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书伯远帖卷

 hunokia 2015-12-22

王珣(三五〇 — 四〇一),字元琳,小字法护,又称阿爪、东亭,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出身名门望族,祖王导、父王洽均为朝廷重臣。王珣早年追随桓温,为其重用。晋安帝司马德宗(三九七 — 四一八年在位)初年,官拜尚书令,封卫将军。五十二岁病卒,谥穆献。王珣富于才学,雅好典籍,以词翰著称,被赞为“神情朗悟,经史明徹,风流之美,公私所寄”。王珣于书法乃家学世范,其祖、父均有书名,弟王珉更长于书法,名气超过王珣。与此同时,东晋士人崇尚书法之风异常浓郁,王、谢、郗、庾等大族,书家辈出,各尽神奇,王珣的书法正是晋人风度、江左风华的最好体现。

《伯远帖》是一封问候友人病况的书信。书法痩劲古秀,顿笔含章草遗意,与王羲之早期作品《姨母帖》接近。行笔出入顿挫,锋棱俱在,劲健纵横,潇洒古淡,意境悠游恬淡。《伯远帖》是迄今为止晋人墨迹中唯一署有名款的真迹,备受世人珍视。此帖宋代入徽宗宣和御府。明代,董其昌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在京城获观此帖,于后隔水题跋称:“既幸予得见王珣,又幸珣书不尽湮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七年后王肯堂在新安吴新宇处获观此帖并作跋。清初《伯远帖》归安岐所有,著录于《墨缘汇观》。后入藏内府。乾隆帝于乾隆十一年(一七四六)“丙寅春月获王珣此帖”,异常珍重,将其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旧贮乾清宫,今移贮三希堂)、王献之《中秋帖》(贮御书房,今移贮三希堂)并藏养心殿温室中,颜曰“三希堂”。命董邦达绘图于卷尾余纸,沈德潜作《三希堂歌》识于卷末。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刻入《御制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一九二四年,逊帝溥仪出宫时,《伯远帖》与《中秋帖》流出宫外,后辗转为鉴藏家郭葆昌所获。郭去世后二帖由其子郭昭俊拥有。一九四九年郭昭俊为借款将二帖在香港抵押,一九五一年抵押到期而郭家已无力赎回。在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下,最终由国家出资购回,《伯远》《中秋》二帖得以复归紫禁城。宋徽宗内府《宣和书谱》、吴其贞《书画记》、顾复《平生壮观》、安岐《墨缘汇观》等书著录。

(华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