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

 梦泽赤子 2015-12-23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2:01     标题: 中国记忆——5000年文明瑰宝展

首都博物馆

图片附件: 000首都博物馆.JPG (2008-10-28 12:01, 129.9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683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01

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
新石器时代·城背溪文化(约公元前5800~前4700年)
尺寸:高105、宽20、厚12厘米
1998年秭归东门头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太阳神”石雕像。先人用写意的手法雕刻出一位身躯修长、两手下垂、双足分立的人,头顶上刻着有23 条光芒的太阳,腰部两侧的圆点似行星在宇宙中运行。此人代表着中国主管太阳的神。万物生长依赖太阳,太阳崇拜在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其信仰形式。此石雕像就是新石器时代长江中游地区的人们对太阳崇拜的产物。

图片附件: 003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1.JPG (2008-10-28 16:01, 30.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094&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03中国最早的“太阳神”——太阳神纹石刻7.JPG (2008-10-28 16:01, 89.1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095&tid=13716897


作者: PETER135    时间: 2008-10-28 16:04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09

凤鸣朝阳——双鸟朝阳纹牙雕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尺寸:长16.6、残宽5.9、厚1.2厘米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象牙雕刻的“蝶形器”残件。正面有阴线雕刻图案:中间为一组同心圆,象征太阳;外圆刻有光芒,象征太阳的光和热;两侧对称雕刻昂首相望、面向太阳的凤鸟,表现出双鸟背负太阳运行的主题。在图案两侧对钻有6个小圆孔,以便于捆绑或悬挂之用。在我国古代关于太阳的神话中,鸟是太阳飞行的载体,《山海经·大荒东经》记载:“汤谷上有一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鸟。”

图片附件: 004凤鸣朝阳——双鸟朝阳纹牙雕1.JPG (2008-10-28 16:09, 30.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0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10

笛子的鼻祖——贾湖骨笛  
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约公元前6000年)
尺寸:长22.7厘米
1987年河南省舞阳县贾湖裴李岗文化遗址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所藏

    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可吹奏乐器。
    该骨笛是用鹤类长肢骨管制成。磨制精细,7孔。在第六孔与第七孔之间有一小孔,经测音可以发两变音,应为调整第七孔发音而钻的调音孔。值得注意的是,该墓出土有两件形制相似的骨笛。据测音研究,它们是一雌一雄,印证了中国自古雌雄笛的传统。
    此笛经试奏,证明是一种竖吹骨笛,也是后世竖笛或洞箫类乐器的祖型。当时的人们利用此笛吹奏出有节奏的音符,以此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和对神灵的尊敬;现代音乐家们使用此笛仍能吹奏五声阶的曲子《小白菜》。

图片附件: 005笛子的鼻祖——贾湖骨笛.JPG (2008-10-28 16:10, 25.5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1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35

龙的祖型——玉猪龙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前3000年)尺寸:长16.8厘米、宽11.5厘米、厚2.8厘米197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羊场乡额尔根勿苏村征集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墨绿色玉琢磨而成。猪首双耳竖起,两眼相对圆睁,吻前伸,口微张,鼻间有阴刻皱纹。龙体蜷曲无足,像蛇身,首尾相接处缺而不断,背部对穿一个供系挂的小孔。此物一般用作祈求吉祥和护身符悬挂在胸前,反映了先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安的企盼;也是代表某种等级和权力的祭祀礼器。    在远古观念中,猪为“水兽”,是祈天、求雨等祭祀活动中的常客。古谚又有“猪乃龙象”的说法,认为中华民族图腾“龙”起源于猪,由猪向龙的演变过程。在原始人想像中,至高无上的龙也能够像猪那样给他们带来财富和兴旺,把龙头描绘成猪头,象征了农业丰收,风调雨顺,财富增多和氏族的兴旺。

图片附件: 006龙的祖型——玉猪龙1.JPG (2008-10-28 16:35, 35.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6&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06龙的祖型——玉猪龙2.JPG (2008-10-28 16:35, 39.0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36

虔诚膜拜--坐姿玉人

图片附件: 007虔诚膜拜--坐姿玉人s.jpg (2008-10-28 16:36, 81.7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5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8&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07虔诚膜拜--坐姿玉人3.JPG (2008-10-28 16:36, 144.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3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37

大地为宗——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250年)
尺寸:高8.8、直径17.1~17.6厘米,重6.5千克
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12号墓出土
浙江省博物馆藏

    这是迄今出土体积最大、纹饰最繁缛的一件玉琮, 被誉为琮王。器形呈扁的方柱体,中有对钻圆孔,内圆外方,俯视两端如玉璧形。转角布列简化神徽纹,四个柱面上下各有一神徽纹。古代“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琮是一种祭祀地神的礼器。按天圆地方之说,玉琮内圆外方,分别象征天、地,寓意天地贯穿,可能是巫师沟通天地的法器。

图片附件: 008大地为宗——玉琮7.jpg (2008-10-28 16:37, 44.2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08大地为宗——玉琮13.JPG (2008-10-28 16:37, 64.3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08大地为宗——玉琮14.JPG (2008-10-28 16:37, 66.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38

丰殖符号——人面鱼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尺寸:高16.5、口径39.8厘米
1955年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葬具,为儿童瓮棺的棺盖。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额上涂成黑色,可能是当时的文面习俗。嘴旁、耳旁各有相对的两条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进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人面鱼纹则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独立神灵——鱼神,鱼是丰产的象征,表达了原始居民祈求丰产、种族繁衍的愿望。有的学者根据《山海经》中巫师珥两蛇的记载,认为人面鱼纹表现的是巫师珥两鱼。寓意为巫师请鱼附体,进入冥界为夭折的儿童招魂。

图片附件: 009丰殖符号——人面鱼纹彩陶盆1.JPG (2008-10-28 16:38, 39.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09丰殖符号——人面鱼纹彩陶盆3.JPG (2008-10-28 16:38, 77.8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39

陶器上的人类童年画——彩绘鹳鱼石斧纹陶缸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尺寸:高47、口径32.7厘米
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此陶缸可能是某个部落酋长的瓮棺。其上绘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柄石斧的画面:石斧和鱼,用黑色线条勾勒轮廓;鹳则直接用色彩涂染形体,并以浓重的黑线勾勒眼睛以突出神采。这种绘画技法类似后世的勾勒和没骨。关于画面要表现的主题,有学者认为鹳和鱼分别是两个氏族的图腾,而石斧是身份和权威的象征,鹳啄鱼表现了两个氏族之间的故事;也有学者认为“鹳鸟衔鱼”形象为古史传说中的“鸛兜”(颛顼的后裔)。

图片附件: 010陶器上的人类童年画——彩绘鹳鱼石斧纹陶缸1.JPG (2008-10-28 16:39, 53.6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5&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0陶器上的人类童年画——彩绘鹳鱼石斧纹陶缸2.JPG (2008-10-28 16:39, 52.9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40

神秘的符号——八角星纹彩陶豆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400~前4100年)
尺寸:口径26厘米,足径14.5厘米,通高28.4厘米
1978年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出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豆为盛食器,也是祭祀用的礼器。此豆口沿上用褐、红彩绘对顶三角形与若干线条相间组成的图案,腹部用白彩在深红色陶衣上绘有5个方形八角星状纹饰,纹饰构图对称,色彩对比强烈,堪称我国彩陶艺术珍品。关于彩绘八角星纹,在安乡汤家岗出土白陶盘和凌家滩文化中的玉鹰上也刻有类似的纹饰。有学者认为这类纹饰有表现光芒四射的太阳,四射的八角也寓意着无际的天空,中间的方形象征着大地,取天圆地方之意,表现出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天地自然的敬仰。

图片附件: 011神秘的符号——八角星纹彩陶豆1.JPG (2008-10-28 16:40, 57.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7&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1神秘的符号——八角星纹彩陶豆2.JPG (2008-10-28 16:40, 90.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41

原始集体舞——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约公元前3300~前2050年)
尺寸:高12.5、口径23.8厘米
1975年在青海省同德县巴沟乡出土
青海省博物馆藏

    此盆为细泥,以黑彩在内壁绘两组舞蹈人像,分别为11人和13人,头饰较宽大,下着裙装,手拉手,再现出约5000年前舞蹈艺术的直观形象,这也是迄今出土舞蹈人物最多的一件彩陶盆(青海大通县、甘肃武威也出土有类似同时代的彩陶盆,分别绘有三组各5人和两组各9人的舞蹈队)。舞者都着统一的服饰,以统一的动作手舞之,足蹈之,连头上的辫子以及尾饰甩的方向都一致。这说明跳舞的人,他们的动作、节奏、韵律都是统一的。这种牵手踏舞的形式,可能就是后世盛行、并一直流传到今天的歌舞形式“踏歌”的滥觞。这是对文献所载原始舞“令凤鸟天翟舞之”, “以致舞百兽”等资料的形象说明。值得赞叹的是,陶盆还利用水的折光作用使跳舞的人像倒映在水中,造成一种动态的视觉美感,令人拍案叫绝。

图片附件: 012原始集体舞——舞蹈纹彩陶盆2.JPG (2008-10-28 16:41, 34.4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49&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2原始集体舞——舞蹈纹彩陶盆s.jpg (2008-10-28 16:41, 41.3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43

原始仿生壶――红陶兽形壶   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约公元前4400~前4100年)尺寸:高21.6厘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遗址出土山东省博物馆藏    盛器。壶体为似猪似狗的兽形, 兽作挺颈昂首,以张圆的口部作壶嘴,四肢为器足,短尾上翘, 尾根部一筒形口,由此注入水或美酒。此壶造型匠心独具,整体布局恰当合理,兽的形象生动有趣,好像正在张着嘴巴向它的主人乞讨食物。大汶口文化的居民掌握了动物各部位的比例结构,能够突破写实而进行艺术再创造,也凸现了饲养业在当时的重要地位

