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物收藏的前些年,这些年,过些年

 天宇楼33 2015-12-23

前 些 年

“不知”什么时候央视居然设置了“败家讲坛”,爱好收藏的未都马先生居然有幸到央视的“败家讲坛”游龙戏凤的谈了多期“床前明月光”。马先生以自己多年的收藏经验和体会深入浅出的戏说了古董收藏和文物鉴赏,马先生委婉的京腔,至今让不少观众回味起来还有点余音绕梁!马先生诙谐幽默的戏说加调侃,着实把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的收藏胃口吊了起来。


以后央视又有了“艺术品投资”节目和“鉴宝、寻宝”节目,“专家”们对古董的估价,一下子把电视机前的观众推到了收藏古董文物的大军队伍中,培养出千千万万个“收藏家”,也造就了千千万万个“仿古做旧专家”;更造就了大批的业余“考古(盗墓)”队伍。

媒体和网路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没有,世界历史上也难以见到的如此多的“收藏家”们;空前绝后的“仿古做旧”队伍,无以伦比的盗墓“大军”!

前些年,还真有一些人“一不小心”捣鼓几件“古董”发了大财,但,人家也只是在不经意中,没想到的捞了一笔,那毕竟只是少数几个!就这少数几个发财的“收藏家”,让千千万万个人看到了买古董能够“发财”的潜在的希望------

于是人人都以为买古董能发大财,人人也都有意无意的涌向梦想捡漏发财的古玩市场,做起了一夜暴富的“黄粱美梦”-------

不错!前些年,逛逛古玩市场,有时“一不留神”还真能捡到“漏”,不过这“漏”是有前提的,一是不要“幻想”;二是要看你的“缘”,三是把“刻意”丢到一边-------



这 些 年

“收藏家”们有了吃亏上当的教训,也在媒体和网络的熏陶下有了点“眼力”。

有点“眼力”的收藏家们,也早被仿品吓破了胆,现在就是看见一件真品,也是“疑神疑鬼”,患得患失,瞻前顾后的不敢下手了!

不错,这些年到古玩市场,不管你怎样象扫雷似的搜索,要想碰到一件像样的古董,还真就:难!难!难!

不过,这些年在文物收藏界到造就了两批收藏“怪人才”!!

一批人患有“夸大妄想症---”,没事看看鉴宝,也就找几本“拍卖图录”比对着到古玩市场花小钱买一些价值”千万“也能”上亿“的”古董“,做起了身价过亿的”黄粱美梦“-----你要是善意的提个醒,也会遭到一顿“痛骂”!

一批人患有”疯狗病“,这批人收藏、倒卖一些前些年两三百,这些年三两百的”市场货“,烂鸡鸡脏兮兮的,收藏没多少价值,出手赚不到几个,于是这些人也就得了”狂犬病“,见到像样的东西就拍,见到 “真、精、稀” 的就骂-----这些人骂人的帖子远远的超过他们发的烂鸡鸡脏兮兮的“老 普 残 烂 旧 脏”藏品!



过 些 年

文物收藏就会大浪淘沙,优胜劣汰!因为“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虽然是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虽然一些人就是不相信,故意颠倒黑白,但谁也改变不了“真实的存在”。就像“文革”时期的冤假错案,有的还都是国家定论,中央红头文件的决定,不还都是一个个的纠正甄别!

文物收藏要的是“真、精、稀”,讲的不仅仅是历史价值,更要讲艺术价值,还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老普残烂旧脏的真东西,作为标本交流学习,无可厚非,要是收藏,那就没有什么价值!不管你怎样自编、自导、自演、自欺欺人,都改变不了事实的存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