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刮痧资料大全(上)

 tjboyue 2015-12-23


刮痧疗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一种适应病种非常广泛的自然疗法。早在明代医学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中,对于痧症这个病的病因、病机、症状都有具体的描述。他认为,毒邪由皮毛而入的话,就可以阻塞人体的脉络,阻塞气血,使气血流通不畅;毒邪由口鼻吸入的时候,就阻塞络脉,使络脉的气血不通。这些毒邪越深,郁积的越厉害,那么它就越剧烈,象发急如燎原之势,对于这种情况,就必须采取急救的措施,也就是必须用刮痧放血的办法来治疗。运用刮痧疗法,将刮痧器皿在表皮经络穴位上进行刮治,直到刮出皮下出血凝结成象米粒样的红点为止,通过发汗使汗孔张开,痧毒(也就是病毒)随即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愈的目的。

【“痧”的概念】
  又叫做“瘴气”等。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广义来讲,一方面是指“痧”疹征象,即痧象;另一方面是指痧疹的形态外貌,即皮肤小现红点如粟,它以指循皮肤,稍有阻碍的疹点。清代邵新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痧者,疹之通称,有头粒如。”它是许多疾病在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在体表皮肤的—种共性表现。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统称之为“痧证”,故有“百病皆可发痧”之说。
  痧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什么病?目前尚难确定。痧证所包括的范围很广,现存中医古籍中,有关痧证的记载涉及到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痧惊合壁》—书就介绍了40多种痧症,连附属的共计100多种。根据其所描述的症状分析:“角弓反张痧”类似现代医学的破伤风;“坠肠痧”类似腹股沟斜疝;“产后痧”似指产后发热;“膨胀痧”类似腹水;“盘肠痧”类似肠梗阻;“头疯痧”类似偏头痛;“缩脚痈痧”类似急性阑尾炎等。此外民问还有所谓寒痧、热痧、暑痧、风痧、暗痧、闷痧、白毛痧、冲脑痧、吊脚痧、青筋痧等,名目繁多。
  从狭义来讲,痧证是特指一种疾病。古人认为,痧证主要是内风、湿、火之气相搏而为病。天有八风之邪,地有湿热之气,人有饥饱劳逸。夏秋之际,风、湿、热三气盛,人若劳逸失度,则外邪侵袭肌肤,阳气不得宣通透泄,而常发痧证。—年四季都布发生痧症的可能,但以夏秋季为多见。痧证的主要特征有二:一是痧点,二是酸胀感。根据病情轻重,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一般表现与急重表现:1)一般表现:多表现为头昏脑胀,心烦郁闷,全身酸胀,倦意无力.胸腹灼热。四肢麻木,甚则厥冷如冰。邪入气分则作肿作胀;入血分则为蓄为淤;遇食积痰火,结聚而不散.则皖腹痞满。甚则恶心、呕吐。2)急重表现:起即心胸憋闷烦躁,胸腔大痛,或吐或泻,或欲吐不吐、欲泻不泻,甚则卒然眩晕昏例,面唇青白,口噤不语,昏厥如尸,手足厥冷,或头额冷汗如珠,或全身无汗,青筋外露,针放无血,痧点时现时隐,唇舌青黑,均为病情危重的表现。
  现代医学认为,痧是皮肤或皮下毛细血管破裂,是一种自然溶血现象,易出现在经络不通畅,血液循环较差的部位,它不同于外伤淤血、肿胀。相反,刮痧可使经络通畅,淤血肿胀吸收加快,疼痛减轻或消失,所以刮痧可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施术于皮部对机体的作用大至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预防保健作用,二是治疗作用。
  一、预防保健作用
  刮痧疗法的预防保健作用又包括健康保健预防与疾病防变两类。刮痧疗法作用部位是体表皮肤,皮肤是机体暴露于外的最表浅部分,直接接触外界,且对外界气候等变化起适应与防卫作用。皮肤所以具有这些功能,主要依靠机体内卫气的作用。卫气出于上焦,由肺气推送,先循行于皮肤之中,卫气调和,则‘‘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脏》)。健康人常做刮痧(如取背俞穴、足三里穴等)可增强卫气,卫气强则护表能力强,外邪不易侵表,机体自可安康。若外邪侵表,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表证,及时刮痧(如取肺俞、中府等)可将表邪及时祛除,以免表邪不祛,蔓延进入五脏六腑而生大病。
  二、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二)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三)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是消除疼痛和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主要机理有:
  一是加强局部循环,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
  二是在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直接刺激作用下,提高了局部组织的痛阈;
  三是紧张或痉经脉与十二皮部的关系:“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十二皮部的划分是以十二经循行分布为依据的,即十二经脉都各有分支之络,这些络脉浮行于体表,有各自的分布区域,因为经脉有十二,所以皮部也分为十二,手足六经相合则称为六经皮部。
  经脉的分支为络脉,皮部又可说是络脉的分区,故《素问·皮部论》又说:“凡十二经络脉者,皮之部也。”皮部之经络的关系对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意义。《素问·皮部论》:“皮者脉之部也,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舍于府藏也。 ”指出病邪由外入内,经皮呻络呻经呻腑挛的肌肉通过用刮痧板为工具配用多种手法作用下得以舒展,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以消除疼痛。
  (四)信息调整
  人体的各个脏器都有其特定的生物信息(各脏器的固有频率及生物电等),当脏器发生病变时有关的生物信息就会发生变化,而脏器生物信息的改变可影响整个系统乃至全身的机能平衡。
  通过各种刺激或各种能量传递的形式作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产生一定的生物信息,通过信息传递系统输入到有关脏器,对失常的生物信息加以调整,从而起到对病变脏器的调整作用。这是刮痧治病和保健的依据之一。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内关穴,输入调整信息,可调整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延长左心室射血时间,使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改善冠心病心电图的s—T段和T波,增加冠脉流量和血氧供给等。如用刮法、点法、按法刺激足三里穴,输入调整信息,可对垂体、肾上腺髓质功能有良性调节作用,提高免疫能力和调整肠运动等作用。
  (五)排除毒素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组织细胞得到营养,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六)行气活血
  气血(通过经络系统)的传输对人体起着濡养、温煦等作用。刮痧作用于肌表,使经络通畅,气血通达,则瘀血化散,凝滞固塞得以崩解消除,全身气血通达无碍,局部疼痛得以减轻或消失。
  现代医学认为,刮痧可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另外刮痧的刺激可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强局部血液供应而改善全身血液循刮痧出痧的过程是一种血管扩张渐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瘀血斑的现象,此等血凝块(出痧)不久即能溃散,而起自体溶血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刺激素,能加强局部的新陈代谢,有消炎的作用。
  自家溶血是一个延缓的良性弱刺激过程,其不但可以刺激免疫机能,使其得到调整,还可以通过向心性神经作用于大脑皮质,继续起到调节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和内分泌系统的平衡。
  痧症中医的“痧症”是以症状而起的名字,是指刮痧后痧痕明显的病症。刮痧后,皮肤很快会出现一条条痧痕和累累细沙粒(出血点),并且存留的时间较长,这是它的特征之一。
  痧症多胀。所谓胀,就是痧症多有头昏脑胀,胸部闷胀,腹部痛胀,全身酸胀等。明、清时代,我国有位对痧症有研究的医生叫郭志邃的,曾写过《痧胀玉衡》,就是一本介绍痧症的专门书籍