图片附件: 013原始仿生壶――红陶兽形壶1.JPG (2008-10-28 16:43, 57.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2&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3原始仿生壶――红陶兽形壶2.jpg (2008-10-28 16:43, 3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3&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44

氏族的守护神——陶鹰尊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约公元前4300~前3600年)
尺寸:高35.8厘米
1985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尊为盛酒器。器物造型与鹰的形状浑然一体,如一只蓄势待发的鹰。鹰的两腿空心,尾巴下垂落地,自然地形成“三足鼎立”, 既加大了容量,又使其具有稳定性。新石器时代以鸟类造型的陶器目前仅见此一件,是原始制陶工艺的杰作。用鹰作器型可能与人们对鹰的崇拜有关,这种动物矫健、凶猛,使当时的人们对其产生敬畏、崇拜。
    1993年北京首次申办奥运会时,萨马兰奇主席亲自挑选七件能代表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物,送往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示,陶鹰尊便是7位“使者”之一。

图片附件: 014氏族的守护神——陶鹰尊1.JPG (2008-10-28 16:44, 49.2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4&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4氏族的守护神——陶鹰尊2.JPG (2008-10-28 16:44, 48.9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5&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4氏族的守护神——陶鹰尊3.JPG (2008-10-28 16:44, 41.9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8 16:45

中国上古陶器的巅峰之作——蛋壳黑陶高柄杯
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尺寸:高22.6厘米、口径9厘米
1975年山东日照东海峪龙山文化遗址出土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因胎壁薄如卵衣,故名“蛋壳陶”。此杯上部为宽口沿的杯身;中部为柄,柄两端细,中间圆鼓中空,有透雕,好像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其内放置一粒陶丸,将杯子拿在手中晃动时,陶丸碰撞笼壁会发出轻脆的响声,杯子站立时,陶丸落定能够起到稳定重心的作用,设计十分巧妙;下部是覆盆状底座。杯和柄分别轮制后粘接而成。整体形态纤巧细致,雅致高贵,器身光洁细密,非常规整,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它以其高超的制作工艺和优美的造型,被誉为中国古代陶器的颠峰之作。

图片附件: 015中国上古陶器的巅峰之作——蛋壳黑陶高柄杯1.JPG (2008-10-28 16:45, 66.0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5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7&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15中国上古陶器的巅峰之作——蛋壳黑陶高柄杯2.jpg (2008-10-28 16:45, 63.7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7158&tid=13716897


作者: 中视微风    时间: 2008-10-28 17:00


作者: 顺成理念    时间: 2008-10-28 17:45

精美,好雕工 
作者: 独特之蕞    时间: 2008-10-28 18:32

 
作者: 为伊销的人憔悴    时间: 2008-10-28 19:26


作者: 天行55    时间: 2008-10-28 20:08

              
作者: 明月001    时间: 2008-10-28 20:14     标题: 四个动物都在打哈吹, 一个已经睡着了. 好玩!

 
作者: bcht    时间: 2008-10-28 20:39

 
作者: 贾敕1    时间: 2008-10-28 20:48     标题: gupu


作者: jiang123456789    时间: 2008-10-29 00:19

 
作者: 艺海初涉    时间: 2008-10-29 07:04

  欣赏了
作者: 胡乱说说↑    时间: 2008-10-29 09:12

 
作者: oubao123    时间: 2008-10-29 09:39     标题: 欣赏学习

看到先祖们的杰作,好好欣赏,收入库存.谢谢您.
作者: 溪口官    时间: 2008-10-29 09:48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8:50

中国最早的体系完整的文字——刻辞甲骨 
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长18.4、宽11.7厘米
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研究所藏


中国古代占卜时多用龟甲和兽骨。其中龟甲称为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称为甲骨。使用甲骨进行占卜,要先取材、锯削、刮磨,再用金属工具在甲骨上钻出圆窝,在圆窝旁凿出菱形的凹槽。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纹判断凶吉。甲骨上一般契刻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这块甲骨上就有刻辞,记载了癸亥日占卜求雨的事情。
    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列为“通向商代文明的五道门径(分别为甲骨文、传统历史文献、青铜器、考古学、理论模式)”之一。它打开了观察3000年前黄河流域人们生活的窗户。

图片附件: 019中国最早的体系完整的文字——刻辞甲骨2.jpg (2008-10-29 18:50, 79.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8:51

飘香的酒壶-纹鸟兽耳铜壶

图片附件: 020飘香的酒壶-纹鸟兽耳铜壶s.JPG (2008-10-29 18:51, 96.6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20飘香的酒壶-纹鸟兽耳铜壶2.JPG (2008-10-29 18:51, 152.8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8:52

商代宫殿的缩影——偶方彝
商代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前1192年)
尺寸:通高60、口长69.2、口宽17.5厘米,重71千克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彝为容酒器,因形似两件方彝联成一体,故称偶方彝。通体以云雷纹衬地,以浮雕技法表现了饕餮(tāotiè)、鸱鸮(chī xiāo)、夔(kuí)龙、大象等动物形象。在器体的长侧边缘口沿,各有七个缺口,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而设计的。四面斜坡状器盖,斜脊线及坡面中线上均铸出扉棱,盖脊有二钮,便于启合彝盖。器底铭“妇好”二字。整器看上去极似商代宫殿的“四阿”式屋顶,是商代宫殿建筑的缩影。

图片附件: 021商代宫殿的缩影——偶方彝1.JPG (2008-10-29 18:52, 14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8:53

商代宫殿的缩影——偶方彝
商代武丁时期(约公元前1250~前1192年)
尺寸:通高60、口长69.2、口宽17.5厘米,重71千克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彝为容酒器,因形似两件方彝联成一体,故称偶方彝。通体以云雷纹衬地,以浮雕技法表现了饕餮(tāotiè)、鸱鸮(chī xiāo)、夔(kuí)龙、大象等动物形象。在器体的长侧边缘口沿,各有七个缺口,缺口是专为放置酒斗而设计的。四面斜坡状器盖,斜脊线及坡面中线上均铸出扉棱,盖脊有二钮,便于启合彝盖。器底铭“妇好”二字。整器看上去极似商代宫殿的“四阿”式屋顶,是商代宫殿建筑的缩影。

图片附件: 021商代宫殿的缩影——偶方彝1.JPG (2008-10-29 18:53, 14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2

礼神酒器——铜猪尊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长72、通高40厘米,重19.75千克1981年湖南湘潭县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尊为酒器。此尊以猪的形象为整体造型。猪背上开椭圆形口,设盖,为酒的出入口。盖上铸小鸟增加情趣,疏密相间的纹饰更显高贵,可见当时设计者的观察写实能力和制作者技艺的精湛;前后肘部有横穿的圆孔管,从实用的角度考虑,此器盛满酒之后,一个人难以搬运,有此管孔,可以穿系绳索,供人抬举。尊盛酒后,难以倒出,应配备有取酒的勺;口两侧有獠牙,从动物进化的角度看,不属于家养,而是一只孔武有力的野公猪。以野猪作为铜尊形制,在现有的商代青铜器中仅此一例。商周时期的象生动物具有表意的功能及象征的意味,艺术地表现了人们的原始宗教观念。

图片附件: 024礼神酒器——铜猪尊1.JPG (2008-10-29 19:12, 175.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3

犀角形酒器——龙纹铜兕觥(sìgōng)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通高19、长43、宽13.4厘米
1959年山西省石楼桃花庄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兕觥为盛酒器。《诗经》屡见其名,如《卷耳》:“我姑酌彼兕觥。”初多以犀角制作,此器是作为礼器而以铜仿犀角之形。此件兕觥前端龙首,盖面饰有逶迤的龙体,与前端的龙头相衔接,浑然一体。口部两排锯齿形牙的间隙可注酒。器物的功用与龙嘴巧妙结合起来,构思新颖。器身两侧饰夔(kuí)龙纹和鼍(tuó)纹,头部均向后方,与盖上的龙形方向相反,交错变化,使纹饰更加生动。口沿两侧的贯耳可系绳悬挂。如此造型的酒器迄今仅此一例。鼍也称扬子鳄,青铜器上较为少见,或许山西在商代也是扬子鳄生长的地区。

图片附件: 022犀角形酒器——龙纹铜兕觥(sìgōng)4.JPG (2008-10-29 19:13, 111.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1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4

狞厉之美——龙虎纹铜尊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器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重约20千克1957年安徽阜南县阜南月儿河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尊为盛酒器。龙虎纹铜尊以圆雕、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装饰方式,组合成严整的画面。肩部有3条蜿蜒的游龙,龙首突出于器身之外。腹部为一首双身的虎,口衔一文身、屈四肢的裸体人形,虎首突起成圆雕。器表纹饰凸起,器内跟着凹进,这种铸造工艺在长江中游地区较为多见。相同的虎噬人形象见于殷墟妇好墓所出的妇好铜钺和四川省广汉三星堆遗址1号祭祀坑所出的龙虎纹铜尊。其含意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饕餮(tāotiè)食人的形象,或认为虎非食人而是护人。龙虎尊铸造精良,造型完美,是商代青铜艺术的杰作。

图片附件: 025狞厉之美——龙虎纹铜尊3.JPG (2008-10-29 19:14, 122.1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5

