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赏丨上海博物馆10大镇馆名画欣赏

 天宇楼33 2015-12-23


定期推送古玩艺术信息,专家评论,微拍信息,古玩规矩,书画艺术等诸多优质内容,专业古玩艺术平台、重服务的微信运营!关注我们妥妥没错!( 微信号:shgudong )


--上海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Shanghai Museum)位于上海市中心人民广场的南侧,黄浦区人民大道201号(近武胜路),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设有十一个专馆,三个展览厅,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馆藏珍贵文物14万件,其中尤其是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收藏了来自青铜器之乡—宝鸡河南湖南等地的青铜器,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文物界“半壁江山”之誉。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原址在南京西路325号旧跑马总会。1959年10月迁入河南南路16号旧中汇大楼,在此期间,上海市政府作出了决策,拨出市中心人民广场这一黄金地块,建造新的上海博物馆馆舍。上海博物馆新馆于1993年8月开工,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




No.1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卷


宋 赵佶 柳鸦芦雁图卷 纸本 设色 纵34厘米,横223.2厘米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涿州(今属河北)人。在位25年,怠于政治,而长于书画,擅画花竹翎毛、水墨花卉,对宋代宫廷绘画的发展繁荣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传世作品较多,但相当一部分为画院名手代笔。


此图分前后两段,前段绘有四只栖息于柳树树根、枝头的白头鸦;后段绘有四只在芦苇旁临水而饮的大雁,鸦、雁神态各异,充满盎然生趣。此图生动体现了宋徽宗花鸟画的拙朴风格,设色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墨色浓淡有致、富于变化,用笔圆润流畅,整体寓巧于拙,朴素而不失典雅。与该画题跋所说“笔法浑然天成,脱去凡格,浓淡运墨,约略如生。幽静清绝,不可模状。得江南落墨之余韵”十分相符。此图署款“天下一人”,是为赵佶的花押。画上钤有“宣和中秘”、“御书”等印。


No.2

唐 孙位 高逸图卷


高逸图卷 唐 孙位 绢本 设色 纵45.3厘米,横169.1厘米


孙位(约公元9世纪,生卒年不详),唐代著名宫廷画家,一名遇,号会稽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擅画龙水、人物、松石墨竹和佛道。《高逸图》是其存世的唯一一件真迹。


此卷为《竹林七贤图》残卷。“竹林七贤”是魏晋时期的七位名士。此卷仅剩其中四人,经考证,从右至左分别为浩然洒脱的山涛、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回首的刘伶和挥动麈尾的阮籍。四人坐于花毯之上,形态、表情各不相同,四位童子侍立其旁,配合以不同器物,使人物的个性特征被刻画得惟妙惟肖。技法上,孙位在继承顾恺之行云流水的风格上更加成熟,线条圆润流畅,人物造型细致生动,设色鲜艳典雅。作为点缀的山石已使用渲染和皴法,皴染手法的运用开启了五代画法之先河。此卷无作者款印,卷首有宋徽宗题名。《高逸图》曾著录于宋《宣和画谱》,画上钤有“宣和”、“御书”等印。


No.3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卷


五代 董源 夏山图卷 绢本 设色 纵49.4厘米,横313.2厘米


董源(公元10世纪),字叔达,钟陵(今江西进贤)人,曾在南唐时任北苑副使,人称董北苑。擅画山水,兼工人物、牛虎等。董源尤以山水画著名,多作江南山水,画风“平淡天真”,与巨然均为五代宋初水墨山水江南画派的代表人物。


此卷描绘了一幅山明水秀、细腻温润的江南风光,画面中山势平缓,草木繁盛,水石交融,在辽阔浩淼的山峦沙洲之间人物、茅舍、舟桥等景象出没隐现,呈现出相当强烈的空间感,通过画面虚实与大小的对比,达到“咫尺千里”的空阔、深邃之效。与其早年所承袭的青绿山水风格不同,此图为董源晚年所作,通过使用披麻皴和点苔的绘画技法,浓淡结合、概括简练,树木山石远观郁郁葱葱,而近看则形状难辨,是为江南山水的独特表现形式。此卷无作者款印,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依据《宣和画谱》所记而将其定名为《夏山图》。


