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战后,孙权把刘备的势力尽数驱逐出了荆州,实现了他多年梦寐以求的愿望。孙权在与陆逊议论开拓荆州往事时,对吕蒙的功绩大加赞扬,认为他的贡献已超过了鲁肃,可与周瑜相媲美。孙权特别谈到了吕蒙少年时期与成年以后的巨大变化:“子明(吕蒙)少时,孤谓不辞剧易(即不怕风险),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间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鲁肃)。” 确实,少年时期的吕蒙以性格暴烈、勇猛善战闻名于东吴。还是在十五六岁时,他便私自夹在当将军的姐夫军中,上了战场。姐夫“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后因军中职吏说他“彼竖子何能为?此欲以肉馁虎耳”,吕蒙就“大怒,引刀杀吏”。吕蒙还因与甘宁发生口角,“大怒,击鼓会兵,欲就船攻宁”,吓得母亲光着脚跑出家,拚命地向他哀求才了事。每遇战斗,他身先士卒,奋勇开道。如征伐黄祖,敌将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袅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这时吕蒙的行为举止,不过一介武夫而已! 然而成年之后,他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眼界大开,智慧猛增。其为人处世、统兵打仗的风格都和前期判若两人,甚至还能着眼全局,为孙权施行大政方针出谋划策。 且看吕蒙待人,早己不是少年时期的狭窄脚襟了。江夏太守蔡遗曾因吕蒙部下的事向孙权说过他的坏话。吕蒙知道后,并不恨蔡遗。到像章太守顾邵病逝,孙权要吕蒙为这一重镇推荐最佳人选时,吕蒙首先提名的就是蔡遗。另外“甘宁粗基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孙)权令。权怒之,蒙则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 吕蒙统观全局,权衡利弊,不同意赤壁战后鲁肃为维持同刘备的结盟关系,在荆州问题上一再退让的作法。他曾当面向鲁肃提出批评:“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他亲自为鲁肃筹划五条对策,并剖析关羽的长处与短处,指出“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鲁肃虽然与他的看法不一致,但仍“敬受之”,还抚其背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昔,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又把他对荆州的意见,向孙权进行了陈述。明确表示,对付曹操应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应对刘备君臣寄存过多的幻想。吕蒙也不同意孙权攻取徐州的计划,认为徐州是曹操的必争之地,东吴耗费兵力夺下后需用七八万人守卫,而且还不一定能守得住。所以他坚持攻取荆州,“全据长江,形势益张”。 吕蒙的谋略光彩,在智取零陵和消灭关羽时,发挥得淋漓尽致。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派人索还荆州遭拒,立即派遗吕蒙攻打刘备占据的荆州三郡。长沙、桂阳不战而降,只有零睦太守郝普坚守顽抗。刘备亲统大兵东下,并命关羽夺回三郡。孙权一面令鲁肃阻挡关羽,一面飞书招吕蒙,要他舍零陵支援鲁肃。吕蒙受令秘而不宣,却派人劝说郝普,说称刘备被围困在汉中,关羽被孙权阻挡在南郡,零陵孤城,早晚必破,不如归顺。郝普不知底细,因见不到救兵,只得出城投降。吕蒙这才将情况挑明,郝普惭愧得要死。吕蒙既智取零陵,又不耽误回兵援助鲁肃,可谓两全齐美。吕蒙在鲁肃死后,接替他的职务,守陆口与关羽为邻。吕蒙改变鲁肃的方针,努力寻找机会夺取荆州。时关羽北攻曹魏,但仍留重兵守卫大本营。吕蒙为麻痹关羽,声言去建康治病,骗得关羽将守兵抽调到北方前线。然后吕蒙将战船冒充商船、战士扮成商人,白衣渡江,出其不意夺得江陵和公安。吕蒙又优待关羽部下的家属,诱使对方将士纷纷降吴,终于使关羽败走麦城,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东吴没有花费太大的力气,就轻取到了荆州。吕蒙的功绩显然盖过了鲁肃,孙权的评价是公允的。 但吕蒙的成才又离不开孙权的培养和教育。《三国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记载了孙权令吕蒙读书的事情。原文语义通俗,故照录如下:“初,权谓蒙及蒋钦日: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日: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今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助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彼不胜。”孙权这段劝学令,既朴实又深刻,并很有针对性。他不仅提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可能性,还规定了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话不多,但内容很丰富。 孙权首先指出作为国家官吏,为了能够胜任本职工作,更好地统兵治民,就必须要补充知识,认真读书。当吕蒙把军务繁忙作为没有时间读书的理由时,孙权则以自己举例进行驳斥,反间道:“你们再忙,难道能超过我吗?*.他现身说法,讲解自己通过读书所得到的好处,并肯定他们“意性朗悟”,天资条件不错,“学必得之”他们打气,鼓励他们学习的信心。孙权还为他们制定了现实可行的学习要求:不要他们成为经学博士,而是要他们在学习中,博览众书,鉴古知今,增长才干。他又举古人汉光武帝、今人,操为例,说明即使戎马佼惚也能忙里偷闲进行学习。孙权为目蒙们指定的必读书主要是兵书和史书,这是根据他们职务的性质和学习要求精心安排的。 正是由于孙权的这番话说得合情人理,学习要求和内容适合吕蒙们的实际情况,所以目象们一旦认真执行,便能发挥立竿见形之效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