千年奇“脸”——人面纹铜方鼎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通高38.5、口长29.8、宽23.7厘米
1959年湖南宁乡黄材寨子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鼎为饪食器,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该器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件以人面作为主体装饰的方鼎。器腹四面各高浮雕人面,虽大小不一,但五官部位、脸部表情如出一范,可见铸造者拥有十分高明的技巧,也许当时已经掌握了放大缩小的技术。人面写实逼真,表情肃穆,给人以庄严神秘的感觉,这可能是中国南方3000多年前商代人的面貌写真,而其耳上有云勾角状物,下有手爪形饰,又有人认为这是古代文献中的“饕餮”( tāotiè)形象。鼎腹内壁铸有“大禾”二字铭文,“禾”字如谷子抽穗时的植株形象,结合器壁的人面形象,有认为是对祭祀、祈祷谷物丰收的一种纪念。

图片附件: 026千年奇“脸”——人面纹铜方鼎4.JPG (2008-10-29 19:15, 122.2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26千年奇“脸”——人面纹铜方鼎5.JPG (2008-10-29 19:15, 119.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6

蜀国的始祖神——纵目铜人面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高85.4、宽78厘米
1986年四川广汉市三星堆2号祭祀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人面中空,大嘴微张,两只耳朵好像鸟翅膀一样向外伸展着。额头上有一个奇特的装饰,是用补铸法安装上去的夔(kuí)龙。整个面具表情威严肃穆,表现手法夸张,将人兽自然有机的融合一体,创造出具有通天法力的神灵形像。据史籍记载,先秦时期第一代蜀王蚕丛,“其目纵,始称王”。一般认为它是蜀国始祖蚕丛的形象。而其两颊上下各有一长方形穿孔,推测此像可能是蜀民嵌于宗庙内木柱之上供奉。

图片附件: 027蜀国的始祖神——纵目铜人面1.JPG (2008-10-29 19:16, 127.2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27蜀国的始祖神——纵目铜人面4.JPG (2008-10-29 19:16, 193.7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7

“亚醜”国的见证物——人面铜钺  
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通长32.7、宽34.5厘米,重4.6千克
1965年山东青州苏埠屯1号墓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钺是古代的兵器,也用作刑具或仪仗用具。这件钺厚重精美,钺面透雕出张口怒目的人面形图案,显得狰狞威严,令人生畏。在人面两侧,各有铭文二字。有研究认为其为“亚丑”两字,并推测这里可能是“亚醜”的家族墓地,“亚醜”是今青州市境内商代最为强大的方国,是商的重要同盟者。此钺主人有可能是仅次于方伯之类的人物。

图片附件: 028“亚醜”国的见证物——人面铜钺2.JPG (2008-10-29 19:17, 113.7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8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
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外径12.5、内径5.29、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整器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鸟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有研究认为其外层4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阳的物证,也许当时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太阳神鸟图案表达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片附件: 030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JPG (2008-10-29 19:18, 60.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18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
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外径12.5、内径5.29、厚度0.02厘米,重量20克
2001年成都金沙遗址出土
四川省成都博物院金沙遗址博物馆藏


整器图案采用镂空方式表现,分内外两层,内层周围等距分布12条旋转的齿状光芒;外层由4只逆时针飞行的鸟组成。4只鸟首足相接,朝同一方向飞行,与内层漩涡旋转方向相反。有研究认为其外层4鸟代表四鸟负日,也代表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内层12道芒纹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周而复始。这是古代蜀人崇拜太阳的物证,也许当时古蜀人已经掌握了岁、时、月的概念以及形成的原因。
    太阳神鸟图案表达着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而且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极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丰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和精湛的工艺水平的完美结合。2005年8月16日“太阳神鸟”金饰正式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图片附件: 030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金饰.JPG (2008-10-29 19:18, 60.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30

商代最大的青铜乐器——象纹铜铙(náo)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尺寸:通高103.5、重221.5千克1983年湖南省宁乡黄材镇月山乡转耳仑出土湖南省长沙市博物馆藏    铙是打击乐器,主要用于军旅和祭祀活动。这件象纹大铙重达221.5千克,是商代最大的青铜乐器,被誉为商代青铜乐器之王。主体合瓦形,下附圆筒形甬,旋上饰卷尾的双身龙纹,正鼓部饰侧面立象一对,两两相对,好似在交流嬉戏,惟妙惟肖。使用时口朝天,柄置于座上,敲击铙之鼓部,声音雄浑空阔,悠扬久远。商代人重视对祖先和自然神的崇拜,祭祀时要用牺牲和礼器。人们追求礼器的高大和精致,更能表达对神灵的虔诚敬意。

图片附件: 029商代最大的青铜乐器——象纹铜铙(náo)1.JPG (2008-10-29 19:30, 68.3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8&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29商代最大的青铜乐器——象纹铜铙(náo)4.JPG (2008-10-29 19:30, 142.0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2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31

磬中之王——虎纹石磬
商后期(约公元前1300~前1046年)
尺寸:长84、宽42厘米
1950年河南安阳殷墟武宫村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罄为打击乐器。这是迄今发现形体最大、艺术精美的商磬。謦分为特磬和编磬两种:单个为特磬,编磬由若干个磬组成。这枚虎纹石磬是单件,即特磬。用青灰色石料制成,一面以细双线刻一伏虎图案,瞪目张牙的虎形与器形浑然融为一体。据测定,此磬有5个间阶,可演奏不同乐曲。发音浑厚洪亮,音色近似青铜,并有较长的延续音。
    古代磬多用于祭祀。《尚书·益稷(jì)篇》载:“击石拊石,百兽率舞”,表现了先民敲击石磬,举行大型祭祀舞蹈的场景。

图片附件: 032磬中之王——虎纹石磬6.JPG (2008-10-29 19:31, 129.6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32

周武王伐商的见证物——利簋(guǐ)
西周武王时期(公元前1046~前1043 年)
尺寸:高32厘米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簋,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多用作礼器。这是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也是西周初年金文中叙述武王伐商的唯一珍贵史料。腹内底部铸铭文4行32字,大意为:武王伐商,甲子日凌晨岁星正当其位,宜于征伐;战胜商朝八天后的辛未日,武王在军队驻地赏赐贵重金属铜给有功之臣——利,利就用铜来铸造宝器以作纪念。铭文载武王伐商的时间是甲子日;再有是从开战后的第八天,就对有关人员进行奖励,说明战争持续的时间不长。这些与文献《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所载相吻合,都载周武王在甲子日征伐商王。

图片附件: 033周武王伐商的见证物——利簋(guǐ)5.jpg (2008-10-29 19:32, 104.5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3周武王伐商的见证物——利簋(guǐ)6.jpg (2008-10-29 19:32, 115.8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33

蜀国君王的酒器——兽面象首铜罍(léi)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尺寸:通高69.4、口径21.8厘米
1980年四川省彭县竹瓦街窖藏出土
四川省博物馆藏

    罍是盛酒器,《诗·周南·卷耳》记载:“我姑酌彼金罍”。金罍指的就是就是铜罍。彭县窖藏罍往往成对,大小、形制、纹饰大体相似,可视为列罍。列罍应与中原地区的列鼎制度相同,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能够拥有高规格列罍的人,应是蜀国的君王,据研究当是杜宇氏蜀王。窖藏的原因当因杜宇氏蜀王被开明氏蜀王取代。罍的双耳为立雕象首,扉棱四出,华丽优美。

图片附件: 034蜀国君王的酒器——兽面象首铜罍(léi)1.JPG (2008-10-29 19:33, 126.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3&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34

以人扛着的调酒器 ——鸟盖人足铜盉(hé )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
尺寸:高34.6、身径20.6-21.8厘米
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盉是调酒器,也是温酒器。西周时期《季良父盉》的“盉”字像手持麦秆以吸酒。王国维《说盉》:“盉乃和水于酒之器,所以节酒之厚薄者也。”此盉乃扁椭圆体曲流形盉,盖为圆雕的振翅鸟形,以熊形链与器相连。器足塑造得形象生动,两个裸体的半蹲人形,身前倾,两人负重时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晋侯墓地31号墓与晋献侯稣墓(8号墓)属夫妻合葬,为晋献侯稣夫人的墓。对墓主人人骨进行测年分析,认定其时代为公元前814年至前797年。此盉造型别致,构思奇特,体现出晋国精湛的青铜工艺水平。

图片附件: 035以人扛着的调酒器 ——鸟盖人足铜盉(hé )3.jpg (2008-10-29 19:34, 122.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6&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5以人扛着的调酒器 ——鸟盖人足铜盉(hé )4.jpg (2008-10-29 19:34, 88.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35

藩屏周室的力作——虢(guó)季子白盘
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前782年) 
尺寸:长137.2、宽86.5、高39.5厘米,重215.3千克
传陕西宝鸡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虢季子白盘是周宣王时期的青铜重器。盘是盥洗器。内底有铭文111字,记载虢季子白征伐北方民族的一次战争,杀死五百名敌人,活捉五十名俘虏,周王为其设宴庆功,虢季子白作盘以为纪念。西周初年分封诸侯,文王之弟虢叔始封宝鸡,后东迁三门峡地域,虢季子白就是虢氏家族成员。宝鸡市东南是丰镐的西大门,三门峡境内有交通要塞函谷关和必经要津“茅津渡”,对于周王室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虢季子白的军功和虢氏家族所居之地看,西周初年的分封制,确实起到了“以藩屏周”的重要作用。

图片附件: 036藩屏周室的力作——虢(guó)季子白盘2.JPG (2008-10-29 19:35, 73.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3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41

