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学走天下 2015-12-23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帛书:《涣》)

卦符:

-----

-----

-- --

-- --

-----

   -- --   

      

前接《坎卦》。本卦为坎暮八卦中的第一阶段。表明阳没阴升,人心涣散,困难很大。作者借本卦阐述解除涣散、困难之道。

 

涣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帛书:涣亨王叚于庙利涉大川利贞)

涣——涣散,离散,消散。这里为“解除涣散,解除困难”

亨——通达顺利

王——君主,帝王。

假——借助

有——词缀。

庙——宗庙,供奉祭祀祖先的处所。

亨,王假有庙——王假有庙,亨。

利涉大川——有利于渡过大川河流。即有利于克服巨大的困难。

利贞——坚守正道才有利

解除困难,君王应借助,去祠庙祭祀神灵的方法来聚拢人心,则有利于渡过大川河流,坚守正道才有利。先代君王为了收合归拢人心便祭祀天帝,修建庙宇。

 

初六用拯马壮吉。

(帛书:初六撜马吉悔亡)

用——施用,任用。

拯——解救

马——家畜“马”

壮——强壮

马壮——为“壮马”,这里指“优秀的人才”。

用拯马壮——用壮马拯。

吉——利,善,福。吉利;吉祥

要任用优秀的人才来解除困难,这样才吉祥。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帛书:九二涣贲其阶悔亡)

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

奔——迅速逃离

其——助语辞。

机——机会。寻找机会。

悔亡——“懊悔、遗憾、憾恨”消失

要寻找机会迅速逃离困境,悔恨便会消失。

 

六三涣其躬无悔。

(帛书:六三涣其无悔)

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

其——助语辞。

躬——自身,亲自

涣其躬——躬其涣。

无——没有

悔——懊悔、遗憾、憾恨

君王要亲自去解除困难,这样就没有悔恨。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帛书: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非娣所思)

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字。

其——助语辞。

群——群众,大众

元——最

吉——利,善,福。吉利;吉祥

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

有——词缀。

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匪——假借为“非”。不是。

夷——平,易

所——语辞。

思——思想。

要发动群众去解除困难,这样最吉祥。解除山丘大的困难,不是常人所能想到的。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帛书:九五涣其肝大号涣王居无咎)

涣——涣散,消散

汗——人液,汗水

其——助语辞。

大——大小的“大”

号——号召

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

王——君主,帝王。

居——处在,处于。

无咎——没有“灾祸,祸害”。

发布把汗水都涣散出来的大号,调动一切力量解除君王所处的困难。这样就没有祸患了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帛书:尚九涣其血去汤出)

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

其——辞。

血——忧虑,恐惧

去——除去;去掉。

逖()——借作“惕”。惧,害怕

出——除去;去掉。

血去逖出——1.2《小畜卦》:六四爻的“血去惕出”意思一样。

无咎——没有“灾祸,祸害”。

通过解除困难,消除了忧虑和惧怕。这样就没有祸患了。

下接《讼卦》。

    


汉字简解:

卦辞中: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5《遯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4.7《家人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4.7《家人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6《大有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2.7《萃卦》的汉字简解。

利涉大川——详见1.3《需卦》的汉字简解。

利贞——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初六爻中:

——详见8.4《谦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4.3《明夷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5《大壮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8《咸卦》的汉字简解。

 

九二爻中: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悔亡——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六三爻中:

——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7《蹇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4《谦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六四爻中:

——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1《乾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8《咸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6《大有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4.4《贲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6《大有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4.3《明夷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九五爻中: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4《谦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8.2《旅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4.7《家人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3.3《颐卦》的汉字简解。

无咎——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上九爻中:

——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1.2《小畜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本卦的汉字简解。

——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无咎——详见5.7《节卦》的汉字简解。

 

卦辞中:涣(huàn):

字源字形: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含义: 

1.本义:流散,离散。[说文]涣,流散也。2.涣:流散。换:易也。焕:火光也。3.水流散了。涣作为卦名在坎卦的第一阶段,表明阳没阴升,困难很大。

涣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奔其机悔亡。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其躬无悔。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其群元吉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有丘匪夷所思。涣(涣散,消散)汗其大号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王居无咎。涣(解除涣散,解除困难)其血去逖出无咎。

   


初六爻中:马(mǎ):

字源字形: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马的含义:

    *[汉典]:本义:家畜名。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汉典]: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zōng)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pián)胝(zhī),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夫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的绳子);马褐(马的护衣);马祸(马的异象。古代以为灾变之兆);马图(传说中龙马背负出水的图)。

    *[汉典]:驾着马。[聊斋志异.促织]裘马过世家。又如:裘马扬扬。

    *[汉典]:大的。如:马道(大路);马包(被包。中间开口、两旁可以塞进东西的长布袋);马船(大型官船);马溜子船(航行速度较快的大船)。

    *[汉典]:“码”的古字。古代用以计算的筹码。近世也用以计数。[礼记.投壶]为胜者立马。又如:马子(筹码)。

    *[汉典]:姓。

    *[康熙字典]:[说文]怒也,武也。象馬头髦(máo)尾四足之形。[玉篇]黄帝臣相乘馬。馬,武兽也,怒也。[正韵]乘畜。生于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臓(zàng)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馬。月数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周礼.夏官.馬质]掌质馬,馬量三物,一曰戎馬二曰田馬三曰驽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馬,辨六马之属。凡大馬祭祀,朝觐(jìn),会同,毛馬而颁之。凡军事,物馬而颁之。注:毛馬齐其色。物馬齐其力。又[趣馬]掌赞正良馬。又[巫馬]掌养疾馬而乗治之,相医而药攻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教以阜馬。[圉(yǔ)人]掌刍牧以役圉师。

    *[康熙字典]:司馬,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馬注]谓总武事也。又[清夜录]汉制,卿驷(sì)馬右騑(fēi)。[前汉.东方朔传]太守,駟马馬驾车,一馬行春。[卫宏.舆服志]诸侯四馬,驸(fù)以一馬。[南史.柳元策传]兄弟五人,  为太守。时人语曰:柳氏门庭,五馬逶迤(yí)。[正字通]故今太守称五馬大夫。

    *[康熙字典]:田野浮气曰野馬。[庄子.逍遥遊]野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日光也。一曰遊丝水气。

    *[康熙字典]:阳馬。[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馬,接以圆方。[注]阳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连接或圆或方也。

    *[康熙字典]:投壶胜算曰馬。[礼.投壶]为胜者立馬,一馬从二馬,三馬既立,请庆多馬。[注]立馬者,取算以为馬,表其胜之数也。谓算为馬者,馬为威武之用,投壶及射,皆以习武也。

    *[康熙字典]:[字汇补]打馬,弹碁(qí)类也。朱李易安有打馬图。

    *[康熙字典]:地名。馬陉(xíng),齐邑。馬陵,郑地。  见[左传]。

    *[康熙字典]:天馬,兽名。有翼能飞。

    *[康熙字典]:灶馬,虫名。[酉阳杂俎(zǔ)]状似促织,好穴灶旁。今俗呼灶鸡。

    *[康熙字典]:馬勃,草名。[正字通]生湿地腐木上,一名馬疕(bǐ)。韩愈所云牛溲(sōu)馬勃,兼收  蓄是也。

    *[康熙字典]:海馬,鱼名。牙骨坚莹,文理细如丝,可制为器。

    *[康熙字典]:姓。[姓苑]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馬服君,遂氏焉。又司馬、巫馬、乘馬,皆复姓。[前汉.沟洫(xù)志]谏大夫乘馬延年。[孟康曰]乘馬,姓也。又[风俗通]有白馬氏。

    *[康熙字典]:馬流。[俞益期曰]馬援立铜柱,岸北有遗兵,居寿冷岸,南对铜柱,悉姓馬,号曰馬流。[方隅胜略]谓馬人散处南海,谓之馬流。[韩愈詩]衙时龙户集,上日馬人來。[注]即馬流也。一作馬留。

    *[康熙字典]:门名。[前汉.项籍传注]宫垣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馬,以主事,故总称司馬门。又[公孙弘传注]武帝时,相馬者东门京作铜馬法,立于鲁般门外,更名金馬门。

    *[康熙字典]:亭名。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馬自隨,立五馬亭。

    *[康熙字典]:[前汉.石庆传]馬字与尾当五。[师古曰]馬字,下曲者尾,并四点为足,凡五。

  

    三、马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1.4《大畜卦》:良马(家畜“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2.1《坤卦》:坤元亨利牝马(家畜“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2.6《晋卦》:晋康侯用锡马(家畜“马”)蕃庶昼日三接。

    *3.4《屯卦》:屯如邅如乘马(家畜“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乘马(家畜“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4.3《明夷卦》: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马(家畜“马”)壮吉。