一。作用机理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人体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因此每天刮拭全头,可以畅达全身的阳经,疏通全身的阳气.阳气通达,则人体精力旺盛,能迅速消除疲劳,并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感冒.西医认为,头部为中枢神经所在,大脑皮层分布有语言、视、听、嗅、味觉及管理内脏活动的中枢,还有全身各部位的感觉、运动中枢。头皮部位有以上各神经中枢的投影区。刮拭全头,不仅直接刺激头部神经末梢,松解局部肌肉紧张,改善头部的微循环,还可以调整、增强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预防和治疗脑动脉硬化、脑中风、中枢性感觉和运动障碍、神经衰弱、各种头痛、眩晕症、精力减退等病症,还可以增强记忆能力,延缓衰老。
二。刮拭方法及顺序 因为头皮部分有毛发覆盖,刮头部时不用涂介质,为达到刺激效果,宜用刮痧板长边、角部或梳子大力刮拭。每天刮拭头部1-2次,每个部位刮拭30次,疼痛的部位应重点刮拭(夜间睡前禁刮头部,以免过分兴奋无法入睡).
1. 刮拭前后头部:以百会为中心,将头顶分为前后两部分.先由顶至前额发际处,从左至右分三段刮拭(见图一);再由顶至后颈发际处,从左至右分三段刮拭.
2. 刮拭侧头部:前鬓角为起始边,从前向后下方刮至后颈发际处,分上下两段刮拭(见图三),先刮左侧头部.后刮右侧头部. 3. 用刮板角重点刮拭太阳、头维、百会、四神聪、风池。
发烧时,将砭鱼刮痧板放冰箱内一会儿,然后把它放在前额部,感应前额。冷砭可迅速吸收体内的热邪,得以排毒,使身体得到平衡。心烦难以入睡时,用砭石感应前额或放置心口,可悉心宁神。
头部穴位,全息图,经络分布:
太阳穴: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太阳穴的位置是颅顶骨、颧骨、蝶骨及颞骨的交汇之处骨质脆弱的部位骨板最薄,一定要轻刮。
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良性刺激,能够解除疲劳、振奋精神、止痛醒脑,并且能继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
头维穴:发际里,位于发际点向上一指宽,嘴(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主治疾病〗头痛,目眩,口痛,流泪,眼睑(目闰)动。指压头维可以治疗脸部痉挛、疼痛等面部疾病。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眩。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百会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

