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八字、查三代 传统婚礼中的常州老婚俗 图

 明睿超越 2015-12-23

“婚期帖”上要写忌宜事项,迎亲前男方要送“祭祖担”

  婚事一旦定下来,男方就要开始找人算婚期了。在包立本收藏的“婚期帖”上可以看到,除了“天喜三合”的结婚日期被写上去,还有当天忌讳和适宜的事项。韦中权介绍,以前不光要看新人和双方父母的属相在结婚那天冲不冲,还要把当天忌讳的属相写出来,亲朋中如果有这些属相的就不适合来。

  男方把“婚期帖”送交女方后,就等着迎亲那一天了。“民国期间,迎娶新娘还是用轿子,男方用八人大轿那是气派,有钱人家大小姐出嫁,嫁妆队伍三里长呢。”

  韦中权说,过去常州有个规矩比较特别,迎亲前男方一定会带“祭祖担”去女方家。“就是一些祭祖食材,像猪头三牲是一定要有的,此外还有一只大公鸡,如果给女方带母鸡,就是看不起对方。”

  这个习俗保持到解放初期,如今在武进一些乡镇,男方迎亲时还会带着一只大公鸡前往。

  过去在新人房间进行的“闹洞房”,现在在婚礼舞台上成为表演项目

  旧式婚礼的隆重而热闹,大多在家里举行,挂门帘和挂帐子,张灯结彩,一派红火。

  “新挂门帘,节节高升,头戴乌纱帽,身穿紫龙袍、多子多孙,富贵荣华,万万岁。”韦中权说为了讨彩头,挂门帘时都要说一些吉利话,每个环节都很讲究。

  “新娘下轿后要跨火盆后才能走入屋内。仪式不复杂,先是介绍人讲话,然后证婚人,最后是父母,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后,新人进入洞房。”

  韦中权说闹洞房是新人最难受的一关,俗话说“新婚三日无大小”。文闹是在床沿上吊一个苹果,新人去咬。武闹是拿公公和媳妇开心,或者将新郎新娘绑在一起。“闹洞房其实一直延续下来了,过去是在新人房间,现在是在婚礼舞台上,成为了表演项目。”

“明清婚礼”喜庆热闹

  从喜帖中解读民国婚俗

  戚墅堰福鑫园集艺馆馆长徐汉平收藏了1500多张从乾隆到文革时期的纸质文件,其中一张民国时期的喜帖保存完好,封面上“常州青果震元医院发”几个字就让人对那个时代的婚礼浮想联翩。

  内页写着:“谨詹于国历四月三十日假座武进县立民众教育馆进行结婚礼,并请苏鸿铨先生证婚,届时薄治菲筵恭请观礼,高震元、邢德庄谨订”。喜帖写上证婚人名字,可是民国时期的一种风气。

  “证婚人一直是很重要的人物,在民国时大多由社会名流担任,尤其以请文化、教育界名流为荣。”包立本告诉记者,徐志摩当初看上陆小曼,请刘海粟牵线,说动陆小曼母亲将其嫁给徐志摩,刘海粟既是介绍人也是证婚人。

  喜帖除了以新人名义邀请嘉宾,新人双方父亲的名字还出现在喜帖里。韦中权解释,这一方面表示对亲朋中长辈的尊重,另一方面很多长辈不熟悉小辈,以父母的名义请更合适。这个习惯流传至今。

  其实,在民国时期,常州人就开始兴起西式婚礼,而且更正式,会在教堂举行。在一封由常州九丰染织厂代发的喜帖里写道:“恕邀下午四时假重庆南路伯多禄教堂举行婚礼,四时三十分假重庆南路震旦大学西部四楼茶点”。

  包立本告诉记者,这对新人在上海举办婚礼,他们的父辈中一位有可能是九丰染织厂的股东,通过厂里邀请同乡去上海参加婚礼。

  明清婚礼喜庆热闹,汉唐婚典大气典雅

  中式婚礼传达中国传统的婚姻观

  “明清和汉唐是如今最流行的两种传统婚礼,前者喜庆热闹,后者庄重典雅。”常州和合婚庆总策划谷礼利告诉记者,“明清婚礼”中新娘穿戴凤冠霞帔,新郎身穿长袍,其实仪式和民国时期也差不多。

  “红色是绝对的主调,路引全是宫灯,舞台上四张龙凤椅,坐着新人父母,新郎新娘牵着花球入场,拜高堂的时候行的是真正的叩拜,婚礼上就要强调孝道的重要。”

  如果说“明清婚礼”有点司空见怪,那么“汉唐婚礼”就让人有点穿越感了。“我们给新人定做汉服,进场奏的是编钟礼乐,新娘持扇半遮面,新郎双手作揖,两个人一步一停,缓慢而庄重,就像上演一出古装大戏。”

  宫女铺路,洒满五谷杂粮,司仪话少而严肃,新人在台上要对诗、洗手、洁面,动作优雅,最后行结发礼。“有对大学城的老师做过‘汉唐婚礼’,所有嘉宾都震住了,被这般古意和诚意打动。”

  “中式婚礼的规矩那么多,为什么?就是要新人严肃对待婚姻,重新审视自己的态度,繁复又庄重的仪式能赋予婚姻神圣感。”谷礼利认为,在闪婚闪离泛滥的时代,中式婚礼在传达中国传统的婚姻观,现在正越来越受到新人的认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