    *4.4《贲卦》:贲如皤如白马(家畜“马”)翰如匪寇婚媾。

    *5.2《睽卦》:悔亡丧马(家畜“马”)勿逐自复见恶人无咎。

    *5.6《中孚卦》:月几望马(家畜“马”)匹亡无咎。

    *7.2《涣卦》:用拯马(家畜“马”)壮吉。

 

   

   九二爻中:奔(bèn)

    一、奔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奔的含义:

    *[汉典]:本义:快跑。会意。金文字形,上面从“大”(人),象人挥动双手,下面从“止”(趾),而且是三个“止”,表示快跑。[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将奔走之。注:“犹赴趣也。”[书.牧誓]弗迓(yà)克奔。吴均[与朱元思书]猛浪若奔。[聊斋志异.狼三则]屠乃奔倚其下。又如:东奔西跑;奔冲(奔驰,猛冲);奔走呼号(一面奔跑,一面叫喊);奔马;奔驹;奔丧(父母丧,儿女由外地赶回安葬守丧)。

    *[汉典]:逃跑,逃亡。[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奔曰败。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得间奔真州。又如:奔沮(逃亡);奔迸(bèng)(逃散);奔溃(败逃)。

    *[汉典]:私奔,中国古代女子没有通过正当礼节而私去与男子结合。[内记.内则]奔者为妾。[周礼.媒氏]奔者不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亡奔相如。又如:奔女(私奔之女)。

    *[汉典]:急速。又如:奔流(流得很急);奔湍(急速的水流);奔泻。

    *[汉典]:直往;趋向。[红楼梦]只见那边两骑马直奔凤姐车来。又如:直奔实验室。

    *[汉典]:竭尽全力[从事某项活动]。明.汤显祖[牡丹亭](旦)娘,你女儿不幸,作何处置?(老)奔你回去也,儿。

    *[汉典]:[在年纪上]接近。如:他是奔六十的人了。

    *[康熙字典]:[说文]走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一曰趋事恐后曰奔。[诗.周颂]骏奔走在庙。

    *[康熙字典]:嫁娶而礼不备亦曰奔。[周礼.地官.媒氏]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谓不必六奔备,非淫奔也。

    *[康熙字典]:凡物皆言奔。[诗.墉风]鹑之奔奔。[小雅]鹿斯之奔。[石鼓文]霝(líng)雨奔树。[韩愈.秋怀诗]鸣声若有意,颠倒相追奔。空堂黄昏暮,我坐默不言。按奔言俱十三元韵,[正字通]沿[字]之误,奔叶音边,岂以言在一先韵耶。

    *[康熙字典]:姓。石晋将奔洪进。

    *[康熙字典]:音愤。覆败也。[李陵.与苏武书]斩将搴(qiān)旗,追奔逐北。

    *[康熙字典]:急赴也。[释名]变也。有急变奔赴之也。[增韵]奔走,凑集也。

    *[康熙字典]:音依。[崔亭伯七依]乃命长秋使驱兽,夷羿(yì)作虞人。腾句喙(huì)以追飞,骋韩卢以逐奔。

 

    三、奔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奔(迅速逃离)其机悔亡。

 

 

    九二爻中:机(jī):

    含义一:为“机(jī)”的本字。

    含义二:为“機(jī)”的简化字。

 

    一、机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机的含义:

    *[汉典]:木名。桤(qī)木树。[说文]机,机木。从木,几声。[山海经.北山经]单狐之山多机木。注:“似榆(yú),可烧,以粪稻田。”左思[蜀都赋]春机杨柳。

    *[汉典]:通“几”。几案,小桌子。[易.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庄子.秋水]公子牟隐机大息,仰天而笑。[左传.昭公元年]围巾几(机)筵。又如:机杖(几案与手杖);机案(泛指案桌);机筵(几案和坐席);机榻(几案与床榻)。

    *[康熙字典]:[说文]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机木。[郭注]状如楡(yú),可烧以粪田。

    *[康熙字典]:与几通。[易.涣卦]涣奔其机。[注]承物者也。[家语]仰视榱(cuī)桷(jué),俯察机筵。[注]机作几。

    *[康熙字典]:音饥。亦木名也。

    *[康熙字典]:音刵(èr)。椹(shèn)也。

 

   三、機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四、機的含义:

    *[汉典]:本义:弓弩上的发射机关。形声。从木,幾(jī)声。按:“机”与“機”古代是两个字。“机”本木名,即桤(qī)木树。现在“机”是“機”的简化字。[说文]主发谓之機。[国语.周语]耳目,心之枢机也。注:“枢机,发动也。”[后汉书.张衡传]施关发机。[]一龙发机。[]一龙机发。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机发吐丸。(机关发动吐出铜丸)。又如:机牙(机互。弩上发箭的含矢处和钩弦制动的机件);机括(机栝。弩上发矢的机件;可开关的机械装置;圈套,计谋;机密,关键);机郭(弩上机牙的外壳);机发(谓弩机发射)。

    *[汉典]:指机械,器械。[虞书]在璇(xuán)机玉衡。马注:“机,浑天仪可旋转,故曰机。”[战国策.宋策]公输班为楚设机。又如:工作母机;电动机;起重机;柴油机;机石(古代用机械引发的石头)。

    *[汉典]:捕鸟兽的机关。[后汉书.赵壹传]注:机,捕兽机槛也。又如:机弋(泛指猎取禽兽的器械);机阱(jǐng)(圈套;设有机关的捕兽陷阱);机网;机槛(设机具捕鸟兽的陷阱)。

    *[汉典]:指织机。[易.通卦]验机杼始出握机矩法。唐.杜牧[阿房宫赋]多于机上之工女。又如:机绝(织锦的绝巧);机房仔(方言。清代纺织工人的俗称);机神(织机之神);机素(织机上的白绢);机梭(即机杼。指织机);机轴(织机上卷布帛的部件)。

    *[汉典]:事物的关键;枢纽。[资治通鉴]成败之机,在于今日。又如:机门(关键,机密所在);枢机(事物的关键);机缄(原指造成事物变化的造化力量,后用以指运气);机密房(机要部门办事处所);机柄(权柄;掌握事物关键的重要手段)。

    *[汉典]:事物变化之所由。[列子.天问]皆出于机。注:“机者,群有之始。”[庄子.至乐]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又如:机由(契机,原由);机理(事物变化的道理)。

    *[汉典]:先兆,征兆。[易.至乐]知机其神乎。[三国志.蜀书.吴主传]睹其机兆。又如:机兆(先兆);机道(事物变化的迹象、征兆);机微(事物变化的最初征兆);机先(事机萌动未发之时)。

    *[汉典]:时机,机会。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因机变化。又如:机不容发(比喻时机紧迫);机不旋踵(zhǒng)(比喻时机短暂);机便(机会;机宜)。

    *[汉典]:计策,计谋。如:机见(计策,谋略,智谋);机勇(机谋与勇气);机略(谋略,韬略);机钤(qián)(犹机智机谋);机画(谋略)。

    *[汉典]:心计;心意。[三国演义]吾机先被孔明识破。又如:机括(计谋,心思);机轴(比喻诗文的构思、词采、风格)。

    *[汉典]:星名。北斗七星中的第三星,大熊座γ星,又称玑(jī)或天玑。如:机衡(北斗七星中第三星天玑(天机)与第五星玉衡的并称。也代指北斗)。

    *[汉典]:指飞机。如:机群;机声(飞机声)。

    *[汉典]:机密,机要。多指军国大事。[汉书.百官公卿表]助理万机。又如:机臣(机要近臣);机廷(掌握军国机杼大事的官署);机任(机要重任);机近(机密近要的地位)。

    *[汉典]:机巧;机灵灵巧。[列子.仲尼]大夫不闻齐、鲁之多机乎?又如:机急(机智敏捷);机悟(反应快理解力强);机捷(机警敏捷);机巧心术(机诈权变的心计);机带双敲(用心深沉或语言模棱两口。双敲:双关)。

    *[汉典]:通“异”。殊异。如:机服(异服。奇异的服装)。

    *[汉典]:危险。[淮南子.原道]处高而不机。

    *[康熙字典]:[说文]主发谓之機。[书.太甲]若虞機张,往省括于度则释。[尚书.大传]捕兽機槛陷。[大学]其機如此。[注]发动所由。[疏]关机也。动于近,成于远。