No.4

宋 艳艳女史 草虫花蝶图卷


宋 艳艳女史 草虫花蝶图卷 绢本 设色 纵32.5厘米,横333.5厘米


艳艳女史(生卒年不详),任谊之妾,擅画花卉、山水。任谊官至澧州通判,工隶书,擅画山水、人物。


此卷描绘了一幅秋光明媚的花鸟长卷。画面中,在坡地、湖石之间,桂花、海棠、秋葵等花卉盛开、争奇斗艳,蝴蝶、蜜蜂、蜻蜓翻飞其间、形态各异,充满生机。此卷中花卉设色妍丽,虫蝶描绘栩栩如生而富于变化,与“勾勒纤细,敷色浓艳”的画院“院体”花鸟画风格十分相符,整体给人以写实细腻之感。此卷充分反映出艳艳女史作为一位女性画家出色的绘画技法,充满女性细致、淡雅之趣。


No.5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


元 王蒙 青卞隐居图 纸本 水墨 纵141厘米,横42.2厘米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号香光居士、黄鹤山樵,吴兴(今浙江湖州)人,赵孟頫外孙。工诗文书画,尤其擅画山水,其山水画风格对明清的山水画创作具有深远影响。在绘画史上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


此图描绘了位于王蒙家乡吴兴的卞山景色。此图采用高远法构图,画面中山势险峻,林木茂盛,瀑布高悬直泻,画面左侧可见房屋数间;图中人物形态各异,一人闲坐于房中,一人持杖步行于山间小径,表现了文人闲适的隐居生活。


此图技法使用多样,运笔纯熟,墨色丰富,王蒙对山石、苔点的描绘融合多种不同的皴法,灵活多变而和谐统一,体现江南山石苍润浑厚的特点。此图整体布局虽繁复,但疏密得当,画面气势雄伟,与倪瓒山水寂寥天真的画风形成了极大对比。此图右上方有王蒙自题“至正廿六年四月,黄鹤山人王叔明画青卞隐居图”,是其晚年风格成熟之作,是王蒙最富盛名的代表作品。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在此图上题写有“天下第一王叔明”。


No.6

南宋 朱克柔 缂丝莲塘乳鸭图


南宋 朱克柔 缂丝莲塘乳鸭图 纵107.5厘米,横108.8厘米


朱克柔,字强,一字刚,女,华亭(今上海松江)人。以缂丝著名,所作人物、树石、花鸟极其精巧,其运丝如运笔,作品“古澹清雅,为一时之绝技”。


缂丝,又称“刻丝”,是以生蚕丝为经线,彩色熟丝为纬线,按“通经迴纬”法织就的一种欣赏装饰性丝织品,具有犹如雕琢缕刻的效果。因织造过程极其细致,而存世精品又极为稀少,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和“织中之圣”的盛名。


此图幅式较大,色彩丰富,丝缕匀称,缂丝紧密织细,层次分明,是朱克柔缂丝中的杰作。此图为黄色熟丝地,彩色纬织莲塘乳鸭图。图中双鸭浮游于荷梗萍草间,尾有乳鸭相随,翠鸟、蜻蜓点缀其间。坡岸用石青,质感凝重。旁有白鹭、白蕖、慈菇、花草,色彩雅丽,线条精谨,具有莲塘的自然生趣,俨然院体风格。石缝间织“江东朱刚制莲塘乳鸭图”款,“克柔”朱文印记。经近人庞元济收藏,钤“吴兴庞氏珍藏”、“虚斋秘玩”、“莱臣審藏真迹”印记。庞元济《虚斋名画录》、朱启钤《丝绣笔记》著录。