四神聪:百会穴前后左右各1寸,共4穴。主治:头痛、眩晕、失眠、健忘、癫痫等神志病证。现代常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精神病、小儿多动症、血管性痴呆、大脑发育不全等。配神门、三阴交主治失眠;配太冲、风池主治头痛、头昏。
风池穴:人体风池穴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疾病: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人体穴位配伍〗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
第二节认识五脏六腑,经络走向与刮痧手法
经络是刮痧的理论基础
每一个人都存在一个单独的经络系统,这个经络系统决定每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黄帝
内经》曰:经络决生死,除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一 经络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中医认为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它联络人体的五脏六腑,沟通体表上下内外。内联脏腑外联体表肢节与五官九窍。
经络分为经脉与络脉。经脉比络脉粗大,成干状分布,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脉比经脉细小,纵横交错,成网状分布。如一个城市的主干道和通往各处的小路。经络的功能 一是沟通体表内外与上下,联络脏腑肢节与五官九窍。二是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三是传导针刺与刺激如刮痧、按摩、艾灸等。四是调节人体机能平衡。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阴心-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任脉:起于会阴,止于承漿。督脉的主要穴位及病症起于长强,止于齿交。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

刮痧手法有十几种,其中最常用的手法:手拿刮板,治疗时刮板厚的一面对手掌,保健时刮板薄的一面对手掌。刮拭方向从颈到背、腹、上肢再到下肢,从上向下刮拭,胸部从内向外刮拭。刮板与刮拭方向一般保持在45度左右进行刮痧。刮痧板一定要消毒。刮痧时间一般每个部位刮3-5分钟,最长不超20分钟。对于一些不出痧或出痧少的患者,不可强求出痧,以患者感到舒服为原则。刮痧次数一般是第一次刮完等3至5天,痧退后再进行第二次刮治。出痧后一至二天,皮肤可能轻度疼痛、发痒,这些反应属正常现象。
  刮痧疗法不仅能治病,而且还可以起保健作用。只要皮肤没有什么疾病,尤其是出血性疾病,沿着经络适当刮一刮对身体还是比较有益的。刮痧的保健作用主要应用于疏通经络方面。常见有些患有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人,采用刮痧的疗法疗效比较好,但是一般不是一次能完成,大概要三、四次左右。
  刮痧疗法对皮肤有一定的损伤,所以一次刮完后要等过一段时间,一般为五至七天左右,再进行第二次刮刮痧疗法具有活血化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排除毒素等作用,操作方便,疗效显著,深受广大患者的欢迎。
  刮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处理:刮痧疗法和针灸、按摩等方法是一样的,都是对人体的穴位进行刺激,只不过使用的工具不同而已。所以刮痧也和针灸一样,有可能像晕针一样出现晕刮。
  (1)晕刮出现的症状为头晕,面色苍白、心慌、出冷汗、四肢发冷,恶心欲吐或神昏扑倒等。
  (2)预防措施:空腹、过度疲劳患者忌刮;低血压、低血糖、过度虚弱和神经紧张特别怕痛的患者轻刮。
  (3)急救措施:迅速让患者平卧;让患者饮用1杯温糖开水;迅速用刮板刮拭患者百会穴(重刮)、人中穴(棱角轻刮)、内关穴(重刮)、足三里穴(重刮)、涌泉穴(重刮)。
  