依律刑罚的物证——刖(yuè)人守门铜车形器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尺寸:通高9.1、长13.7、宽11.3厘米1989年山西省闻喜县出土山西博物院藏厢式六轮车形,内可置梳妆用品。两档有门,门旁各立一个受刖刑的裸人,一档为断左足者拄杖扶门拴。盖钮、四角有猴、虎、熊、鸟等,姿态各异,这应是“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苑囿是以园林为主的离宫,内养禽兽,供帝王游憩、骑射等活动。全器可转动的部位共十五处,构思奇特,制作精巧,迄今仅见一件。    自西周始,中国已有较完备的犯罪处罚制,铜车形器是刑史上一件重要的物证。刖刑,即断足。

图片附件: 037依律刑罚的物证——刖(yuè)人守门铜车形器3.jpg (2008-10-29 19:41, 66.6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7依律刑罚的物证——刖(yuè)人守门铜车形器5.jpg (2008-10-29 19:41, 112.6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1&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43

佩玉之礼——玉组佩
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尺寸:通长2米(共204件),最大璜长15.8厘米
1993年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大型组玉佩为西周首创,是由多件玉器串连组成悬于身上的佩饰玉。其主体多以璜、牌形饰、管、珠等串连而成。据研究,大型组玉佩的使用范围有可能仅限于公、侯等诸侯国国君及其夫人或有相应封号的贵族。此玉组佩由204件各色玉饰组成,长达2米多,可以从头部一直覆盖到脚部,是整个墓地最大的玉礼器组合。组佩中璜的数量竟达45件,将多璜组玉佩的形制推向了中国历史的极致。整组玉佩结构之复杂、组合之规整、饰纹之精湛,使人不难想像主人生前佩戴时的雍容华贵。这件国宝的拥有者为距今2000多年前的晋穆侯的次夫人杨姞。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1.JPG (2008-10-29 19:43, 42.3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8&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4.JPG (2008-10-29 19:43, 109.4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49&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5.JPG (2008-10-29 19:43, 105.9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5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6.JPG (2008-10-29 19:43, 84.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7.JPG (2008-10-29 19:43, 112.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2&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8.JPG (2008-10-29 19:43, 103.7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5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8佩玉之礼——玉组佩16.jpg (2008-10-29 19:43, 38.1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46

黄金与黑陶的绝秒配合--圆形金箔四饰

图片附件: 031黄金与黑陶的绝秒配合--圆形金箔四饰s3.JPG (2008-10-29 19:46, 47.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6&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1黄金与黑陶的绝秒配合--圆形金箔四饰2.jpg (2008-10-29 19:46, 126.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5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56

尊贵与权利的象征--玉钺

图片附件: 039尊贵与权利的象征--玉钺s.jpg (2008-10-29 19:56, 41.3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2&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39尊贵与权利的象征--玉钺8.JPG (2008-10-29 19:56, 73.7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3&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57

国君的酒器--蔡侯铜方壶

图片附件: 044国君的酒器--蔡侯铜方壶s.jpg (2008-10-29 19:57, 32.9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4&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4国君的酒器--蔡侯铜方壶4.JPG (2008-10-29 19:57, 10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6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59

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铜鼎(附匕)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通高62、匕长63厘米

1978年河南省淅川县下寺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这是淅川下寺二号墓所出七件列鼎之一。鼎腹的周围,附有六只以失蜡法铸就的怪兽,前爪紧抓住口沿,后爪蹬着腰部,似在觊觎鼎中的美食。内腹与盖有铭文85字,字体修长,笔画婉转逶迤,颇多类似鸟虫书一样的装饰性笔画,看上去别具一格。铭文大意为王子午自铸铜鼎,以祭先祖文王,进行盟祀,我施德政于民,因而受到尊重,望子孙后代以此为准则。王子午即《左传》所记载的“公子午”,又名子庚,楚庄王之子,楚共王之弟,楚康王二年任令尹(相当于丞相)。精湛的制作工艺和弧线的运用,此鼎进入了非常完美的境界。

图片附件: 041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铜鼎(附匕)2.jpg (2008-10-29 19:59, 97.9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1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铜鼎(附匕)3.jpg (2008-10-29 19:59, 92.3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1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铜鼎(附匕)4.jpg (2008-10-29 19:59, 75.1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19:59

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动物纹提梁铜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高50、最大腹径38厘米

1988年湖南衡阳县赤石乡出土

湖南省衡阳博物馆藏



    卣(yǒu),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 (juchang)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此提梁铜卣出土于湖南湘江流域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加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湖南湘潭还有出土。因此,这件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

    越人在先秦两汉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秦汉以后大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与今天的壮族、侗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卣铸造精良,可知春秋时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较发达的铸铜水平。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00

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动物纹提梁铜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高50、最大腹径38厘米1988年湖南衡阳县赤石乡出土湖南省衡阳博物馆藏     卣(yǒu),酒器,古文献和铜器铭文常有“秬鬯 (juchang)一卣”,秬鬯是古代祭祀时用的一种香酒。此提梁铜卣出土于湖南湘江流域春秋时期的墓葬中,它的形制与中原地区西周时期的铜卣相似,但盖上和腹部装饰的蛇纹、蛙纹等,不见于中原商周同类器物。加之形制、纹饰相近的铜卣湖南湘潭还有出土。因此,这件铜卣应是湘江流域越人仿制中原西周铜卣的作品。    越人在先秦两汉时期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秦汉以后大部分融合于汉族,一部分与今天的壮族、侗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此卣铸造精良,可知春秋时湘江流域的越人已有比较发达的铸铜水平。

图片附件: 043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动物纹提梁铜卣1.JPG (2008-10-29 20:00, 89.2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3越人留在湘江流域的酒器——动物纹提梁铜卣3.JPG (2008-10-29 20:00, 113.1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06

现实与虚幻交融的浮雕——鸟兽龙纹铜壶 春秋晚期(公元前770~前476年)尺寸:高44.2、口径16.5、腹径25厘米,重6.82千克1923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壶为酒器,也可作水器。以浮雕方式把器物装饰得精致富丽,怪异诡奇,主体纹饰是人首鸟体的怪兽和龙相互缠绕,人首鸟体的怪兽《山海经》上多有记载,如“讙头国在其南,其为人人面有翼,鸟喙,方捕鱼。”“有元丹之山,有五色之鸟,人面有发。”人首鸟体的怪兽能和龙相互缠绕,应是一种神异之兽,体现出人们对神灵世界的好奇与幻想。在纹饰之间还浮雕有虎食人和牛、豹等动物,腹下一周雁纹,这些纹饰在自然界中可以见到实物。纹饰的虚实结合和冶铸的精致,体现了春秋时期晋国青铜铸造业的高度水平。

图片附件: 045现实与虚幻交融的浮雕——鸟兽龙纹铜壶1.JPG (2008-10-29 20:06, 190.0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07

龙蟠虎踞壮威严——龙虎四环铜鼓座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尺寸:残高29、直径80厘米,重约100千克
1980年安徽省舒城县孔集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承载鼓的座架。鼓是用于战争、祭祀乐舞等活动的乐器。《国语·吴语》中有:“载常建鼓,挟经秉枹,万人以为方阵。”从水陆攻战图像上看,建鼓作为军乐器,常与丁宁共同使用。 此器造型奇特,口沿作虎和龙盘绕一周,虎张口作吼啸状,龙独角上翘,形象生动。古代文献记载龙为水族之长,虎是山兽之君,龙虎集于一身,显示出此鼓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击鼓发声,似乎是龙吟虎啸。鼓座形体巨大,同类器罕见。器身满饰蟠虺纹,线条流畅。外壁铸有铭文两周,因锈蚀严重,难以辨认,从出土地点看应是舒国之器,也应是舒国高级贵族所使用的物品。

图片附件: 047龙蟠虎踞壮威严——龙虎四环铜鼓座1.JPG (2008-10-29 20:07, 107.0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07

龙飞凤舞呈吉祥——龙凤形玉佩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高11.5、长21.4、厚0.9厘米

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墓葬出土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藏



    此龙凤形玉佩共有两件,出土时分别置于人体盆骨的左右,显然是主人佩戴的成组玉佩中的一件。《礼记·玉藻》记载:“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受礼教的渗透,导致佩玉风行,玉也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标志。此玉龙注重造型的变化和神态的表现,使弯曲盘绕的身躯充满活泼的气息和强烈的动感。龙凤组合浑然一体,体现了制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表达了人们期望龙凤呈祥的美好愿望。琢制工艺显得挥洒自如,得心应手。精湛的琢玉技术和昂扬的艺术风格,充分显示了战国时代那种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图片附件: 048龙飞凤舞呈吉祥——龙凤形玉佩7.JPG (2008-10-29 20:07, 124.8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09

楚王的礼器——酓(yǎn)前铜匜鼎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通高38.5、口径67.5、流长12厘米
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匜鼎是盛水器,有的匜鼎底部有烟炱痕迹,推测也可作煮食物用的器具。此匜鼎口沿外壁有铭文12字:“楚王酓前作铸釶(yí)鼎以共岁尝”。 青铜器中的匜往往自铭“也”或“釶”,“釶”鼎即是匜鼎。《尔雅·释天》:“秋祭曰尝”,“以共岁尝”即是祭祀用的礼器,也是楚王的重要礼器。据考证楚王酓前为楚考烈王,公元前262年至前238年任楚王,即位后割地于秦以求和,后向东发展,在今山东境内灭邳、邹、费、鲁等。前241年与诸侯共伐秦,无功而回,为避秦逼,将楚都迁于寿春。

图片附件: 049楚王的礼器——酓(yǎn)前铜匜鼎1.JPG (2008-10-29 20:09, 51.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7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19

