种情况下,应综合其他影像学特点及结合临床诊断。③扁 平上皮癌,如食管癌、肝癌、宫颈癌等肝转移癌之肿瘤内部几乎全部坏死、液化,CT 呈现“囊肿型转移癌” 征象。有时尚可见到“壁结节”,此类转移瘤须注意与肝囊肿及肝内胆管囊腺癌的鉴别诊断。④肝被膜下转 移性腺癌在肝被膜下形成癌脐,其肝脏呈凹状变形。CT 检查时,注意肝表面的变形很重要。 肝脏囊性转移癌要与肝脓肿相鉴别。大多数学者认为肝脓肿典型的 CT 表现是:①“三环征”。三环由内向外 依次是炎性组织(内环脓肿壁)、纤维肉芽组织(中环脓肿壁)及水肿环(外环),增强扫描中环明显强化。②脓腔内积气或出现气液平面。为坏死液化较彻底伴产气杆菌感染或化脓性肝内胆管扩张积气所致。 ③簇形征。CT 表现有明显强化多房或蜂窝状的病灶,多个细小的脓肿可相互聚集在一起,即形成多灶性的 坏死区夹杂残存的正常肝组织的坏死液化区,并融合成簇状或花瓣状,增强扫描内部分隔呈条状强化。④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一是高灌注异常:主要表现为动脉、门脉期双期扫描显示非病变肝组织高灌注异常, 肝高灌注异常的 CT 表现为非病变肝组织平扫密度均匀,动脉期、门脉期呈斑片状、三角形或不规则高密 度影。二是持续强化脓腔壁及肉芽组织表现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 10min 扫描未见密度下降。

【启迪】①临床病史和体征采集十分重要,本病例无发热,1 年前有肺癌手术史是正确诊断的临床基础; ②仔细观察影像,认识影像特征十分必要,本病例虽然是类圆形液性病变,但大病灶周围仍然可见多个类

圆形小的子灶,增强扫描无边缘强化这些都是鉴别肝脓肿的要点,认识这一点有助今后对肝脏转移瘤的诊断;③本病例没有用三期增强方法检查,对比剂用量不够,对病灶以及周围肝组织的显示不够理想,这一 点应该引起大家注意。对比剂的用量,成人为 1.2~1.5ml/kg,三期增强扫描注射速度为 3.0~3.5ml/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