  适应症: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刮痧禁忌证: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妇女的乳头禁刮。
  2.白血病,血小板少慎刮。
  3.心脏病出现心力衰竭者、肾功能衰竭者,肝硬化腹水,全身重度浮肿者禁刮。
  4.下肢静脉曲张,刮拭方向应从下向上刮,用轻手法。
  5.凡刮治部位的皮肤有溃烂、损伤、炎症都不宜用这种疗法,大病初愈、重病、气虚血亏及饱食、饥饿状态下也不宜刮痧。
  常见问题解答
  ★在刮痧的过程中和刮痧后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3小时左右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以补充水分,促进新陈代谢,并休息15-20分钟。
  ★“出痧”会损害皮肤吗?红红的皮肤何时能恢复正常?
  “出痧”的皮肤红红的,看上去有点儿可怕。其实,不管怎么红,都不必担心,因为这对皮肤是没有损害的。红斑颜色的深浅通常是病症轻重的反映。较重的病,“痧”就出得多,颜色也深,如果病情较轻,“痧”出得少些,颜色也较浅。 一般情况下,皮肤上的“瘀血”会在3-5天内逐渐消退,迟一些也不会超过1周就会恢复正常,不仅不会损害皮肤,而且由于这种方法活血化瘀,加强了局部的血液循环,会使皮肤变得比原来还要健康、美丽。痧消退的过程相当于不用注射自家血液的血清抗原疗法。
  ★刮痧的工具有很多,使用哪一种最好呢?
  如同刮痧法一样,刮痧的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溏瓷杯盖子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还是用正规一些的刮痧板比较好。
  现在推荐三种刮痧板:
  1、砭石刮痧板,砭石刮痧板是现今为止最好的刮痧板之一,其本身所特有的及远红外线,超声波脉冲和微晶结构在所有的刮痧材质里居首位,能迅速排除体内毒素,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润养肌肤的作用。刮痧效果非常明显,风靡各大刮痧美容机构。
若将砭石刮痧板佩戴在心口部位,不仅方便使用,通过其局部的按摩和其中微量元素的慢性吸收,还可养神宁志,健身祛病。
2、玉石刮痧板和水牛角刮痧板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另外,刮痧之前,为了防止划破皮肤,还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香油、色拉油都可以用。当然,有条件的话,最好采用专门的“刮痧活血剂”。它是一种采用天然植物油加十余种天然中药,经传统与现代高科技结合的方法提炼加工而成的刮痧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排毒驱邪、消炎止痛等作用。
我们膏砭刮痧主要用的是砭露风痛消系列产品,不同于普通刮痧油的是它可以改变皮肤的角质层细胞的紧密排列,使细胞的间隙扩大,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从而促进和增强“风痛消”的透皮吸收,使其主要成份迅速进入血液循环。主要成份是砭粉、甲珠、全蝎、蜈蚣、川乌、草乌、黄连、黄柏、羌活、独活、冰片、樟脑、辽细辛、伸筋草、透骨草等。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散寒止痛。
主要用于中医痹证的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风湿热、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病、骨质增生、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腿疼、产后受风、痛经、退行性柱炎、强直性脊椎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腱鞘囊肿、颈肩肌筋膜炎、痛风、癃闭(前列腺炎)、急性腰扭伤、软组织损伤、踝关节扭伤、肋软骨炎、梨状肌综合征、红斑性肢痛症、神经性皮炎、落枕、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躯干的关节、肌肉的疼痛、肿胀、作响、僵硬、活动受限,头疼、牙疼、胃疼、脚臭、狐臭、蚊虫叮咬等。
泗滨浮石砭鱼经常刮拭颈、肩、背、腰,对全身各系统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作用机理:
督脉有总督一身阳经的作用,在靠近督脉内侧的膀胱经上有五脏六腑的俞穴,这些俞穴是经络、脏腑在膀胱经上的反应点,刺激这些俞穴对经络、脏腑有良好的调控作用,还可使经络及五脏六腑的秽浊之气泄排于外。经常刮拭这些部位,及时清理经络及五脏六腑的代谢产物,就可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排除隐患,保持体内环境恒定。脊柱是人体最大的全息胚,脊柱部位的病变可以引发多系统、多部位发生病理改变。脊柱也是人体骨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支配内脏与四肢的神经均从脊柱发出。定期刮拭夹脊穴和督脉可以有效的调理脊神经,对全身各系统的病变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幼儿及青少年经常刮拭背腰部的督脉、夹脊穴及膀胱经,有助于健脾养胃,增进食欲,改善营养不良,促进生长发育.
手法:涂砭露轻刮督脉,重刮膀胱经和夹脊穴。

第三节:了解常用穴的定位,主治和胸腹四肢保健刮痧
1.夹脊穴:第1胸椎至第5腰椎,棘突下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左右共34穴。
  主治范围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部及上肢病证;下胸部的穴位治疗胃肠部病证;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病症证。
2.中府:两手叉腰立正,锁骨外侧端下缘的三角窝中心是云门穴,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部病证。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肩背痛等。
3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仰掌,微屈肘取穴。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鼻衄,潮热,咽喉肿痛,喑哑,胸胁胀满,心烦,乳痈,肘臂挛痛,肩内侧痛,上肢不遂,手不能伸,胃痛,腹痛,急性吐泻,中暑,口舌干渴,发热,丹毒,小儿惊风,抽搐,绞肠痧,小便频急,淋沥涩痛,心痛,无脉症。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结核、急性胃肠炎、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4.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5合谷: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
主治: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6.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炎、鼻塞、鼻窦炎、流鼻水、鼻病、牙痛、感冒等。尤其是当您上齿牙痛时,指压该穴,可以快速止痛。
7.足三里: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开1横指。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善心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8.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9.神门:位于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主治:心痛心烦,惊悸怔忡,失眠健忘,痴呆,癫狂痫等心与神志病证,高血压
   胸胁痛
10:涌泉:在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涌泉穴是人体长寿大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并能治疗多种疾病,如昏撅、头痛、休克、中暑、偏瘫、耳鸣、肾炎、阳痿、遗精、各类妇科病和生殖类病。
11:内关:从近手腕之横皱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
主治: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12: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及高血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13.阳陵泉: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一) 胆腑病证(二) 筋的病证(三) 经脉通络上的病证
14.太冲:在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1 中风,癫狂,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等肝经风热病证
  2 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妇科经带病证3 黄疸,腹痛,呕逆等肝胃病证
4 癃闭,遗尿 5 下肢萎痹
15.命门: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的正后方。
主治: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16:气海: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主治: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此穴位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泗滨浮石砭鱼每天刮拭胸腹四肢,可疏通经络,畅达气血。
作用机理:胸腹为五脏六腑的体表投影区,经常刮拭可疏通经络,加强新陈代谢
,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有保健的作用。四肢分布12经脉,经常刮拭疏通经络,不仅对四肢关节病变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对五脏六腑有保健作用。
根据全息理论每天刮拭手、足、耳,不仅对病变脏腑有治疗作用,对全身脏腑器官也有整体的调控作用。
保健刮痧可隔衣刮拭,治病刮痧时一定要涂介质直接刮拭皮部。
常用砭石刮痧法:面刮法、角刮法、点按法、拍打法、按柔法、历刮法、疏理经气法、快刮法、慢刮法、重刮法、轻刮法。
砭鱼的使用法:1厚边刮痧,温润舒适,循经慢刮,有补的功效。适合保健刮痧和小孩,老人刮痧。2薄边刮痧,迅速出痧,适合治疗刮痧。3缺口边可用来点按穴位,刮下巴等。
4弧边可用来美容刮痧。5平面可用来温凉法,治疗发烧,腹痛,痛经等。
没有专用刮痧板可利用家用瓷汤勺刮痧解暑
  第一步:找穴位