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铜冰鉴 战国前期(公元前475~前338年) 尺寸:高63.2、口径63厘米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铜冰鉴为方鉴内套方尊缶,方鉴底部安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使缶不能摇动。灌酒挹酒不需打开鉴盖,只用打开缶盖,设计巧妙。方鉴四面和四角各有一条攀附状的龙作耳,龙尾部又有小龙缠绕,并附有两朵小花点缀其上,状貌十分俏丽,铸作精细,是失蜡法铸造的较早的典范作品。盖内铭刻“曾侯乙作持用终”。方鉴与方尊缶之间有较大的空隙,可置冰块于其中冰冷食物,又可置木炭以温烫食物。既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图片附件: 050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铜冰鉴s1.jpg (2008-10-29 20:19, 38.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87&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50一器二用的食物箱——曾侯乙铜冰鉴1.JPG (2008-10-29 20:19, 70.7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8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20

精致的烤火用具——铜炉、铜漏铲、铜炭篓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炉高11.7、口径40.3、提链长34.3、铲高20.3、长41.2、篓高41、口径22厘米

荆州天星观二号墓出土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古代取暧用具,炉为用炭生火器具,铲是铲木炭器具,篓为盛木炭器具。此类器具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中都有发现,体现出人们对实用器物的重视。此套取暧用具设计精巧,炉两侧的提链便于搬运,铲和篓的漏眼将木炭碎屑漏出,放入炉中的木炭都是成形的木炭,烧起来通风较好,炉火兴旺,烤火者也心情舒畅。器表还装饰有兽面、雷纹、龙纹等,在烤火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精美的纹饰,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确是一套精美的实用工艺品。

图片附件: 051精致的烤火用具——铜炉、铜漏铲、铜炭篓1.JPG (2008-10-29 20:20, 36.6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89&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墙盘4.jpg (2008-10-29 20:20, 94.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墙盘s.jpg (2008-10-29 20:20, 26.5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1&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21

中山国的陶艺——黑陶鸭形尊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高27.8、长30厘米

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尊为酒器,此尊是专为殉葬特制的冥器。造型为鸭形,设计明快,生动传神,体现了中山国制陶工匠的高超技艺。更具特色的是装饰花纹的部分打磨得光彩悦目,而花纹以外的部分则略显粗糙,把花纹衬托得更加美丽。装饰工艺是在陶坯半干时反复压磨,再压划精细的纹饰,焙烧时以浓烟薰染,烧成又黑又亮的黑陶,典雅娴静。从随葬的冥器中可以想像到中山国贵族日常使用的器物是何等的高贵与精致。

图片附件: 052中山国的陶艺——黑陶鸭形尊1.JPG (2008-10-29 20:21, 46.1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23

浪漫的人鸟合体雕塑——漆凤鸟羽人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通高65.6、宽34厘米

2000年湖北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圆雕羽人、凤鸟和蟾蜍,羽人的双臂、鸟尾及凤鸟的双翅、后尾为分件雕刻,用插榫与生漆一道粘接。浮雕羽人、凤鸟和蟾蜍的身体特征和部分纹饰的轮廓,羽人头顶有孔,说明上面还有已缺失的部件。蟾蜍代表月亮的精神和生命,凤鸟是飞翔于天地间的神鸟,羽人又是变化莫测的神人,三者结合,呈现出一幅人们遨游太空、探索宇宙的美好图画,是东周漆器中是最具创意的一件。其羽人又与文献记载中楚人所在的荆山“其神状皆鸟首而人面”相吻合,是楚人浪漫思想与探索精神的真实再现。

图片附件: 053浪漫的人鸟合体雕塑——漆凤鸟羽人5.jpg (2008-10-29 20:23, 115.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53浪漫的人鸟合体雕塑——漆凤鸟羽人7.JPG (2008-10-29 20:23, 109.3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24

瑞禽献食——凤鸟莲花漆豆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通高25.9、盘径24.8厘米

2000年荆州天星观二号楚墓出土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盛放腌菜、肉酱或调味品,与鼎、簋等组合为成套的祭祀礼器。此豆由盘、凤鸟与蛇身分件制作,再用榫卯连接和生漆粘接而成,如凤鸟衔着食盘敬食。被凤两爪抓的蛇尾细长上翘,顶住鸟尾,起支撑作用,说明楚人已能较好地运用物理学中受力平衡原理。这件豆除造型奇特外,其上的彩绘也是表现出楚文化浪漫诡奇的特点,在凤鸟背及尾上,以虚幻手法展现龙、凤、蛇、蟾蜍等物竞天择的动物世界。楚人这种高超的制漆匠心和技艺,预示漆器制作的黄金时代已经到来。

图片附件: 054瑞禽献食——凤鸟莲花漆豆3.jpg (2008-10-29 20:24, 83.2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24

屏风上的动物世界——彩绘木雕漆座屏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长518、高150厘米

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漆座屏是室内陈设、挡风或作为障蔽的用具由屏座和雕屏两部分组成,座屏以凤鸟为中心,以透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共雕刻51个动物,计大蟒20条,小蛇17条,蛙2只,鹿、凤、雀各4只,动物形态逼真,构图生动,凤、鸾、鹿与群蛇的搏斗,鸟、鹿大而蛇小,表现出鸟胜蛇败。可能是鹿、鸟等给人以优美灵秀与善良的感觉,蛇则形态狞恶怪异,毒蛇还伤害人畜,招人厌恶,所以人们希望鸟、鹿能战胜蛇。形象地再现了动物间的彼此争斗,高度浓缩一幅大自然中生存竞争的情景,是楚人雕刻艺术的代表作品。

图片附件: 055屏风上的动物世界——彩绘木雕漆座屏2.jpg (2008-10-29 20:24, 52.4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19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32

守护灵魂的神物——木雕双头镇墓兽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高170厘米、座长46、宽46厘米1978年湖北荆州天星观1号楚墓出土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由实心方木底座,兽和头部插两对成年鹿角组成。背向的双头曲颈相连,两只兽头雕成变形龙面,巨眼圆睁,长舌至颈。鹿角向两翼张开,气势雄伟,增加了镇墓兽的神秘感。镇墓兽的造型,可能与身披熊皮,头套面具,执戈举盾, 到墓圹内以戈击四角,驱逐鬼怪的方相氏有关。镇墓兽的头上安装鹿角或木制鹿角,是鹿角具有某种神异之力,对死者在冥界生活起到保护作用。 东周时期的楚墓流行使用镇墓兽,应与他们对地府的认识有关。镇墓兽在楚地出现后,向外流传,后来各地都出现了镇墓神物,五代以后逐步消失。

图片附件: 056守护灵魂的神物——木雕双头镇墓兽1.JPG (2008-10-29 20:32, 90.3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0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32

龙凤舞华裳——对龙对凤纹绢面绵袍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袍长169、袖展182厘米

1982年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曾以“丝国”著称于世。马山一号墓出土的服饰,就是“丝国”的实物见证。该服交领右衽、直裾。面料为浅黄绢地对龙对凤纹刺绣,灰白绢里;内絮丝绵。领缘和袖缘均镶有动物纹复合组织绦带,襟和下摆缘均用大菱形纹锦。刺绣以锁绣为主,间以平绣。构图浪漫,龙、凤形象大都作变形处理,是楚人神奇浪漫艺术风格的典范之作。锦、绣为古代贵重的丝织品。该墓主人为楚国贵族女子,该服颜色、纹饰、款式应蕴涵当时贵族妇女服饰的时尚元素。其用料织造精良、色彩绚丽、纹饰浪漫,堪为古代服饰珍品。

图片附件: 057龙凤舞华裳——对龙对凤纹绢面绵袍2.JPG (2008-10-29 20:32, 57.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57龙凤舞华裳——对龙对凤纹绢面绵袍3.JPG (2008-10-29 20:32, 76.0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1&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35

楚人的天国幽梦——人物御龙帛画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尺寸:纵37.5、横28厘米

1973年5月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帛画描绘的是墓主人驾龙飞升天国的情景。画中人、龙和鱼都向左行进,与向右飘曳的人物衣衫及华盖上的飘带,构成极强的动感,巧妙表达出墓主人灵魂盼望早日进入天国的意境。

此画用墨笔单线勾勒后,平涂与渲染并用,有的地方还加了金白粉彩。作品主题思想明确,人物神情刻画生动,线条匀细遒劲,流畅飞舞,画面布局合理,表现出很高的绘画技巧。

    中国的绘画艺术渊远流长,新石器时代已有精美的彩陶,许多商周青铜器上都铸有精美图案,但作为独立意义的绘画作品,这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最早的两件实物之一。

图片附件: 058楚人的天国幽梦——人物御龙帛画2.JPG (2008-10-29 20:35, 96.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36

微氏家族功德榜--史墙盘

图片附件: 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墙盘s.jpg (2008-10-29 20:36, 26.5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墙盘1.JPG (2008-10-29 20:36, 91.0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3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4&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2微氏家族功德榜--史墙盘4.jpg (2008-10-29 20:36, 94.1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37

“虎崇拜”的产物虎耳虎形扁足铜鼎

图片附件: 046“虎崇拜”的产物虎耳虎形扁足铜鼎s.jpg (2008-10-29 20:37, 50.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6&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46“虎崇拜”的产物虎耳虎形扁足铜鼎2.JPG (2008-10-29 20:37, 134.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40