    *[康熙字典]:星名。[博雅]斗星三为機。[通卦验]遂皇始出,握機矩,法北斗七星,而立七政。

    *[康熙字典]:[集韵]织具谓之機杼,機以转轴,杼以持纬。

    *[康熙字典]:气运之变化曰機。[庄子.天运篇]意者有機,缄(jiān)而不得已耶。[至乐篇]万物皆出于機,皆入于機。

    *[康熙字典]:機械,巧术也。[庄子.天地篇]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

    *[康熙字典]:天機,天真也。[庄子.大宗师篇]嗜欲深者天機浅。

    *[康熙字典]:[韵会]要也,会也,密也。[书.皋陶谟]一日二日万几。[疏]作機。

    *[康熙字典]:木名。[山海经]单狐之山多機木。[郭注]機,去声。

 

    五、机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奔其机(机会)悔亡。

 

   

    六四爻中:所(suǒ):

    一、所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所的含义:

    *[汉典]:本义:伐木声。形声。从斤,户(hǔ)声。斤,斧子。[说文]伐木声也。从斤,户声。

    *[汉典]:“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诗.商颂.殷武]有截其所。[荀子.王霸]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吕氏春秋.达郁]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谨听]僻远悠闲之所。[左传.隐公元年]不如早为之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聊斋志异.促织]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jī)梦幻想,宁知此为归清.袁枚[祭妹文]骨所耶?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汉典]:道理;方法。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汉典]:地方。[左传.僖公四年]虽众,无所用之。

    *[汉典]: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汉典]:着落;结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必有悖心。清.黄宗羲[原君]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

    *[汉典]:表示结构。被。

    *[汉典]: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孟子.梁惠王上]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lì)中国而抚四夷也。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汉典]: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史记]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

    *[汉典]: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列子]臣唯命所试。

    *[汉典]: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资治通鉴]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宋.苏洵[六国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汉典]: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吕氏春秋.察今]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聊斋志异.促织]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汉典]: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墨子.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吕氏春秋.察今]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三国志.诸葛亮传]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诸葛亮[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汉典]: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汉典]: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括地志]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

    *[汉典]:用于建筑物。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汉典]:尚,还。[乐府诗集]江陵去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汉典]:大约。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史记.滑稽列传]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yè)]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zēng)单衣,立大巫后。

    *[汉典]:这,此。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汉典]: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汉书]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

    *[汉典]:若,如果。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汉典]:一切,所有。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汉典]: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易.系辞下]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汉典]:许多的,多种的。[南吕.一枝花]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

    *[汉典]:可以的。[史记]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康熙字典]:[说文]伐木声也。从斤,户声。

    *[康熙字典]:处所。[诗.郑风]献于公所。

    *[康熙字典]:[商颂]及尔斯所。

    *[康熙字典]:[汉制]车驾所在曰行在所。[蔡邕(yōng).独断]天子以四海为家,故所在曰行在所。

    *[康熙字典]:[关西方言]致力于一事为所。所谓绝利一源也。[书.无逸]君子所其无逸。

    *[康熙字典]:[召诰]王敬作所。

    *[康熙字典]:语辞。[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康熙字典]:誓辞。[论语]予所否者。[左传.僖二十四年]所不与舅氏同心者。

    *[康熙字典]:指物之辞。[礼.檀弓]其高可隐也。[注]谓高四尺所。[前汉.疏广传]问金余尚有几所。[注]几所,犹几许也。[张良传]父去里所复还。[注]里所,犹里许也。

    *[康熙字典]:姓。汉武帝时谏议大夫所忠。

    *[康熙字典]:音徙。[班固.西都赋]缭以宫墙,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三、所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语辞)思。

    *7.3《讼卦》:不永所(语辞)事小有言终吉。

    *8.2《旅卦》:旅琐琐斯其所(语辞)取灾。

 

 

    六四爻中:思(sī):

    一、思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思的含义:

    *[汉典]:本义:思考,想;考虑。会意兼形声。从心,从囟(xìn),囟亦声。囟脑子。古人认为心脑合作产生思想。[说文]思,容也。[书.洪范]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又如:多思;前思后想;自思;深思熟虑;思疑(疑惑;疑心);思郁(思虑薀(yùn)结);思鲈(lú)(比喻抽身归隐);思劳(思虑劳累);思察(思虑辨察);思算(思量盘算;考虑);思忖(细细考虑,揣度);思惟(思索;考虑);思乎(方言。想,考虑);思省(考虑;省察);思度(考虑,思忖);思酌(考虑斟酌);思裁(忖度);思摸(方言。忖度);思辨(思考辨析);思绎(思索寻求)。