No.7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


明 唐寅 秋风纨扇图 纸本 墨色 纵77.1厘米 横39.3厘米


唐寅,字伯虎,长洲(今苏州)人,善诗文,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吴门四才子);亦善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画中侍女,风姿绰约,秀发高髻,手持纨扇,面容忧愁,在庭院中徘徊张望,背景有幽篁数枝,湖石半边,空旷的环境中颇有几分萧瑟气象。左上角诗曰:“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


全画主要用白描,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恰到好处,形成了生动的墨韵,令人感到色泽丰富无穷。笔墨凝练明快,人物刻画细微,衣纹用线遒劲而流畅,似觉襟带生风,展示出深厚的书法功力。背景处理极为简括,湖石、土坡用水墨的浓淡虚实来表现,阴阳向背,层次分明。上侧缀有双勾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一种空旷萧瑟的感受,突出了“秋风见弃”的主题。此图为唐寅晚年仕女画的杰作,体现出其秀润、缜密、流丽的艺术风格。


No.8

元 王冕 墨梅图轴


元 王冕 墨梅图轴 纸本 水墨 纵90.3厘米,横27.6厘米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号老村、煮石山农,诸暨(今属浙江)人。擅画墨梅、竹石,尤以墨梅著名。著有《竹斋集》行世。
此图描绘一簇倒挂的梅枝,画面中梅枝生长繁茂,伸展交错;梅花缀满枝头,千姿百态,或含苞待放、或怒放盛开。王冕以水墨挥写,画以繁植万花,梅花的分布在浓密交错中而富于节奏韵律,乱中有序,杂而不乱。干枝与白洁的梅花相映成趣,更加突显出梅花的高洁清气。此图共题诗五首,直抒胸臆,诗、书、画相结合,将王冕本人的画品、诗品和人品融为一体。此画有署款“乙未年春正月朔写于草堂”,是王冕晚年之作,其画梅艺术已臻于佳境,为历代文人所珍视,画上有明代祝允明、文徵明、唐寅等多人的题诗,使此图更添价值。


No.9

宋 李嵩 西湖图卷


宋 李嵩 西湖图卷 纸本 水墨 纵26.7厘米,横85厘米


李嵩(生卒年不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画院待诏李从训养子,历任南宋三朝画院待诏,擅画人物、道释,精于界画。


此卷以鸟瞰的构图形式全景式地描绘了杭州西湖秀丽的湖光山色:画面中央的空白形成西湖宽阔的湖面。湖面上方山峦起伏,隐约可见苏堤和六桥,下方楼阁建筑形断势连;湖面右侧为孤山、白堤、里湖和保俶塔,左侧则为高耸的雷峰宝塔。技法上,李嵩结合工笔和写意的手法,用墨清淡,渲染手法的运用进一步表现出西湖晨曦的旖旎风光。明代画家沈周于此卷引首题“湖山佳趣”四字。


No.10

宋 郭熙 幽谷图


宋 郭熙 幽谷图 绢本 水墨 纵168厘米,横53.6厘米


郭熙(生卒年不详),字淳夫,河阳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北宋中期杰出的山水画家,神宗时供职画院。擅画山水、寒林,在李成画风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自称成一派,与其并称为“李郭”。著有画论《林泉高致》,提出著名的山水画“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理论。


此图描绘了中国北方山水之风貌,画面中雪后的山间幽谷,山岩峻峭,谷口幽深,山下清泉从岩中奔涌而出,山间老树枯枝、盘根错节,与曲折的幽壑相互映衬,给人以高寒惨淡、浩渺萧瑟之感。郭熙在此图中运用了多种绘画技法,远景山石以淡墨、渲染皴擦而成,近景枯枝则以浓墨而绘,用笔刚健,浓淡焦湿相结合,简练清晰,错落有致,更加突显出幽谷清寒的意境。此图无作者款识,曾著录于《宣和画谱》、《图画见闻志》等书,画上钤有宋徽宗“宣和殿宝”等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