  普通老百姓学,只要找到大致穴位,掌握经络走向,就可以达到效果了。按的地方又痛又酸胀,这个点就是穴位。
头部刮痧:点按人中,提拉内眼角,推印堂到前额,按太阳穴,可醒脑提神。

背部刮痧:大致沿着脊椎的颈、胸、也就是督脉,以及颈胸椎两旁的肌肉部位;

  两侧肩膀,肩胛骨部位,和三角肌部位;

  如有恶心呕吐,取胸部正中线,腹部正中线;

  另外,脖子两旁、两臂弯、两腿弯、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医生也经常选。

  第二步:动手刮

  准备一个家用瓷汤勺,边缘光滑。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用热毛巾擦净,在皮肤上抹面油、护手霜,起润滑作用,温盐开水也可以。

  刮时不要空调、风扇直吹,不要用风油精、红花油等药物做润滑剂。

  顺一个方向刮,上至下、内至外。不要来回刮,每处可刮10—20下,力量均匀,不要忽轻忽重,以个体能承受的力度为宜。

  大部分人,如有中暑迹象,连刮肩膀十几下,就有暗紫色条条痧痕出来了。有的人出痧不明显,微红也可以,每个人体质不一样。

  第三步:休息

  刮痧出痧后,最好喝一杯温开水,休息15—20分钟。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一般来说,大部分人五六天后,痧斑就能褪掉了。褪干净后,才可以再次刮痧。砭石保健操是有效的预防疾病、维护健康的方法。本法注重对机体的整体调理,通过刮拭全息穴区和经络穴位来调整脏腑、疏通经络、畅达气血、平衡阴阳,从而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抗病能力和愈病能力。经常做砭石保健操有加强新陈代谢,促进体内毒素排除、清洁经络、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潜伏的各种病变进行有效的提前治疗,收到防微杜渐、预防疾病的效果。
此法对各种慢性病有主动、间接的治疗作用。健康人运用此法可预防疾病、强身健体;多种慢性病患者运用此法可恢复自身的愈病能力,对疾病进行综合治疗;用砭石和其他方法治疗已取得效果者,运用此法有利于提高、巩固疗效。
“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每天用砭石刮拭全头,可以畅达全身的阳经,疏通全身的阳气。阳气通达,人体精力旺盛,能迅速消除疲劳,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感冒。
砭石刮头保健康,从前中向后下方刮到后发际处,再从左鬓刮到右鬓,来回重刮百会,轻刮耳前耳后,重刮后发际线,轻刮后颈部。轻刮后颈部,调节血压有奇效,重刮风府、风池,预防感冒,就找它。刮擦肩部,梳理经脉,预防肩部酸痛。
胸腔为心肺所在,腹腔为肝、胆、脾、胃、大肠、小肠,肾、膀胱及生殖器官所在。砭石刮拭胸腹可促进五脏六腑的功能,治疗和预防脏腑的病变。从天突向下轻刮到膻中,从中向外分刮胸腔,避开乳头。从膻中向下轻刮到肚脐,向下直刮两侧。从肚脐向下重刮到曲骨,向下重刮下腹部。
上下肢有12经脉循行的重要俞穴,每天用砭石刮向下直刮上下肢,可疏通经络,畅达气血,不仅对四肢关节病变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还对五脏六腑有直接的调控做用,对脏腑的各种急慢性病症起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砭石刮擦掌心,掌背,耳前、耳后,全身整理。
点点头,扭扭脖子,抖抖手抖抖脚,活动活动经骨,健康长寿一百年。