    *[汉典]:思慕;想念。[史记.魏世家]家贫则思良妻,国乱则思良相。[战国策.赵策]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唐.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三国志.诸葛亮传]总揽英雄,思贤若渴。又如:思慕宿宾(思念曾住在此地的人);思功悼枉(怀念其功绩,伤悲其冤屈);思忆(思念,想念);思女(思念异性的女子);思服(怀念);思齐(思慕贤者的风范而效法之,使与之等齐);思旧(思念旧友);思治(想念治世);思归(想望回故乡);思怀(怀念);思眷(眷念);思企(旧时书信语,犹想念);思顾(思念);思亲(思念父母。亦泛指思念亲人);思负(思念罪过);思存(思念,念念不忘);思土(思念故土);思且(犹思存);思渴(渴念);思心(思恋爱慕之心);思泳(思慕咏叹)。

    *[汉典]:悲伤,哀愁。[乐府诗集.长歌行]远望使心思,游子恋所生。三国魏.曹植[幽思赋]仰清风以叹息,寄余思于悲弦。晋.张华[励志诗]吉士思秋,实感物化。又如:思秋(悲秋)。

    *[汉典]:思想,思绪,心情。亦指构思。[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晻(ǎn)晻日欲瞑,愁思出门啼。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又如:思功(苦思之功,创作中的苦心经营);思力(思维能力);思至(灵感到来,思想集中);思覃(tán)(深思);思致(指人的思想意趣或性情、才思);思理(构思;思辨能力;思致,才思情致);思综(才思);思纬(才思学识);思意(心思用意);思士(思善感之士);思事(心事);乡思。

    *[汉典]:特指创作的构思。[新唐书]画思入神。

    *[汉典]:诉讼。通“司”。[释名]思,司也。凡有所司捕必静思忖亦然也。

    *[汉典]:诗体的一种。宋.严羽[沧浪诗话]以思名者,太白有[静夜思]。

    *[汉典]:语气词。用于语首,无实义。[诗.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汉典]:用于句中,无实义。[诗.小雅.桑扈(hù)]兕(sì)觥(gōng)其觩(qiú),旨酒思柔。

    *[汉典]:读(sāi)。多须的样子。如:于思(形容胡须很多)。

    *[康熙字典]:[说文]睿(ruì)也。[书.洪范]思曰睿。[六书总要]念也,虑也,绎理为思。

    *[康熙字典]:愿也。[诗.大雅]思皇多士。[笺]愿也。[正义曰]以意之所思,必情之所愿也。

    *[康熙字典]:语巳辞。[诗.周南]不可泳思。

    *[康熙字典]:[大雅]神之格思。

    *[康熙字典]:语起辞。[诗.大雅]思齐太任。

    *[康熙字典]:[鲁诵]思乐泮水。

    *[康熙字典]:[谥(shì)法]谋虑不愆(qiān)曰思。

    *[康熙字典]:州名。楚黔中地,唐置思州,以思邛(qióng)水得名。

    *[康熙字典]:姓。以諡(shì)为氏,明有思志道。

    *[康熙字典]:音四。[扬雄.甘泉赋]储精垂思。

    *[康熙字典]:悲也。[诗.小雅]?思泣血。[注]思,去声,?思,哀以思。言悲也。

    *[康熙字典]:[书.尧典]钦明文思。[注]道德纯备谓之思。

    *[康熙字典]:如字。

    *[康熙字典]:音须。[徐幹(gàn).室思诗]妾身虽在远,岂违君须臾。既厚不中薄,想君时见思。

    *[康熙字典]:音腮(sāi)。多须貌。[左传.宣二年]宋城者讴曰:于思于思,弃甲复来。

    *[康熙字典]:念也。[易.咸卦]憧憧往来,朋从尔思。[诗.邶(bèi)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说文]从心囟(xìn)声。囟顶门骨空,自囟至心,如丝相贯不绝。

 

    三、思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思想)。

    *8.8《咸卦》: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思想)。

 

 

    九五爻中:汗(hàn):

    一、汗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汗的含义:含义一:读(hàn)。

    *[汉典]:本义:汗腺的分泌物。形声。从水,干声。

    *[汉典]:由人或高等动物皮肤内腺体分泌的一种含盐的液体。[说文]汗,身液也。[素问.评热病论]汗者,精气也。[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汉书.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也。[释名.释衣服]汗衣,近身受汗垢之衣也。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汗出浃背。又如:汗巾(擦汗用的手巾);汗血(汗与血;流汗流血;汗出如血);汗汪汪(形容汗水多的样子);汗星(细小的汗珠);汗迹(汗水的痕迹)。