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铠甲武士陶俑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尺寸:高约120厘米
陕西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二号坑出土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秦代雕塑艺术家用泥质灰陶塑造了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官兵形象,展出的这一组兵马俑包括将军俑、跪射俑、下级官吏俑和马,是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代表作品。
    秦代将军头戴鹖冠,鹖为一种雉鸟,性好斗,至死不却,将军戴此冠,以示英勇。身穿鱼鳞铠甲,胸前、背后、双肩皆有花结,显示了等级的尊贵。

跪射俑姿势体现了古代“支左拙右”的善射之法,与现在的小口径步枪无依托跪射姿势竟完全吻合。
    下级官吏和武士外罩披膊铠甲,手作持兵器状。

    从这些俑的神态上,人们仿佛看到了在秦统一六国过程中,将军指挥千军万马,战士们冲锋陷阵的壮观场面。

蓄势欲动的战马——陶马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尺寸:长193、高166厘米,重263千克

陕西西安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

陕西省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藏

    泥质灰陶。雕塑艺人抓住骏马静立的瞬间姿态,塑造出结实的肌肉和富有弹性的造型曲线,表现出马蓬勃的生命力。马与秦人的关系密切,秦人的祖先曾为周天子养马于汧渭之间,马大蕃息,得到周天子的赏识,所以被封于秦,因此秦人对马特别关注,在秦国出现了著名相马专家伯乐、九方皋等。据研究,陶马原型属草原型马种,其特征与我国现代的河曲马基本一致。这些陶马和那数千个整装待发的陶俑将士们一样,都蕴含了昂扬奋发的战斗热情和无比充沛的精力。

图片附件: 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铠甲武士陶俑s2.JPG (2008-10-29 20:40, 94.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8&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铠甲武士陶俑s3.JPG (2008-10-29 20:40, 112.6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19&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铠甲武士陶俑2.JPG (2008-10-29 20:40, 133.6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0英勇威武的秦代武士——铠甲武士陶俑5.JPG (2008-10-29 20:40, 97.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1&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41

调动军队的凭证——阳陵错金铜虎符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尺寸:高3.14、长8.9厘米

传山东临城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阳陵虎符是秦始皇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的左、右颈背各有相同的错金篆书铭文12字:“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 阳陵为秦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要调动军队时,皇帝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完整,验证可信,方能调动军队。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一个兵符不可能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直至唐朝,改用鱼符或兔符,后来又恢复使用虎符。

图片附件: 062调动军队的凭证——阳陵错金铜虎符5.JPG (2008-10-29 20:41, 65.0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41

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诀实物--“九九表”木读

图片附件: 063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诀实物--“九九表”木读s1.jpg (2008-10-29 20:41, 33.9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3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乘法口诀实物--“九九表”木读3.JPG (2008-10-29 20:41, 69.7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29 20:42

战国形势图

图片附件: 战国形势图.jpg (2008-10-29 20:42, 118.5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22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08:48

精致的烤火用具——铜炉、铜漏铲、铜炭篓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尺寸:炉高11.7、口径40.3、提链长34.3、铲高20.3、长41.2、篓高41、口径22厘米荆州天星观二号墓出土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古代取暧用具,炉为用炭生火器具,铲是铲木炭器具,篓为盛木炭器具。此类器具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在战国时期的高级贵族墓葬中都有发现,体现出人们对实用器物的重视。此套取暧用具设计精巧,炉两侧的提链便于搬运,铲和篓的漏眼将木炭碎屑漏出,放入炉中的木炭都是成形的木炭,烧起来通风较好,炉火兴旺,烤火者也心情舒畅。器表还装饰有兽面、雷纹、龙纹等,在烤火的同时还可以欣赏精美的纹饰,集实用与艺术于一身,确是一套精美的实用工艺品。

图片附件: 051精致的烤火用具——铜炉、铜漏铲、铜炭篓1.JPG (2008-10-30 08:48, 36.6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40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51精致的烤火用具——铜炉、铜漏铲、铜炭篓2.JPG (2008-10-30 08:48, 47.5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402&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51精致的烤火用具——铜炉、铜漏铲、铜炭篓3.JPG (2008-10-30 08:48, 35.6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8403&tid=13716897


作者: 一仁人    时间: 2008-10-30 10:00

欣赏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32

早期环保灯——彩绘雁鱼铜灯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通高52.6、长34.6、宽17.8厘米

1985年山西平朔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造型作鸿雁回首衔鱼站立状。鱼腹为灯罩,雁颈为导烟管,盛有水的雁腹是销烟装置,内部中空且相通。灯盘为两片弧形铜挡板,可左右转动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的亮度。毕竟“一点分明值万金,开时惟怕冷风侵”。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和雁颈导入雁体内,防止了油烟对室内空气的污染,有效地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它将实用功能、优美的造型与科学的环保原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是汉代人的全新发明。鸿雁被认为是传送思念和祝福的吉祥鸟,鱼“余”谐音寓意生活富足有余。鸿雁衔鱼的造型,体现了汉人的美好愿望,遍施华美的彩绘,反映了汉代的审美风尚。

图片附件: 066早期环保灯——彩绘雁鱼铜灯1.JPG (2008-10-30 17:32, 122.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33

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错金银牛形铜灯 
东汉(25~220年)

尺寸:通高46.2、牛身长36.4厘米

1980年江苏扬州邗江县甘泉2号墓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这是一件精美的牛形铜灯,与早期铜灯相比,设计更为合理,制作更为精美。除具有一般铜灯的烟尘导管装置外,圆形灯盘上可推移开合的灯罩已由原来的封闭型变成镂孔透光型,能更好地起到散热、挡风和调光的作用。通体遍饰精细的龙、凤、虎、鹿以及各种神禽异兽等错金银图案,作品线条流畅飘逸,工艺相当精湛,是汉代众多青铜灯具中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上乘之作。这类象生形灯具在汉代十分流行,巧妙利用形体本身的有机部分作为导烟管,如人的手臂,牛的双角,凤、雁的颈等,反映出汉代人为防止燃油灯对室内造成污染的环保意识。

图片附件: 067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错金银牛形铜灯s1.jpg (2008-10-30 17:33, 34.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2&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7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错金银牛形铜灯1.JPG (2008-10-30 17:33, 78.2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7实用与艺术完美结合——错金银牛形铜灯2.JPG (2008-10-30 17:33, 66.6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4&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2

坐席豹为镇——错金银镶嵌铜豹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3.5、长5.9厘米

1968年河北省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藏



    铜豹身躯用金银错出梅花状豹斑,二目镶嵌玛瑙。兽昂首侧扭,前胸宽阔,两肋生翼,臀部浑圆,足如钢钩。集威武勇敢、矫健敏捷于一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豹体内灌铅,使其更加稳重。古代无桌椅,地上铺长席,人们席地而坐,坐时两膝着地,臀部贴于脚跟。坐法颇有讲究:“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尽后”是尽量让身体坐后一点,以表谦恭,“尽前”是尽量把身体往前挪,以免饮食污染坐席。长席四角均须用重物压住,防止卷缩,这种造型美观的铜豹在西汉早期应作镇席之用。

图片附件: 069坐席豹为镇——错金银镶嵌铜豹2.jpg (2008-10-30 17:42, 39.0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1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1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3

汉宫佳丽——跪坐拱手陶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33厘米

1995年陕西省西安市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藏

    俑朱唇黑眉,面容清秀,一袭深衣,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这种俑塑绘出女性的美丽、娴静、细腻和沁人心脾的韵致,足以令人倾倒。

    这是中国古人的标准坐姿——跪坐(正坐)。跪坐源起于古人初始的席地而坐、择地而卧的生活起居方式,又与当时的内衣不发达有关,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礼俗。这种席居生活,坐卧站立落差大,似有“大起大落”之感,无疑也是一种身心锻炼,可以有效地提炼人的礼仪气质。因此跪坐姿势很优雅,最能体现端庄、谦恭的礼仪风范。从这件陶俑身上,我们领略到了宽大飘逸的汉服,用跪坐的身形展示出其雍容、端庄、宁静、谦恭的美韵。

图片附件: 070汉宫佳丽——跪坐拱手陶俑1.JPG (2008-10-30 17:43, 65.1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7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3

重衣别有姿——跪坐侍女俑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41厘米

1995年陕西省西安市阳陵陪葬墓园出土

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藏

    俑眉清目秀,屈膝跪坐,姿态端庄,娴静美丽;一袭衣裳相连的深衣,显示出女性的文静与优雅。领袖镶有各色缘边,使得素雅的衣服显出色彩点缀的美丽。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领口很低,依次露出三重相交的衣领。这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可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这是汉代妇女穿着的时尚服装。

    汉服“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华丽、优雅的气质。这种基本形制经历时代变迁发展出了丰富多彩的样式,为东方世界提供了标准,今天中国及东亚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装,都受到了汉服的影响;而韩国韩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汉服发展而来。

图片附件: 071重衣别有姿——跪坐侍女俑1.JPG (2008-10-30 17:43, 66.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4

两千年前的滑稽艺人——击鼓说唱陶俑 
东汉(25~220年)

尺寸:高 55厘米

1957年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汉代民间极为盛行说唱表演。这件陶俑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挟鼓,右手举槌作击鼓说唱表演,神态诙谐,动作夸张,是一件富有浓厚民间气息和地方风貌的优秀雕塑作品。汉代这种说唱艺术称为“俳(音排)优”,史书记载:“击鼓歌唱,作俳优”。《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注:“俳优侏儒,倡乐可狎(xiá)玩者也。”在汉代,往往以身材胖、相貌滑稽的侏儒充任表演者。陶俑虽为手工捏塑而成,但其神态生动、鲜活逼真,它仿佛从二千年前的历史尘埃中走来,带给我们汉代社会的音容笑貌,让人忍俊不禁,过目难忘。