湿疹(eczema)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一般认为与变应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具有对称性、渗出性、瘙痒性、多形性和复发性等特点。也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疹多样性,对称分布、剧烈瘙痒反复发作、易演变成慢性为特征。  中医文献中记载的“浸淫疮”、“旋耳疮”、“绣球风”、“四弯风”、“奶癣”等类似西医学的急性湿疹、耳周湿疹、阴囊湿疹、异位性皮炎及婴儿湿疹等 近年来,湿疹的发病呈上升趋势,这可能与气候环境变化,大量化学制品在生活中的应用,精神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均有关系。
砭露风痛消具有祛风除湿的功效,砭石具有极长的远红外线和超声脉冲泼的功能,两者配合刮痧对治疗湿疹有显著的疗效。方法如下:
头部:督脉-----风府到陶道。
背部:膀胱经-----双侧肺渝到脾渝
上肢:大肠经-------双侧曲池到手三里。
下肢:脾经--------双侧阴陵泉到三阴交。
湿疹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水果蔬菜。榴莲、芒果、龙眼、荔枝等属热性水果少吃,以免病情“火上加油”。患者可多吃绿豆、冬瓜、莲子、苦瓜等清热利湿食品。
每天多次涂抹砭露风痛消,避开过敏原。

刮痧的手法

刮痧的方法
先上穴位图:





下面说明手法!!(注意事项比较多,因为大概把所有可能问到的问题都写上了,不要觉得很多,很麻烦哦~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工具:能起润滑的油、刮痧板刮 痧板哪能买到:网上 、 药店 、 潭木匠 (12元一个) 1、刮痧板的形状:长方形状刮全身的比较适合 2、方向:从大腿根开始 向下刮 只有这一个方向 不能像搓澡一样来回的刮! 3、顺序:伏兔 血海 足三里 风市 承扶 三阴交 悬钟 委中 承山 4、力度:一定要相对大力度快速的刮!!!这是泻法! (当然也不能弄的自己太疼了~~~ 适可而止~~ 不是越使劲越好 只要坚持刮了就能有效果) 5、角度:45度-60度(向下倾斜角度)一个MM的专业解释:板与小腿40-60%成锐角,与大腿成钝角 6、时间:每天一共刮二十多分钟 7、要注意的小细节:(1)一个一个穴位的刮 一个穴位刮完50-100下后 再换下一个穴位 穴位都是对称的 也就是说同一个穴位两只腿都刮完后再战下一个穴位(2)刮之前一定要涂抹润滑作用的DD比如:刮痧油、橄榄油、精油(不能用干性的)、不容易吸收的乳液; (建议用精油或橄榄油类的) (3)刮完之后,用餐巾纸把没吸收的油搽试干净(4)刮痧时不要着凉,刮完后不要碰冷水,不要洗澡,最好是洗完澡刮痧之后就睡觉(5)每天一次就可以了 (6)如果出现紫点那是刮出痧来了JMS表慌张,说明身体有小小点毛病 正在治疗 过几天就会下去(7)不能带痧刮,出了痧后 要停到痧退才能再刮(8)不是刮出痧才算有效果,刮了坚持就可以(9)以前有MM说 刮完红 一会儿就不红了,这非常正常(10)有的MM说有图也找不准学位在哪,可以大面积的刮,范围包括到穴位就可以

下面在介绍其他位置的穴位图瘦全身:用泻法
刮的顺序:脾俞、胃俞、肾俞 中脘、关元(这个两穴位用点揉的方法:用刮痧板的一角点压住穴位打圈按摩) 列缺、梁丘、足三里、三阴交。

再上个瘦腰的图:










用泻法刮的顺序:先刮后背的穴位 从上到下 之后刮天枢 最后刮 足三里

刮痧的用具 刮痧的工具有很多,如同刮痧法一样,用具也十分简单、方便,刮痧常见的工具主要有以下两大类:




刮痧板: 只要是边缘比较圆滑的东西,如梳子、搪瓷杯盖等,都可以用来刮痧当然,如果长期使用或作为治疗,应使用专为刮痧制作的正规刮痧板。如选用天然水牛角为材料制成的刮痧板,水牛角刮痧板有以下特点:

1)纯天然、无副作用,光滑、美观、不易损坏等优点,更加体现了自然刮痧之法的特点,避免了其他类别器械所造成的疼痛、皮肤伤害、静电等不良反应。

2)根据人体表面生理结构特点设计,既可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体各个部位刮痧,可做为点穴、手指关节部位点按、足底穴位按摩、全身按摩等的理想保健治疗工具。 对人体肌表无毒性刺激和化学不良反应水牛角本身也是一种中药,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和润养作用。 刮痧润滑剂: 在开展刮痧之前,为了有效防止划破刮拭部位的皮肤,需要在皮肤表面涂一层润滑剂,如麻油、色拉油都可以作为润滑剂使用。同样也最好使用专为刮痧目的而生产 的专用刮痧润滑剂。如我公司生产的刮痧油是传统刮痧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配方,浓缩而成的一种刮痧专用润肤制品,除包含普通刮痧油的特性与功能外,还具有改 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润滑人体皮肤、活血化瘀、消炎止痛及增强疗效等作用,具有功效强、用量省等特点。它经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与工艺,将数种 天然植物合理的加工而成,充分考虑植物药之间君臣佐使的要求,使配方最大限度发挥润肤与增效作用,除刮痧外,还可用作按摩、拔罐、足疗、美容、护肤之佳 品。可配合刮痧、拔罐、按摩、足疗时使用,亦可单独使用。

刮痧方法的分类和操作方法介绍 刮痧方法的分类: 刮痧刮拭方法主要可分为刮痧法、撮痧法、挑痧法和放痧法:
刮痧法: 为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刮痧部位通常多在病人背部或颈部两侧,根据病情需要,有时也可在颈前喉头两侧,胸部、脊柱两侧,臂弯两侧或膝弯内侧等处。也可按照病 情需要,选择适合的部位。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被刮部位,并用温水洗净局部,通常采用光滑的硬币、铜勺柄、瓷碗、药匙、有机玻璃纽扣或特制的刮板, 蘸取刮痧介质(如刮痧油、冷开水、香油或中药提取浓缩液等,既可减少刮痧时的阻力,又可避免皮肤擦伤并增强疗效),在体表特定部位反复刮动、磨擦。按手法 又分为直接刮法和间接刮法。

直按刮法: 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患者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直到皮下出现痧痕为止。

间接刮法: 指在病人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间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主要用于儿童、高热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开始出现抽搐者、年老体弱和某些皮肤病患者。

撮痧法: 根据手法又可分为挟痧法、扯痧法、挤痧法、拍痧法及点揉法;

(1)挟痧法: 又称揪痧法,在民间称之为“揪疙瘩”,是指在患者的待刮拭部位涂上刮痧介质,然后施术者五指屈曲,将中指和食指等弯曲如钩状,蘸刮痧介质后夹揪皮肤,把皮 肤和肌肉挟起然后用力向外滑动再松开,一挟一放,反复进行,并连续发出“巴巴”的声响,在同一部位可连续操作6-7遍,被挟起的部位就会出现痧痕,造成局 部瘀血,使皮肤出现血痕的除痧方法。施行本法时不需要任何器具,只需用手指即可。 揪痧疗法灵活,可根据病情选择施治部位,头痛、发热、身体乏力,自己可以给自己揪,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自我疗法。

具体方法如下:
1)患者伏案而坐或取俯卧位,充分暴露施治皮肤,揪痧者将中指和食指弯曲成钩状,蘸冷水后,用食、中两指的第二指节侧面相钳去夹揪皮肤,常发出响声,“揪疙瘩”之名即由此而来。

2)夹揪时要随夹随压随拧,然后急速松手。由于外力的夹、压、挤,可将皮下毛细血管夹破,使血液渗出组织间,造成局部瘀血;一般在局部夹揪6-7次左右,以皮肤出现血痕为度。

3)如果病情较重者,夹揪的力量要大,直至皮肤形成红斑。揪痧时,由于夹痧的作用,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使施治处皮肤潮红, 且稍有痛感,但痧被揪出局部出现瘀血后,则患者周身舒展。本法适用于皮肤张力不大的头面部及腹、颈、肩、背部等处。

(2)扯痧法: 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用大拇指与食指用力提扯患者的皮肤,使扯痧部位表皮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的痧点,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之为扯痧疗法。扯痧疗 法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每当感受暑湿引起痧症或不适,常用手指将患者的皮肤反复捏扯,直至局部出现瘀血为止。 扯痧时患者坐位或卧位,充分暴露局部皮肤。施术者用拇指腹和食指第二指节蘸冷水后,扯起一部分皮肤及皮下组织,并向一侧牵拉拧扯,然后急速放开还原。也可 用拇、食、中三指的指腹夹扯皮肤,依上述手法连续地向一定的方向拧扯,重复往返数次,以所扯皮肤处发为止,如病症较重时,扯拉的力量可加大,直至皮肤出现 红斑。扯痧对皮肤有较强的牵拉力,故常可引起局部和全身机体反应,扯拉病人局部可有疼痛感,扯后周身有松快舒适感。 此法主要应用于头部、颈项、背部及面额的太阳穴和印堂穴。本方法简便,容易掌握,容易施用,效果较好。

(3)挤痧法: 对因痧引起疾患,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与食指互相挤压皮肤,连续挤出一块块或一小排紫红痧斑为止的治疗方法,叫做挤痧疗法。 操作方法为:患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用两手或单手大拇指在施治部位处做有规律、有秩序的互相挤压,直至局部皮肤出现“红点”为止。依病施治,“红点”可大 可小,一般要求大如“黄豆”,小似“米粒”。