    *[汉典]:指青竹被火烤后像出汗一样冒出的水分。亦指以火烤干青竹之水分。如:汗筒(古人用竹筒书写,竹筒在使用前,先在火上烤出汁,用以防蛀,称为汗筒,也称汗青);汗竹(借指史籍、书册);汗青头白(书成人老)。

    *[汉典]:旧时维吾尔族一些上层男子名字后面所加的称号[维han]。亦作维吾尔族表示女性的称号,用在名字末尾。

    *[汉典]:出汗;使出汗。清.袁枚[黄生借书说]汗牛塞屋。又如:汗下(汗流下来);汗浸浸(微微出汗的样子);汗溶溶(汗津津);汗脱(出汗失水而虚脱)。

 

    含义二:读(hán)。

    *[汉典]:可汗,古代鲜卑、柔然、突厥、回纥(hé)、蒙古等族对其统治者的称号。[广韵]汗,可汗。蕃王称。[清史稿]咸丰四年,土谢图汗、车臣汗两部汗、王、公、台吉等请捐助军需,温旨郤(xì)之。

    *[康熙字典]:[说文]人液也。[关尹子.八筹篇]心悲物泪出,心愧物汗出。[本草]李时珍曰:汗出于心,在內为血,在外为汗。故曰夺汗者无血,夺血者无汗。[易.涣卦]涣汗其大号。[史记.苏秦传]挥汗成雨。[前汉.刘向传]出令如出汗。汗,出而不反者也。出而反之,是反汗也。[文心雕龙]其出如綍(fú),不反若汗。

    *[康熙字典]:又泮汗,水无涯貌。[左思.吴都赋]溃渱(hóng)泮(pàn)汗。

    *[康熙字典]:又澔(hào)汗,符采映耀貌。[司马相如.上林赋]采色澔汗。

    *[康熙字典]:又谰(lán)汗,长貌。[木华.海赋]洪涛谰汗。

    *[康熙字典]:又汗汗,水广大无际貌。[郭璞(pú).江赋]汗汗沺(tián)沺。

    *[康熙字典]:质汗,药名。

    *[康熙字典]:音寒。可汗,酋长之称。读若克韩。

    *[康熙字典]:又番汗,汉县名。音盘寒,属辽东郡。

    *[康熙字典]:馀汗,县名。[前汉.地理志]属豫章郡。[应劭注]汗音干。

    *[康熙字典]:[苏辙.夏夜诗]老人气如缕,枕簟(diàn)亦流汗。褰(qiān)帷竟不寐,夜气净如练。

 

    三、汗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汗(人液,汗水)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上九爻中:血(xuè)(xiě):

    一、血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血的含义:含义一:读(xiě)。

    *[汉典]:[口]:“血”(xuè)的口语读音(多单用)。如:鸡血;血块子;血沥沥(血淋淋);血唬零喇(血糊淋粒。血淋淋的);血胡同(血湖同。于人丛中杀出的血路);血糊突(流血很多,像粥样);血渌渌(鲜血淋漓);血心(忠心;热忱);血的教训;流了一点血,不要紧。

 

    含义二:读(xuè)。

    *[汉典]:本义:牲血,供祭祀用。读(xuè)。后泛指血液。指事。小篆(zhuàn)字形,从皿,“一”象血形。表示器皿中盛的是血。[诗.信南山]。取其血膋(liáo)。笺:“血以告杀也。”[周礼.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jì)、五祀五岳。[礼记.郊特性]血祭盛气也。[公羊传.僖公十九年]叩其鼻以血社也。汉.扬雄[法言]原野厌人之肉,川谷流人之血。又如:狗血喷头;贫血;呕心沥血;心血;血海的干系(关系非常重大的责任);血映征袍(喻战斗激烈);血肉蹀(dié)躞(xiè)(死尸阻路,只能小步慢行)。

    *[汉典]:指妇女的月经。张介宾[景岳全书]今常见怀胎七八个月而生子者,但以血止为度。又如:血分(妇女的经血);经血;血崩(经血过多)。

    *[汉典]:悲痛的泪水。唐.顾况[伤子]老夫哭爱子,日暮千行血。[易.屯]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又如:血泪。

