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道憩室案许公岩

 简兮 2015-12-24

六、温中化湿法治愈食道憩室

刘某某,男,50岁。初诊日期:1986年10月12日。

主诉:患者胸脘不舒一年余,食后伴有疼痛,气胀,呃逆,发噎,恶心或呕吐等症状。经某医院钡餐造影,诊为食道憩室,合并胃下垂,经服多种中西药物未见好转。症状逐渐加重,食纳少,口不渴,气短,全身无力,大便溏。

诊查:语音低弱,面容苍黄消瘦,舌暗淡,苔白满腻欠津;脉细弦滑,沉取寸关有力。

辨证:脾胃虚寒,肝郁气滞,胃失和降。

治法:温脾益气,舒肝和胃,化湿降浊。

处方:干姜30克、生甘草30克、白芷15克、炒吴萸6克、清半夏15克。

二诊:药服3剂,自觉食后胸脘痛胀较前好转,食纳有增,仍有呃逆、气短、乏力、心悸等不舒之感。舌苔退薄,脉则未变。方药尚属对症,因病久体弱,疗效势难明显,再依上法化裁:干姜30克、生甘草30克、清半夏15克、白芷15克、乌梅15克。

三诊:上药连服12剂,形证较前明显减轻,仍有轻度气短、乏力等症。上方继服7剂,患者自觉病情痊愈,故心情欢快,又作钡餐复查,结果胃下垂好转,憩室未见,许氏叮嘱患者将此方研成面药继服,每天饭前温开水冲服一匙,以便巩固,恢复体力。

半年后接到患者来信云:服完上药后病情完全消除,食量大增,面容丰满,体重增加,一直全天工作。

〔评析〕本例是胃下垂伴食道憩室。消化道憩室,本是胃肠襞层,局部向外膨出形成的圆形袋状突出,常多因食管贲门上端扩张引起之食管张力和蠕动减低的纵行肌和环行肌纤维增厚肥大,并有浆膜层及粘膜层积湿肿胀所致的膨隆,为形成憩室的常见现象。根据本病四诊表现,消化能力减弱,是患者平素饮食不节,素嗜生冷或暴饮暴食等损伤脾胃,湿蕴成积,致使脾胃长期不健,舌暗淡,说明中虚已久,食纳少,苔白腻,也证明胃亦虚寒,舌欠津不渴又属湿浊中阻,气阴并亏之象。应知湿浊之蕴,并非一日所积,常久无力运化则气阴即无从补充,脉细弦滑,属于久虚之象,结合脉象寸关沉取有力,则湿邪又只限于中上二焦。脾肺亏虚,气化无权,中气下陷,就成为胃下垂及食道憩室发生的直接因素。胃下垂虽属器质性病变,也属消瘦身躯的韧带松弛,憩室则是浆膜粘膜下积湿水肿所致之局部膨隆。许氏用温中健脾化湿之法,方中辛味干姜,甘味生甘草,一辛一甘合用,达到辛甘化阳和补中益气的作用,清半夏和白芷宣散胃中湿浊兼能和胃,炒吴萸温中下二焦,共同达到湿去、肿消,憩室即行消失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