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宋襄公
2015-12-23 | 阅:  转:  |  分享 
  




宋襄公的作战原则:待楚军过河列阵后再进攻

2009年03月27日11:26来源:深圳商报



公元前638年十一月初一,在泓水发生了一场战斗。这次战役,宋国的统帅就是大名鼎鼎的宋襄公,这次战役为他赢得了一个持久的历史名声。直到今天,我们还拿他说事。



关于这次战役的前因,真是说来话长,至少得从公元前643年讲起。这一年,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死了,而他又是死在管仲之后,后事没有安排好,像后来的许多政权一样,齐国立刻陷入内战状态。几个公子都想继承父亲的遗志,把齐国的霸业进行到底。但是,彼此都想自己动手,都反对别人动手,于是他们之间先动了手。害得齐桓公一代英名,死后连埋葬都做不到,尸体腐烂,蛆虫从大厅里一直爬到大街上。齐国一乱,可不是齐国自己的事情,中国都跟着发生危机。因为长期被齐国压制的“南蛮”楚国,有迹象表明它要乘机造些事端。



于是,宋襄公出面,联合诸侯,协调齐国内部的关系,几个公子也打累了,齐昭公即位。宋襄公的地位很高,在诸侯国的等级中,属于公,比侯、伯、子、男都高。这一次,又露了大脸,竟然解决了齐国的内部纷争。国际名声和地位包括自我感觉,都有了显著提高。于是,他再接再厉,决定继续前进,由齐昭公继承齐桓公的国内事业,他自己宋襄公继承齐桓公的国际事业。用后来的话说,就是当霸主。



在当时,当霸主要有仪式,要召开盟会,各个诸侯都参加,那个召集人就成了事实上的盟主,也就是霸主。宋襄公好像召开了好几次盟会,也都有人参加。但是,宋国实力有限,大家对于宋襄公似乎也不看好。盟会是参加了,但他的霸主地位其实并没有建立起来。更重要的是,楚国的楚成王也有当霸主的意愿,并且可能比宋襄公更强烈。于是,宋襄公就继续开会。但是,却丢了大人。公元前639年秋天,宋襄公又召集了一次国际会议,在宋国的盂邑(今河南睢县一带)。结果是,楚成王的武装侍从在大会上逮捕了宋襄公,然后押着宋襄公攻打宋国的首都睢阳(商丘一带)。本来公子目夷建议宋襄公多带些人马以防万一,宋襄公说没有关系了,谁敢怎么样我?好在公子目夷统兵力战,国都才没有被攻破,但国君还是被楚国带走了。称霸未成,先成了阶下囚。



这一年的冬天,楚国要召集一次国际大会。鲁国鲁僖公就提出了一个条件,请楚国释放宋襄公。在各国的眼里,这楚国是不讲理的,但楚国要进入中原,就得与中原取得某些共识,接受某些“公理”。何况这个宋襄公在手里也没有用处,就慷慨地同意了鲁僖公的调停,把宋襄公放回去了。



宋襄公这个气啊。他要气的很多,楚国蛮夷,没有一点规矩,那有在盟会上动手的道理。更生气的是中国这些国君,怎么会去跟楚国开会啊,有没有道义,有没有公理啊。不行,这口气得争回来。于是,他调动军队,发动了战争。不过,他不是对楚国的,他先拿楚国的附庸郑国开刀。公子目夷头脑很清楚,劝宋襄公不要开战,但宋襄公太坚决,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军队出发了,郑国赶快派人报告楚国。楚国二话不说,大军立刻北上。结果,宋襄公还没有跟郑国接火,家里告急的消息先到了,没有办法,立刻返回。幸亏宋襄公回师及时,把楚国的军队挡在了国门之外,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宋襄公在泓水北岸排兵布阵,以逸待劳。看着楚国的军队还没有到达,宋襄公心理一定很得意。他要光明磊落地教训一下楚国,决不能像对手那样,毫无仁义礼信可言。历史上著名的泓之战就这样开始了。后来的事情广为人知。楚国后到,宋国可以等到楚军半渡的状态下发起攻击,宋国大司马公孙固也如此主张,但宋襄公反对那样做,因为太不讲道理。后来楚军过河之后集合列队,又一次进攻机会,宋襄公依然不同意进攻,因为太不讲道义了。



等楚军一切准备完毕,然后双方击鼓进军。宋军不是楚军的对手,被打得大败,甚至宋襄公大腿上也中了一箭。幸亏公子目夷等拼死突围,宋襄公才没有第二次当俘虏,逃回都城。他在第二年因这个伤势去世。



宋国的失败,宋襄公应当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即使大家不说,宋襄公也要自己考虑,是否他的战略战术存在问题呢?宋国的人都认为宋襄公有问题,但他有自己的理由,他说:“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这是曾经的作战原则,然而,现在过时了。宋襄公从此就落得一个过时的名号。





















献花(0)
+1
(本文系瘦牛轩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