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琴之知识丨浅谈古琴左右手的放松

 宝贝真真棒 2015-12-23

初学弹琴,一个很容易碰到的问题就是难以做到放松。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在很多情况下越是要求放松就越是放松不了。这是怎么回事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无论是右手的拨弦还是左手的按弦,都必须要有一定的力度。如果力度不够,则右手出音容易飘忽,左手则容易按不紧弦而弹不出走手音。于是初学者为了避免这一点,就用了很大的力来练习,这样一来,弹不了多久就很可能会面红耳赤手酸臂痛了。
但是,学习古琴毕竟是从不放松慢慢过渡到放松状态的。而且对于初学古琴的人来说,与其一直把放松放松之类的要求挂在口头,不如就首先把力度好好地练出来。如果一开始把握不好力度的话,那么宁可失之于大,不可失之于小——大的可以慢慢改小,但是一旦习惯细声细气,则很可能就再也放不开了。我们练太极拳,经常会说“四两拨千斤”之类的话,但是如果自身只有“四两”,而没有“千斤”作底气的话,那是无论如何也拨不动“千斤”的。有了“千斤”,仅用“四两”,则此“四两”自有一种浑然大气,非比就“四两”而论“四两”也。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有些老琴家——如苏州的吴兆基先生——弹琴声音一向很轻,也从没听说过他曾经经历过由重返轻的学习过程,那又怎么解释呢?我的解释是:第一,吴兆基先生一生勤练太极内劲,琴拳合一,弹琴之劲多从太极中来。吴先生的琴曲听起来声音虽轻,但是指力非常实,既轻且实,这或许便是积柔成刚的功效。如果不解此一层,落于轻飘而自以为清淡,则未免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第二,我曾多次登门拜访过吴光同老师,发现吴先生家藏的几张古琴都有出音灵敏的共同特点,尤其是宋琴“玉玲珑”,稍一触碰,便出佳音,用力大了反而显得过火。这两点原因综合起来,或许便可以解释吴先生用指的特殊之处了吧!


把力度弹出来之后,或许会有一段时间是比较辛苦的。你一定会发现,琴弹久了,手倒也罢了,脖子和肩膀会非常酸痛。这时候不妨停下来歇一会儿试着放松一下肩膀——当然必须把腰挺直了,而且手仍然放在琴面上——如果能感觉到两肩和两臂似乎是“挂”在身上的,那就会一下子感受到很舒服。这样弹弹歇歇,你就会慢慢觉得,弹的时候也不必用起初那么大的力度,但是出来的音仍然还是很实,音量也仍然足够,而且更关键的变化是出音也慢慢不再那么僵硬,而慢慢变得比较灵活了。当然,如果还是做不到这些的话,那么不妨去练练太极拳,这样也许会更容易找到放松的感觉的。


对于左手的按弦来说,为了有助于达到放松,还需要注意手势的运用:广陵派强调“藏指”,即大指要收在食指之下,这是为什么呢?就我的个人经验而言,这样做可以借助于食指的重力而帮助大指压弦,由此也同时分散了大指和虎口所承受的力量。同理,在名指按弦时,食指和中指也可以垂直于无名指上方,这样同样可以帮助名指按弦的放松——关于名指按弦的姿势,前两年曾经在琴界引起了一些争论:有琴家认为中指像叠罗汉一样贴在名指上可以增加名指按弦的力度,而反对的一方则以为这样的姿势会使走手音不够灵活。但是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论,食指和中指垂直于名指上方时,在最放松的状态下,会与名指似贴非贴,也就是说,不必强求贴紧,也不必强求分开,自然而然,就能做到既放松又灵活了。

素材来源于期刊和网络媒体,转载只为交流和学习,实现原文的文化增值,以便传播优秀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