    *[汉典]:血脉。唐.李朝威[柳毅传]气血俱动。

    *[汉典]:用鲜血涂沾。[汉书]兵可毋血刃而俱罢。又如:血刃(血沾刀口。谓杀戮);血衣(沾血的衣服);血花(飞溅的鲜血);血点,血踪(犹血迹)。

    *[汉典]:杀伤,杀害。唐.沈光[李白酒楼记]挥直刃以血其邪者。又如:血风肉雨(形容剧烈残酷的搏斗或屠杀);血场(指战场);血沟(条状的流血伤口)。

    *[汉典]:染,涂。指有血缘关系的近亲。亦指血缘、血统。汉.扬雄[太玄]亲附疏,割犯血。又如:血叔(嫡亲的叔父);血胄(zhòu)(后裔);血胤(yìn)(同一血统的子孙后代;犹血统);血嗣(指子孙);血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

    *[汉典]:喻赤诚。如:血气之勇(指一时感情冲动而产生的勇气)。

    *[汉典]:喻红色。[徐霞客游记]杜鹃灿烂,血艳夺目。唐.李朝威[柳毅传]俄有赤龙长千余丈,雷目血舌。又如:血殷(暗红);血旗(指红旗);血紫(紫红色)。

    *[康熙字典]:[类篇]祭所荐牲血。从皿,一,象血形。[释名]血,濊(huì)也,出于肉,流而濊濊也。[关尹子.四符篇]一为父,故受气于父,气为水。二为母,故受血于母,血为火。[易.说卦传]坎为血卦。[疏]取其人之有血,犹地有水也。[礼.中庸]凡有血气者,莫不尊亲。

    *[康熙字典]:[大戴礼]血者由血。[注]血,忧色也。

    *[康熙字典]:[山海经]俞者之山有木曰白咎,可以血玉。[注]谓染玉可以作光彩。

    *[康熙字典]:[诗.郑风.茹藘(lǘ)疏]陆玑云:茹藘,一名地血。

    *[康熙字典]:[刘向.九叹]晋申生之离馋兮,荆和氏之泣血,五子胥之抉眼兮,王子比干之横废。

    *[康熙字典]:音綌(xì),鼠思泣血,无言不疾。[宋玉.高唐赋]弭(mǐ)节奄忽,蹄足洒血。举功先得,获车已实。

    *[说文]:血,祭所荐牲血也。从皿,一,象血形。

 

    三、血字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1.2《小畜卦》:有孚血(忧)去惕出无咎。

    *1.3《需卦》:需于血(牲血,供祭祀用)出自穴。

    *2.1《坤卦》:龙战于野其血(流出的血液)玄黄。

    *3.4《屯卦》:乘马班如泣血(流出的血液)涟如。

    *5.3《归妹卦》: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牲血,供祭祀用)无攸利。

    *7.2《涣卦》:涣其血(忧)去逖出无咎。

 

 

    上九爻中:逖(tì):

    一、逖的字源字形[汉字叔叔]:

 

7.2《涣卦》(巽上坎下)的注解

 

     二、逷的含义:

    *[汉典]:远,不近。如:逖闻(逖听。在远处听到。表示恭敬);逖远(遥远);逖慕(仰慕,仰望思慕。表示恭敬)。

    *[汉典]:使之远离。[书.多方]我则致天之罚,离逖尔土。

    *[汉典]:通“剔”。治。[左传]敬服王命,以绥(suí)四国,纠逖王慝(tè)。

    *[汉典]:本义:我国古代北部的一个民族。狄:形声。从犬,亦声。

    *[康熙字典]:[说文]远也。[书.牧誓]逖矣,西土之人。

    *[康熙字典]:[多士]移尔遐逖。

    *[康熙字典]:远之也。[书.多方]离逖尔土。[左传.僖二十八年]纠逖王慝(tè)。[注]有恶于王者,纠而远之。

    *[康熙字典]:逖逖,欲利貌。[楚辞.九章]悼来者之逖逖。

    *[康熙字典]:[字汇]借作惕。[易.涣卦]血去逖出。

    *[康熙字典]:[韵会]同逷(tì)。[集韵]亦作狄。

    *[康熙字典]:[玉篇]逷,今作逖。[诗.大雅]用逷蛮方。[左传.襄十四年]岂敢离逷。又与狄同。[前汉.人表]帝喾(kù)妃??逷。

 

    三、逖字的文中出处及用法(含义):

    *7.2《涣卦》:涣其血去逖(惧,害怕)出无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