图片附件: 072两千年前的滑稽艺人——击鼓说唱陶俑3.jpg (2008-10-30 17:44, 81.9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72两千年前的滑稽艺人——击鼓说唱陶俑5.JPG (2008-10-30 17:44, 89.8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0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4&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72两千年前的滑稽艺人——击鼓说唱陶俑8.JPG (2008-10-30 17:44, 80.5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5

龙舞凤鸣——彩绘龙鸟纹漆盘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5.5、口径25.8厘米

1992年湖北省江陵市高台汉墓出土

湖北省荆州博物馆藏



    汉代盛食器。木胎斫制。外髹黑漆,内髹红漆,盘内以浅红、深蓝、金黄彩绘龙纹,间饰三只凤鸟。龙的形态均作曲线形,似蟠非蟠,似绕非绕,均作升腾滚动状。三鸟均为黑色轮廓,内圈中央的一只作站立状,昂首曲颈,长腿短尾,神态悠闲;另外两只遥遥相望,一作鸣叫状,一作行走状。全器色泽鲜艳,花纹绚丽,构图饱满,形象生动,颇具艺术魅力。漆盘上抽象的龙纹和凤鸟纹形态和表现手法已趋于简化,变得规范,所绘抽象云龙,形象洗练夸张,是极为抽象的写意之作;凤鸟工笔细绘,生动逼真,是仿生的写实之作。整幅画面龙舞凤鸣,相辅相成,和谐美观,极具西汉漆器的装饰风格和特点。

图片附件: 073龙舞凤鸣——彩绘龙鸟纹漆盘1.JPG (2008-10-30 17:45, 72.6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9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5

香汤沐浴日日新——云龙纹漆盘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13、口径72.5厘米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汉代沐浴用具。虽经历两千年仍然光亮如新,红黑色彩对比强烈,纹饰清秀华美。外底有朱书文字“轪侯家”,表明它归汉初长沙国的轪侯府所有。古时称洗发为沐,洁身为浴,而沐浴之法,使用匜勺之类浇水沐浴,下有盘承接;沐浴之水是经现代科学证明具有美容之效的淘米水——稷粱之潘汁。这件大盘便是用来盛接沐浴之水的。古文献记载有在沐盘上刻铭自警,且语意双关,寓意深刻。《礼记·大学》记载商代开国之君成汤在沐盘上刻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思是说:“如果能够一天新,就应保持天天新,新了还要更新。”

图片附件: 074香汤沐浴日日新——云龙纹漆盘2.JPG (2008-10-30 17:45, 116.0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6

滇文化的标志——虎牛铜案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43、长76厘米

1972年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虎牛铜案是滇国贵族盛放祭品的礼器。主体铸成一头大牛形状,为处理好巨大的牛头带来的不平衡感,设计者在牛尾连铸了一只猛虎,使案在左右平衡、力度对比、节奏变化、画面安排和气氛渲染方面显得十分和谐。大牛腹下与足间还另铸了一头小牛,使案更加富于变化,也更加稳重。大牛的沉稳、小牛的胆怯、及老虎的残暴,在此形成强烈对比。

    滇国是战国西汉时滇人在云南滇池周围建立的一地方政权,其别具一格的青铜文化举世闻名。此案重心平稳,大小和谐,动静合一,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当之无愧地成为滇文化的标志。

图片附件: 075滇文化的标志——虎牛铜案1.JPG (2008-10-30 17:46, 63.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2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7

岭南越人的乐舞——翔鹭衔鱼纹铜鼓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高36.5、面径56.5厘米

1976年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



鼓面中心主题纹饰为十二芒太阳纹及衔鱼飞翔的鹭鸟,鼓身饰羽人划船纹和舞蹈纹等,纹饰相当精美。铜鼓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云南,战国后向四周传播,曾在云南、贵州、广西、广东、四川、湖南等地少数民族中广为流行。除了作为礼乐器用于演奏音乐、伴奏舞蹈和祭祀、典礼外,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铜鼓的演奏方式,一般是将它侧身悬挂,一人击鼓,一人持木桶在鼓底晃动,以改变音量和音色。也常平置地面击奏或由两人抬鼓边走边以手拍击。其音色粗犷宏亮,鼓声大者可达数里之外。此鼓出土于西汉时期岭南越人聚住区,铸造精细,纹饰精美,是汉代少数民族文物中的杰作。鼓足部刻有“百廿斤”铭文,可知当时汉文化已深人岭南越人地区。

图片附件: 076岭南越人的乐舞——翔鹭衔鱼纹铜鼓.JPG (2008-10-30 17:47, 69.9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7

河西走廊养骏马——彩绘木马 
东汉(25~220年)

尺寸:长46、高61厘米

1959年甘肃省武威磨咀子26号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木马为组装而成,可拆卸马头、马鬃、马尾、马耳、马腿,棱角分明,双眼突出,鼻孔粗大,耳如削竹,浑身强劲有力。造型准确,制作巧妙,形象生动。虽然没有奔马的狂躁,没有卧马的安逸,却昂首竖耳,翕(音西)唇欲嘶;于静中显机敏,在凝神处露温驯,颇具神骏风采,充分体现了河西良骏威武、迅捷、机敏的神韵。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河西走廊地广民稀,水草适宜畜牧,出于“张国臂掖、以达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诸多方面的目的,汉王朝极力鼓励河西居民养马、育马。彩绘木马就是汉代河西走廊养马、育马在丧葬文化中的具体体现。

图片附件: 077河西走廊养骏马——彩绘木马.JPG (2008-10-30 17:47, 55.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7&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8

通往天国之路——T形帛画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文物尺寸:长205、上宽92、下宽47.7厘米 

装裱尺寸:长235、宽142厘米

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此为葬仪中用以表示招魂、导引后随葬的旌幡。画面所描绘的内容自上而下可分为天上、人间、地下三部分。天上部分绘有人首蛇身的蛟龙、金乌、蟾蜍和玉兔、奔月的嫦娥等天国的神话传说。金乌指代太阳,所谓“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即指此;人间部分绘有墓主人辛追在3个侍女的陪同下,正在飞升天国的路上,以及家人在祈求死者灵魂升天的祭祀场面;地下部分画着神话中的鳌鱼和异兽守卫死者的灵魂。帛画以有序的层次展示了汉初人们观念中的宇宙图景,其主题思想,一般认为是“引魂升天”,但也有人认为是“招魂以复魄”,使死者安土。

图片附件: 078通往天国之路——T形帛画s1.jpg (2008-10-30 17:48, 81.4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5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49

汉代规格最高的葬服——金缕玉衣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

尺寸:长174、宽68厘米

1994—1995年江苏省徐州狮子山楚王墓出土

江苏省徐州市博物馆藏



    这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工艺最精的玉衣。全部用新疆和阗白玉、青玉组成,包括头罩、前胸、后背、左右袖筒、左右裤管、左右手罩、左右脚罩等十余部件,共使用玉片4248片,金缕1576克。需10万人工才能完成。按照汉代的丧葬制度,玉衣是必需的丧葬品,因为汉人相信金玉可以保持尸体不朽。但只有帝王才能使用金缕玉衣,而此件玉衣的主人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即汉高祖刘邦的弟弟刘交之子。刘交深受刘邦之子、汉文帝刘恒宠信,致使其几个儿子贵比皇子,故刘郢客死时能穿金缕玉衣。同时也说明西汉时期象征地位和等级的玉衣缕质的使用并未形成严格的制度。

图片附件: 080汉代规格最高的葬服——金缕玉衣s1.JPG (2008-10-30 17:49, 49.4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39&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80汉代规格最高的葬服——金缕玉衣2.JPG (2008-10-30 17:49, 65.2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4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80汉代规格最高的葬服——金缕玉衣8.jpg (2008-10-30 17:49, 109.5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4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80汉代规格最高的葬服——金缕玉衣9.jpg (2008-10-30 17:49, 111.2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4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0

汉代的高层建筑——绿釉陶楼 
东汉(25~220年)

尺寸:高216、基座边长82.8厘米

1990年河北省阜城县桑庄汉墓出土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藏



    陶楼由台基、门楼和五层楼阁组成,是一件仿木建筑的陶制模型器。绿釉为低温铅釉,它以氧化铅为主要熔剂,以铜为主要着色剂,经过700℃的氧化焰焙烧后,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极富装饰感。东汉时期随着庄园经济的发展,各地豪门大族为加强防范,常自行兴建大型塔楼,有的高达九层。高楼的盛行,一是军事守卫的需要,便于观察敌情。同时也与汉代崇尚高台有关,汉代神仙学家公孙卿说过:“仙人好楼居”,认为仙人都是住在高楼之处,故汉代贵族豪强热衷修建高楼。由于东汉时期丧葬制度趋向世俗化,古典礼俗的冥器绝迹,才出现了反映贵族豪强和庄园地主生前享用的物品冥器进行随葬。这种汉代楼阁式建筑明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再现汉代楼阁式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图片附件: 081汉代的高层建筑——绿釉陶楼4.JPG (2008-10-30 17:50, 147.8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51&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0

公出有从骑——铜马 
东汉(25~220年)

尺寸:长37、高39厘米

1969年于甘肃省武威雷台汉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这是车马仪仗俑中的随从马俑。马健壮肥硕,昂首嘶鸣,抬腿欲进,翘尾而立,富于动感,栩栩如生。武威雷台汉墓发现了中国境内数量最多、阵容气势恢宏的铜车马仪仗俑群,由38匹马,1头牛,14辆战车,17个手持长戟的武士俑和28个奴婢俑组成,而引领这支仪仗队伍的是气势惊人、脚踏飞燕的铜奔马。奔马身后有小吏领队,斧车前导,骑马武士俑护卫,高官要员乘轺车跟随其后。“公出有从骑 ”,出行车骑数量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作为地方官的墓主人显然是僭越,反映出东汉以来地方武装势力增长而出现的群雄割据局面。