(4)拍痧法: 指用虚掌拍打或用刮痧板拍打患者体的刮拭部位,一般为痛痒、胀麻的部位。

(5)点揉法: 指用手指在患者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点压,同时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是点压与指揉的复合手法。该法不属于刮痧手法而属于按摩手法,在治疗和保健中常与 刮痧法配合应用,可起到增强疗效和弥补刮痧疗法不足的作用。在刮痧治疗中主要用于头面部、腹部、肢体关节及手足部。






挑痧法: 指刮拭者用针刺挑病人体表的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治疗暗痧、宿痧、郁痧、闷痧等病症。 挑痧前须准备75%酒精、消毒棉签和经过消毒处理的三棱针、中缝衣针1枚,或916号注射针头1个。刮拭者先用棉签消毒局部皮肤,在挑刺的部位上,用左手 捏起皮肉,右手持针,轻快地刺入并向外挑,每个部位挑3下,同时用双手挤出紫暗色的瘀血,反复56次,最后用消毒棉球擦净。

放痧法: 又称刺络疗法,以针刺静脉或点利穴位出血,用于因痧而达到治病的施治方法,叫做放痧疗法。 治疗时病人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其施治部位。如在静脉放痧时,应先将患者左臂近心处用布带或止血带捆紧,要求患者握掌,然后,在局部用碘酒棉球消毒皮肤, 再用75%酒精脱碘。然后针刺放血。在穴位放血时,可根据病情需要,经皮肤消毒后,用三棱针或缝衣针直接点刺。 放痧可分为泻血法和点刺法。与挑痧法基本相似,但刺激性更强烈,多用于重症急救。

(1)泻血法: 消毒被刺部位,左手拇指压其下端,上端用橡皮管扎紧,右手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部位静脉,迅速刺入脉中0.51mm深后出针,使其流 出少量血液,以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适用于肘窝、腘窝及太阳穴等处的浅表静脉(该法有难度,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2)点刺法: 针刺前挤按被刺部位,使血液积聚于针刺部位,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中三指夹紧被刺部位,右手持持消毒的三棱针、缝衣针或注射针头对准被刺位迅速刺入皮 肤1-2mm深出针,轻挤压针孔周围,使其少量出血,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压针孔。此法多用于手指或足趾末端穴位。

刮痧操作方法: 操作时手持刮痧板,蘸上润滑剂,在患者体表的被刮部位按一定方向用力均匀地进行刮拭,一般使用腕力,同时根据病人的病情及反应调整刮拭的力量,直至皮下呈 现痧痕为止。操作手法有平刮、竖刮、斜刮及角刮。 1)平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一定方向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2)竖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按竖直上下进行大面积的平行刮拭。 3)斜刮:用刮板的平边,在刮拭部位上进行斜向刮拭。本法主要适用某些不能进行平、斜刮的部位而采用的手法。 4)角刮:用刮板的棱角或边角,在刮拭部位上进行较小面积或沟、窝、凹陷地方的刮拭。 刮痧的补泻手法: 刮痧疗法分为补法、泻法、和平补平泻法。补和泻是相互对立作用相反又相互联系的两种手法,其与刮拭力量的轻重、速度的快慢、时间的长短、刮拭的长短、刮拭 的方向等诸多因素有关。 (1)刮痧的补法: 1)刺激时间短、作用浅,对皮肤、肌肉、细胞有兴奋作用; 2)作用时间较长的轻刺激,能活跃器官的生理机能; 3)刮拭速度较慢; 4)选择痧痕点个数少; 5)刮拭顺经脉运行方向; 6)刮拭后加温灸; (2)刮痧的泻法: 1)刺激时间长、作用深,对皮肤、肌肉、细胞有抑制作用; 2)作用时间较短的重刺激,能抑制器官的生理机能; 3)刮拭速度较快; 4)选择痧痕点数多; 5)刮拭逆经脉运行方向; 6)刮拭后加拔罐; (3)刮痧的平补平泻法: 介于补法和泻法之间,有三种。 1)刮拭按压力大,速度慢; 2)刮拭按压力小,速度快; 3)刮拭按压力及速度适中; 刮痧常用的体位: 1、仰卧位:适用于头面部、颈部、胸腹部、四肢前侧的刮拭; 2、俯卧位:适用于头颈部、肩背部、腰部、四肢后侧的刮拭; 3、侧卧位:适用于头面侧部、前胸后背肋骨间隙及上下肢侧面的刮拭; 4、仰靠坐位:适用于前头、面部、颈前及上胸部的刮拭; 5、俯伏坐位:适用于后头、后项及后背的刮拭; 6、侧伏坐位:适用于侧头、面颊、颈侧及耳部的刮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