图片附件: 082公出有从骑——铜马3.jpg (2008-10-30 17:50, 65.4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5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1

财富的梦想——铜摇钱树
东汉(25~220年)
尺寸:通高198厘米
1990年四川省绵阳市何家山二号汉墓出土
四川省绵阳博物馆藏 


    摇钱树整体由基座、树干、树冠等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以铜管作树干,插在浮雕天绿、辟邪纹的陶座上,五组枝叶分插在树干套管上,树顶一人正将玉兔捣成的不死“神丸”置于雀嘴,树枝上满布铜钱,树叶上还饰有西王母长生不老神仙故事及乐舞杂技者形象。树叶婆娑,满布铜钱,似乎只要摇动树干,铜钱就会哗哗坠落,故名为“摇钱树”。摇钱树在东汉的墓葬中常有出土,人们在树上挂满铜钱,编绘神仙故事,祈盼它能像果实那样可以不断地“开花结果”,希望能像神仙一般长生不死。“大地有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墓中随葬摇钱树,表达了汉人渴求财富的愿望。

图片附件: 023财富的梦想——铜摇钱树5.JPG (2008-10-30 17:51, 80.78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5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59&tid=13716897


作者: 畅--游    时间: 2008-10-30 17:51

我来过.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2

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

图片附件: 068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s.jpg (2008-10-30 17:52, 52.4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2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0&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8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1.JPG (2008-10-30 17:52, 126.4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1&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8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5.jpg (2008-10-30 17:52, 115.6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2&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8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6.JPG (2008-10-30 17:52, 157.5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3&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8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9.jpg (2008-10-30 17:52, 74.7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7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4&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68南越国的实用屏风--铜屏风构件12.JPG (2008-10-30 17:52, 57.4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5&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4

祈求吉祥的酒壶——兽耳青瓷卣 

三国·吴(222~280年)

尺寸:高13.6、口径8.3、足径10.1厘米

1958年安徽省芜湖市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盛酒器。造型仿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卣,盖已失,装饰采用贴塑、印花两种手法,周围对称贴塑四个寓意吉祥的羊首,羊首上有系,可穿绳提携。模印的联珠纹、菱形纹和斜方格纹,是三国至晋时瓷器的装饰特征;形制古朴典雅,纹饰规整朴素,釉色淡青泛黄,抚之有柔润之感,是越窑系青瓷中的精品。三国时期,恰逢乱世。曹操有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贵族们财富积累较少,生活器具制作不求奢华样,考古发掘中很少有名贵精美的酒器出土,却多见青瓷酒具。酒器质地由青铜变为青瓷,反映制瓷业的进步。

图片附件: 084祈求吉祥的酒壶——兽耳青瓷卣1.jpg (2008-10-30 17:54, 150.82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63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6&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5

功用存歧义的水器——青瓷虎子 
东晋(317~420年)

尺寸:高18.6 、长29.7 、宽15.3厘米

南京象山七号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汉魏六朝,因器形似虎而得名,总体造型基本一致,细部刻画各有不同。这件虎子通体浑圆,斜颈圆口,背上有拱形提梁,虎首昂起,张口露舌,目视远方,腹下有缩状四肢。全身饰淡青釉,其造型摆脱了僵硬强求外表形似的模式,注意对内在精神的表现,精巧而又不失质朴。虎子为六朝墓中常见的青瓷随葬品之一,多出现于男性墓或夫妻合葬墓,一般放在死者脚边或单置一处,通常认为虎子是一种盛溺的亵器,俗称便壶;但也有人以东汉画像砖资料证实,虎子应属清洁用洒水器。

图片附件: 085功用存歧义的水器——青瓷虎子2.JPG (2008-10-30 17:55, 39.56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8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7&tid=13716897



图片附件: 085功用存歧义的水器——青瓷虎子6.JPG (2008-10-30 17:55, 147.21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8&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6

超度之舟——青瓷莲花尊 
北朝(386~581年)

尺寸:高59.5、口径12.2、底径20.2厘米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青瓷莲花尊在我国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从留存至今的十余件器物来看,均是器形高大,釉色青绿,整器将刻划、浮雕、堆朔、模印、粘贴等多种技法施于一体,纹饰繁缛、上下辉映,它们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制瓷的最高工艺水平。浮雕莲瓣是莲花尊的重要造型特征,俯视时向外伸展的层层莲瓣宛如盛开的莲花。青瓷莲花尊大多出自墓中,应是带有宗教意义的随葬品,很可能是替代死者灵魂的栖息物谷仓罐。用于安放灵魂,而且加入了浓郁的佛教色彩,能超度死者亡魂,使其免受轮回之苦。可以认为莲花尊是佛教与中国古代灵魂观念结合的产物。

图片附件: 086超度之舟——青瓷莲花尊2.JPG (2008-10-30 17:56, 68.87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122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69&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6

北方牧民写真画——牧畜图壁画砖 
魏晋(222~420年)

尺寸:长35、宽17.3厘米

1972年嘉峪关市新城第五号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画面为一个身着窄袖短袍的边境牧民,正守护着一群羊和马,畜群悠闲游走,自由自在,描绘了河西地区古代少数民族在荒原上放牧的情景。这种砖画是将字画绘写在砖块上烧制而成的,用笔简洁奔放,线条潇洒随意,色彩运用朴实简练,表现手法独特新奇。

    魏晋时期,河西走廊地处丝绸之路中段交通要冲,又是小月氏、鲜卑、氐等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草原广袤,牧草丰盛,畜牧业发达,这幅畜牧图形象地再现了“河西畜牧为天下饶”的景象,同时也是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体现。

图片附件: 087北方牧民写真画——牧畜图壁画砖2.JPG (2008-10-30 17:56, 92.43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6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0&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7

升仙的媒介——神兽纹玉樽 
西晋(265~317年)

尺寸:口径10.5、高10.5、足高2厘米

1991年湖南安乡黄山头林场南禅湾西晋刘弘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樽是温(即醖yùn,用连续投料法重酿,使酒液清淳)酒器,最早为青铜制造。两汉时期主要制作玉樽,仿青铜樽式样;魏晋以后则以瓷樽为主,宋元以后逐渐为酒注、酒壶所代替。此樽玉质受沁呈粉白色,器身纹饰被三道凹带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以铺首衔环为器耳,其余浮雕螭、虎、龙等瑞兽和仙人乘云。下部纹饰分为三组,分别以仙人与龙、虎与螭、龙与熊相争斗为题材,器底以三熊足支撑。雕琢线条流畅自如,优美飘逸,具有强烈的动感。 以玉为樽,是东汉玉雕工艺的代表作。 以玉为樽,是因为古人认为玉器可沟通人神、食玉可以益寿成仙。此樽外壁饰以仙人,表达了汉人欲借酒、玉以成仙的愿望,反映了神仙方术思想在汉代的流行。

图片附件: 088升仙的媒介——神兽纹玉樽6.JPG (2008-10-30 17:57, 155.45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4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1&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7

吉祥如意——金羊 
东晋(317~420年)

尺寸:高0.9、长2、宽0.6厘米

南京郭家山温氏家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金羊的造型十分美观,整体作卧伏状,昂首张口,似正在咩咩而鸣,全身有九个圆形托,托内嵌物已失,尾弯曲成环状,应是某种器皿的附属装饰之物。这件小巧精致的装饰品,有着“吉祥如意”之涵义。 中国古代“羊”与“祥”相通,寓意吉祥美好。古代常见以羊塑形,把吉祥符号的精神元素融入设计之中,制成实用器具或装饰用品,取其“形”,延其“意”,从而传其“神”,表达了人们一种对安定、祥和、康富生活的企盼。古人还将羊看成知礼、有德、孝顺的化身。跪伏的羊,更是温顺谦卑的象征,最符合中国人将道德与审美合一的思想观念。

图片附件: 089吉祥如意——金羊.jpg (2008-10-30 17:57, 25.84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35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2&tid=13716897


作者: dux369    时间: 2008-10-30 17:58

高洁蝉为饰——蝉纹金铛冠饰 
东晋(317~420年)

尺寸:高5.5、上宽5.2、底宽4.5;长4.2、宽4厘米

1998年南京仙鹤观6号墓出土、南京市郭家山温氏家族墓出土

南京市博物馆藏



    中间饰镂空蝉纹,边饰锯齿纹,周身用细小金粟粒焊接而成,背部边缘有一周锯齿形卡扣。这种“附蝉为饰”金铛冠饰构思奇特,制作精致,为六朝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冠”是古代对头上装饰的总称,用以表示官职、身份与礼仪之用。古代武官所戴的惠文冠,相传为战国时赵惠文王所制,汉以后侍中、中常侍都戴此冠,加黄金铛,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以示品行高洁,身份高贵。据《宛委余篇》云:“金取其刚,蝉居高饮清,貂内竞悍而外柔”,取其义而名为“貂蝉冠”,是一种高贵的冠式。《三国演义》中美女貂蝉为虚构人物,多半因高洁之意取名,来暗喻人物的性格。

图片附件: 091高洁蝉为饰——蝉纹金铛冠饰3.JPG (2008-10-30 17:58, 62.29 KB) / 该附件被下载次数 40
http://bbs.cntv.cn/attachment.php?aid=1679073&tid=1371689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